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荣读诗(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2-10-17 07:44 编辑

五、《泻玉瀑布》
  
  (作者:湖南  常德  黎三龙  发表于2012-4-1910:44《大别山诗刊》论坛诗赛专区,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还有什么样的誓言,比它更有力度
  从高处一泻而下
  时光来不及弯曲,就直达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大声喊出来
  像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热烈的表白
  生命里所有的磅礴和执着
  在这一刻都被见证,被一条瀑布轰轰烈烈地临摹
  
  更像天空寄给大地的情书
  一封白纸,不着一字
  唯天知,地知
  
  还有什么比它更奢华
  以一瀑飞流制造白云,制造烟雾
  制造世间最纯净的珠玉
  
  它还制造春天。我看见
  一朵朵梨花飞来,像内心开出的圣洁的花朵
  有浮世的安宁
  
  
  这首诗确是精品,在平淡中蕴足了豪情与稳健。
  第一节,写整体印象。以“誓言”与“时光”作喻,如天外之物,飞泻而来,有气势、有力度;又以“惊心动魄的爱情”暗喻“泻玉瀑布”的风采气度,当令读者赏心悦目,又有感情的激荡与深入。
  第二节,写声音。“大声喊出来/像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热烈的表白”,这神来之笔,又要令人击节赞赏,——有多少人能这样,把心底的爱、心底的情,“大声喊出来”“向另一个人热烈的表白”,这样的爱的表白,岂不令人羡慕?这样的勇气、磅礴和执着,岂不令任何一个人心动?这是爱情的绝高境界,也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境。
  第三节,写颜色。以“情书”作喻,应是“白纸天书”,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的天地“情书”——“天空”爱上“大地”,多么浪漫的情怀,多么丰富而瑰丽的想象,岂不令天下有情人动容?
  第四节,摹形状态。以“白云”,言其流动颜色之飘逸;“烟雾”,言其朦胧潮湿之缠绵;“珠玉”,言其闪亮润滑之光泽。
  第五节,摹神拟韵。以“春天”和“梨花的圣洁”喻“瀑布”之神清气爽和“安宁”之韵味。
  这首诗的节奏流畅铿锵而至神妙之境,读来不觉一字多余,也无一字拗口。
  读完整首诗,顿时,尘心有通泰之感,尘体有飘飘出世之姿。
    (本诗曾获【天堂寨杯】诗赛二等奖)

    ——————————————————————————————————————————————————————

六、《时间密码》
  
  (作者:拈花汉2012、9、27——15:51发于《大别山诗刊》论坛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thread-30047-1-1.html
  
