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末日之眼——悼屈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廖又蓉 于 2012-6-22 17:56 编辑

《末日之眼——悼屈原》
             文/廖又蓉

穿上我的荷叶翠衣,换上
我的白莲花下裳。
帽子戴得高高的人
最后一次登高眺望。


恶草连天啊腥臊满地!
我的兰花、我的蕙草,
我亲手种植的留夷、芳芷已经腐烂。

野马的缰、络在早晨刚刚束上,
不到黄昏便被人匆匆摘去。
凤凰的芳香在竹笼箫鸣。
黑的眼看就要全部变成白的,
太阳的光芒 已经被污秽遮盖。

鸡鸭乱飞啊小丑跳梁!
冒充香草的疯狗臭蒿满腰,
结党营私的燕雀占领朝堂,
削圆脑袋的人山人海在倒立攀爬。


方的从来就不屑
迎合圆的,
美玉和石头怎能乌鸦一片?还是

把我的环佩叮当挂上。
坐上我的飞龙马车,
带上我的玉粉干粮。
寻找
没有尘埃的地方去吧!
       2010.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7:50 | 只看该作者
《你醉着的醒憔悴》                                                      
————以此诗祭奠伟大的诗人屈原

         文/ 廖又蓉

                                                   
鹿鸣山上的琴声催落了 邻人的眼泪,
梅花鹿的哀鸣唤不回 远去的离魂。
你醉着的醒憔悴,披散
迷惘的发 行吟。
走在一唱三叹的江边水滨,
任奔流的怨 冲刷你
枯槁的心。

问天何必!
天上从来就不会掉下 只言片语。
你自言自语的痛苦热情
无人倾听。

从来就有燕雀乌鸦 筑巢庙堂,
自古当道的就是 恶臭臊腥。
香草美人本就生活在 孤独的怨里,
你豁达的灵魂,其实
早就没有了恨。可
追寻着美好的魂灵,怎能忍受
长久的苍茫和空虚?
没有了乐趣的生命
又该怎样延续 无人同调的悲鸣?

用心志抗拒着流俗,
乘着无人理解的情怀你

远走——高飞。
那青龙作驾白蛟为骖的车子,
装载着纯净和生命熔铸的
宏伟诗篇,伴着
你橘样凋谢的品格,飞升——
——————飞升!

洁净的汨罗江的波鳞哟!
闪耀的是许许多多你想要的答案!
飘摇着你 招不回来的楚魂,
还有梦里
才有的 完美。
2008.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20 07:57 | 只看该作者
旧作  不旧  欣赏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20 08:16 | 只看该作者
坠雪无声赏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1:29 | 只看该作者
坠雪无声 发表于 2012-6-20 08:16
坠雪无声赏读。问好。

问好,谢谢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8:18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6-20 07:57
旧作  不旧  欣赏 问候

问候主持人,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3:01 | 只看该作者

转的一些跟屈原有关的音乐、文字:

屈原问渡音乐试听  (古琴)         编钟:在线收听·



 《屈原问渡》的作者为战国时期曾侯乙。

      乐曲取材: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逐投南荒,问渡于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语慰之。 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而不愿“蒙世俗之尘埃”。乐曲情绪沉重忧郁。


 
  《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
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江行走吟哦,
面容憔悴,
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
"您不是三闾大夫么?
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
屈原说: "全社会都肮脏只有我干净,
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
"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
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
何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
大家都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
"我听说:
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
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无比的身体,
沾染上污秽不堪的外物?
我宁愿跳到湘江里,
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
蒙上世俗的灰尘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
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
"沧浪之水清又清啊,
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
沧浪之水浊又浊啊,
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
不再同屈原说话。


《渔父赏析》【转】: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证来说,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引述《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又非屈原而成了“楚人”。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写“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还是比较可信的。

  《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四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地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餔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人”,指的正是老、庄一类人物。儒家的大圣人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橘颂》)的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附带说几句,传统上一般将楚辞作为诗的一种别体——一种带有地域性的诗体,《渔父》虽是散文(部分语句也押韵)却又饱含诗意,颇似现代所称的散文诗。所以本文也将《渔父》列入“先秦诗”之中加以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7:58 | 只看该作者

转一海夫的关于端午和屈原的好诗:

本帖最后由 廖又蓉 于 2012-6-22 17:59 编辑

《端午节告诉屈原一个好消息》
        文 /海夫

其实,有一个人在你投江前就告诉过你
只是你看见了却不明白,听见了却不晓得。

他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你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何等的骄傲,何等地被自我蒙蔽:
你把自己当做了神,而拒绝了爱的慈手
那渔夫——真神的使者,还能说什么呢?

你的人间知己毛泽东一语中你的“的”: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天不灭人,人自灭呵!
你取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为何未能法天、法地而法了你自己?
2000多年后的今天让我来告诉你: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你在《天问》里的旷古绝篇的提问
一个幽灵不让你问到答案,不让神州子民晓得原委

那幽灵亘古之先就拽着明亮辰星从天坠落
华夏大地之祖有几多受感而孕
他们的后裔做神、做鬼、又做巫
巫风盛行的楚地,你又看到什么了呢?

《九歌》里你分别祭祀11种神灵:
云神、水神、男神、女神、日神、黄河之神……
《招魂》里惊心动魄地招来鬼魂回家乡
它们都回来了,就附在你的身上。

《离骚》啊香草美人,《九章》啊哀郢怀沙
多少苦苦挣扎,多少上下求索——
江畔憔悴行吟,啊,黑暗中真光在哪里?

在哪里,在哪里?
求仙的李白醉酒而死
潇洒大家的东坡忧郁而死……

那幽灵就这样弄瞎着诗人的心眼
——这也证明人的里面没有真理
而它最大的诡计就是让诗人们的坚贞
失去价值与意义

看哪,那“光明天使”就在庙堂之高
看哪,那“光明天使”就在江湖之远
皇帝以它为椅,百姓以它为神

连你死后也要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以避之
又用雄黄以欺之,划船以竞之
它的名字只有一个:龙

可怜的屈子,你至死也不知晓:龙就是魔鬼撒旦
一个因骄傲被罚而带着三分之一的天使堕落的天使长
一个让人离开生命真神的说谎者、挑拨离间者

它降在这地上的世界掌权做王
想叫万物伏在它的权势下以满足其无上的虚荣
凡存一点虚荣之心的,无不中了它的圈套

可爱的屈子,你不用呼天唤地,招魂引鬼
在创造主的面前持定温柔的信心,你就赢了
万有都从祂而来,祂所造的祂必拯救与护理

看哪,祂来了,按照众先知的预言准确地来了
守定在伊甸园中给亚当夏娃的应许来了
祂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工,创始成终!

看哪,祂打碎了撒旦的头,践踏了蛇和蝎子
又给了你胜过一切仇敌的能力——
在水中你可以斩龙头,在地上你可以伤龙身

没有什么再可以挟制你,你的家不在汨罗江
你的家在天上,那里有公义的冠冕为义人存留
打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我们天上见吧!


            2010-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22 18:15 | 只看该作者
美玉和石头怎能乌鸦一片?还是

把我的环佩叮当挂上。
坐上我的飞龙马车,
带上我的玉粉干粮。
寻找
没有尘埃的地方去吧!{:soso_e163:}{:soso_e179:}


有一种自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08:58 | 只看该作者
素手 发表于 2012-6-22 18:15
美玉和石头怎能乌鸦一片?还是

把我的环佩叮当挂上。

谢来读,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10 21: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