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徐敬亚日常笔记】之七:鄙视“引经据典”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敬亚    时间: 2013-2-24 00:46
标题: 【徐敬亚日常笔记】之七:鄙视“引经据典”
【徐敬亚08笔记】之七:鄙视“引经据典”

鄙视“引经据典”
——标题自注:弱化动词“鄙视”15%

     写出“引经据典”4个字后,我立刻想到阅读中遭受过二道贩子们的无数次借鸡生蛋的戏弄。我决定用一个恶狠狠的大词儿:“鄙视”!转念一想,“学养深厚”的我,应该减缓一下“鄙视”这个词的力度,以便准确击敌。
   实在令人遗憾,历史上并没有中外文豪巨匠为此举发表名言,无资引用之后——我无奈想到当代著名伪批评家徐敬亚先生此时此刻说的一句名言:“人们在写作时常常无法绕过某个可爱而恶毒的词语,正如我们无法绕过某个致命的穴位……”徐还说:“世界上有两类作家,A类总是记录过去发生过什么?另类则想今后可能出现些什么……”
   有“伪著名者”在前面为我开路,假虎假威,我立刻斗胆在标题前发明了“标题自注”之创举:哈哈弱化首席动词若干。
   谢天地,我终于泄私愤一样地完成了本文第一自然段,又仿效先贤学霸及当代英雄们,祭起伪学术大旗,顺利完成了“伪引文”。

世界上第一个写作者引用什么
      我们有幸成为大师巨匠们的徒子徒孙,或者反过来说他们有幸接受我们的顶礼膜拜,只是由于那帮家伙早于我们出生且早于我们死亡。
   不能征服我的人,我当然不佩服。而一般来说我比较难于被征服——都是人。都是匆匆过客。平凡的骨头外面附着一些肉。都是绞尽脑汁从辞典里找出一些词,都试图说出个体的感受,直至思想,直至伟大。
   早,并不一定正确。早,也并不意味着惟一。
   我们不是一截一截死去了又生出来的绳子。人类繁殖生息,并不是为了一代代连接肢体,以捞取水中之月。同样,向上“摸高”,我们也不必肩膀踩着肩膀,因为我们只是一棵大树上不相关的枝长,杂乱地向外部无限度生长。
   我们也并不是数学家,并不是在证明一个前有因后有果的线性推理公式,我们完全可以擦掉老师们一层层的“因为所以”,只填写自己或卓或劣的答案。
   人类,只是在延续这个暂时还没有结束的群体智慧游戏。谁的想法多一点,谁想得妙一点,谁写得好一点,都不超过“正常”范围。只不过写一些字而已。多大个事儿啊!
   当然,说到大树时,一定会有人会嘲笑我自相矛盾。我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关于“传承”范畴的漏洞——的确,也许我们暗中在传递着一场无形的接力。然而我们承接的,一定是交棒者曾经跑过的道路,而不是那一根煞有介事的傻木头。
   恰恰相反,我强调的是遗漏,是忽略:一代一代人聪明的人,一次一次妙手偶得的人,99%或者更多,都在经过一个更大的筛子时无情地、永久地落入了尘埃——那,可能是一个个足以漏得下整个时代全部聪明总量的巨型网孔!有幸被像彩票一样的横线拦挡下来的粗大晶体——只能是思想,而不是碎片。
   连智慧碎片纷落时都目不暇接,都双膝跪下捧收膜拜的人,足见他们比碎片还要小。
   即便是思想,其伟大,也总是不完善的,短暂的。今天他们留下,明天他们也将整体或部分地落去。没有什么能够永世万用地指导时空下不断移动的灵魂。任何一摘牛奶,都不可能被贴上一个向右无限延伸的箭头而永无过期。而过期的牛奶,就是比水还可怕的牛奶。
   世界上第一个思考者肯定无法引用任何名言。但世界正是从他那里出发——反过来,难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一生埋头抄写全班同学的全部作业?

