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争鸣】] 书目清单系列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目清单系列一
4 g5 @4 Q& @6 W+ x# H/ ~- G1 }& j( S
+ }0 _8 c* |6 \7 m: z" Q1 S* X
2 F! C4 h- m% ?! l
文/野影

3 n/ z2 f2 B" ]7 \# l" M% J5 i) w& ~
" ]9 c. e; k7 H  c
& ~$ i0 Q% e! t$ K- l
3 O( u4 N$ l, U4 C% C/ Q      人类的文化长廊摆满了各种盛宴,我有幸目睹其风华于千万分之一二。以下谈不上什么心得与经验,只能算一点小感触,本无心去写,且在学识渊博的大家看来此文纯属多此一举,然而个人喜好而已。. t0 J/ F' I( _4 j( G
      之前和彦红兄谈论的的时候有写关于读书感悟的想法,之后又与剑萧兄的谈话中又提起此事,因而既不算受人之托,又没有刻意强迫自己,随心而写。所写之书,仅吾所读;所列之书,有已读者、已购而未读者,欲购之而读者。另外,所列之书大多本着一个原则:文学史家盖棺论定,“约定俗成”的名著名作,这里不过多着笔,如诸子百家、明清小说、五四时期的一部分大家的书籍(如果列出来了,纯属个人偏好)。我所列之书不管是否名著,也无所谓大家(以后不排除成为大家的可能),只与书文爱好者一同分享读书之乐。现依次罗列如下:
8 l5 V3 B9 o$ m$ T' ?
% Q6 i' U( B6 I  {) V+ n- b5 T2 R9 \- y) a( ?, j8 W' a

* l. F9 x, D9 i" `( y3 U! ^0 u    1.《鲁迅全集》(20卷)+ W( Q. b+ k$ J# o

# J1 s$ D* s+ f3 |
1 O, G3 h* D! `1 [; o      对于鲁迅,就念书之人而言,年纪尚可者,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但就读书之人而言,真正多读、熟读者有几人?首先列出鲁迅,一者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巨匠,说的人很多,读的人很少;二者,只为引出几种研究鲁迅的读本。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可扪心自问,看自己做的够不够!自己去读总比只听别人说什么要有用的多。另外,对于鲁迅研究的文论可谓铺天盖地,就选择其阅读并非易事。看过孙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关于鲁迅的讲座,期间就有人提问让其推荐关于研究鲁迅的书籍,孙郁先生“信口拈来”,推荐了几本。现就我读过的关研究鲁迅的书籍其中非常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推荐部分如下:
5 a4 O7 O' n# w: g* |  T2 J4 d* r; ~. s: V# y

& O3 E" X8 @5 `( X& c$ N  I6 S! x2.《反抗绝望》汪晖著
% Z) I# ~: k, [2 B" A3.《铁屋中的呐喊》[美] 李欧梵著( g) \- q" U6 I3 N
4.《〈野草〉研究》孙玉石著' A" Z* O5 {" C) @7 n" s! ~4 F
5.《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 C% e* J8 x" Y& {* G" Y7 S
6.《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王富仁著
+ _, `/ x* U* J1 q) _% {7.《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澳] 张钊贻著  $ j% o4 N! e  [0 D1 `& O- O
. ?9 Y% d+ s- }. G- `" j# k
      鲁迅的“反抗绝望”,其中有力的支撑点来自《野草》“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便是鲁迅从不绝望的证据之一。与《铁屋中的呐喊》较为相似的地方是,他们都从鲁迅的深刻、思想的卓尔不群,以及为鲁迅的“野草”哲学为切入点,一扫之前好多将鲁迅与政治上的牵强附会,甚至浮光掠影的赞美或批评或中庸式的首肯的局面。《笑谈大先生》活脱脱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充分肯定了鲁迅在美术方面的贡献。这正应了鲁迅自己评论《红楼梦》的那句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仁人志士正从鲁迅哪里掘得了不同的财富:爱好哲学的学人看见了野草哲学和美学的价值,美术家看见了鲁迅对青年指导木刻的超前意识,小说家对鲁迅的出手不凡的惊诧不已,理论家有至今无法超越的《中国小说史略》……“先生已经作古,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译著尚未完成,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先生一生呐喊过,彷徨过,唯独没有绝望过。哪怕只是一个人在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听听自己的回音,哪怕是像一匹受伤的狼躲在草丛间舔掉身上的斑斑血迹,他的眼神总是在毒辣中透露着温和,他有着尼采一般疯狂的破坏力,但是他在信仰缺失的中国无法“重估一切价值”,他只能自己独行,至死妨止。
6 w5 o9 w  U, Y% t
8 a: X# X. H0 v( }( V: p: _6 @( @9 U- k: z
5 l, K0 [4 C+ B9 W7 `0 [
8.《鲁迅传》林非  刘再复(合著)  \& c; E  b1 ^; O$ ]/ b6 S1 A
9.《一个人的呐喊》(鲁迅传)朱正著
+ ]) J* _/ T+ {$ l10.《鲁迅传》吴中杰著  J0 [$ O* ]+ ^7 B
11.《鲁迅传》许寿裳著; J, m* n2 M. f* F
12.《民族魂——鲁迅传》陈漱渝著2 Y! h+ C) |" H) E4 X8 k" h& c" `
13.《鲁迅传:会稽耻》(“苦魂”三部曲之一)张梦阳著, G0 ?7 g/ }0 J3 m
# _" f) w/ s4 a1 V0 E% t/ |3 j( b

