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二首一一追悼泸州诗友蓝启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二首一一追悼泸州诗友蓝启发


曾 一


其一

对饮浊酒忘俗情,
自怀清溪洗诗心.
后闻老友先我走,
等我来时再干杯!


其二

一壶白酒可解愁,
几片月色入怀中?
江阳遗诗风流在,
丹山咏石不改红.



小注:我与启发曾应合江吴鹏权之邀赴福宝自怀一游.因我素与外界少联系,深居简出,只是两天前才从泸州诗人陈宗华电话中惊闻蓝兄已在去春仙逝!望蓝兄谅解我迟到的悼诗!


2018.7.18.云溪伴石居


附录一篇悼文一一

追忆】泸州诗人蓝启发先生辞世:酒城陨落一颗文星
摘自公众号:泸州日报发布时间:2017/3/14 13:38:44


“归来取得丹山石,度尽沧桑不改红”,这句出自蓝启发先生《丹山吟》中的诗句,被当今酒城诗坛誉为泸州诗人写作的著名诗句。有人评价,蓝先生写活了丹山,此后无人能超越。






前一天刚过完69岁生日,3月13日凌晨,酒城文人、泸州报人蓝启发先生与世长辞。从此,酒城陨落一颗文星,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蓝启发先生仙逝的消息迅速在酒城文学界传开,昨日,文友们纷纷作诗悼念,追忆过往,怀念这位德高望重、低调内敛的酒城著名作家、著名诗人。


《丹山吟》

被誉为泸州诗坛名句

今年71岁高龄的刘盛源刘老,与蓝启发先生相识相知近40年。他们相识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时,泸州写诗的人寥寥无几,20岁出头的蓝启发写新诗,并逐渐崭露头角。



蓝启发先生(前排左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泸州日报创刊时,蓝启发成为了报社一名编辑。后来,蓝启发长期担任泸州日报《忠山副刊》责任编辑,直至退休。

当时,来到泸州三中任教的刘老与蓝启发的往来也越发频繁。刘老邀请蓝启发给学校的“拙溪文学社”作讲座,让文学社的学生们重新认识了诗歌。

刘老回忆说,在八十年代中期,蓝启发借调到《星星》诗刊,做了1年多编辑工作,扎实的功底和勤奋的态度得到认可。

蓝启发不仅在新诗方面颇有造诣,在古体诗方面也有独到见解。在后来泸州举办至今的“屈原魂古诗词大赛”中,他担任了第一届评委。

“《丹山吟》在泸州诗坛广为传颂。”刘老说,其中,蓝启发描写丹山的两句,被誉为泸州诗坛名句。这两句诗被著名诗人、书法家陈天啸以书法作品的形式保存下来。在陈天啸先生逝世后,其夫人将这幅书法作品赠予刘老。后来,刘老又将这幅书法作品转赠给了蓝启发。

作为曾经和蓝启发先生共事的泸州市作协秘书长唐维扬,他评价蓝老师的作品“感情丰沛而不张扬,词语朴素而不乏饱满,表达稳健、趋势内敛。他一直沿着自己的写作习性,既不被同化,也不会让我们熟视无睹”。

生活清贫却坚持读书学习

刘盛源说,蓝启发一生坎坷、艰辛。当过搬运工,做过印刷厂排字工人,当过副刊编辑,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很多人所不能企及的。他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诗人,曾经担任过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虽然蓝启发一生清贫,却淡泊名利。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刘盛源创办了一份《语花报》,还办起了语花文学培训班,当时在泸州颇有名气,全国各地的学员都来泸培训。刘老为了照顾蓝启发,给了他100个批改学员作品的名额,让他挣些费用改善生活,但蓝启发却只接受了30个批改名额。

“我要用时间来读书。”蓝启发当时的这句话让刘老记忆深刻。虽然蓝启发当时生活贫困,却依然坚持读书,宁愿少挣些钱,也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在泸州市作协办公室主任聂勋伟的一份文稿中记载,蓝启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生前有两本个人专著:一本是诗集《海天片羽》,一本是诗文合集《梦痕集》。其他如《全国首届“传统诗词”大奖赛作品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书,都收录有他的作品。

蓝启发先后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歌(诗词)、散文、评论等近600余首(篇),组诗《将军吟》曾被《文摘周报》转载。

聂勋伟提到,蓝启发晚年病魔缠身,但依然笔耕不辍。不久前,聂勋伟前往看望蓝启发先生时,问及蓝老师当时的生活态度,蓝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纵然拄着三尺竹杖

我仍将与文学携手同行

当岁月的波涛

即将沉没我的身影

我会对文学说——在来世

我会举着一束玫瑰和一支笔

在杜甫草堂的屋檐下等你

泸州诗坛少了位好师长

“德高望重,为人谦和。”在省作协会员、70后青年诗人董洪良的印象中,蓝老师平时少言寡语,但只要谈到诗歌,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董洪良说,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蓝老师如良师挚友,给予了很多帮助。

“很遗憾少了这样一位好师长。” 董洪良说,蓝老师通过泸州日报《忠山副刊》这个平台,以及作协、诗词学会等组织的活动,给予文学新人指点和引导、鼓励与鞭策,培养了大批像他一样的70后文学青年,为泸州诗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蓝老师在整个泸州乃至整个四川诗坛,都是一个丰碑性的人物。”董洪良说,《星星》诗刊是中国诗坛的权威刊物。今年1月,《星星》诗刊编辑部在创刊60周年致辞中,专门提到了蓝启发老师。文字虽短,却肯定了蓝老师对“星星”发展作出的贡献,足见《星星》诗刊给予蓝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文学新人受鼓励弃商从文

“感谢蓝老师,在文学路上为新人开启绿灯。”得知蓝启发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澳洲工作的文友一如非常感慨。一如说,25年前,当时36岁的她第一次去报社投稿,文章有幸被发表了,当时的编辑正是蓝启发老师。

正是这篇文章的成功发表,一如弃商从文,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一篇发表的文章,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写作。放弃大把的钱不赚,在文学写作的小道上走到今天。”一如说,若没有蓝老师为她编发第一篇文章《冬泳》,或许她至今还在做建筑老板。

一如回忆说,去年出国前,她专门去蓝老师家看望他。由于蓝老师一生清贫,昂贵的医疗费对他来说更是极重的负担。临别,她硬塞了一个大红包在蓝老师手中,清高的蓝老师却坚持不要。

她说,蓝老师痴情诗歌和文字一生,始终也没靠文字发财,一生清贫。但蓝老师对文学新人的爱护和提携,让她终生难忘。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责编:杨茜 编辑:樊鸣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7-19 09:38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09:42 | 只看该作者
胡明珍 发表于 2018-7-19 09:38
提读,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5 01: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