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12期 鵎鵼 《满目皆是消逝之物》汇总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0: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12期 鵎鵼 《满目皆是消逝之物》汇总帖:

满目皆是消逝之物

文/ 鵎鵼

16年春天,一个雄健郁勃的人,遽然凋谢,
17年,三个水汪汪的人,相继干涸,
今年3月,四个风华正茂的人,相继熄灭,

无时无刻,我们不与亡灵同在———-
口中的美味和粮食,
这些与味蕾缠绵的尸体,
与我们挽手而行窃窃私语,给我们拥抱的血肉和骨头,
都是遗体,
摩肩接踵的楼宇,
都是墓碑,
那说出的每一句话啊!
都是遗言,
那所有进入眼帘内的风物,
都是遗迹
那些爱或恨,以及一晃而过的面庞,
都是遗容,
那些使用过抚摸过的家什和饰品,
都是遗物

虽然,我也只是暂时客居人间的亡灵,
但每天,
我仍以晨露之躯
躲避着日出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2018.5.28


推评链接:http://www.zgsgl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2630&extra=page%3D52&mobile=2


探索版编辑  静铃音  主评:

选这首诗可能和我本人最近的经历有关。这是一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死亡如爱情一样,是一个永久的命题。正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说,人是向死而生的。英文单词mortal作为形容词的意思是“终有一死的”,作为名词的含义是“凡人”、“人类”。

如果说,人是向死而生的,还包含着一个过程,而鵎鵼的这首诗则更加悲观和灰暗了,题目就是“满眼皆是消逝之物”。我想这应该是有原因的。果然诗人在第一节,写了自己的遭际。连续三年身边有八个人相继去世,他们不是垂垂老矣的耄耋之人,而是“雄健郁勃”、“水汪汪的”、“风华正茂的”人,可他们却如花“凋谢”了,如溪“干涸”了,如灯“熄灭”了。

周遭人物的早逝,令诗人悲观、感慨,进而有点消极。“无时无刻,我们不与亡灵同在”。粮食蔬菜是植物的尸体,肉食是动物的尸体,给我们爱和温暖的亲朋好友,最后都会消逝成遗体,包括我们每个人自己。放眼看去,楼宇是墓碑,话语是遗言,风物是遗迹,面庞是遗容,日用什物是遗物。一切都会消逝,是死亡后的存在。所以,诗人一连用了六个“都是”来表达目力所及,都是消逝之物,而此时,诗人是站在了死亡之未来看事物。于是我在猜测,诗人是否是参加葬礼归来后写的此诗,感慨良多,被死亡包围和笼罩。

“生年不满百”。生是有限的,死是无限的。活着的我们是未来亡灵的我们在人间“客居”着的存在。我们只是到人间走一遭,且短暂而有限,“譬如朝露”!此番为人,只不过如露珠,“去日苦多”。此生短暂,所以,我们都珍惜它,对生的留恋是因为对死的恐惧。所以,我们珍爱生命。“我仍以晨露之躯/躲避着日出”。

纵观全诗,这首《满眼皆是消逝之物》节奏稳妥,有起有结,有对比,有排比,有用典,铺陈有力,思考中富于想象。在意境上,虽然有消极之感,但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会,揭示了一刹那,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中,诗人的一种心绪,或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绪。当情绪与一颗诗心相遇,就有可能成就一首诗,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探索主持人  大漠风沙峰:

大鸟的诗,静铃的评,拜读!结尾的总评,通透,明亮!

探索版主持人  刘苏慧:

读鵎鵼《满目皆是消逝之物》,触目惊心!开篇,即给出了一串数据,且不论他们曾经是是谁,可以肯定的诗他们曾经都是鲜活的 生命,但现在,他们只是一串给人警示的数据,他们消逝了。第二段的开篇,一句话“无时无刻,我们不与亡灵同在————”提纲挈领。还有谁能站出来推翻这个断言呢?没有!愈加恐怖之感袭来,震撼了。
第三节,也是诗歌的收笔,由外物推而及自身,仿佛从极大的空间,一下子进入一座小房子,却看到了窗明几净。尤其结句“我仍以晨露之身/躲避着日出”几乎是神来之笔了。不是已经堪破满目皆消失之物吗,诗人应该悲观地等待自身的消亡,回归到消逝中去啦。然而不是这样的思路,诗人匠心独运,峰回路转,指出向死而生之路。这,使得诗歌的立意得到升华,仿佛一茎莲荷,从未知深浅的泥潭里娉婷而立,令人看到了生机和美好。
一首诗意丰盈的作品,值得欣赏。如果一定要找茬的话,我想:“摩肩接踵的楼宇,都是墓碑”,这句,如果调整到第二段的结句,或许从喻象的顺序逻辑来读,会妥帖一些吧。
仅为个人读帖感触。静铃音编辑已经解读得很到位了,为了表示支持,我也不避弄斧之嫌,发点言论。