我写出来的,全都是“卓文”
      在我全部的文章中,我从来不使用“拙文”的说法——不得不自我夸赞地指出本人这一优良自信品质,只是由于我看到了太多的卑躬屈膝,而不得不强力迫使自己做出的一种变态“反腰”。把自我吹嘘这个词组弱化49%后,徐敬亚一反那些酸文人而自豪地说: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全是“卓文”。
    30年前,我还在东北的一所大学里读书。看着眼前走过一位位眼镜深深面孔深深的假文豪、真学究,心里充满了不服与鄙视。正是从那青春的狭隘之气出发,我开始了大厚本学术著作的阅读。我的阅读总是不安、零碎而一目十行。只有当深深打动我、击中我的著作偶尔出现时,才能使我安宁与沉寂。
    在并肩阅读的课堂上,一本正经的文豪与学究们,总是伏案疾书,他们收获了大学4年中一本本工整的“读书笔记”。而我其实只认真地读了一本书,那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奇的《美学原理》。是它打动了我,然后影响了我,再然后形成了我一生略带感悟式批评的美学倾向。我感到那本书仿佛是为我而写,或者是另一个更高明的我所写。我总是不顾图书馆的规则在那本书上乱划乱画,我也总是奋笔疾书,我没有抄写克罗奇的语录,而是把我不断被激发出来的想法记到笔记上。那些被子弹击中后兴奋零乱的读后感,后来构成了《崛起的诗群》中很多诗学观点的雏型。
    本文并不是一篇自夸其德的文章,我的方法与习惯只属于我一个人。我全部优点的界限只有效到我全身皮肤的最外层部分为止。我深懂得:我因偶然美丽而带来的特定丑陋,一点也不少于我的优点。
    还是举刀伐异吧。嘲弄别人的缺点比自我欣赏更有刺激。

每次引用,都是另一种投降
       “四海翻腾,腾腾腾……”是第一种装潢门面式的引文,也是最笨最酸的一类。出于某种戏剧模式的开场习俗,它相当于侯宝林口中“亢戚雷呔—亢戚雷呔”之类的过门套式。一心想诈做劫路强人斜刺杀出,却缺少贼人之气度,心中无话可说,便只好先敲打一阵开场锣鼓。这是平庸套路,是无聊者的扯闲篇儿。
    第二种引文,则由于涉嫌“傍大款”而带上了奴才与劫持的双重意味——我不得不再次引用徐敬亚先生12年前的一段讥讽“卓文”:“……由别人先哼出一段“过门儿”,或唱上一段‘二黄导板’,书的主角才亮相出场。得了那‘穿林海跨雪原’的气势,便仿佛增加了某种忽然而至的身份与气势。那身份,那气势,是前面唱‘二黄’的那个身影中透出来的。他,肯定是个老唱曲儿的。他的老味儿之曲,把人带入一座豪门大宅,迎面一扇朱红大门,便令听者身心猛然一震。未饮甘霖之前,便已先被熏得酒气扑鼻。有老醍醐前面灌顶,书中每一句话的仙气,就沛然而生了。还用得着蹲在一个个字缝里苦苦思忖吗……下面一幅现代版的《狐假虎威》不是经常在我们眼前频频演出吗!……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在前面开路,有人便迈着文静小生那彬彬有礼的狐步,款款出场了。人们听说林中某只巨虎出了山,顿时齐刷刷围拢过来。他们或耳中听过虎尾之鞭的呼啸,或身上留着虎齿之印痕。那虎,只是佯装早晨起来散步或打打太极拳之类,与大家点点头。它不必像介绍嘉宾那样替后面的人掏出名片。它那多年征战山林的身份,使它的出现不必说明任何理由,它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散步。它,似乎只是在清晨的空气中非常偶尔地走在了某只小动物的前面。”(徐卓文《拒绝为人写序》)
    第三种引文,正是我的矛枪所向。正是大量深刻无比者,学术满盈者篇篇所为,年年所为!——他们,分明有话可说。但是他们像小公务员大会发言一样,他们的小眼睛要首先溜一溜身旁人的眼色。他们小心翼翼,心胸无比谦逊,唯恐忤逆了无限敬仰的前辈。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无比宽广,学问无比深深。当扫描了全人类大师巨匠之后,他们傻啦。原来,关于人类任何物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领域,早已被大师们全部占领!
    投降,其实是一件十分聪明的举动。它,既是对双方实力差距最明智的认同,也是“从善如流”君子风度的优雅体现。在以投降者角度拍摄的镜头中,人们并没有感到双膝跪倒的屈辱,相反,人们可能承认了一种机智的化敌为友、扩大战果的“反向收编”!一只蛔虫进入大师体内,也可能构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世人看到,它的阵阵蠕动,总是恰巧与大师演讲的手势无比混淆……

