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乐冰谈抗战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冰 于 2015-9-6 11:24 编辑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谈抗战诗歌

作者:乐冰(海南)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学习前辈诗人的抗战诗歌,不仅是追忆那段中华民族悲壮、抗争的历史,而且对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也有重要的学习借鉴作用。
我曾经有过一本《抗战诗选》,因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刚来海南,多次搬家而丢失,不过有些抗战诗歌一直珍藏在心里,是永远丢失不掉的。今天,我想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3首抗战诗。

一、《五月的鲜花》:传遍了每一个抗日救亡的角落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五月的鲜花》这首诗写于1935年,是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独幕话剧《阿银姑娘》的序曲,后被一位东北籍作曲家发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主动给它谱曲,很快传遍了每一个抗日救亡的角落。在那血雨腥风、灾难深重的岁月里,多少爱国志士为挽救垂危的民族,满含泪水,一边唱着《五月的鲜花》,一边告别亲人奔赴抗日的战场。《五月的鲜花》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
抗战诗歌有许多是抗争诗歌,是与日本法西斯强盗抗争的诗歌,它是站在残虐和恶行的对立面,所以,抗战诗歌看起来像一个被折磨、被欺凌的人内心释放出来的怒吼,一种不屈服的声音。这种声音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声音的一部分,它高亢、激越,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惊人力量。它不应该被遗忘和忽视,或者边缘化,它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经常说真正的诗人和诗歌要被大众所选择、接受和理解,这话用在抗战诗歌上也是恰当的。抗战诗歌之所以能被人民广泛接受,主要是大敌当前,需要诗歌人民性、现实性、斗争性,所以,抗战诗歌一般都情感真挚、高亢,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激情,适合朗诵和歌唱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提出抗战是民族尊严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这样写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我第一次读它时心里一颤,仿佛胸口被捅了一刀。这首诗的作者田间(1916—1985),是我的安徽老乡,无为人,田间称得上是抗战诗歌代表人物之一。1938年,田间参加了八路军,发表了大量抗战诗歌。闻一多先生称他为“擂鼓诗人”。田间是著名的街头诗人,他一直坚持诗歌要与人民相结合,要服务于革命和战争。他的诗歌深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1938年8月7日,田间在延安发起了“街头诗”运动,目的是对抗战起到宣传、动员作用,它的宣传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作品主要印成传单散发,或者用粉笔、木炭写在乡村墙壁上、石头上、门窗上。作品一般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多采用口语,很少有复杂的句式和晦涩的表现手法。《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只有短短6行,但提出了抗战的严肃性和民族尊严问题。虽然表现方式直白,但起到了鼓动、宣传和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过目不忘。
像这样的抗战诗歌不必发表在专业的诗歌刊物上,也能够做到一传十、十传百。作为新诗的抗战诗歌,丰富了新诗的内容。新诗的本质是语言的解放,他的魅力在与非格律化,韵律的解放,语感的个性化。抗战诗歌的种类主要包括;自由体、格律体、民歌体、阶梯体、十四行体,还有政治抒情诗、叙事诗、朗诵诗、街头诗、墙头诗、枪杆诗、传单诗。这样的诗歌更易于老百姓接受,传播的范围更广。正如朱自清在《抗战与诗》中所说:“抗战以来的诗,注重明白晓畅,暂时偏向自由的形式,这是为了诉诸大众,为了诗的普及。”

三、《肉搏》:表现出抗日战士的英雄气概

《肉搏》的作者是蔡其矫(1918—2007),福建人,这首诗写于1942年的晋察冀边区。蔡其矫是一位创作力及其旺盛的诗人,上个世纪80年代,依然有诸多作品问世。《肉搏》是一首小叙事诗,有强烈的感染力,读了让人震撼。蔡其矫本人曾介绍说,诗里所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第三军分区。那时,抗日军队的装备质量很差,甚至还在使用汉阳造的老式步枪,刺刀比较短;而日军的装备一律是三八式步枪,刺刀比较长。在与敌人拼刺刀时,我们的战士明显吃亏,但并不惧怕。这首诗写的是发生在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一名小战士与日军拼刺刀时,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读后让人潸然泪下。
像光未然、田间、蔡其矫这样的抗战诗人还有很多,如:艾青、何其芳、臧克家、蒲风、柯仲平、王亚平、陈辉、贺敬之、郭小川、张志民、魏巍、莫耶、夏穆天、徐放、山丁、蓝苓、牛汉、绿原、杜谷等。
我们耳熟能详的抗战诗歌,比如:有诗人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黄水谣》,有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莫耶的《延安颂》,滑子龙的《长城谣》,方冰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还有家喻户晓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等。
民族危亡时期,诗人的创作带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直接的生命体验。这些诗歌非常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激励了军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这些诗歌都以迅捷、有力和大众化的方式起到了强有力的宣传效果。

