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7|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品▲微诗写法探讨▲第7期】说一说口语诗,浅评风轻云淡的《吹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诗微品▲微诗写法探讨▲第7期】说一说口语诗,浅评风轻云淡的《吹牛》


评论/玄荒


诗歌文本:

吹牛

文/风轻云淡

台上作报告的这位校长说
他们学校的大草坪每年维护费300万
今年招聘博士200多名,1/3海归
他吹牛。我决定也吹个牛
于是敲下这个分行。我说:这是诗


本人微品:

口语诗,毋庸置疑,就是以日常的口语来写诗了。口语诗,写得不好,就很容易把“诗”字写丢了,而剩下“口语”两字,难听一点叫“口水”了。

口语诗的特点:是前面大部分是铺垫,后面一二句是亮剑。亮得不好,亮出来的就是一把指甲钳,或挖耳勺,或文字空气。

口语诗简单,但并不是那么好写的。没有两把刷子,别写,没有特别的亮点,好的提升,也别写。

口语诗,它所表达的意义,社会价值,或哲思,大于诗意本身。它是新诗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现在很多人在写,仿佛形成了一种口语风。

网上的口语诗释义:"口语诗"这一概念诞生的背景正是"第三代"主题诗人多带来的第一次口语诗的浪潮,它由1982-1985年诗人们的地下写作实践。它的新鲜感赢得了业内同行的追逐效仿,它的可读性行的一般读者的喜欢。
"口语诗"的第二次热潮是在"口语诗人"存在方式与"网络时代"相交,这个热炒至今方兴未艾。
著名诗人曲有源,是写这类诗的大家,他称作“白话体”绝句。下面可以先看看他的白话诗:

《天涯何处》
 
一棵草和
另一棵
草的


联系
是不是
想把哪儿
都会有
你的


传遍天涯



《雪堆》
 
那一个有
雪的日
子也


在里
面它所
掩埋的往
事只能
等遗


慢慢化解



曲有源的“口语诗”无疑是更高级别的了。完全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那种,味同嚼蜡。他的诗有深度有意义自不必说了。这也是口语诗之所以为诗的关键所在。

再看刘年的诗歌:

《悲歌》
 
为什么悲伤如此巨大,而欢愉如此短暂
为什么,我如此眷恋生命
我应该如何向你描述我的远方
佝偻在土地上的人,天边的北斗七星,是永远拉不直的问号


刘年的诗歌,是散文化的诗歌,是口语诗的高级版,本人非常喜欢。也可以说他是散文化口语诗。他的诗歌主张就是:用散文化写诗,用诗化写散文。让人有一种阅读无障碍的快感。
让诗歌更大众化,会认字的人都能读懂他的诗歌,这是一件好事。散文化的诗歌是我推崇的。
何必要把诗歌写得让人看不明白,猜谜语一样呢?古典诗词在当时的语境里都是通俗的,才有了流传千年几千年的可能。

再看一首刘年的散文化口语诗:

《洪家营的月亮》
 
看不到门牌,不知是监狱,还是精神病院。
有两丈高的围墙和拇指粗的钢筋。没有牵牛花。
 
不知是病历,还是罪名,白纸写着黑字:
举石砸天,挑沙填海。养狐成妖,磨砖成镜。
 
穿过钢筋后,月光变得锈迹斑斑。
月亮若是上天掷来的一枚硬币,我永远选择背面。



那么回到文本,看风轻云淡的这首诗。当然我们不能跟曲有源比跟刘年比了。我们就诗论诗。
这首诗题目是《吹牛》,前面描述了一个校长的讲话,学校如何如何厉害。作者只是如实纪录,并对此吹牛不屑一顾,自己也吹牛一回。

生活中这样吹牛的事情很多。早先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稻子亩产上万斤,几万斤的都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吹牛是一种病,害人害己。

而这里,作者以一种反吹牛的方式,吹牛,就很有意思了。诗中写出一种趣味性,有讽刺意义,有社会意义。这首诗,其实巧就巧在以吹牛反吹牛。但并非是现实中的第一次。以前有一个相声,就是比吹牛的。

要说这首诗,有多好,我也不敢说。但自有其独道之处。值得学习借鉴。

以上为个人浅论,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作者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9-10 07: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有益,推荐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9-10 08:1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玄荒老师颇有触感的体会演讲,给人耳目一新,也给人一种提示,微诗要想“一针见血”写好,着实不容易,口语诗就更不容易了,诗靠字表达,字越少,表达起来就需要用字稳、准、狠,
当然,赏口语诗,非一般常理去读,去想,因为口语诗的出发点,就藏在拐弯抹角处,对写诗者来说,若抓不住亮点,就无法体现出诗意,对阅读者来讲,若发现不了亮点,那也是憾然一事,如走马观花,所以口语诗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是一个矛盾体,虽是矛盾,却是在矛盾中可以碰撞出火花,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8:24 | 只看该作者
寅叶子 发表于 2018-9-10 08:10
欣赏玄荒老师颇有触感的体会演讲,给人耳目一新,也给人一种提示,微诗要想“一针见血”写好,着实不容易, ...

是的!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8:24 | 只看该作者
宝昌 发表于 2018-9-10 07:05
阅读有益,推荐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9-10 09: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曲有源的这类作品更大的意义在于诗歌的意义,是对传统诗歌审美的一个反动,一种解构尝试;梨花体也是一种反动。但总之,其意义只在于尝新者,泛滥或仿写基本上意义不大了。

刘年的这个散文化口语诗,实际上本论坛有很多散文化的诗歌写作,算是一类文本。关键在于内在的张力,举的这个例子,样式散而内在张力大,并不散如淡水。

《吹牛》这个,没看出亮点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9-10 10:09 | 只看该作者
又被架到火上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09 | 只看该作者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9-10 09:28
其实,我觉得曲有源的这类作品更大的意义在于诗歌的意义,是对传统诗歌审美的一个反动,一种解构尝试;梨花 ...

你说的对。刘年是我最膜拜的一个诗人。我们常说的诗,其实大多指外在,外形。其实诗有多种表达与表现。不分行也同样是诗,比如泰戈尔有的诗。分了行也不一定就是诗,姑且叫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9-10 10: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18 | 只看该作者
风轻云淡 发表于 2018-9-10 10:09
又被架到火上烤了~

咋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30 12: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