  
  岁月被一只蚂蚁的步伐惊醒
  以奔的姿态前行
  道路打了个趔趄
  蚁巢深深震惊
  
  时间贴着路面一如既往
  把一长串惊呼刷新
  青春翘起尾巴陷进
  昔日的艾草青青
  
  季节没有搭理一切
  只顾巡逻春夏秋冬
  把脚印记入树心
  回头,留下圈圈皱纹
  
  如今,光阴踱入二十四年风中
  一把大锁锁死了院门
  院内,风景长出如诗如画
  漂泊的影子却,再也没有转身
  
  
  这是一首好诗,但绝算不上精品。首先,我来谈谈它的不足之处。
  和第一首诗山村墨人的《老地方》相比,两者的构思有雷同之处,都是以时间为纵线按排结构,本诗第一节是写一个人从小迅速成长,包括在某种“震惊”和“趔趄”下;第二节写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急促走进了青春岁月中,关于青春的一些记忆,永远地留存大自然中;第三节写纵然青春美好和仓促,但时间仍一味匆匆,就如“树心”,在人的皱纹里,留下岁月的一些痕迹;第四节由时间的普遍现象回到作者的个体经验,“二十四”岁了,作者走出家门,不曾在时间里回首,那些记忆深刻的故里。虽然在表达上也有亮点,但没有《老地方》的感情冲击人的心灵。
  和第二首九姑剑方的《温暖》相比,这首诗的小技巧过于雕琢。“道路打了个趔趄”,是主客的对调,应该是主语“岁月”行走在道路上打了一个趔趄,这里作者艺术地说成是“道路”打了个趔趄;“震惊”,表达蚁对“趔趄”的反应。这都是一些小技巧,可以给诗歌增加一些小情趣,当然是可以的。但从大处来看,却让人觉得太虚。而《温暖》的技巧就运用得比较好,让人发现不了,是无迹可寻的,它句句都用了对比,句句又无对比可寻,其实,参照物融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在诗中就一字不提了。这是参照物找得好的好处。对诗来说,无技巧就是大技巧,却能传达震撼人的情感。
    另外,有两处地方提出来和作者商榷,一是“以奔的姿态前行”一句,太干涩,不够圆润,可以在“奔”后加一个字,成“以奔跑的姿态前行”;另一处是最后一句“漂泊的影子却,再也没有转身”中间的停顿太生硬、突兀、割裂,意义显得不完整,可以在主谓之间停顿,即为“漂泊的影子,却再也没有转身”。
  所以,毫不客气地说,我认为在论坛里把此诗设为二级精华,有拔高之嫌,最多刚够精华。
  当然,这首诗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很多,比如主题集中,把对时间匆匆的感叹,无形之物让有形的景与心灵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还是要有一定功力的;构思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语言上毕竟讲究了一些换位、通感、通喻、借代。还有叙述的平稳也很不容易,把感情内敛而埋藏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作者做到了。作为年青诗人有此成就,也是可喜可贺的。把它和前面两首诗来对照,也许要求过高了一点,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作者一定会超越吧。毕竟,年轻就会拥有一切!


  ——————————————————————————————————————————————————

     七、《西风凉》
      (作者:楼兰女子   2012-10-12 18:17 发表于大别山诗刊论坛 诗歌大厅   链接地址:http://dbssk.5d6d.net/thread-30920-1-1.html
  
  我死那天芦花刚好盛开,满山坡是白,满丘陵是白
  来客肃穆安静。过水桥,淌火盆,砸碎土碗,撒糯米
  唢呐声声催人泪流啊,妈妈来哭,儿女来哭
  爱过的男人来哭,看热闹的也来哭
  那时我睡在洁白的绸子上,比羽毛还轻
  那时风往西吹。芦花纷纷扬扬的

    光荣小评:  
  楼兰,一听这名字我的大脑中就浮现出一位古典美女的形象,而在大别山诗刊五周年庆活动中曾亲见她雅照一张,果然是古色古香,微微忧郁的大眼睛,古诗一样典雅的笑容;然后看到她在论坛上开了“楼兰评诗”的专栏,读她指尖流出的诗评,一个一个平凡的文字却似有古典的美色美香,读之不亦乐乎,旋又被委以副主编的重任,再读其诗,我心不由信服。
  
