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荣读诗:女诗人现代禅意诗赏读(7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荣 于 2019-1-23 10:29 编辑
+ D) G/ \5 N9 y: X0 g6 W$ M4 J* ~: Y& I) K9 E

! p9 S% e9 T. O8 v( a+ J◎说散就散
" Q# |" |& K" g7 q" K8 x 9 ?7 }5 x& U. D; a2 a! J3 M
芷妍(河北)
1 b3 T4 I7 Q6 i# S* Y 0 p$ z5 B  X% i( @) u1 ]
江南的橘子红了% n+ W& b: B# s: o
北方的柿子也红了7 v  N5 T( P; W/ V+ M4 Q, E/ u$ \2 r
7 s9 g7 ?3 l0 c( A! T; J$ S
老宅里到了中午才有阳光,温暖比三十年前笨重了很多
4 V6 ^% ]. P; f碗橱上放着旧水果刀
% o/ P- d7 P4 V7 Y( }6 U5 H衣柜里有母亲结婚时穿的红色针织上衣
9 Y- T& y+ \% G! f+ z ; I9 F. \/ V' ]/ A
寒露节气的风是浪子,停不下脚  V/ q- [4 E( A4 V6 o
转眼说散就散
$ b: v0 \# K) Y  }, Z, y, y! M% G9 a& u+ f4 v% A
读诗笔记:芷妍的这首诗首先给我的是一种苍凉感,时光无情,岁月无情,带走了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但我更愿把这首诗当做一个引子,从这里开启一段禅修,去体会其中隐约而现的某种禅意。慧能大师在讲经说法之前,总是先让众人“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然后大师不语,自身净心,良久乃言。我在想象写下这首诗时的芷妍,她一面在借助诗行忆念、回想,更是在借助文字“放下”,放下沉重的俗世,放下沧桑岁月带来的伤感,静心,净心,悟道,悟法。芷妍说:“寒露节气的风是浪子,停不下脚/转眼说散就散”。这世间之人乃至万事万物不都是这如风的浪子么?世事自然而然,一切皆不可求,不可得,皆随风而去。- z. r$ ^( t) B+ w

' S) Y; U. J6 Y此刻,芷妍的这首《说散就散》让我想起了另一位禅师。众人请希运禅师讲法,他走上法堂,平淡地对众人说:“没事了,大家散去吧。”芷妍也如是说。(林荣)0 @1 ?+ n' P0 W" g: @# f, W

9 F$ e7 P' {6 k5 V7 @$ P* O0 P3 H+ F  D$ M9 C% V1 b
◎我是谁
( D& c  g. b9 M: N  |4 ~  _5 X0 _  r: f2 z. K" K1 o
如风(新疆)9 o  \' M* A: ~# e' b7 @6 F& I, M* j
/ x' J1 u* Z' W
想起吐尔根想起四月杏花的时候# U  @' z/ f( x+ H$ c$ E! Z, n
雪,正在下
$ g- a7 T6 C8 E5 Y" c 3 j$ s+ U2 f# }6 m
雪花的白和杏花的白1 U( X& s/ ?( b( k$ T3 u8 d
在汗腾格里,都是寻常
: d: ]2 |; ]4 L( H9 L7 k6 V春风起处- k! o' z% R1 W! Y0 b
羊群在绿色的天空啃草
% C5 k  Z( y# M5 q云朵在蓝色的海洋游泳/ A) e6 k( F+ c/ w5 |) s& m
也是寻常# Z- M: `: b- w% r+ Z
9 i- W1 h- B. D7 f, j' d* d) J
与这辽阔人间相遇2 h& |* v" Y6 |5 F
其实你不必问——
3 H' T+ M" _2 e- A6 H8 E我是谁; k" Y1 A. Z0 }: z1 g9 y0 T- ]