诗人,请不要让我看低你
      任何一位公务员,哪怕他是排名前几位的巨头,当他抄写了或者宣读了一段名言之后,我们都不会对他产生丁点儿的鄙视。相反,我们说,这是一位多么尊敬知识、多么热爱文化的人啊。在繁忙的非人公务中,这个可怜的人尚能拧开台灯阅读……哪怕他只是想了一秒钟,然后微笑着告诉秘书去借一本书……我们的尊敬总是有限度的。怜悯式的尊敬其实是躲在我们自我高傲自我尊严之光的背后。
   没有任何理由地、不断地产生内心高傲——这就是当代无耻的诗人们。
   是狮子,就去捕猎。是鬣狗……那也没有办法。这也是我这篇怎么写也没用的文章最可怜之处!

神啊,请赋给我原创的才华和胆量
       我并不100%地反对引用经典。
    我只能说人们对于经典的认识存在着多么大的不同。
    多年以来,值得我大段引用的,大概只有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的一段话。他说:“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我在引文之后,无奈地说:“尽管我是一个最不愿引文的人,但是我忍不住。我甚至嫉妒地希望这段话不是由他,而是由我说出……”
    神啊,请赐给我……

       最后,我也要模仿着本文对象引用大师,以挥舞多学博览、正面论述之类的幌子,并以此洗涮由于充满嘲讽、充满缠绕而带来的某些嘻皮笑脸色彩——
    全世界最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逾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2008-4-29 北京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3-2-24 06:02
受益匪浅。前两天马云说,读书太多没多大用,看来是借用了叔本华的观点。
经典只能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炫耀读书多。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大都是引用来的,不如不写。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2-24 06:20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3-2-24 07:04 编辑

一篇现实感超强的大作,读时的感觉——极富现场感。读到结尾有点傻——竟然是【2008-4-29北京】的旧作?————书,还是要读的。读书的目的至关重要。真有这种感觉——各别人的引经据典确有羊头狗肉之嫌。

【 是狮子,就去捕猎。是鬣狗……】

【神啊,请赋给我原创的才华和胆量】

作者: 黑帝    时间: 2013-2-24 06:59
达人老黑学识浅薄,对徐敬亚先生的评价:硬骨头。活动家,对现代诗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遭遇大于诗歌成就, 朗朗上口的诗作有,不多。
作者: 松林湾    时间: 2013-2-24 08:22
篇现实感超强的大作,读时的感觉——极富现场感。读到结尾有点傻——竟然是【2008-4-29北京】的旧作?————书,还是要读的。读书的目的至关重要。真有这种感觉——各别人的引经据典确有羊头狗肉之嫌。

【 是狮子,就去捕猎。是鬣狗……】

【神啊,请赋给我原创的才华和胆量】

——顶。问好徐先生。一直以诗为尚,以诗为上。

作者: 荒原猛士    时间: 2013-2-24 08:44
荒原猛士极度赞同鄙视引经据典。
作者: 大独木桥    时间: 2013-2-24 09:50
“ 世界上第一个思考者肯定无法引用任何名言。但世界正是从他那里出发——反过来,难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一生埋头抄写全班同学的全部作业?”——这很赞同,我个人认为写诗就是“寇边”。
作者: 郝茂军    时间: 2013-2-24 10:03
鄙视引经据典。就像韩庆成老师说的——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大都是引用来的,不如不写。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3-2-24 10:11
绝大多数人读过的书我都没有读过。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2-24 10:22
支持原创,如若不是;宁可不写,那怕是没有人去读。