  “西风凉”,初读题目就给人一个怅惘的心境。想象充满全篇,任何想象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虽是写想象人死之后的悲哀情形,但未尝不是对作者当下心境的反映,即以死咏生。
  起笔入题,简洁快捷,“我死那天芦花刚好盛开,满山坡是白,满丘陵是白”,明知是生,偏以“死”开篇,是写心也——心伤,心死;芦花开,满山白,是铺叙烘托手法,境界自成。
  “来客肃穆安静”,以静衬伤,心越静,越失望。“过水桥,淌火盆,砸碎土碗,撒糯米”,这些习俗在诗里流淌,也是在作者的心里流淌,以平静之语调,写感情之汹涌。
  “唢呐声声催人泪流啊,妈妈来哭,儿女来哭/爱过的男人来哭,看热闹的也来哭”,写别人痛哭,衬自己心悲;这种心悲,实是复杂,想象这么多人来哭,自己死后若真的能看得见这个过程,来哭的人身份不一样,自己的心情肯定也不一样,即使是悲伤,也是不一样的悲伤,这里,想象就带得有探索人生的价值。我想知道的,作者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看到“爱过的男人来哭”,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至少些许的幸福和感动应该还是有的吧?
  “那时我睡在洁白的绸子上,比羽毛还轻”写“我”死之静美,是浪漫的写法。其实,这一句可以是结句。
  “芦花纷纷扬扬的”,照应开篇,造成余音缭缭。
  整首诗为虚写,但读来却觉得是实,情感充沛,冲击力强,读后令人灵魂在黯然中有伤的愉悦。
    由这首诗,不由想起文字表面的平静力量下的张力,使人心的动容;还有就是诗歌写作时角度的切入,本诗就是从反面入手,即从“死”后的角度加以想象,既超出现实,又尊重现实,反映真实的自己。
  建议第三行“泪流”后不要“啊”,最后一行不要“那时”,为“风往西吹”,之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也可将最后一行精简,“风往西吹,芦花纷扬”,加入倒数第二行。个见,仅为参考。

    ————————————————————————————————————————————————————————————


    八、<<月光满地>>
  (作者:姚彬2011-11-922:37:26由大风发于“大风诗歌”组诗方阵栏目,链接地址:http://www.dfsg023.com/forum.php ... amp;extra=#pid51391
  
  
  月光没有家,平铺直叙。月光没有家,歪歪倒倒。月光在寻找家
  因为中秋,不得不写到月光。月光白得很,王小妮们已说过好多次了。
  在灯火通明的城市,月光没有灯光白,月光没有出路
  猴子不捞月亮,月光进不了人民的心中,月光满地
  满地的白血,占据着2011年的中秋,有些豪强,有些倔强
  满地的白,有的拱起,有的凹陷。一些,已经老了
  一些,还在老。满地的白,一寸一寸地老去,一寸一寸地寻找自己
  
  
  本诗以写实的叙述口吻铺开记叙,看似无技巧,实寓巧于大拙之中。起笔直入,“月光没有家,平铺直叙。月光没有家,歪歪倒倒。”以平淡的笔调,运用拟人手法,写“月光”的平凡,实则写“月光”代表的普通人的平凡;“月光在寻找家,因为是中秋”,这句让我想到古时的游子,中秋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那种思乡之情,感动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然而,写到“在灯火通明的城市,月光没有灯光白,月光没有出路”,我想起了那些在城市里艰苦奋斗的民工,中秋之夜,城市人都在家里团聚,而那些没有回家的农民工,却在城市的热闹里失去了自己本心。然而,“猴子不捞月亮,月光进不了人民的心中”,再联系前面作者写到王小妮,这里,月光肯定不是隐喻前面我所想的人,而是如作者一样的知识的精英,那些孤独的诗人,精神的强者,却是那么容易触动寂寞的神经,“月光满地/满地的白血,占据着2011年的中秋,有些豪强,有些倔强”,那么白,那些坚强的孤独,那些寂寞的精神。而“满地的白,有的拱起,有的凹陷。”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了,随物赋形,月光的形状,竟是如此的神妙,也可表示驰骋精神世界的人精神的起伏与痛苦。“一些,已经老了/一些,还在老。满地的白,一寸一寸地老去,一寸一寸地寻找自己”,写“月光”老了,应是和作者的心情有关,那些精神的强者,却抵不住岁月和相思的磨砺,而“一寸一寸地老去”,但是最后一句“一寸一寸地寻找自己”却韵味深长,赋予整诗以特定的哲学意义,正因为“老去”,而回归自己。
  
  (小注:姚彬,1972年出生,重庆涪陵人,时用笔名苦爷。出版有诗集<<重庆,3点零6分>>、《逍遥令》、《姚彬诗选》。获第二届巴蜀青年文学奖等。)

