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写如画:从形象、意象、魂象到留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写如画:从形象、意象、魂像到留白
    ——读陈阳川 古镇(外一首)

一唠,一提,一褪,一静默
一踩,一触,一叩,一唤,一回应
一担,一挑,一执,一贴,一悄然

我说阳川先生,别再乔装了
一幅水墨画成矣!
你本就是书生,一位以诗作画的书生。此画之美,既在字词,在句子,在整体,也在形式,在意境,在内涵。青苔的质地不错,裁来作为宣纸再合适不过。看似随意泼墨,实则匠心独运,技术娴熟,落笔又狠又准,美到极致,美到心颤,余韵绕梁三日不绝也。

高超的技术,总是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再来看这首《寒山寺的钟声》:
一站,一叩,一催促
一冒,一走,一跳,一摁
一拿,一敲,一惊,一解
同样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刻画传达,
没有说教,只有呈现,只是把“一切”泼出来,泼着泼着,就让我们从形象到意象,看到了古镇的魂象:其骨质是打坐的青花瓷。

一首诗,一幅画,但凡具备三气,距离佳作就不远了:
灵气是先天的,才气自不必说,关键是真气。这两首诗的共通点在于对细节的把握与拿捏恰到好处,正所谓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虚虚实实中,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气场,赋予作品一种内在的古韵与禅韵,而又毫无造作斧痕之感。浑然天成,结实而不松散,这没有气沉丹田的功力,显然不行。

正如水墨方家齐白石画虾,虾再完美,也只能打99分,那点睛的一笔便是留白。把诗写出大动静容易,写出大平静与大超然,不易,而这就是两幅画,最精彩的留白。我们由此也读出了秘而不宣的答案:陈阳川不是写诗的,他是来卖画的(坏笑)。


附古镇(外一首)

跟老人在他老家唠嗑
他不愿意提起的陈年,如褪色的黄昏,静默

我踩着沉睡的青石板路
偷偷触摸古老的窗木
叩开半掩的宅门,轻唤,依然没人回应

担着夕阳,挑染一些白发
我乔装手执破书卷的书生,悄然把脸
贴入青苔的墙面

《寒山寺的钟声》

不谙禅事的人站一边
另一边,木鱼叩开的经文
催促着大钟开口说话

从青烟冒出108下的响声
不绝于耳,走出来的众神
如正午太阳的心跳,跳到120次
把诸多戻气摁进雾里,逐渐消失

有人拿出击槌,敲了十二下
余韵悠远,惊醒打坐的红莲
解读着秘而不宣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7-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到评论版为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7-3 22:12 | 只看该作者
提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7-4 00:25 | 只看该作者
好,七妹的评论别具一格,充满灵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7-4 14:59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问好七丫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7-7 21:33 | 只看该作者
一首诗,一幅画,但凡具备三气,距离佳作就不远了:
灵气是先天的,才气自不必说,关键是真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7-7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读真气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9:45 | 只看该作者
忙碌中,疏于回访。抱歉,一并感谢楼上诸位。。。问候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6 00: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