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自生成的诗歌高地与审美流向——《山东文学》2015年下半年诗歌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2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自生成的诗歌高地与审美流向
                    ——《山东文学》2015年下半年诗歌综述
宫白云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又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源缘流长的人文风貌与齐鲁文化养育与造就了山东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卓越的文化品格。做为起源于山东本土的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牌文学名刊《山东文学》,从不缺少它的雍容与光环。特别在全媒时代的当下,各类文学刊物、诗歌民刊、微信、微博、博客等的风起云涌,给文学带来了更为开放多样的施展空间。面对着十分广阔的选择,《山东文学》在如何避开诸多刊物的内容与倾向的大同上狠下功夫,深信选题、鉴赏力、辨别力的重要性,真正从文学的本质与品质上去探索追求,特别是在诗歌方面的遴选可谓严苛,针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窝峰似的诗歌群体,坚持宁少勿滥,在相对保持地域性的同时,更多注重的是内容、情怀、视野、风格与特色,在兼容性、权威性和经典性上精耕细作。甚至敢于给大众的嗜好一通拳脚,以真正的诗歌的标尺去提高选诗的品位。它纯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尺度。
  从《山东文学》给予诗歌页码不菲的两大版块《重磅推介》与《诗歌新潮》来看,足见杂志主编与编委们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他们在力求保持经典的同时又不泛让新鲜的血液流入,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选题的偏狭而给刊物带来的偏执。《重磅推介》注重的是诗歌的高度与经典,推出的大多都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与诗歌;《诗歌新潮》注重的是探索与创新,更加关注实力者与未名者。2015年下半年“重磅推介”的是简明、马新朝、荣荣、沈苇、杜立明、齐帆六位诗人的作品。他们的诗歌不仅代表了当下中国诗坛的高度,也代表了“山东文学”的审美流向。当下的许多读者甚至诗人对于“什么是好诗”是心存困惑与分歧的,而许多的刊物编辑也是缺少眼光与鉴赏力的,他们编辑的刊物充斥了大量缺少诗歌情怀的诗,这些诗或是口水泛滥,或是荷尔蒙分泌过剩,或是生命的阴暗面、人的欲望和隐私的暴露与曝光,或玩弄词藻、技巧的所谓文化诗,这些诗人把诗歌都写成了“纸上的诗”,这样的诗心灵是缺席、空洞的,它们和生活、人生、时代的现场很远,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情绪的发泻或文字的游戏罢了。而《山东文学》的“重磅推介”无疑为读者的困惑指明了方向,他们以高瞻的眼光和鲜明的态度推出了他们心中的“好诗”。简明、马新朝、荣荣、沈苇等这些诗人的诗是对“什么是好诗”的最好回答。
  简明是有力量有境界的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强大的精神磁场与旺盛的生命力,他诗歌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感而发,这是他诗歌重要的精神命脉。他的诗一直活在生活与心灵之中,不像有些诗人写的诗歌,从来就没在诗人的生活或内心里活过,这样的诗根本谈不上生命力,也是他们的诗歌失去读者的症结所在。而简明的诗往往常读常新,这与他有一颗温润之心和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有关,就如发在七期“重磅推介”的这组《手工》。从《手工毛笔》来看,诗人不是直接地去告诉人们应该去怎样,他不去讲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把自己对“手工毛笔”的历史变迁与“刘氏手工毛笔”的现状结合起来的感受用一种他自己提炼出的方式来呈现,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情怀或同情心。“千年手艺,世代香火,刘氏笔杆从未断过/断笔如断指,断笔如断脉,断过/何称绝技”(《手工毛笔》),这样的陈述既有浓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又有种让历史站立起来的力量。