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窃以为与她写评,必得是个大家方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沈 于 2012-9-21 20:12 编辑

《诗歌,要反映巨大的时代浪花》,评麦园子《老屋前的一头牛》
《这种东西,只有用特定的细节和场景才行》,评西沈《呐喊》
《让人有些激动的暗示性主题》,评刘频《贫穷的上帝》
《浅析写意一首诗》,评写意《豆角花》
《一首诗当两首诗思索》,评安文海《一个约定就是一生》
《只这一件事,就感觉这诗十分特别》,评张执浩《槐花》
《倒叙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评卓美辉《马尾街》
《这个诗人有点绕》,评汤养宗《雪崩》
《诗歌,就是每个人说话的口气》,评雷文《一个问号跟着我上了出村的汽车》
《把小说艺术用在诗歌艺术里面》,评瘦西鸿《荷塘月色》
《窃以为要与她写评,必得是个大家方可》,评寒武纪的蓝莲《立秋节》

老屋前的一头牛

麦园子

土地已经被征,我揪不到一把稻草喂你
你反刍,目光牵动犁铧,一个春天在长

在乡村,你的一生与耕之类的动词相连
我农转非,你卸下农具,只剩肉身

老伙计,畜禽如花,现在仅留下
你这一朵最大的

哞一声留个影,聚了这么多年
让我们在老屋那个拆字面前,分别


     曾几何时,我时常抱怨诗人们的现代诗作,时代气息不强。譬如爱情诗,偌缺乏现代元素,再过五佰年,恐怕也与各朝各代的爱情诗通用,而看不出来是什么时代的。而麦园子这首诗则不然,最起码的,和老牛告别,还有那个拆字,让人意识到这是工业文明挤兑农耕文明的今天,人们那种无可奈何的辛酸与哀伤。
   这是巨大的时代浪花,这是痛苦、挽歌抑或喜悦,诗歌,一定要反映出这种时代变迁中的人们的轨迹和心迹!


呐喊


西沈


夏天,雨后的早晨
有几个人或坐或站在
一座刚完成水泥框架的
楼房的屋顶上


他们出现在大地的高处
对着城市呐喊
像峁梁上站着的几只公鸡
给山村叫明

http://blog.sina.com.cn/zxd3581

    这样的诗,往往俱备震撼人心的力量,为何呢?为它的喻意。这样的喻意已上升到诗中第一的位置,它遮蔽了其它(或者说根本没有其它)。因为,它占据并左右了你的思维定势,你只得遵从它的宏旨,并进行充分的思考。这样,其它诗中的艺术感受,诸如文采、抒情诗中的情愫、哲理诗中的哲理等等,统统让位于这种喻意。它们已变得微不足道了(在这些诗里,这些东西本身也无力量)。而这种宏大的喻意,由于它的突出性和心无旁骛,则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显得更加有气势。
    不是吗,这首诗不像宣言吗?是一个诗人作为代言人的宣言!含着一种悲壮的力量。
    想表现这样的心声,抒情诗不行,只有用特定的细节和场景才行。

贫穷的上帝

刘频

我梦见上帝了。他不像我想像的
坐着豪车,穿着华服,喝着珍藏的葡萄酒
也不是一脸庄严,用宗教的语言教诲我们
他居然是一身褴褛,面露戚色
在寒风中,像一棵老树瑟瑟发抖
他敞开胸怀,用温和乃至乞求的语调对我说
孩子,来,到这里来,近些,再近些
来,我们紧紧抱着,互相取暖
那时,我忐忑地走过去。我看见了
他的泪水,那温热的一滴,也许就是天堂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就是暗示。一切都是暗示,它不像有些诗的主旨浅显直露,明白无误的告诉你:瞧吧,这就是我的中心思想(例如有些抒情诗)。而是让你想,把诗的答案融汇在诗里边,让你受到触动,然后你不由得会思索会找主题,然后就是你恍然醒悟:噢,诗人的表达原来是为揭示这呀!你明白了,原来诗人这样把主题隐匿在故事性里面,是为了让诗更含蓄、更有蕴藉。这样经过大脑思索后的主题,会更有力量,会让你记得更牢,艺术的感染力也更强。
    诗友们,叙事诗与抒情诗,是不是各有千秋?
    哪种诗最有力量?
    为这种轻易看不到的暗示性主题,我很激动。