( r. `  Y, {% n/ W* V8 V6 F 5 G5 H, {) _) _+ d. U

" ]( R, w* o. s( Q0 W+ a- \       此六部鲁迅传记,各有所长,刘再复合著本学术性强,思想独特、深刻;吴中杰本内容详实,详略得体,挖掘史料颇多;朱正本考证功夫尤其到家,对鲁迅作品熟悉程度如数家珍,可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而许寿裳是伴随鲁迅始终的友人,与鲁迅过从甚密,其记述真实性强,可参考的地方较多;陈漱渝本字数较少,记述多而评论与考证少,学术含量较低;张梦阳本人也算是研究鲁迅的知名学者,总之是各有千秋。我主要推荐前三部,因前三部学术性强,文笔流畅,毫不晦涩。再者刘再复本人学术功底非常深厚,朱正两次参与编辑《鲁迅全集》第六卷,对《鲁迅全集》的正误做了不少论述的文章,而复旦大学出版的吴中杰分别评论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书信的本子更是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后三部也各有所长,可对比阅读。! `( u5 ~% V9 a7 d6 l7 W
  g* o$ u# S/ l5 O& D
& Q  h) U( }/ m) n+ Y

& u7 Q5 \  w* o9 ]$ A) }7 e+ k 14.《被亵渎的鲁迅》孙郁编
7 P+ g0 l  V' u" s* K9 Y 15.《鲁迅与胡适》 孙郁著4 x0 J& d+ Y4 \8 B
16.《鲁迅与周作人》孙郁著
8 O4 A5 r2 ?2 b5 E* n* h7 H 17.《鲁迅与陈独秀》孙郁著
0 ?# h4 q& J) L: e 18.《鲁迅与现代中国》孙郁著* M: v9 i+ p  \# ~9 V- n$ g
19.《鲁迅忧思录》孙郁著) b; }. q7 b# M* l( e$ q; P! @
20.《鲁迅藏画录》孙郁著: w' _0 ?6 o# `* j3 f6 l) v
21.《鲁迅十五讲》钱理群著& \4 x2 Q( B# p) J7 O, f
22.《话说周氏兄弟》钱理群著- T( \# a! u! o  B! C$ S
23.《与周氏兄弟相遇》钱理群著; q1 p$ M/ J. Q) k# p
24.《心灵的探寻》钱理群著# H8 A1 _1 I: y6 c& B" T& P  S
25.《活着的鲁迅》钱理群著
, h5 m- g" l& D5 g0 {5 O3 }5 v+ x2 M4 V4 n$ A
3 F% ]0 n2 r) S) Q. K: v/ R

- C/ c2 C! S8 v, s4 m1 F
5 V2 b- [8 j2 r  E      鲁迅的作品以及研究鲁迅的作品我个人有近两百部,数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只是想说我喜欢鲁迅,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读鲁迅的作品已整整十年了,以上作品在鲁迅研究界影响甚为深远,当然已有的和读过的远不止这些。凭个人记忆随意而写,其他后面记起了再补。1 A7 s, m& }' s0 H* i# Z
6 L3 L% G3 q+ O/ q1 q, D) U- _. o& E

