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说鹰之的“三度”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如何评论诗歌,“伟大”的诗人兼“伟大”的诗歌理论家鹰之先生提出了一个“三度”理论,所谓“三度”即是:高度、宽度、厚度。
    什么是高度呢?鹰之先生给出的答案是:点的触及,即终极价值的追问能力。也就是说一首诗非得体现出思想高度来,体现终极价值的追问能力才是好诗。看了这种理论我忽然觉得很内心里很是紧张,就仿佛自己仍然身处文化大革命之中,逼着自己一定得思想过关才行。
    什么是宽度呢?鹰之先生给出的答案是:“面的呈现, 即诗力场的反射映照能力,是由物象有机组合所达成的让读者展开想象力的‘跑马场’。”简单地说诗歌就是要有想象力。至于如何评定诗歌的想象力,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则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恐怕只有伟大的鹰之先生才能明了吧。
至于什么是厚度呢?鹰之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诗”就是生活深处的投影,是“无我之境”之中的那个藏起来的“我”。这个“我”还真无法解读,诗歌是不是一定得要包含一个所谓的“我”,没有“我”没有“此处无我胜有我”之我的存在是不是就不成其为诗了,对此本人更是不甚了了。
    鹰之十分自负地说过这段话:从本人立体的“三度”诗学标准可以轻易地判定出任何一首诗的“价值”,大部分诗歌仅仅从“高度”一项就可轻易化分出高低,如果“高度”不能区分,再看“宽度”或“厚度”,这其中本着“高度”第一、“宽度”第二、“厚度”第三的原则。至于划分真假先锋就更容易了,凡是真先锋都是这个立方体的合理变形,而不是以牺牲掉其他两度前提下的出奇产品。
    我个人觉得对诗歌的这种解释应该是一个数学家给出的,解读鹰之先生的诗歌理论可能还得去做一部分的数学习题。所谓三度,仿佛物理的三维空间,譬如体积就是由“长×宽×高”而得出的,这里根本不存在着高度是第一位的,宽度是第二位的,厚度是第三位的之分,譬如一件物体如果往高里放,当然高度是第一位的;如果躺着放,说不定宽度是第一位的;如果侧着放,说不定轮到厚度是第一位的。当然,这是指的方形物体,如果是一个球体,则无论怎么存放,长宽高都是一律的,长就是宽就是高,更是无法区分了。鹰之先生的“三度”理论比数学习题更无解。总之,即使诗歌的评论标准真的存在着如此三度,恐怕也得辩证地看,不能在其中分出高下来。
    鹰之先生曾将李白的《月下独酌》大肆批驳了一通,在此我并不打算给李白恢复名誉。我只想说其实有许多好诗都仿佛李白的这首诗歌一样不符合鹰之所提出的三度原则,但是这些诗都确确实实是好诗。譬如这样的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有其思想的高度吗?显然它没有在追问什么终极价值,因此,无所谓高度。它具有宽度吗?显然诗歌的想象力也并不丰富,近乎于白描。那么它具有鹰之先生所说的厚度吗?这首诗歌写的是儿童与黄蝶,还写了其他的什么内容,但自始至终都没有鹰之先生所说的那个所谓的“我”或者说“无我之我”。因此,按照鹰之的所谓三度理论这首诗大致也就算不得好诗了。
    事实上,中国古诗中像这样的名篇佳作简直多如牛毛,不过很不幸的是这样的诗作大致上都会被伟大的鹰之先生排斥在好诗之外,这是中国诗歌的不幸,还是鹰之的不幸?恐怕只能说明鹰之的理论根本就占不住脚吧。鹰之之评诗,鹰之之所谓诗歌理论,大都类此,挂一露万,所以我觉得鹰之并不需要用所谓的三度理论来评价诗歌,而只需要用一度就可以评价好诗了,所谓一度即“剃度”,把天下好诗都剃个光头岂不干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07: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