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能面临着的问题——一些自己的困惑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上硫 于 2018-1-5 02:19 编辑 4 N( r" ~' T9 g

8 x& j4 b( P2 X: o6 j+ s7 `+ L8 J" |# e        一个人不能代表其他人,但这一个人的存在总还是客观的。因此,我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就也是客观的了。时间流逝,问题展开,它会是一个系列么?也许会是一个系列,也或许是完全无关的一段段话语。
, K( B, g7 h1 w6 Z        对于写诗而言,是否会处于与日常的生活相一致的状态之中呢?我总是觉得诗与对日常生活的表述,还是有着那么一点点的距离的,除非生活已让我感到完全满意。然而,如此一来,我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日常生活能够产生诗歌?或许这是一个伪问题,但我觉察到,比如此刻,我刚刚忙完单位的一个任务,打开网页,能够写出这些话语,但却决绝不能写出诗来的。起码对于我已是如此。这说明诗歌那种文体,与此刻这种话语是并不相同的。诗歌更倾向于内在的情志所趋,比如理想的表征等。因此我想,赞美乃是诗歌最原初的意义,然而现实之中是难以相合的。人原本就有着一种精神的生活,是能被内在的情志趋向所明证的。诗歌状态与日常生活状态的差距应该就在这里。" k& E: ^5 z$ i- j! O  Y0 {5 z
        就好比在灰尘之中,更加容易见到光的踪影,日常生活也同时提醒着我的情志趋向。可是并不能通过时时的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就把诗歌的意义呈现出来。因为从不同的方向,我可以将6看成是9。因此,希望从日常琐事中呈现诗意的作者,需要做出一些格外的努力,令赞美不至落入平庸,令批判不至落入抱怨。在用于这个的意义上,修辞是必要的和值得研究的。8 g( N! K" i& ]%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5 0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18-1-5 08:31 编辑
- o. Q( ~0 |# z. ]4 S+ t* b* _* N8 A/ N" h. B/ l
石上硫的这篇对于诗歌写作的感想,触及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日常生活与诗歌灵感的问题。日常生活,一般是指一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到令人麻木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你便看不到有什么新鲜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存在了。而诗歌灵感的到来,需要某种东西对于心灵的触动。这种触动可遇而不可求,但却也不是毫无规律性可寻。那就是你得在这日常的平庸中找到摆脱出来的方法。这个方法,我觉得大体有两个:一是走出去,换一个环境,接触新鲜陌生的事物。这个大多数上班族不容易做到。再一个就是读书,让自己进去别人生活的不同经验中,去感觉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日常生活的新天地。这个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但目前的手机屏幕阅读,某种程度的严重的阻碍了人们的这项功能。所以,我觉得要摆脱日常平庸,进去寻找诗歌感觉的状态,就要首先说服自己,拿起书本,放下手机。
7 A: c4 U: Y6 {  N当然,如果能练就一种从日常平庸中发现和淬炼出诗歌灵感的本领,就不必局限于我前面所说的方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5 15:3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独特的发现,就产生不了写的冲动。
. E7 ?' @6 W2 P写诗是一种找寻,类似参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05: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南北老师,谢谢昌政老师。是的,“诗歌灵感的到来,需要某种东西对于心灵的触动”也就是“独特的发现”,读书与行走,“从日常平庸中发现和淬炼出诗歌灵感”,嗯,寻找类似参禅。8 M8 C5 ~- o* j. m: h. I6 J- h9 f
4 Q7 g7 b' T) ]5 i  i1 a. a) c
        同时,语言还面临着下面的问题:沉默,一种无法诉诸于语言的经验。  i' Z* s3 K6 y5 C
        虽然在文明与文化的长河中,经验学习和创造着表现自己的语言方式,但总还是有着许多的经验是难以诉诸于语言的。正因为文化长河已经存在,语言的材料有了自己的惯性,这种惯性会扰动经验。对这种情况,好比“忽闻岸上踏歌声”,语言只能从外部进行观察,而“踏歌”乃是沉默。对于一个作者,往往会感到急于去使用某种形式的语言,可能反而会对园整的经验有所损害,也是这个原因。
9 Y3 P& u3 X& c" F$ _; y6 j" L0 t) o1 }8 q0 S2 E" W( Q* P' |
        小玉离几个嬉戏的同学稍远,
. G/ e7 C4 a8 I* @        靠在屋檐下,一阵松一阵紧地敲着木鱼9 e; B1 @9 |  G7 ]& c' i' }

$ h# Q+ _7 n* ?5 c# _        笃笃笃 ,想到爸爸蹲在门前抽烟就紧些" v& x+ x4 H( @2 ]: v
        笃    笃   笃    笃,又想起阿妈升起灶火* i7 _6 \2 I) e7 r* v  z. ~- C/ i

7 u4 |& [2 w/ F7 }1 L  e: K/ n! h        天色渐渐黑下来,孩子们陆续回了家
+ F6 W0 K, _# w* I7 @        二叔从城里带回的狗不比这村里的,很吵( [% K0 o' p1 o! G: x

