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章氏祠堂(外一首)
文/杨东增
章氏祠堂的门前,原先有两棵古老的樟树
一棵老了,已逝
另一棵也老了,但还活着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村里人上学都在祠内
七岁那年,我在祠堂上了学
罗湖村第一辆拖拉机买来耕田时
我们五个男生去看,挨了知青宋老师的罚
后来村小在后山造起来,小学搬到后山了
因为初中扩建教学楼,祠堂拆了
初中里还办了高中
再后来,村办高中拆了,并入了百江高中
初中拆了,小学搬进了初中
小学并了,幼儿园搬了进来
幼儿园没人了,这里成了村养老服务中心
最后,乡镇一扩并,乡政府没有了
年轻人赶往集镇,赶往城市,打工经商
至此
故乡,没有了文化的园子,没有了文化人
东坞
现在去东坞
四米多宽的柏油路已经够宽,够宽了
可我今天进去
觉得这路,太小,太小
小时候正月,我去东坞村姑妈家拜年
家里出来,走十八里路
也不觉得累
觉得一米多宽的路,大,很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坞村的姑妈家
与乡政府所在地相比
后门有山,私有制可多搞一些
多养一头猪,多种些杂粮,日子红火
那时候去姑妈家
姑妈总要炒上两碗咸熟,夹我三大块
住上一夜,晚间总有瓜子或花生
真是享受了,又享受
后来我读高中,米家里背,饭自己蒸
家里带的霉干菜,大多是姑妈家的
那时的姑妈家
是吃大块肉,吃瓜子、剥花生的地方
所以,东坞村的路
过去小,却很大,我得到了很多享受
现在大,却很小,姑妈老掉以后
小辈出了远门,家里的封得严严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