% ^% o9 P$ d& g2 p8 I1 {  B0 W9 |. t: r! @/ ^
  林荣读诗笔记:诗人如风身居地广人稀、风景独好的新疆,新疆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必然深深浸染了她的身心,想必也影响到了她的写作。初读这首诗,我便被它散发出来的那种辽阔、庄美和空灵感所吸引了。- e+ N% |. f$ o) F  H; F: ]4 C
  X. {; ~' G! R( R* C3 A2 D$ ?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之间的过渡巧妙又自然,仔细品味,读诗带来的愉悦从心中油然生起。从内在的意味和蕴涵看,三节之间构成了递进上升的关系。诗人从第一节的“杏花”想到“雪”,到第二节由“杏花”和“雪”想到“白”,以及由由“白”想到的“羊群”和“云朵”,继而又思考到“都是寻常”,及至第三节,诗人写到了“我是谁”的终极问题,一步步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三小节间的自然转换彰显了诗人对于写作技术的纯熟把握和活用。: a# Q3 x( r: n8 U+ L
. y- n6 z& A5 }7 j+ C& k& R
   从禅意角度来解读这首诗,世间万物既是独特而美好的,也是平凡而寻常的,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全身心融入到自然和周围世界中来:万物即一,一即万物。多好啊,诗人说:羊群在绿色的天空啃草,云朵在蓝色的海洋游泳。而此刻的我们,就在天空与海洋大怀抱里徜徉!
8 `8 ~0 k+ ~7 e. ]" h; Z4 _; i% ^' \! i( R# o0 G
一月的唱词6 ?  s  Y8 f- i1 ^. B& y0 o* m
4 J- \2 ?- R# S0 v5 \
诗//吉祥女巫
9 ?) n( q* v& r2 z7 [ % N  K$ `5 i0 O" ^
大雪,雨水,夜色
" ?6 E+ q2 T) p2 A# H. e及时,莫名,无边; F3 c9 `$ \' B4 C. ^9 `% W  E  n! h
我喜欢,悉心翻阅这些
3 L3 e( X4 `  b/ o0 q5 G0 @尘世里的缘
% k1 C$ I& _0 i; I
$ r: ~3 F# o# U嗯,还有阳光,花朵,蝴蝶
# w( ?! x4 ?% s! r以及,它们的对应和相关, U5 J& e8 f3 K# m# e

6 P% P4 M% T5 `8 O另有一些,执意不说出的
  F4 V% x  @9 B( q/ }. P并非遗漏或丢失
) F" R' {2 }2 i* }! l% S而是它们先于我们
; S/ r' l  u  Z- A/ [已抵达恒河
) G  m6 Y; ]- q8 F6 a0 E
. k$ k0 k8 P: k: z" H+ ]* p林荣读诗笔记:禅宗慧能大师为众弟子讲了三十六对法。三十六对法是相互对照的一组现象,有了相互对照,才能更清楚地显示出彼此的意义,就像有了“动”做参照,才可看出静物的存在;就像没有黑暗,显现不出灯光的明亮一样。若真正了悟三十六对法,便可行中道,摆脱偏执,对外就可处于现象中而不受现象束缚,对内就可处于“空”中而不受空的禁锢。诗人吉祥女巫是智慧的,她清晰地知道:无论“大雪”、“雨水”、“夜色”,还是“阳光”,“花朵”,轻盈如精灵的“蝴蝶”,也无论“无边”,还是“莫名”,在这个世间都有和它们相对应、相关联的、另外的存在。按着我的理解角度,吉祥女巫的这首诗正可看作是对慧能禅师三十六对法一个诗性注解或理解。出入远离两边(两个极端),当下即可得中道,正像诗人在诗的结尾处写到的那样:“它们先于我们/已抵达恒河”。( H3 N3 C9 O5 g7 m% V
& q. u; p* F: h+ E2 }% u& @8 V
◎山 中
8 W) R+ C1 J2 Z" g7 A
2 G* ^1 R8 n# N8 b+ o+ l7 V4 W诗//张牧宇
8 J5 H1 X5 T* t! m
2 [; ^8 y. |  T  g) @' |1 Y秋天的山长出翅膀,树叶纷纷
& `; O  e0 ~, c# L* u变换着色彩,开始一树一树的离别
0 h: r- ~1 s. K在山中% f. e) v2 t/ T
静止的事物只有我/ _) P1 m7 C4 n4 g1 p1 t3 Z& _2 O: P
溪水带着上一刻落下的叶子,经过这一刻
; I* V* V2 g- r4 s9 S) G3 z今年的落叶覆盖着去年的落叶% V3 T' F! Q) b' ?0 u! j