《豆角花》

写意

窗外的豆角花
一朵挨着一朵,开疯了,像童年的
操场上
跑乱次序的孩子

浅色调的花朵扶着褐色的高粱杆
越攀越高,它们
不过是他们的像
——现在的或过去的
小孙子正被爷爷举过头顶

而我内心躁动的那朵,正从另一个窗口
向外眺望,她努力克制的
正是我逐渐失去的



   还是喜欢有所暗示的诗,言此意彼吗!对不对,味儿醇厚,有所指又有所不指,但分明又有所指,闪烁不定,两层意思。但终挡不住对言外之意的体认。譬如该诗尾段。
   这首诗有两处最让人欣赏。一处是第一段第二行的那个字,无论是从练意还是练字的角度上讲,都非常臻于化境。出神入化。若拿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典故推敲、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字相较,也毫不逊色。端的不错。
    另一处就是尾处所暗示的,它不但是事物递进以后的升华,而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品性添加进去,所以觉得很见功力,自然而然,并且把人内心里复杂的那一面也表现出来,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强,真有一点随心所欲那种味道。


一个约定就是一生

安文海
目光稍放长一些
就嗅到你的体香
我不能离你太近
一个承诺,就这样重

我将穿越自己的誓言
一场场漠风里
寻找你留下的气味
慢慢向你靠近

农历飘雪的日子
做一次丈夫,机会
有一次就足够了
从祁连山到马鬃山
这个约定再远,再沉重
我也会一步步向你靠近


关乎爱情的诗歌,总是能沁人心脾。
它的显着特点是:仿佛一个人在亲力亲为,在娓娓诉说。
作者又把它放到宏阔的背景上,放到一个严酷生存/令人敬畏的环境当中去。
这不能不带来一个好处;使全诗漫散着一种浪漫主义风情。
它本来就不是生活中的一五一十。如果是生活中的一五一十,何来这种艺术上的沁人肺腑呢?
高妙的地方还有,这首诗你尽可以把它当作爱情诗来看。
同时,你把它当作一种坚定性的追求也未尝不可。
因为,它同时俱备这两方面的功能,而作者的艺术造诣可能也就体现在这里。
一首诗当两首诗思索,一首诗当两首诗用!

槐花

张执浩

槐花开得迟
槐花开得早
空气中有氧气的味道
拴在槐树下的牯牛不耐烦地蹭着树干
它眼里的青山越来越黯淡
一个少年
正在田埂上使劲扯一串豌豆
一把犁,犁尖朝下
在牛眼里站着
槐花像一件旧衣服
披挂在那个下午汗津津的肩膀上


    这首诗一个字:活。再形容一下:怎一个活字了得。
    见多不怪的是四平八稳的篇什,仿佛诗就应该这样写,在讲究诗性和诗意的前提下,不知不觉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似乎诗注意到这些,就够了。因而,我们见惯不惊就是这些诗性还行的作品,而忽视了像张执浩这样诗的鲜活灵动。
    试想想吧,张执浩这样的诗是普遍还是稀少?
    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当属:一把犁,犁尖朝下/在牛眼里站着。觉得十分奇妙。因为,这还不是以牛眼作媒介,所看到的事物。它妙在是以人的认识为前瞻,想象牛的心有所系,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于牛的。
    见惯了人眼中的事物,哪见过牛眼中的事物啊?只这一件事,就感觉十分特别。


马尾街
  
  作者:卓美辉
  
  1.
  紧贴湿凉玻璃窗的那张脸
  还在爱着——
  
  那是我最小的妹妹
  失散于多雾码头
  
  在马尾街,大部分门窗
  由幽怨的目光构成
  
  左邻右舍看不清
  唯有你,还暗藏着
  
  一小片雕花玻璃
  与童年的某次坠楼事件有关
  


    偏爱史诗的人,不可能不叙事。或许,叙事自有它难以言尽的妙处,譬如这首诗的前四行,那倒叙句子,给我们的感觉不仅是这种倒叙本身,你知道吗,这种其它文体标志性的手段,它在诗中的运用,由于比其它文体多了一种诗性光芒。这样一来,这种倒叙句子便分外生动。它运用在诗里,它比在其它文体里的运用,似乎更重要了一些。你想想,诗本身就是语言的更高级艺术,再用其它文体的手段作辅助,这不更加如虎添翼了吗?
    所以我非常看重这种叙事艺术。
    我觉得这首诗,就有一种倒叙美。而且它尾部的那一句陈述,是整首诗里面整个场景里又一次更大的倒叙。
    因而,这首诗的构架珠圆玉润。
    感情更是充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0:08 | 只看该作者
探寻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诗歌艺术品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21 20:5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研读。欢迎多评评本网之诗作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2 08:04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9-21 20:50
收藏研读。欢迎多评评本网之诗作    谢谢

是这样,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22 08:26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9-22 08:04
是这样,附议。

谢谢 先生  握手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23 16:53 | 只看该作者
来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23 17: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欢迎多评。{: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0:34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9-22 08:04
是这样,附议。

有空一定过来。握手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4 23: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