四、诗人是最先觉醒的人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文艺的民族形式和文艺的大众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对抗战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今后的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
过去有人说诗歌是高贵的,其实通过抗战诗歌会发现诗歌来自民间,并不为少数人所拥有。因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如鲁迅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中所言:“杭育杭育派”。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都是在人民口头流传很久,再经过艺术不断加工而成。所以,在灾难与战乱中,诗歌成为号角、匕首和子弹是不足为怪的。
诗人要有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高度。不能脱离时代,要在场。诗人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人民才会关心诗歌、关心诗人。任何脱离生活的作品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老百姓喜欢的还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
优秀的诗歌植根于时代,又超越时代。就抗战诗歌来说,陶行知的《炸弹》,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艾青的《手推车》,等等,哪一首不是把握了时代特征?中国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承担起了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就如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
中国新诗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抗战爆发,也不过十几年时间,新诗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得到了发展,并被老百姓所接受,主要原因有:它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记下诗人要说的话;它服从诗人内心情绪的指引,注重诗的力度,它的感人力量,来自作品的感人力量;它强调诗的形式服从诗的内容;它提倡诗歌要从生活的实感出发,只写生活中最令人感动的事情,它像一条粗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了,在海量的抗战诗歌中能够流传到今天的,理应称得上是精品佳作,这是经过了70年淘汰生成的结果,是可以被后人反复阅读的经典。
抗战诗歌都是爱国诗歌,抗战诗人都是爱国诗人。爱国,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情怀,作为诗人更应该爱国,因为诗人是敏感的人、最先觉醒的人,他们用手中的笔,宣传、发动全国同胞投入到抗日斗争中。诗人是有血性的一群人,他们的血是发烫的,他们的诗歌作品应当对得起时代、对得起民族,这也是抗战诗歌对我们今天的诗人、诗歌的有益启示!

附:乐冰的抗战诗两首

《我赞颂一位击落日军飞机的海南人》

题记:据《嘉兴市志》记载,1938年8月19日,淞沪会战中,日军战机袭击嘉兴,海南屯昌籍高炮连连长刘钟权亲手击落一架日军飞机。

他是我值得骄傲的海南乡亲
一位黄埔军校的学子
一位让我肃然起敬的抗日英雄

我赞颂他,不因为时间久远而黯淡
相反,打开封尘的往事
我依然热泪长流
我担心有一天,遇到他的父母
还有他的儿女
我无言以对
一个没有尽孝的儿子
一个没有尽到父亲责任的男人
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战场

啊,还有那么多英雄的父母
就生活在我的周围
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让我无比感动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他们有飞蛾扑火的气概

一幕幕逝去的景象
如同放在箱子里收藏的一盒磁带
虽然已经发黄
可并不代表封住了它的嘴巴
毕竟我们的父辈
都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

作为子孙,我怎么能够
把那一段痛苦的记忆从心中抹去
就像我面对满天的星星
尽管它遥远,寂静无声
但它毕竟真实的存在

看吧,1938年8月19日
淞沪会战,炮声隆隆
连天上的云朵都烧红了
这时候,海南籍炮兵连连长刘钟权没有惊慌
他将手搭在前额,对准一架敌机
发出了指令:“开炮!”
一会儿的功夫
空气中便嗅到了飞机烧焦的味道

最黑暗的日子,尽管早已经过去
但那惨烈的场景依然让我悸动不已

现在,我之所以能够牵着我孩子的手
和我的爱人一起在海滩上漫步
吸纳和平的馥香
正是因为那些英雄
解开了套在我们头上的绳索

我爱阳光下的玫瑰
我爱春天里的蜜蜂
我的爱坦坦荡荡,像太阳的光芒
滋养我的祖国生机勃勃

《亲爱的姑娘,明天我要奔赴抗日的战场》

题记:据《琼山县志》记载,1931年12月,琼崖人民捐款兴建了一座象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勿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该碑现位于海口市三角公园。有感于此,笔者赋诗记之。

这一天,让我想起
一棵大树被闪电偷袭
就像被一把屠刀劈伤
一群人用血泪垒起了一座纪念碑

这棵树尽管受伤
但它的根,牢牢地缠绕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像一座振臂一呼的雕像
阳光给它镀上了神一般的光芒

人啊,要想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上
就要有热血,就要有责任和担当
我还是如此的年轻
故乡还有我心爱的姑娘

复仇的怒火在我的心中越烧越旺
除了把侵略者赶出家园
我怎能在屠刀下安眠
我知道跪着生活会像奴才一样

等着我啊,我亲爱的姑娘
只要我还活着,请等着我
原谅我不能继续陪伴你
国难当头,请允许我奔赴血与火的疆场

我的耳畔有隆隆的炮声,熊熊的火光
它指引我去劈开一条条通向光明的通道
我的血洒在长满百合花的路上
浇灌着我贫穷的故乡

天空弯曲只是暂时的
阳光、面包、空气和水
会将我的笑脸点亮
那是我生活中本应该拥有的光芒

假如我死了,亲爱的姑娘
请在我的坟头放一束玫瑰花
我的肉体虽然消失了
在时间的皱纹里,我的灵魂依然在人间飘香

(作者简介:乐冰,生于安徽,现居海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于鲁迅文学院第1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在《诗刊》、《北京文学》、《青年文摘》等发表诗歌700余首,并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已出版作品6部。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广为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6 14:37 | 只看该作者
抗战诗歌是一笔文学财富。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6 15: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过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6:13 | 只看该作者
红海滩 发表于 2015-9-6 14:37
抗战诗歌是一笔文学财富。欣赏。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6 16:16 | 只看该作者
我爱这《五月的鲜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8 15:4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9-8 16:01 | 只看该作者
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诗歌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抗战诗歌,永远是一面旗帜,一个精神宝库!拜读好评,问好乐冰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3:00 | 只看该作者
楚女 发表于 2015-9-6 16:16
我爱这《五月的鲜花》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11 13:03 | 只看该作者

不谢啊,你让我想起我的伯父他就是在五月里栖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22: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