又如他的《器皿》“隐藏我们的武器,隐藏我们的心脏/隐藏在一幢楼的小房子里/隐藏在小房子的小格子里/给创造力有限的自由,让剩余价值/组装弥天大谎/或者焕然一新的器皿/或者寄生虫/或者其它”(《器皿》),他的这些感受不是凭空的臆想而是从现实与生活中得来的,因而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并会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的。这是真正的诗表现出来的独立人格。而对于《遗产》的领悟,让我们看到诗人一种类似于箴言的力量。“请记住,并且在第一时间/复述这句话,给我们的孩子们/普天下的告示,都张贴在门面上//请记住:阳光只比追随者早一秒/照亮别人,误差仅仅一秒/守住这个秘密,像骨肉一样结盟”(《遗产》),如此的“遗产”闻所未闻,极其的玄妙,上下两节的错落与不搭界恰好给出空间,令人思考与玩味,“阳光只比追随者早一秒”既保持住了其形象的语言给予我们视觉的冲击,又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它的哲理与深邃,整首诗的力量就在于诗人做到了不去直接给出命定生活的现实,而是触类旁通般对其“遗产”进行承担与接受。这样的诗容纳着对生命、历史、社会、现实等重大主题的思考。“像一双鞋,藏身角落/走过的弯路都粘在鞋底”(《目空一切的词》),以这样朴素的比喻表达朴素的哲理是简明诗歌艺术常见的手法,也是艺术表现的至高境界。简明从不在诗歌中阐释,他懂得诗歌中的任何阐释都有可能损害诗性,他对于诗的最好表达就是让诗旨自己站起来说话,让读者自己去玩味其每个细节、自己去思考其中的真相。就如“雪莲的坐姿高过头顶/高处/才能让花惊艳”(《虚幻的雪莲》)。
  马新朝是认真思考严肃写作的诗人,他的诗丰富、严肃,善于思辨,更具内在、智性与哲思,这从发在八期“重磅推介”他的这组《黑铁》便可窥端倪。“荒原收紧/铁还原为铁”,“远近的乱石,向一起聚拢/它们曾经是这里的生命和主宰,却被//黑铁锁着。我站在它们中间/风从石头内吹来,像是召唤”(《黑铁》);“马路向西/他经过五个路口,没有看到什么值得仰望的/马路向西,逐步地降低着海拔高度/声音和笑容都在往泥土里钻”(《马路向西》);“黑暗并没有离去,它还在/它穿着光的衣裳”(《光》)。在这类沉思性的诗写中,诗人呈现出一种成熟的理智、沉着和稳重,诗人的语调是随着思想的深入而层层递近,他呈现出的诗歌态度是智性、冷静的,语言也更具揭示性。
  荣荣的诗是可以修正岁月、生命与情感的,她的诗有一种难得的宽厚与情致、纯粹与沧桑,既有岁月的沉淀又不泛情感的真挚,发在九期“重磅推介”的这组《镜中花》更加注重生命的存在感与人性的心理变化,在这组诗中诗人更愿意用“陈述”而不是“叙事”来描述她生命中的一些境遇。她有意识地让她内心的伤痛与现实保留着距离,力图用一种更客观、冷静的态度,对生命中的发生与存在进行理解。“有些事我不想继续了它们不再是必须的/比如维持好名声或好身体/它们曾是攀附你的闪电而爱情雷声在外”,“一块板结的泥土起身行走/是为了赶一场透雨/而我仍停留在你预设的路线上/眼下的你多么适合抱怨/但你生来并非为我/你深入我的身体里也只是一把意外的刀子/现在我疯狂地安静着仿佛垂死之物/仿佛命运眼皮底下一件被退回的廉价赠品”(《代拟诗信》);“两个千山万水之人/一样的黑灯瞎火一样的亏心:/‘我终究是你的夭折之爱。’/‘曾经,我也是你身体里全部的雷鸣。’”(《当时》)。
  而十期“重磅推介”的沈苇的域外诗(组诗),奇异而沉重,在灵魂与现实的巨大裂痕间,诗人努力在做的是揭示与修复,“神有人的良善和狰狞/神有神的脆弱和伤悲/神也受到众神的迫害”(《希腊悲剧》);“戴着镣铐,在地牢里捶胸顿足/割下舌头,交给魔鬼作纪念品/吞下十字架,去死,狠狠地死!”(《萨德之死》)。炼出神奇的意喻,并使历史或人物复活,继续着他们不朽的传说才是诗人这组诗的关键所在。十一期“重磅推介”的杜立明《我的诗经·小雅》让我们见证了诗人高超的叙述技巧与思想的吉光片羽,“我们生下来就是被追赶的”;“我们都生活在/它无所不在的嘴巴里”(《小雅缠鸣》;“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衰老痛哭/我们活着,在别人不知道的时间里活着/一生的努力也就是为了和自己的影子,合二为一”(《小雅天保》)。可以说杜立明的这组诗每一首都富于灵性,既有优雅的诗经般的抒情,又散发着一种由内向外的力量。十二期的“重磅推介”是齐帆的《回到零点》(组诗),这组诗始终揪动着人心的柔软,诗人对叙述中的情绪变动和控制有良好的掌控,语调与节奏都恰如其分,仿佛舒缓的音乐一点点的铺展开来,并时时萦绕于耳旁。“我看到自己的心那么软/软到只剩下水”(《我看到自己的心》);“我试图用一首诗来抒情/一如在大地与天空的转折处/插入明月和清风”(《时间只剩下空旷》)。
