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关雎》之丰富绵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关雎》的美,历来为读者所关注。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相关解读自是不易,一则读者都或多或少对其有了解和自己的见地,对其所描绘的情景自是熟记于心,二来笔者自身才疏学浅,诠释难免偏颇。不过自幼听此诗歌,近来更是对其喜爱非常,又因最近偶看些许文艺理论,故对《关雎》又有些许新的感受,尤其是它的内涵之丰富,感发生命之绵长,更是体会尤深。因此,就本文而言,试图结合相关文艺理论,并根据现时代之眼光,对其做几点浅析。
《关雎》的美,就其语序轴上的组合而言,其情景为读者所熟知,实为由关雎起兴,引起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与追慕。然其为《诗经》之始,流传至今两千余年,私意以为除其表面之情景外,还有其深隐幽微的兴发感动之本质,从而足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因有三:一则,就西方“现象学”观点来看,意识不仅仅是感受的官能,而且是对客体的一种有意向的投射。因此,是意识所发,所感,是对现实的有意向性的反应,其作品必定带有诗人主观的情感,亦或是诗人潜意识里某种深隐幽微的感情本质,此类感情本质,诗人未必察觉,而读者未必不可感受,所以《关雎》除去表层的情景之外,足有向深层次的意蕴探寻的可能,二则,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形式的多样,语言的融聚,形象的描写,丰富广博,王国维曾云:“诗之境阔,词之体长。”诗歌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有足够令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可能,尤其在是在诗歌发展的早期,在其形式没有受到格律等的严格束缚的同时,更加是作者有心之所发,而并非矫揉造作,为赋新诗强说愁之作。三则,就西方诠释学的观点而言,无论诠释者怎样的泯灭自我,试图解释推测作品与作者的原意,最终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自己主观的意识和自己所处的文化时空的色彩,从而成为“诠释的循环”,因此,在对《关雎》诠释的同时,难免带有自己主观的色彩,既然作者原意只可推测,不可准确解释,那么也就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对《关雎》深层次探寻的可能。
私意以为《关雎》之丰富绵长,是其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关键。“丰富”实在于其兴动感发之生命本质的多样,“绵长”则在于隐于其内在意蕴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以上既然说明了《关雎》之寄托存在的可能,那么我将对其之隐藏着的“丰富绵长”之美做几点探索,有甚偏颇之处,亦有待大家评定。
私意以为,《关雎》一可作“爱情说”,此则解说是其显义的表现,本不需要加以详述,但值得说明的是,《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由此,许多读者则认为,此篇必有寄托,然私意认为,如单纯认为其为爱情说也未尝不可,一则为诗歌之字面意义所直指,又与诗中之情景相互印衬,十分贴合。二则,《关雎》一篇既无用典,又无诗人议论性评述,单纯视作为爱情而作,亦是读者之第一感。三则,就当今之时代而言,男女之爱情无任何之封建伦理束缚,又是人们认为作为神圣之物,因此作为爱情说是有其可能性的。
私意以为,二则,《关雎》可解释为政治说,此处也是自《毛诗序》以来,被历代封建文人所推崇之处。一则《毛诗序》云:“后妃之德也。”以为《关雎》所作,为世间男女相恋相爱之标榜,以恋爱行为需有节制性来正夫妇之德,此处解说,历代之评说甚多甚详,在此则不加以详述,但私意以为,作为一首诗歌,过于强调其教化之功能,而忽视其内在之艺术美,其内涵之丰富性,实在是拘束了人们之思想,且这种沦于政治说教的工具之作品是断不能流传如此之久远的。然而,由于《关雎》中所描写之爱情之神圣,追寻心上人的执着单纯,则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看法,其教化功能依附在其审美功能之中,虽隐虽微,却不可忽视。
三则《关雎》可作理想说,即有志之士对其心中之“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亦是一种诠释。一是诗中对心上人追求的那份耽溺与执着和有志之士追求理想,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坚持是相通的。二是诗中所追求之人并未加以详细的描述,实可视为虚幻,供人以联想的对象,但其又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此则又与人们所追求之理想的美好有了暗合之处。三是就当今之社会而言,社会安定,环境相对平和,凡有志之人,莫不想大施拳脚,一展自己之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对《关雎》的这一种诠释,却是最易引发读者之共鸣的。
四则为“品德说”,私意以为,若将《关雎》中男子所追求之对象视为美好之品德未尝不可。一是,品德之高尚美好与爱人之美丽迷人和爱情之神圣实在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二是个人的品德的修养与提高,对美好的品质的追求,需要历经一番辛苦,通过不断的内在与外在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实现。三是就《关雎》之内容而言,对“荇菜”等物的描写,不免与我国自古以“香草美人”等来寄托的传统相似,且荇菜为充饥可食之物,而品德又是可提升一己精神之物,一为物质上,一为精神上,都是对人以有用之物,则又有相比之处。因此,私意以为,作品德说讲是可行的。
五则为“精神说”《关雎》一篇,观其全篇,其中大量笔墨描写男子对心上人追求的过程,自然而然流露出坚持不懈,眈溺执着之精神。此类精神私意以为,或诗人有意为之,或诗人无意中之流露,但都不失为对《关雎》这首诗的佳解。一则,当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之后,未经读者阅读创造之前,仅仅是一艺术成品,但当它被读者所接受创造后,就成了一美学客体,因此,《关雎》中的精神说,即使是诗人无意识流露,也是可以诠释的。二则,精神说是贯穿于整首诗篇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感情本质之所在,无论是“爱情说,政治说,理想说还是品德说”都无不隐藏着这追求之坚持、耽溺、执着的精神。无论读者对《关雎》有怎样的理解,都不能离开这一兴发感动的感情生命之本质。三则,就当今之时代而言,或追求,或拼搏,或学习,或工作……都需要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而《关雎》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是给读者以源源不断的兴发感动。
以上为笔者对《关雎》的几点浅析,其之丰富在于其深层意蕴的多样性,其之绵长则在于其隐于其中的坚持、耽溺、执着之精神的生生不息。但私意以为,,读者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诠释,正如英国诗人燕卜荪所说:“诗的歧义性是诗美的表现。”《关雎》意蕴之丰富多样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断感动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 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19: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