! T$ M9 O+ Q0 X- K* ~我停留片刻,离开此时的静止# ^$ v; Y. w) ?5 B5 b" H9 f) n: V
万物皆会消逝) j- `, \" H1 v, l6 y
万物皆在轮回: |5 _2 R- l% I$ z' Z
4 }# k; H$ o  Q  V
林荣读诗笔记:
《坛经》中有这样的说法:由诸因缘和合而成的具体事物,叫做成相。但这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等到因缘散去,事物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坏相。诗人静坐山中,眼前所见落叶纷纷,不免心生伤感,感慨世间事如溪水般不可留。但她的心是释然的,因为,她已悟道了世间事物的本相是“空”。
( e7 D2 F/ H& i! J2 t8 i) [" w这首诗以实写虚,以有写无,看似随心随性的语言却着实得益于诗人对于写作技巧的活用。我特别注意到了诗人以动写静的功底,几个动词的精准使用令静谧的气息从字里行间弥漫开来,引人入境,令人回味。
) J  Z  U$ c* @! j( H% L. V- w$ b% T6 I2 f  r$ N( c& D
; ], v) @4 `1 |# I/ T' k* ^; c  e
不被理解的快乐2 ~, v# E! x* P1 Y$ K( n- \' h
 6 |* ?) U* O7 \( c7 j& e  D, Y
诗:如如(河北)       
7 f( v5 f1 r/ c/ Y9 {$ y5 l- i1 ] ( p* k4 M4 e2 V# G; `! i
风怎么吹,核桃树上的几片叶子
, \5 T' N; J6 z' O# t- {, {都不肯落。麻雀尝试着震动树枝, e. H3 r, f5 \8 l
喜鹊也飞过,它们都不肯落% ]+ V) ^; j7 L/ z5 K
看来没有谁能晃动这决心% B) r6 Q* j3 w
冬天的强迫症不能,衰老也不能
) |$ p6 t- K- k它们有不被理解的快乐) j# a; @1 @' x( ]+ X' z
 
# h7 N4 ^( b3 Q! @$ G4 A. `! _$ [ 2 N. r- W1 G# d% |5 r* k  z
林荣读诗笔记:
这首诗用词活跃,语言灵动。特别是前三句,有很强的画面感、场景感,可看作是实写。但我想,在实写的背后,诗人一定有着对于这一自然场景的主观认识和理解。果然,在后面三句中,诗人用到的诸如“决心”、“冬天的强迫症”、“衰老”、“执着”、“快乐”等词,便是她思想的流露和体现了。
: s5 R: f/ y/ U, t 0 o4 |6 U( ]& J) f9 G/ K4 G2 b0 B
如如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如如不动。禅家有言: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能洞悉事实真相,不模糊不含糊,就是了了分明。心不随境而动,不受外界影响;顺境不喜形于色,逆境不伤心颓废,始终保持平和心态,就做到了如如不动。在诗人的笔下,不管风吹,还是衰老,不管是冬天的强迫,还是鸟儿们的震动与冲撞,“核桃树上的几片叶子/都不肯落”,就如这世间的一些智者,站得高看得远,看透看破了事实真相,他们有着自己的坚守,有着自己不被理解的快乐,保持一种我自岿然不动的状态。这些不肯落下来的叶子,在诗人的心中就是“如如不动”的法身显现吧!% D! |$ |6 T/ j1 u4 b
8 F/ @7 w( D3 h
灵岩寺& u  u1 l3 N. k3 _1 b

' T8 F4 t; q. |( M0 T* H2 Q  诗//眉子(山东)
  ~0 a. A: E3 W8 ]4 V& M* ]" i 9 W+ M  J: I0 G& L3 K
霜降之后,灵岩寺把下山的路铺在落叶上6 t: E3 M6 W9 i0 t0 [$ }
年轻的僧人缓缓走过,一枚红叶飘来2 f: _0 o2 z1 A4 P! D" V
在僧人的肩头轻弹了一下,又落在地上
6 f9 i0 q, A: g4 P; O $ ]+ r) {3 u! C2 m; f6 `: F; S* m
林荣读诗笔记:我在想,至少写下这三行诗时的眉子是深得禅定的寂静的——若没有一颗静安之心如何能观察到这样空灵的场景;若无一颗清净之心,如何能把这场景用如此婉转的文字描述出来。从落叶上缓缓走过的年轻僧人,从一枚正在飘落的红叶,我想起了《心经》开头句中的“行深”两字。所谓“行深”,就是禅定到了很深的境界。6 o5 k: n% P% v8 l% A
1 D/ J: V) Q7 x" e1 H# j, K7 {
关于禅定,永嘉玄觉禅师说:“行亦禅,坐亦禅”。借用禅师的话送给诗人眉子:观亦禅,诗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祝福眉子顺好!
% v. B1 d0 B9 _4 f* P
# w8 l! F& F4 J; v0 E' l9 v- L* i7 c1 P( C+ T
: d# q/ {( R" F. f0 n
北上
$ [' ^% Y/ }0 j$ }: N( j# f' Q; B1 t% H3 [
鲁橹(湖南)
6 o: V) V1 T) a9 z% s 0 r) \# @. ^: \* Z3 K- \  K
载我百次
! A0 G# I, l0 Y: T8 _, w. h每一次都不是归途0 H9 ~8 {- y. N+ Y" J