投影
文|刘苏慧

如果不是左髋盂唇损伤
我不会知道苏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有位谢宗刚主任是骨外科关节专家
我也不会知道这位年纪不大的专家
他步履矫健走到患者面前仿佛
随身携带有四月的杨柳风
让患者心安神定
如果你能看到他查病房时的微笑
还有什么担心可怕

我的病患经他主刀修复
却惊闻他手肘骨折
于是我为他写首分行
把我的祝福做根红丝带
献给可亲可敬的医生
感谢他像春天和煦的太阳
把温暖和信心投影在每位患者的心房


诗作者  鵎鵼:

刚刚看完了铃音编的诗评,感觉突遇知音的的喜悦,铃音的诗评到位,她说的,恰是我想要表达的全部,而这一篇诗评,文字,本身就一首诗,铃音,辛苦了,非常感谢!

这句俗语,就是说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就是以亡灵的身份,在宇宙间客居而已,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赏析得有理有据。铃音是有几把刷子的,佩服吧。

现在才看到苏慧高评,谢谢苏慧深夜还为拙作费心,
这也是一篇好评,不只完整诠释了诗的内蕴,而且还给出了可以更好可能 的建议,不是有心人,不是有爱之人,是不可能如此的,
大谢苏慧!

有时还是会自责,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特别是看到苏慧你现在为大家义务服务所坚持的,更觉惭愧。

感谢他像春天和煦的太阳
把温暖和信心投影在每位患者的心房----
苏慧有福,碰到了这样如冬日暖阳的医生

满目皆是消逝之物

文/ 鵎鵼

16年春天,一个雄健郁勃的人,遽然凋谢,
17年,三个水汪汪的人,相继干涸,
今年3月,四个风华正茂的人,相继熄灭,

无时无刻,我们不与亡灵同在———-
口中的美味和粮食,
这些与味蕾缠绵的尸体,
与我们挽手而行窃窃私语,给我们拥抱的血肉和骨头,
都是遗体,
那说出的每一句话啊!
都是遗言,
那所有进入眼帘内的风物,
都是遗迹
那些爱或恨,以及一晃而过的面庞,
都是遗容,
那些使用过抚摸过的家什和饰品,
都是遗物
摩肩接踵的楼宇,
都是墓碑,

虽然,我也只是暂时客居人间的亡灵,
但每天,
我仍以晨露之躯
躲避着日出------

依慧主建议,把诗小修了一下,把包含有“遗”字的句子归类一起,没有“遗”字的“墓碑”剔出,这样就层次清晰分明了,“墓碑”两字也就不再像个异类,单单在一串的“遗”字中间突兀而出了,谢谢苏慧!


探索版编辑  雾若云:

这首作品让我想到“人世无常”,因此我们听到的每一句话,看到的每一次行为每一件物品,都可能在下一秒成为遗言、遗姿、遗物。作品讨论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但整个话题却是宏大的。

静编的特长就是善意发现细微的诗意!



探索版编辑  明烛江南:

开始引经据典先声夺人赞!

卢梭说当我们了解到一件事情的原因后,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生死永恒的话题啊。从子在川上到去日苦多

结尾收的恰到好处。



诗友   毫光:

诗,写得明白晓畅,诗评,淋漓尽致。俺们吃瓜众,唯有掌声和赞美了。

秃鹫眼里装的世界,应该是这般模样的吧。

不思死,何以述生!

支持本帖进来探索学习的编辑有:王红、前进、布袋和尚、党水北、敦煌飞天、沈继荣、雷鸣、东羽西飞、李栋、大榆、天山雪豹、缘圆、大正、禅种暮雪、徐长森、宁小牛

互动的诗友有:诗人彬哥、夜跑如风、阿天一、杨辉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12 12:43 | 只看该作者
缘圆汇总辛苦了!感谢你为探索板块所做的工作。
感谢所有参与探索诗评活动的编辑和诗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4: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刘苏慧 发表于 2018-6-12 12:43
缘圆汇总辛苦了!感谢你为探索板块所做的工作。
感谢所有参与探索诗评活动的编辑和诗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参 ...

慧姐中午好!我们理应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12 14:22 | 只看该作者
缘圆 发表于 2018-6-12 14:09
慧姐中午好!我们理应共同努力!

缘圆午安,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12 17: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缘圆!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6-12 19:50 | 只看该作者
大鸟的诗,静铃的评,拜读!结尾的总评,通透,明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6-12 19:50 | 只看该作者
互动的诗友有:诗人彬哥、夜跑如风、阿天一、杨辉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6-12 19:51 | 只看该作者
诗友   毫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6-12 19:51 | 只看该作者
阿天一,是一诗三日众人评钢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刘苏慧 发表于 2018-6-12 14:22
缘圆午安,共同努力!

慧姐晚上好!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2 02: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