1 x4 Y$ d) ~- s( ?; N% a( i0 R/ d- K1 g% D) ]
26.《文字后的历史》孙郁著
# E* M) B1 z* H3 C* {; _ 27.《走不出的门》孙郁著
# `9 q1 c* \# M4 l- T, h: \& N 28.《苦境——中国近代文化怪杰心灵录》孙郁著( F% X( \& J- I
29.《读木心》孙郁著( o+ W8 B# r# f9 z: ^
30.《百年苦梦》孙郁著$ {  I* U$ ?6 h6 A& @% F+ p
31.《文人的左与右》孙郁著6 }1 y/ D* S/ C
32.《文人的胡同》孙郁著' q9 ?2 ^% t8 F7 C, _& [( }
33.《写作的叛徒》孙郁著
. w0 ?$ n& X: n( ~. S- M 34.《革命时代的士大夫》孙郁著  
5 ]! B' c( B3 J: y. }; o+ i 35.《张中行别传》孙郁著$ b  c0 ]2 ^1 r% |+ O# {" _
36.《混血时代》孙郁著  
1 W" C) U0 S# G4 B9 m- F 37.《在民国》孙郁著   
. F; l* k$ E8 g3 W 38.《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孙郁著  
5 ^4 x5 q3 ^! s. { 39.《鲁迅书影录》  孙郁著  # \# o! \9 w2 [. |8 K
40.《周作人论》钱理群著  ! T9 \" Q, a& ~, q0 ?6 J. A
41.《拒绝遗忘》钱理群著3 Z; ^* d5 y9 `* p
42.《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钱理群著4 x1 r" @+ x2 _; j0 Q' k
43.《压在心上的坟》钱理群著
; }0 u$ ?: N! | 44.《漫说文化》 (合著)钱理群
7 k6 {! H7 ]6 ~* `3 h 45.《致青年朋友》钱理群著, y+ Y9 W  h; \8 f
46.《重建家园》钱理群著
$ Y* r4 h" @9 @6 t0 H$ ]. V 47.《梦话录》钱理群著
  S2 F+ q! E) U* t/ { 48.《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著
1 c0 [  s! @9 l6 I( h 49.《我的教师梦》钱理群著- Y" U; C! l0 u  W7 y
50.《我的家庭回忆录》钱理群著
0 _5 x- y3 L! s 51.《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理群著
1 g  I0 s7 h0 i7 E 52.《语文教育新论》钱理群著
( l& p  [' b: r# A# \; h& o( _ 5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钱理群3 p. L+ A8 J! m7 y* |% Y
54.《静悄悄的存在变革》钱理群著
; F& g  ^! [) g$ f$ R3 l0 i 55.《智慧与韧性的坚守》钱理群著9 _0 s) R9 s0 L) }' O1 T
56.《与鲁迅相遇》钱理群著% _9 l0 m! E: O% a

8 C* z- F- B. ?9 q* D! J4 Z9 ~2 f- f; H) I/ y$ Q
5 T6 E' h& E! Q4 K' n5 N

( [0 ~$ _0 G# r. t8 ^       以上三十部是孙郁与钱理群的其他作品,有几部虽未读,但列出来了,只因个人过于喜好他们的作品,而且假以时日我肯定会去读,因此提前补录在这里。对于周作人,我读的并不多,兴趣也还没提起来,只因为鲁迅,我才对他做了较多的了解。有学者说周作人的作品好,甚至超过了鲁迅,认为不好的也各有说法,这不是我所要讨论的问题。孙郁先生从幸存者的五四学人哪里掘得了不少思想的灵光,他与张中行的忘年之交对他的治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他自己所写《张中行别传》为证。他对汪曾祺的作品的偏爱,透过位“革命时代的士大夫”写了五四学人到革命时代已溃不成军,但余绪有幸奇迹般的保留下来。《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是他对那个大时代的追念。关于孙郁和钱理群,我的文字《略说孙郁和钱理群》中略有述说,假以时日,我会更详细的去书写他们。5 v1 C. N2 D' E* x, Y. a6 h