  《山东文学》下半年《诗歌新潮》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实力派诗人如宋晓杰、李浩、马端刚、尤克利、李晓泉、江耶、荣斌、老彦娟、惠永臣等,他们的最新力作带给我们一种新鲜、温暖、多样、曲折的诗意。宋晓杰的组诗《深呼吸》仿佛生命的活塞,其精神或情感的语法始终在耳朵里回荡,她《书桌上的男表》以极具个人化的腔调,“恍如隔世”般地称重着生命的过往;“夜未央,宽袍大袖的黑/一把把群星推到天边”(《缄口》)更以奇峻的“想象力”摇晃读者的头脑。李浩的《被书写的记忆》(组诗)则以生命的直率给予了生命的理解与宽度,并以高度的艺术表达挖掘了内心深处关于青春、亲情、命运等的内在情感与真相,使人性获得了更广阔的疆域。马端刚的组诗《目睹:留不住的风华》,用细琐的时光脉线连成一幅清透的人生画卷,他独有的“长调”是时光的幽径,带给我们一种回弹的诗意。“暮色里响起的琴声/就是一次祭奠”(《旧时光》);“不必想有没有人路过你的墓地/最虔诚的祈祷已在一次次叩拜里永恒/转身,就看见花团锦簇,湖水涌动”(《转身》)。
  “诗歌新潮”栏除了推出一些实力诗人外,还大力推出一些新人,在这些人群中特别让人惊艳的是90后新掘起的诗人马晓康,他的诗呈现出天才的灵光,充满了疑惑和探究欲,深思熟虑的语调,不动声色的陈述,语言自身的重量都足以支撑起他的诗歌之帆。他的诗特别具有精神力的强调,既有生命万物内在的思考又不泛对荒诞现实的戏谑和反讽,这在他发在“诗歌新潮”十期的组诗《野草之歌》中特别具有鲜明的体现。“是谁的大手/将月亮拍落在枝头/几根断枝飞跃/惊醒了熟睡的乌鸦/湖水开始激荡”(《随想》),虽寥寥几行却展现了诗人天才的运用诗性语言处理复杂经验的灵性。还有他这组诗中的另一首诗《纸片人》构思也特别地奇巧,“风会不会吹倒他们/或是一摔就会骨折/也许只需一个不牢固的相框//医生们给出的判断/是过度减肥/是心理扭曲/拒绝进食,拒绝交流//如果纸片人身上可以记录文字/那些厚厚脂肪掩盖的下面/是不是写满了肮脏”(《纸片人》)。诗人以疑问的方式接通了社会那根巨大的神经,在不确定中确定,诗人所要抗辩的,已不是小小的“纸片人”,而是一种更隐蔽的强权。这种强权的挖掘,表面上看,是借着一个虚拟的“纸片人”来完成的,事实上,“纸片人”的背后,揭示的是一种被扭曲的人性或社会。作为一位在诗路与人生中不断探索、磨练、提高自己的90后诗人,马晓康用他的诗歌证明了他没有辜负他所在的这个时代。
  批评家耿占春曾说:“只有思想的在场、而且时时在场,才能使叙述处在流动之中”。某种意义上,这句话对于刊物的发展也很有启示的意义。从《山东文学》2015年下半年所刊发的诗歌整体态式来看,能够很明显地看到他们对诗歌品质的看重,这些优秀的诗歌无疑构成了当下汉语诗歌中重要且有价值的某一部分。
2015-11-24于辽宁丹东
发《山东文学》(上半月)2016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5 12:55 | 只看该作者
当下的许多读者甚至诗人对于“什么是好诗”是心存困惑与分歧的,而许多的刊物编辑也是缺少眼光与鉴赏力的,他们编辑的刊物充斥了大量缺少诗歌情怀的诗,这些诗或是口水泛滥,或是荷尔蒙分泌过剩,或是生命的阴暗面、人的欲望和隐私的暴露与曝光,或玩弄词藻、技巧的所谓文化诗,这些诗人把诗歌都写成了“纸上的诗”,这样的诗心灵是缺席、空洞的,它们和生活、人生、时代的现场很远,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情绪的发泻或文字的游戏罢了。
___浸淫于诗界的白云诗人是清醒的,看到了现实灰色的一面。写得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3:3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也好 发表于 2016-1-25 12:55
当下的许多读者甚至诗人对于“什么是好诗”是心存困惑与分歧的,而许多的刊物编辑也是缺少眼光与鉴赏力的, ...

谢谢朋友的细读。。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5 19:59 | 只看该作者
赞赞俺家的
亲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7 08:11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1-25 19:59
赞赞俺家的
亲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问候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9 21:36 | 只看该作者
批评家耿占春曾说:“只有思想的在场、而且时时在场,才能使叙述处在流动之中”——是的,只有流动成就诗歌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30 07: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云的统领与剖析,学习
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30 18:05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熠熠闪闪。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09: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