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读《诗经•扬之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读《诗经•扬之水》
文◇朱祥甫

《诗经•扬之水》是一首怨与思之歌,无容置疑。但自古以来,对该诗的译解却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不能说哪一家对,哪一家错,只能感慨译解者大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感受前人的处境与感受,情难真,意难切。在此,不凡自译一番,以自误自乐。
一、原文与注解: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 :
扬之水: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中指出,扬当借为“荥”,并引用说文:荥,绝小水也。所以“扬之水”当为小水沟之水也。本人赞同这种说法。
束薪:《诗经》中往往以“束薪”等喻婚姻,在此指妻
彼其之子:指妻子
戍申:在申地防守
甫:即吕国,在今河南南阳西。
蒲:蒲草或蒲柳。
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
二、译文:
小水沟之细流,浇不灭捆柴之火。(火,暗示周朝之衰势已定,无法挽救了,同时,喻思妻心之切如火。)
亲爱的人儿,我不能带你一同来申国戍守啊。(言外之意,戍守的处境太危险,太艰苦,我不能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思你想你,(我归心似箭)何月是归期?
小水沟之细流,浇不灭捆木之火。
亲爱的人儿,我不能带你一同来甫国戍守啊。
思你想你,(我归心似箭)何月是归期?
小水沟之细流,浇不灭捆禾之火。
亲爱的人儿,我不能带你一同来许国戍守啊。
思你想你,(我归心似箭)何月是归期?
三、言外音: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权日衰,在周王城洛阳周围,有申、甫、许等小国,经常受到楚国之侵犯,周王无奈,只好强征民众到这些小国帮助戍边,而周本来就已经地狭人稀,民众苦不堪言。即使这样,周王朝仍然阻挡不了其衰亡的趋势。这首诗应当是参与戍边的士兵所作。
本人对该诗的译解,无非在前人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只改动了其中对“扬之水”和“束薪、束楚、束蒲”的解释,这种改动,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而想的,作者参与戍边,本是无奈之举,是被逼迫的,虽然无力抗拒王朝的命令,但内心的愤怒之情感,是谁也消灭不掉的。诗的首句“扬之水,不流束薪”就是这种感情的流露,切莫等闲看待这一首句,言外之意,就是,你周王朝已经到了快灭亡的时候了,拿我们小小平民去守卫已经无济于事了,可王朝这一徒劳之举,也是情非得以呀!作垂死挣扎罢了。
作者起首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心,用这句来暗示他们夫妻分居,苦苦相思,都是王权所害,同时,也传声给在家相思的妻子,他是多么的想她,多么地受煎熬。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不是没有,可以带她一同去戍边呀!诗中接着明确的告诉远方的妻子,他不能那样做,前方很艰苦很危险,他不能让她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只好把相思忍在心里,数着盼着归期。其实,他早就知道,他已经没有归期了,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战死或者冻饿而死在边地。于是,他才能发出“曷月予还归哉?”的强烈疑问。问谁呢?问天地,问自己,天地无言,而自己无解。以这一句根本没有回答的疑问结束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对王权的愤怒之情怀!悲哉!壮哉!
悲哉,壮哉!我为古人洒下千年后的伤心泪!

2014年10月31日,于枞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1 17: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