: p% i" N1 [7 v6 \2 ^) y . E+ s, Z- ?& l3 N2 ~

4 X/ r3 e- @5 O+ ^/ E  《木心作品集》(一辑八种、二辑五种,共15卷)
0 n' ~6 Y% @9 X* D  s* ~: O$ C8 v" u+ g# _9 h# {+ e6 O' s

% {4 q  N+ m( @" r7 w" n
0 c+ {) X( d4 X" e& W, Z9 l4 [ 57.《哥伦比亚的倒影》 木心著
8 M9 }' H" y( n3 R 58.《琼美卡随想录》 木心著3 t. V% E8 M/ u( c1 d% T$ u+ O
59.《温莎墓园日记》 木心著! m# Y- G4 i7 O7 A
60.《即兴判断》 木心著
4 P4 Z5 z+ M& a0 N$ D0 M0 ^( B/ @ 61.《西班牙三棵树》 木心著
& b4 o2 G" _# I# z 62.《素履之往》 木心著
# |+ s9 X( a' f9 D( R- T6 Q 63.《我纷纷的情欲》 木心著
- }# @$ g. C) [/ b 64.《鱼丽之宴》 木心著/ V3 ^( P7 V& J+ d+ N2 d. [& o2 _! m
65.《诗经演》 木心著 3 t9 I& f0 A( {# ?0 v
66.《巴珑》 木心著
4 t& [+ {! f* H 67.《伪所罗门书》 木心著. d7 j! Z- w! u7 k/ [5 H! d# e7 r- P
68.《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著6 q- N& K' T: W
69.《爱默生家的恶客》 木心著; B/ }* T# ^: ~1 F! r9 ?) }1 B
70.《文学回忆录》(上下)木心 讲述,陈丹青 笔录
, C: d  C7 y/ k3 H, }; N 71.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2 w6 P( m0 ?6 m4 q3 v) n. K

; \6 T# K8 F1 i' p( L, c5 q# ^$ p! @, k/ f) T

6 D. ?- y) G$ V* i) W8 t  {/ o9 \' P" q- L* c
       木心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例,我可以想象如果不要有文革将中国文化的命“革”去,中国文化的繁荣景象定会是另一番境地。而木心就是这没有被革掉命而幸存下来的少有的一份子。他的《文学回忆录》中谈论《红楼梦》的时候说“红楼梦里的诗词如同水草依附在水里”彼此为之增辉相应,如此新颖的奇思妙想将文艺的灵动表现的活灵活现,当然,这只是举其中非常小的一个例子。木心的文字总在平淡中让人能够灵光一闪,尤其他的心态是那样的平和,不追名逐利,这是他的文字之所以感人至深的原因所在。他不但精通音律,对绘画也十分在行,陈丹青就深得其真传,这样的师生能够相遇,真是彼此一生的幸事!对于木心,孙郁先生也是推崇备至,在肯定木心先生作品的价值上,陈丹青不遗余力的大力推荐,甚至毫不掩饰的说自己的作品在木心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小瘪三。还有陈村均给予十分高的评价,但孙郁就木心的作品专门写了《读木心》一书。一方面可以看出孙郁对木心的文字的喜爱,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是透过张中行、汪曾祺、木心等在怀念着一个有着学术思想和学术自由的时代。7 \* u% e* G1 P2 z+ v( `1 w4 g
( Z/ a; z4 B3 O8 |6 y$ @' Y; W7 u- _

; h( C  G1 E! E
: ]' o) T3 ?- N. _. e$ ]6 c      《陈丹青作品集》(10卷)5 g5 w; e( T8 j7 w

" h! A% w# _" e  |$ n& B% l
3 V0 Q7 S8 y" }' j- B 72.《退步集》 陈丹青著
) B+ d' A8 M6 y: B. | 73.《退步集续编》 陈丹青著3 o& }5 G, ?  m0 B0 y6 W
74.《纽约琐记》 陈丹青著
; O4 x/ a7 v7 o 75.《草草集》 陈丹青著
, A: f! p4 V  s$ m0 F7 A* a5 |% i6 j7 f 76.《多余素材》 陈丹青著+ v# T- P  ?0 Z& \( ]' R2 F
77.《无知的游历》 陈丹青著; i4 H. P0 ^1 A- e! @
78.《谈话的泥沼》 陈丹青著
# q* D7 h% Z6 c6 i/ b( n 79.《外国音乐在外国》 陈丹青著" M. a- t1 R& f
80.《荒废集》 陈丹青著
+ g2 M2 T* E3 I, i* p* {
7 @% R3 s' f+ Z) {$ I
! w" j& [$ h7 `4 p/ C4 N    ) G2 D! \0 B, f. n* f
* x/ N  Q( A6 U0 A. B0 C. k9 u
       陈丹青的文字如同他的光头一般光彩照人,说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点也不算夸大其词,他的《退步集》与《退步集续编》影响最为深远,《笑谈大先生》更是视角独特,思维深刻。在浩如烟海的鲁迅研究领域想要走一条独特的路径绝非易事,但他做到了。他深得木心先生衣钵,精通音律、绘画更是风格独特,他强调中国当下急需“回归常识”,这也是血与泪的教训得出来的箴言。中国需要这样有思想、这样有趣、这样既严肃又好玩的作家。
4 A/ d) p' I. O# w4 m" c6 D3 T6 W, x
3 M* t/ }3 L2 S- @: J
$ Y4 i0 l; j+ S) ]3 z
   《李泽厚作品集》(文论集10卷,对话集7卷,共17卷)- x  J& p/ j- a4 F- y