8 w8 ~7 O, s9 Y: `堆积的人流是别人的亲人
- |7 \3 n) t6 h7 t6 b0 P9 }& I地铁安检口一贯假定我为危险物品
- C0 W6 J: L( O/ q+ i/ i$ R7 m 7 r7 H- M$ r4 j! o' T9 \* b
掏出钥匙居然有开别家门的心慌: V8 d1 J# g& K
左三圈右三圈越拧越紧张6 z  z8 O9 L6 A* O* g7 \9 j

4 X2 f2 f; l) u. C  W* n好在菩萨在供桌上喊我 
# M  z5 D- Y1 }" ]她低低地喊我她喊我她喊我
8 C& N7 X+ ?( o
4 u! J/ Q% w  [% V林荣读诗笔记:我很愿意把这首诗解读为禅意诗。因为它让我想到并思考一个问题:人生如旅,我们都在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行程,外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心也如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该如何安住一颗心?如何修行个人的“定”性呢?
/ I, R) y0 f4 H/ o$ j0 e# E8 S& {7 s  n4 n  J
有缘读到一本书:《图解坛经》。里面以图文解说了“定”的涵义:定是心意的空寂状态,也是道德精神的境界,即“心住”。心住分为九种,描述了从克制自身欲望,不为外物所诱直到精神自由的九种不同的境界。当然,这是一个渐次修为的过程。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的两种。当思绪混乱、物欲纷扰时使思虑高度专注于一境,远离内息散乱,即为内住。远离思虑散乱与物欲烦扰,把思虑由专注于外境转向专注于内境即为安住。鲁橹的这首诗共三节,读者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外境对于诗人的影响,也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外境的思虑,但她并不刻意回避内心的异乡感(孤独)、不安全感,而是能够及时把控自我情绪的深渊,转向对于内心的抚慰和观照,这在此诗的结尾得到了极致体现,诗人在结尾写到的供桌上的“菩萨”这一意象,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象征,意味着诗人对于安住内心的自觉。“菩萨”的一声声低喊也正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提示和提醒。有信念的人不可战胜。
" j" }+ |, ^5 q" `
$ a) a: D, U9 x/ R: L1 L鲁橹,此刻的我就和你在一起,我们一起,安住一颗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1-23 23: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林荣,这就编辑到栏目中。对上次编辑的重复表示歉意!同时感恩清净心不生嗔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1-24 09:04 | 只看该作者
林妹妹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1-24 12:18 | 只看该作者
一组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24 16: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5:59 | 只看该作者
一滴 发表于 2019-1-23 23:235 a8 C& a1 P. H1 f4 ?+ B
谢谢林荣,这就编辑到栏目中。对上次编辑的重复表示歉意!同时感恩清净心不生嗔怒!

, m6 h1 N) H+ f/ Y+ w怎么会嗔怒呢,不会的不会的。您辛苦了!感恩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6:00 | 只看该作者
彭三县 发表于 2019-1-24 09:041 _! v7 w  e  w# e
林妹妹好评!
7 O8 \, g& B; M
三县老师好!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6:01 | 只看该作者
碧青 发表于 2019-1-24 12:184 |& O3 q- U; D9 Y/ T, o' z1 q! n
一组好诗好评!!!

1 J0 o$ K8 t9 Y0 ?6 D7 X亲爱的姐姐,时间精力允许的话,我致力于推出这个系列,发现当代女诗人的禅意诗佳作,为姐姐的禅意诗评论提供样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6:01 | 只看该作者
古石 发表于 2019-1-24 16:13
  T4 e6 z! V5 q% r8 e欣赏。
9 Q: N- E" u, B. z" i6 G
古石兄好。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1-25 18:3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4 14: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