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巫婆颂》及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初开始学诗时很信奉著名文学家冰心老人的主张,诗歌须写得纯之又纯,纤尘不染,不得逾越雷池一步。即使在写爱情诗时也不得出现“爱”、“接吻”等字眼。用当时一种时髦的话来说,绝对不能书写“小我”之情。尔后又接触到著名诗人闻捷的爱情诗,这时我终于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作者为了突出爱情的合理性,总会把诗歌中的主人公——某位劳动人民设置在一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之中。试想,劳动人民在劳动中产生了爱情,这不是很神圣、很崇高的事情吗?最起码这样写也是符合政治规范的,是安全的。不过年青气盛的我偏偏会这样想,劳动人民在劳动时不认认真真地改造自己,却要节外生枝弄出一些与劳动毫不相关的举动来,岂不让人感觉着更别扭,更可疑吗?
       随着阅历的增加,开始逐步接触到古代抒情诗词。我发现诸多古诗词并不一味遵从今人之清规戒律,多有“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到年年”等热烈奔放之作。在深受感染、熏陶之余才恍然大悟,原来比起封建时代来今天的文人竟然更为固步自封、滑稽可笑,爱情是那样一种正常的情感,为什么诗人就不能正常地讴歌爱情、赞美爱情呢?总之,我们的许多文学理念较之古人都更为落伍呵!我是一个比较认死理的人,一旦认定的事情就很难加以改变了。从此我对那种否定爱情的观念与主张有一种天然的警觉,无论这种主张多么时髦,其理论多么先进,多么甚嚣尘上。总之,我可以被别人、被时势阻击在诗坛的大门之外,但是我不能因此否定爱情、否定那些正常的情感,只要我还能站起来写诗,总会毫不犹豫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随后,我开始接触到现代派诗歌,有那么一些诗歌理论家总会成天在耳边鼓噪什么诗歌不能书写爱情,这样很是矫情,无法进入现代诗的境界云云。我不免想怎么才刚刚送走了一种封建思潮的“冬天”,却又迎来一股禁欲主义的“春天”了呢?认真说来,这种主张较之冰心老人的主张更是莫名其妙。冰心老人虽不主张在诗歌中出现那些不“纯净”的字眼毕竟没有否定这种情感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主张当成是一种个人风格和个人操守使然,而这些现代派诗人的所谓现代理念恐怕只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宣扬不得“小我主义”的思潮堪堪一比。这样看来所谓封建残余思想不仅仅是那些前代文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些髦得其时的现代主义者也并不能免俗!我对这种主张很是困惑不解,极端反感,从此,我对现代派诗歌一直秉持深恶痛绝之态度,与当代中国诗坛自然也就渐行渐远,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一直绝少与其发生联系。在诗歌创作中我其实只相信自己,也只能相信自己。
       现在想来我的这些见解虽然有失偏颇,却也不无可取之处。尤其当我看到中国的现代派诗人们也在今天否定这派,明天否定那派,仿佛文化大革命时期之派性斗争一样,“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幅度如此频繁,似乎正应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预言,因此孤陋寡闻之我时常表现出“妾在深宫哪得知”的憨态可掬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原谅的。我想如果现代派诗人们自己都无所适从,怎么能让人信任现代派诗歌,信任现代派诗人呢?当然,与这些惯于扯起虎皮当大鼓的人不同的是我根本不用今天否定这个,明天否定那个,大约至朦胧诗之后所有的现代派诗歌都在我的否定之列。所以我一直沉默得很,根本不屑于去凑什么热闹。
       曾经看到一篇评论文章《重破轻立,新诗的痼疾》。现代派诗歌从其内容来说是以否定为主要内容的,这就注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破”为其能事:“与正常奋斗,其乐无穷;与其他流派奋斗,其乐无穷。”不唯文化大革命是如此,现代派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到最后就只能是“与自己奋斗,其乐无穷”了,希图现代派诗人不“破”,甚至是少“破”一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位评论家的用心虽良苦,却基本上是对牛弹琴。
       许多时候现代派诗人总是会让我想起格林童话中的一类角色:巫婆!虽然格林童话很是精彩,每个故事都不尽相同、悬念迭出,不过每篇童话中巫婆所担当的角色总是一律的,以扼杀爱情、阻挠主人公的幸福为目的;其结果也是一致的,最后都以不得善终而结束。虽然巫婆最初总是占据着十分强势的地位,最终主人公却一定能够冲破重重封锁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这种无限光明的结尾完全可以称之“格林童话式结尾”。有时候,我甚至会突发奇想如果没有这些巫婆的诅咒与阻挠,没有这些巫婆耍的那些阴谋诡计,这些主人公未必就能神奇般地得到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或许巫婆越是诅咒得厉害,主人公越是能创造奇迹。曾经有一本书叫做《感谢折磨你的人》,我觉得根据《格林童话》式定律完全可以更改成这样的书名《感谢诅咒你的人》。诸如我就强烈渴望被所谓的巫婆诅咒,想来自己这一生虽才华卓著,却始终默默无闻,恐怕也是因为没有被巫婆诅咒的缘故吧。总之,如果宋丹丹会强烈渴望见到赵忠祥,我则会强烈渴望被巫婆诅咒,谁让巫婆能如此奇迹般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
       可是对现代派诗人或者现代派理论家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也疯狂地蔑视爱情,不过却完全不能拥有象巫婆那样神奇的法术和魔力,更不要说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派诗人其实是比巫婆更可憎更可恶的一类人。他们的主张不会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会被广大读者所正视和承认实在是咎由自取,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我曾一度十分关注格林童话,并努力地尝试着将其中的一些篇章改成现代诗歌。因为这种关注,我对出现在其中的“巫婆”这一角色也是情有独钟的,有着异于常人的感受,当然这却并非如现代派诗人那样是一种病态心理所致。我想比起那些现代派诗人来,巫婆毕竟是值得由衷赞美的,值得称道的。因此,特别附上这些诗作以飨读者。
       最后必须特别说明的是这首诗完全符合“从丑中发现美”之现代标准,如果这些人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将这首诗当作是一首现代派的诗歌来解读,虽然其实质是一首融入现代诗风的传统诗歌,并非在食“现代”而不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8:21 | 只看该作者
       
