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
文/杨兰泡泡
林间有雾。在晨起时分
踏上这条河的木桥,泛白的河水
燃着烟。始于夜晚的灯火
消逝于白昼。水流行色匆匆
驱赶昨夜残留的斑驳。而只有
当木桥发出“咯吱咯吱”声音的时候
那些暗藏于记忆里的人
才会从年久失修的木头里
纷纷涌出来。
[钟文浅析]:
此诗出自《诗歌周刊》327期中作者杨兰泡泡六首上刊作品之一,与是说“林间有雾”,不如直言“人间有雾”,当然这是笔者所言,也是加以浅析此文本的理由。
用“雾”为参照物的诗歌文本估计不少吧!而以“雾”写“忆”的诗歌是本文本的特色又很形象,让人回味无穷!雾的形成不必追之,但它隐隐约约的外部特征与一些陈旧的事物或人的故事则刚好有合拍的地方,这也应是作者的敏锐所在!首先实写自然之雾,清晨从村中外岀,见到小溪与木桥之山间的白色雾霾如同从河水中点燃不全的人间炊烟!“林间有雾。//在晨起时分踏上这条河的木桥,//泛白的河水//燃着烟”。此为一段自然雾景的诗意描绘!由河中“燃着烟”,承转入人间之烟雾,这又如夜晚的灯火或人间烟火产生的烟雾一样,经过长长的黑夜再到第二天清晨时,阳光一来便烟消雾散了“始于夜晚的灯火//消逝于白昼”,此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为下面埋下了伏笔,诗人内心的“人间烟雾”也会随着阳光的心情和烦忙的生活逐渐消解或忘记或隐隐约约有时会想起这些如雾的往事与故事“水流行色匆匆//驱赶昨夜残留的斑驳”,“水流”在此一是指真实的溪水急急忙忙向村外流去和(或)时光的流水;二是拟人或诗人或与“人间烟雾”有关的当事者“驱赶昨夜残留的斑驳“即“人间烟雾”。到此其实诗意尽出了,诗人或与“人间烟雾”有关的当事者那其中如烟雾的往事与故事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生的事业还是爱情……失意的人间之雾呢?具体的东西只有读者去联想了……。
“往事如烟”,虽说烟消雾散,但这都是尘世间人人自欺欺人的心里自慰之言!倘若如此,人间也无诗歌可言了,以诗写的方式回忆那曾经难舍难断的往事,这是人类对自我精神压抑时最好的一种消解过程,也是诗歌的治疗作用所在和写诗者的动力所在!“一首好诗就是一剂治疗心病的良药”这也是笔者的诗观之一!再来看文本,当“水流行色匆匆”的远去,约隐约显的住事随着时光的流水也远去了,但外出的诗人或当事者终归有回家的时候,本来不易想起的失意如雾的住事……或爱情故事,在今天回乡的路上,来到曾经外出的必经之木桥、小溪边时,谁的大脑又能把发生在家乡那刻骨铭心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呢?尤其听到这老而失修并发出让人心酸的“咯吱咯吱”的木桥声时,此时有谁不会忆起曾经已过的“人间之雾”呢?一些“暗藏于记忆里的人”与往事自然纷纷涌出来了………
此诗通过比喻、拟人、双关、对比等手法,以虚实夹杂,远近交替的方式描绘了主人翁“一去一回”的人生历程,表达了诗人一种自我的乐观精神和思乡感恩之情!暗示着一些因失意而背井离乡的人,不必痛苦欲绝,人生是美好的,一切恩怨情仇如雾之事都会随着流水的时光消散,多回家看看,当你忆起住事时也是自己丰富生活里的一种经历与风景!
20181003月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