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等的同行者贡献闪电,不提供掌声——简评张执浩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雪 于 2015-6-20 02:29 编辑

平等的同行者贡献闪电,不提供掌声
——简评张执浩的诗《雨夹雪》
作者:野雪




    关注诗人张执浩的作品,这首《雨夹雪》被我一时收藏,今日又有人转发到网络诗会微信群中,引发几位读者对此诗阅读争论,结合争议及自己读诗的感受先做一点总结。此诗俗中有雅,却雅俗不能共赏。俗在全诗每一句语言通俗;雅在雨夹雪自然规律的背景下,“慌张的雪片”这样一个人,或者说一代人终于熬过了冬天,却要在“春雷响了三声”类似三声追魂炮中,集体折翅死在春天的怀抱里。为何雅俗不能共赏?一岁年龄,一岁心。春鸟怎知寒蝉心?尽管诗人用如此通俗的语言,试图引发更多处在春天荒废中茂盛生命者的注意,其受众仍旧逃不出中老年或历经沧桑者的小众群体。请看张执浩的《雨夹雪》诗文本:

        春雷响了三声
        冷雨下了一夜
        好几次我走到窗前看那些
        慌张的雪片
        以为它们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人
        那样飘过,斜着身体
        触地即死
        它们也有改变现实的愿望,也有
        无力改变的悲戚
        如同你我认识这么久了
        仍然需要一道又一道闪电
        才能看清彼此的处境

     “好几次我走到窗前看那些/慌张的雪片/以为它们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人”,是自然界的规律使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局限。不仅时代如此,诗界更是如此。诗人未死,只是如冬天雪花飘逸的神话,融化进春天的土地。谁知道,你是谁?那些满头银雪的同龄人,见面一句看进你骨头里的话语,一次次击中。闪电过后的春雷,没有人给你准备掌声,内心只有泪水。大自然的公平,在于机遇平等的同行者贡献闪电,不提供掌声。痛,是必然的,既使没有闪电和雷声。生命皆会隐去,雨夹的雪,遁入大地,无声无息。诗的整体调子,呈现的是一种冷静、低沉、苍凉的艺术美。诗的尾句,“如同你我认识这么久了/仍然需要一道又一道闪电/才能看清彼此的处境”,对于后来者,他们可能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人,但对于同龄人,又是彼此的镜子,互相照亮对方,以便坚毅的面对死亡或者说被社会的抛弃。
    这首诗,艺术性没有问题。诗意积极的一面较明显,冷静和低沉的调子中,透露出面对生死或被淘汰的坚毅。积极性却有不足之处,没有看到冷雪这种传统力量对激情澎拜的春雷以及春雨一夜的冷缠绵或者说对抗中,未来能创造出时代号角、创新势力、传统力量三者共赢“润物细无声”春日景象的成果,更没有豪放看到更远的未来阻止类似战争狂风暴雨摧毁式的夏日偏执暴躁。如此看,对于有些手拿时代号角、创新势力的年轻人不待见此诗,也情有可原。
    一己浅读,方家见笑。
    (原载《网络诗会》微信群2015.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6-20 15: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6-20 1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野雪的文字,若闪电的碎片,若飘然的雪,映出张执浩悲戚的面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6-20 1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野雪的文字,若闪电的碎片,若飘然的雪,映出张执浩悲戚的面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6-20 1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野雪的文字,若闪电的碎片,若飘然的雪,映出张执浩悲戚的面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21 19:05 | 只看该作者
这雨夹的雪令人扼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03: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