2 W! u: N! e4 O( f- N 0 ~' y4 ?- y& z# B

  U* F8 L8 ~' g# E' W$ l 8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7 d2 t+ j" C' ~9 p( O* c0 M 82.《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李泽厚著: D2 S5 z( ^: W
83.《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李泽厚著; D. T+ K  Q+ m$ N: ]8 |
8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
) N* p7 X: J$ }! b 85.《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
$ Y" q- r1 T5 v  Z 86.《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4 t6 G6 c3 l4 ?% Q# b" @, h
87.《历史本体沦己卯五说》 李泽厚著  R+ w  C) ?- z7 j. x; d
88.《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李泽厚著
. [: }3 I: M7 a- Z$ Q 89.《杂著集》 李泽厚著
: L9 p, Y7 A3 v2 A" L 90.《论语今读》 李泽厚著" G) _8 [1 d$ g) k9 j, o
91.《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李泽厚著
- h& K$ x/ X$ H3 X9 z( H 92.《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李泽厚著
1 \/ C" T; R1 J5 i$ f3 M 93.《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 李泽厚著9 i" s7 k# E4 U  C# N7 U% {+ i4 ~! Q
94.《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 李泽厚著
, M& u& d6 V! q5 J& J 95.《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 李泽厚著' e$ q9 K6 H" u. a, v
96.《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二)》 李泽厚著
$ ~4 |$ n& H# l( F 97.《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李泽厚著
, N. ~- }: m& d4 c& `
& ^( p. _( b( z# m. _3 W8 x. u2 s8 M
! z4 i6 P- g& N# O8 r

; X: u2 k' D5 T, `0 R1 \9 k       有人说中国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堪称哲学家的是冯友兰,后半个世纪为李泽厚。我不认为李泽厚是一位哲学家,但是他深厚的学养以及他美学的思想均让他散发出哲学家的气质,说他是美学家兼思想家也未尝不可。他的《美学四讲》让他蜚声中国文坛,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上,他最大的突破在康德那里,《美的历程》更是一部大书,这是自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哲学思维第一次和美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中国的文艺需要一次这样彻底的大的融合。当然,这样的融合还在进一步完成中,我相信中国的文化会有一条新的出路。
/ a! B  _' r4 p3 n7 f  \. W. Q0 ~& M' ~$ U% Y