! s; a: \7 t! c* a6 a/ p, G4 J                                       -------(选自《小玉》)6 K" G3 V- {0 X' s9 K, j
       9 [( Q0 o+ E/ d! A+ u2 I0 k% O/ Y
        在这样的一个小的段落里,有很多的沉默。然而正是这种沉默,使得经验保留了完整性的特征。当然了,沉默可以保留着反思的能力。
9 G1 W% x% e* c- a- {3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6 08:3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不能代表其他人,但这一个人的存在总还是客观的”—— 一个人能代表他自己么?回首往事,大部分人会有许多后悔的事,说再来一遍我会如何如何。这样的人,当时不能算代表了自己。因为他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全心全意。
+ [# f5 X$ M2 d' c“诗与对日常生活的表述,还是有着那么一点点的距离的,除非生活已让我感到完全满意”——诗与日常生活,当然不可能全然一致,甚至(即使)生活已完全满意。别忘了还有那句话“愤怒出诗人”。不只愤怒,喜怒哀乐都可以出诗人,与是否或能否完全满意无关。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与语言的凝炼与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6 08:34 | 只看该作者
“赞美乃是诗歌最原初的意义”——诗歌的原初意义,应该是抒情,而不只是赞美。这个情就包含了五情六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6 08:4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从日常琐事中呈现诗意的作者,需要做出一些格外的努力,令赞美不至落入平庸,令批判不至落入抱怨。在用于这个的意义上,修辞是必要的和值得研究的。”——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而非“格外的努力”。我在回答小勺子的提问时回答过的“杨过练武”一段:
: f# J) O2 [+ a2 o  S  K! _, ~! b连想数日之后,恍然有悟,猛地明白诸般武术皆可为我所用,既不能合而为一,也就不必强求,日后临敌之际,当用则用,不必去想武功的出处来历,也已与自创一派想差无几。- H3 H( O6 o4 f$ q
……
% B+ m# q# L: H* I1 ^: N$ D5 ?诗的技巧,无非就是比喻、双关、拟人、夸张、通感、借代、词性活用等这些普通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技巧,也要形成一种本能,自然而然地就用了。比如“大地斟满花瓣”,把大地比喻成了酒杯或茶杯,花瓣比喻成酒或茶(天、道、自然、神,让花瓣落下的“东西”,才是酒壶茶壶或倒酒倒茶的“人”)。但这两个比喻是我写完后回头看、回头分析的时候才知道的。写的时候只觉得这样写比较完美、比较符合我心中想表达的意图,而没有考虑这是比喻还是拟人,没有想在这里用比喻才这样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6 08:4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样的日常生活能够产生诗歌?”——任何日常生活都产生诗歌,但任何日常生活都不一定产生诗歌。没有哪种日常生活必须产生诗歌。说到底还是机缘和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6 22:22 | 只看该作者
嗯,奥冬分析得更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02:36 | 只看该作者
“大地斟满花瓣”好,的确读来感觉很好。% ^( c" z% [3 t
奥冬兄明察秋毫,“一看到“不能代表别人...”句就知道我是有着后悔之事的。嗯哪,当有所顾忌之时,必然有着相关的经验在一旁或怂恿着或躲闪着。说到后悔,就必须忏悔才行,苦空坏灭本无自性,但是我执确凿,几站真理之势。既然我执已成,那么就有了无始以来贪嗔痴。诗歌也是一样,即使活在当下,我执也会有很多后悔的事啊!
; ]* d" _# V: B6 b& x& Y+ p: B& L- i& w9 ~' c3 `, N
后悔是一朵浪花,/ x2 a* v8 ?, c, j. _
绝望地落在沿儿上。
& `. y. R& x- }那些云呀雨呀4 I9 L+ F* O: z9 I
为着它的痛苦,也忘记了欢笑
6 M. J0 a. C) C5 J, n                     (选自《悲伤的眼睛》)2 ~3 s( L6 _1 I- |5 T
# A% r/ V; `' A- k3 F4 N5 I& k
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诗歌的动力。没有动力人们都懒得做这些事情。但是有的时候,您想想看,是不是即使有着喜怒哀乐等,也会懒得去写一首诗歌?那么,如果还有诗歌,说明除了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还有其他的动力。即使很清晰那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力量,好比“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z# ^: }! @  O3 z# e

1 e$ r1 j3 Y: H' Z! D* ?愤怒也是职责
# M& V. j5 z, V+ N/ t& @筑起长长的堤岸+ D& p  I3 p" z  x# P) W; E( Y
阻止疯狂肆虐
; u; R9 B$ G/ D# E拍打我内心的花朵( Y) T* [# f. @3 R
               (选自《悲伤的眼睛》)
7 O4 B; B  O/ [% M5 H) A/ u" J
9 n8 k. a6 ?4 Z- G因此,如果还要有语言,我实则最看重的是赞美。只是太难了!
* I& l6 c. @6 w+ J
" ?2 P( }" g! o/ S& D6 d; Z/ D南无啊弥陀佛!7 v+ u# S5 p  B5 h
              (选自《悲伤的眼睛》)
  U) x8 c2 ?4 q8 F  h& u$ J+ o* b+ i! e( H, u  E0 a/ d$ m
我所说的修辞,不是指语言的技巧。更多的是语言的意义上的用法。或者说修辞是言说的角度。首先,语言作为符号,是将世界细分的结果。概念化的产物。它必然在发生上,有他所处的角度。所说的修辞上的努力,言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理念,如果它处于内部,则要创造新的概念,如果它处于外部,则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另它所说能够展现出真实的事物。
. S5 }: k* W5 r* R' t& j* w4 e( q& Y. z( X: d2 G' }
很赞同奥冬兄这句“——任何日常生活都能产生诗歌,但任何日常生活都不一定产生诗歌。没有哪种日常生活必须产生诗歌。说到底还是机缘和灵感。”8 p' S  h/ n4 n+ Z2 U$ P8 c9 w, ~

0 `* {: B6 V, J, F6 M! U* k4 W) v奥冬兄,今儿个先聊到这,去睡上一会儿回头接着聊哈' e, H8 E$ A* s' g* _$ j)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0: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