        巫婆颂
       
        假如您的生活不够美满幸福,
        请欣然接受巫婆的恶毒诅咒。
        这或将导致您踏上梦幻之旅,
        生命藉由此掀开全新的一页。
       
        巫婆登场不致造成任何伤害,
        您终将会收获甜蜜完美爱情。
        即使暂时变身乌鸦狗熊青蛙,
        忍痛惜别亲人蒙受不白冤屈。
       
        巫婆介入不致造成任何损失,
        即便还有崎岖坎坷波折横生。
        仍须沉着冷静信仰坚定不渝,
        最终云开雾散围城更加坚固。
       
        有谁堪比巫婆更能创造奇迹,
        纵使月下老人无法与之匹敌。
        月老时常感叹千里姻缘难牵,
        可笑荒诞诅咒每每促成良缘。
       
        有谁能比巫婆何其恪尽职守,
        居心叵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妒火中烧甘为爱情焚毁自己,
        似为旷世绝恋平添幽默情趣。
       
        多么神圣崇高巫婆从事职业,
        较之政府更能促进社会和谐;
        较之诗人更能塑造浪漫爱情,
        虽是苦尽甘来凸现生活真谛。
       
        诗人一生命运多桀屡屡碰壁,
        只因为缺少巫婆的青睐惠顾。
        可叹诗人虔诚祝福废话三千,
        不及巫婆恶毒诅咒片语只言。
       
        可悲诗人才华横溢总被埋没,
        看来俺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聊作一首绝无仅有之《巫婆颂》,
        并非惊世骇俗自感无尚光荣。
       
        奇哉巫婆诅咒胜于温馨祝福;
        妙哉巫婆坏心肠办成大好事;
        伟哉巫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壮哉巫婆“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痛哉巫婆酿造奇缘“甘洒热血”,
        悲哉巫婆“劳苦功高”犹遭忌恨。
        惜哉巫婆后继无人回天乏术,
        叹哉巫婆生不逢时无缘幸会。
       
        假如您的生活不够美满幸福,
        请欣然接受巫婆的恶毒诅咒。
        让邪恶巫术来得更猛烈些吧,
        人间将遍布绚丽的爱情花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13 09:4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13 09:46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0:49 | 只看该作者
八立尚人 发表于 2012-9-13 09:45
值得玩味。

谢谢您的玩味,不知道有没有茶的味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0:49 | 只看该作者
风铃雨 发表于 2012-9-13 09:46
受益匪浅。

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13 15:00 | 只看该作者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9-13 10:49
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19 | 只看该作者
风铃雨 发表于 2012-9-13 15:00

其实运用了反讽的手法,类似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14 18:22 | 只看该作者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9-14 16:19
其实运用了反讽的手法,类似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嗯,多交流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21:12 | 只看该作者
风铃雨 发表于 2012-9-14 18:22
嗯,多交流哦。

如果你希望多交流的话,可能得请你多喝几杯死水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4 06: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