4 ~) n# k. ~( a' @# F: q- ^" }# k, U! ^' d! L
  《刘再复作品集》(39卷)3 A5 y' Q9 B2 @8 d

. z! `2 l9 G- x# _3 \( B' ?
& G. V6 c' H' N% F  m5 ^ 98.《深海的追寻》 刘再复著, `* U5 Q6 Y7 B' l6 ?
99.《人间·慈母·爱》 刘再复著( Q1 O  I) \% W+ M: s) a/ `/ j
100.《寻找的悲歌》 刘再复著
; W: ^0 K# ?) k! H7 [4 X 101.《太阳·土地·人》 刘再复著) T$ ^7 }# S% U1 A6 B
102.《共鉴“五四”》 刘再复著4 d  ]  G7 J/ F9 h
103.《童心百说》 刘再复著
7 M9 K- D; M' R 104.《双典批判》 刘再复著9 e0 c  v3 }4 f5 _/ I1 f2 p* j
105.《审美笔记》 刘再复著
8 k8 {% G: @' ^+ M5 B! c 106.《贾宝玉论》 刘再复著' }/ @  W& K9 \1 T0 Y6 V2 L
107.《性格组合论》刘再复著 ' L( Q; ~0 s+ P$ \( d6 ^
108.《文学的反思》 刘再复著
6 \, ~- z; B; d' G 109.《论中国文学》 刘再复著
, p4 d" U1 L9 t; L 110.《鲁迅美学思想论稿》 刘再复著" R5 q, p8 V: h+ ^7 ^+ {
111.《传统与中国人》 林岗  刘再复合著
9 \* R! C1 X* | 112.《罪与文学》 林岗  刘再复合著; w+ f: M& ]% \0 H6 R. ?' T
113.《放逐诸神》 刘再复著+ k: A1 P( ]( v0 C& S/ ]
114.《人论二十五种》 刘再复著
, L: B! L; U( Y& s& F5 Q  a8 A 115.《读沧海》 刘再复著
) c& Z" G0 q- ~5 U; G) S 116.《漂流手记》 刘再复著
  G9 h, G# v: z  G 117.《红楼四书》 刘再复著% L% q* N7 J( e# {' z
118.《共悟人间》 刘再复著
7 |9 v2 C# `6 \ 119.《阅读美国》 刘再复著) m: j5 M: Y) K8 |9 A1 g  y! B2 N% ^
120.《李泽厚美学概论》 刘再复著
( ]+ H  s1 ^* Z+ A+ _ 121.《现代文学诸子论》 刘再复著
- G8 |6 Z- f, @9 L6 m' D8 A 122.《高行健论》 刘再复著. x4 `- I  C  A/ D+ E+ Y
123.《告别革命》(李泽厚  刘再复合著)$ s3 K+ C3 j" }) V; [  v% V& K6 m0 i
124.《刘再复散文诗合集》 刘再复著( ^$ ]/ k1 C; S( Z: t/ W, b9 U
125.《刘再复文论精选》 刘再复著) _% e4 u# M3 D, \
126.《人文十三步》 刘再复著* V- n( }5 p  F8 C# T7 L' `
127.《回归古典,回归我的六经》 刘再复讲演集
4 l" \1 `! {% M4 h 128.《八方序跋》 刘再复著2 y3 p- j, r) y; [; w
129.《天岸书写——刘再复学术文化随笔选集》 刘再复著+ f# y8 b& [% V) i/ U
130.《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刘再复著
, j* X; f: `7 i3 q- F/ A 131.《师友纪事》 刘再复著
4 G/ F, A. N+ f5 ~" ?0 Z( A 132.《岁月几缕丝——刘再复散文随笔精选》 刘再复著; M' s5 n; E5 y
133.《红楼梦悟》 刘再复著1 w5 `% h# }2 l: E- h
134.《中华文化复兴方阵》 刘再复著& M3 h0 R, I1 O& z; |7 u5 A4 @/ H
135.《莫言了不起》 刘再复著
- a8 V, H9 }: q4 M! _4 F9 x: w
4 h& ?$ J. I8 T! E. t$ Z* X" K7 ?- V% C4 r+ p
     
# A: I4 n2 E" M; k8 [0 I4 K
; t8 o, w# \' C/ F9 g+ x        这里列出刘再复,我是思考再三,因为关于他本人我关注较早,但他的作品我读的很少,远不及其他几位了解得多,阅读得多。但通过《性格组合论》、《鲁迅传》以及《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我已被他深厚的学养,独到的笔触、开阔的目光所折服。他的论著既有诸子百家,又有当代文学,古今中外均有所涉及。虽然,有人对他的批评也是有理有据,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博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他的作品会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留下的空白我会逐渐补上。
! ^, f6 L& f3 T3 w! {5 ~7 U' w( ], Z5 d8 i# R5 X! A4 t
) F" u, A1 z+ N. V* r

& o$ ]! K5 c- u5 t   《刘小枫作品系列》(15卷)
: i: {: I4 q7 \0 P! E8 w5 A4 X' u4 @% s/ o7 I3 G& H
' {& u8 Z1 f# M9 B