和松山居士的探讨

松山居士:
诗歌理论研究与作品赏析、诗歌点评属于不同层次的诗歌创作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主要是对诗歌发展方向和诗歌作品宏观上的研讨(即使微观上的分析,也是为理论观点服务的),而精品赏析主要是对诗歌佳作的具体解剖、解读,诗歌点评则是对诗歌作品优、缺点的具体分析。理论研究文章属于论文,讲究完整性;精品赏析主要是抓住作品特色和亮点,无需“虎头、猪肚、豹尾”;诗歌点评则是临屏阅读感受,一、两句话点明即可。

刘光荣:
中国古典传统评诗,运用的是“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结合诗人背景、经历,和评家的个人感受,多阐述心理感悟、哲学感悟;而“五四”以来的新诗评论,多采用西方的逻辑推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于诗歌理论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希望能综合二者之长,既重个人感悟、个人情感的介入,又适当加入逻辑和主义、观念等新的成份,以取得对作者的精品诗歌作一些欣赏解读,推动新诗的鉴赏的发展和新诗本身的发展,同时让自己得到美感,得到熏陶,得到提高。
我对于选择的诗歌精品持郑重的态度,不评则已,评了就要把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一一铺陈,做到尽量能让人看得懂。
对于居士所言,对有些诗歌可以点到为止,把感悟的火花写出来即可,我也是赞同的,对于那些诗略为简单的评析,我将不放在这个专栏里,就让它在诗歌原发的后面。
谢谢居士,我想这样的交流,也是有益于我的水平的提高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20:04 | 只看该作者
和松山居士的探讨

松山居士:
诗歌理论研究与作品赏析、诗歌点评属于不同层次的诗歌创作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主要是对诗歌发展方向和诗歌作品宏观上的研讨(即使微观上的分析,也是为理论观点服务的),而精品赏析主要是对诗歌佳作的具体解剖、解读,诗歌点评则是对诗歌作品优、缺点的具体分析。理论研究文章属于论文,讲究完整性;精品赏析主要是抓住作品特色和亮点,无需“虎头、猪肚、豹尾”;诗歌点评则是临屏阅读感受,一、两句话点明即可。

刘光荣:
中国古典传统评诗,运用的是“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结合诗人背景、经历,和评家的个人感受,多阐述心理感悟、哲学感悟;而“五四”以来的新诗评论,多采用西方的逻辑推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于诗歌理论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希望能综合二者之长,既重个人感悟、个人情感的介入,又适当加入逻辑和主义、观念等新的成份,以取得对作者的精品诗歌作一些欣赏解读,推动新诗的鉴赏的发展和新诗本身的发展,同时让自己得到美感,得到熏陶,得到提高。
我对于选择的诗歌精品持郑重的态度,不评则已,评了就要把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一一铺陈,做到尽量能让人看得懂。
对于居士所言,对有些诗歌可以点到为止,把感悟的火花写出来即可,我也是赞同的,对于那些诗略为简单的评析,我将不放在这个专栏里,就让它在诗歌原发的后面。
谢谢居士,我想这样的交流,也是有益于我的水平的提高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7 07:4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为了收藏  学习  研读 我把 【和松山居士的探讨】复制到上边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2:00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0-17 07:43
很好。为了收藏  学习  研读 我把 【和松山居士的探讨】复制到上边了。谢谢

好的,谢谢,也在于共同探讨、学习、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17 12:41 | 只看该作者
刘光荣 发表于 2012-10-17 12:00
好的,谢谢,也在于共同探讨、学习、提高

已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9:39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0-17 12:41
已收藏

谢谢法老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17 20:07 | 只看该作者
刘光荣 发表于 2012-10-17 19:39
谢谢法老收藏

谢谢你  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17 21:04 | 只看该作者
请光荣有时间评评流派网的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17 21:04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学习,先收藏了。问好光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1:49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2-10-17 21:04
请光荣有时间评评流派网的诗。谢谢!

好的,一定抽时间读读,评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01: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