! A5 A: c6 T+ @: g) ^. P 136.《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著
0 m5 s2 j( \! C9 r* \+ U' A5 b" I" h 137.《诗化哲学》 刘小枫著" n$ `6 H4 ?. f( u2 n: x
138.《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刘小枫 著
0 L# y/ `0 b' q& L$ d1 Z7 o& v 139.《拣尽寒枝》 刘小枫 著, G% j4 H2 j% u& Z
140.《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刘小枫 著 
+ `4 j) l9 ~, L; ], F 141.《重启古典诗学》  刘小枫 著. f/ o; b8 v$ z0 Z' h
142.《施特劳斯的路标》 刘小枫 著( a( h8 y7 d& Z7 l
143.《尼采在西方》  刘小枫 著 & p" k6 ^1 x( b0 g
144.《罪与欠》  刘小枫 著
+ X# Q- c2 v% A( [+ i 145.《沉重的肉身》  刘小枫 著 ! ?! {- ]7 j2 T0 {( h
146.《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刘小枫 著 
, ?0 ?* o6 c; M  Q# D 147.《儒教与民族国家》  刘小枫 著  . G+ l4 O% _: F/ U! Z
148.《尼采与现时代》 刘小枫 著  
" T4 S6 \' d2 j+ l0 ]' [ 149.《圣灵降临的叙事》  刘小枫 著 
+ {" U$ D* I/ {7 p0 h5 `7 U 150.《普罗米修斯之罪》(刘小枫 著)
( W  ~8 s4 E  P1 I* B7 t
- S- x0 R* n" v! i2 D: Q- ^1 y9 j, J7 s! T
# L: X; N4 q8 z

; g! N7 B# G+ @& A# n9 P1 H& c         刘小枫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他深谙哲学之道,对中西方哲学素有研究,而且能借助自己的作品表现,思想新颖,表达流畅而不艰深,读完之后很能让人掩卷沉思。在《拯救与逍遥》中论述《红楼梦》,将贾宝玉和鲁迅对比,认为贾宝玉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人”的雏形,而到鲁迅这里才有完整意义上的“人”出现,读过六七年了,里面的好些内容仍记忆犹新。当然刘小枫的表达远没有这么简单,他用文学的笔触抵达哲人的思想深处,有这样魄力的中国学者并不多。他行走于诗人、哲人和文人的三线交界处。有着“诗化哲学”的文学功底。刘小枫的思维和眼界相当开阔,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其他作家少有的厚重感,我相信日后他的价值会不断被学人所认可的。
; O  Q/ w: `  R' P 5 U3 P  c, S5 b
+ C& ^0 ~, N' j7 C8 ^, G

! C; v& Y! j0 i. Q+ O8 N        此单共列鲁迅、孙郁、钱理群、木心、刘再复、李泽厚、陈丹青、刘小枫八位大家,书169部,因将鲁迅20卷算作一部,故而列出150卷,其中鲁迅除外,木心先生于一零年去世,其他六个都尚且健在。他们都是当代文学、哲学、诗歌、神学、社会学等研究的中坚力量,我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无论你是爱好小说、散文、诗歌或者其它,只要你是文字爱好者,你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精神内涵是老一辈少有的与“五四”接轨的几位大师级别的学者。当代社会真的非常缺少像钱理群和孙郁这样勤勤恳恳耕作在中国的文化园地里的学者,他们将“五四”精神作为参照,甚至以他们榜样。木心先生更是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只属于自己风格的文字,他上承接《诗经》直止“五四”,下却不为眼前社会的繁杂和浮躁所侵扰,他的精神领域是那么的广阔无垠,那么的深刻独特,故而陈丹青才毫不夸张的说他可以想象自己不出国会是什么样子,但他不能想象他出国了遇不到木心先生,他会是什么样子。名师出高徒,一点不假。有人评价刘再复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一举成为思想界的精神领袖。他长期生活在国外,故而能跳出中国文化的圈子去审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艺本身,他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确在同时代人中少有能企及者。而刘小枫在基督文化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他用宗教的神圣感行走在西方多位大哲学家的精神园地中,他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又不脱离中国当代的境况和中国文化本身……) }: i/ k4 U) k& X
        他们的存在是我们后辈人的福祉,但愿我们能以他们为榜样,终有所得,幸甚至哉!              
; A7 @2 W$ V/ P( p/ W
3 P$ _4 Q+ I; w- t# P4 ~) b& _  x/ `- i: M: M
                                                                                              2015年10月17日  野影  [) K1 N# ^4 r2 x( F! ~9 a; @5 L
   : a( v3 h. r' M, @" \
3 _4 Z  T' ]6 W+ l

  K8 F0 ^8 }- X% y
7 x# |3 s( N8 E/ z: U. e7 N& T3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1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是美德,野影兄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2:06 | 只看该作者
剑萧 发表于 2016-9-16 20:587 t! k$ g9 x" w3 Q9 f" `
分享是美德,野影兄辛苦了!

! K' N- h# _! [! x) Y6 J5 O5 X好久没有彼此的消息了,剑萧兄,一切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9-22 17: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