引用过多无疑就是复制。
作者: 董克勤    时间: 2013-2-24 11:06
以别人的智慧来提高自己,这种嗜好引经据典的人早该休矣!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2-24 11:15
杨立 发表于 2013-2-24 10:11
绝大多数人读过的书我都没有读过。

要是变成绝大多数人没读过的书我都读过——会是另一种效果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3-2-24 11:57
“神啊,请赋给我原创的才华和胆量”,受益匪浅!问好先生!元宵节快乐!
作者: 无布为裳    时间: 2013-2-24 12:17
好一个弱化动词,王小波把“他妈的”称为语气助词。向来不敢深读那些精于世故玩世不恭的老家伙的概论文章,怕一不小心就中了埋伏同意他们的强词夺理。语言的精妙之处在于对一个会说话的家伙怎么说都有理,我的笨口拙舌只有耳朵招架·脑袋受屈·心底不服的分。说到引经据典应该谈到“消化”问题,世文强拉硬扯有之,但要把先人的肠胃完全割断,有项秦氏焚书坑儒之嫌。但我打心底也是讨厌那些应经据典的,因为我学识太浅很多要翻书袋才能了解,所以第一感觉欺负人!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3-2-24 14:27
好文章,收藏了!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3-2-24 15:23
提倡原创,反对剽窃!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2-24 15:36
读书逾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值得思考
作者: 河西    时间: 2013-2-24 16:41
杨立 发表于 2013-2-24 10:11
绝大多数人读过的书我都没有读过。

这样有点歪曲徐先生的意思吧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2-24 16:51
“每次引用,都是另一种投降”。
——细想,真还有那么点。一次引用。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3-2-24 17:13
现在有两种人最喜欢引经据典,一是中学生,二是博士生。中学生引经据典有他的可爱之处,博士引经据典则显得面目有点可憎。当然我说的是热衷于引经据典那类人。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3-2-24 17:15
徐先生说的是诗人,诗人也可以按中学生(不是真的中学生,而是诗写得像中学生)、博士生(诗写得很学院)来对号入座
作者: 鲁风    时间: 2013-2-24 17:42
来学习,书还是要读的,论证需要引经据典,创作则是潜移默化出来的发自本人内心的火屑
作者: 李庆贺    时间: 2013-2-24 18:11
学习,值得深思的问题,问候朋友
作者: 程永红    时间: 2013-2-24 18:30
本文俺只记得这一句:过期的牛奶不如水。
何止变质酸臭,简直有毒!像于丹。
作者: 诗之梦人    时间: 2013-2-24 19:29
引经据典多了,就是一种不劳而获。应该节制。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3-2-24 20:11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2-24 16:51
“每次引用,都是另一种投降”。
——细想,真还有那么点。一次引用。

是啊,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3-2-24 20:11
西沈 发表于 2013-2-24 15:36
读书逾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值得思考

一点不读也不行。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2-24 21:19
杨立 发表于 2013-2-24 20:11
一点不读也不行。

是啊,文化就是一种传承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24 23:13
书可以读一读,但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引经据典,装点门面。
而在文学作品中去引用,实在有抢劫他们成果的嫌疑。
作者: 绝不收兵    时间: 2013-2-25 03:33
本帖最后由 绝不收兵 于 2013-2-25 03:34 编辑

{:soso_e113:}温古知新,不学无术
作者: 赵勇鹏    时间: 2013-2-25 08:29
很有个性特征的文章。我得多学点。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3-2-25 08:44
其实 “引”可以  但“据”就不是小问题了   拜读  学习 {:soso_e183:}{:soso_e160:}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2-26 04:35
     本文触及到由来已久的一个严峻结点——学术病灶。
     “引经据典”常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其实危险指数犹如热气球的点火阀门,总会出问题的。除非引用是为了审视与反观。
     世界上第一个写作者只摆弄自己梦里的星空。后人所引用的常常是其中位移的一颗,它还像脚手架倒塌砸向耸立它的人,已经无数次。无论是装潢门面式或者是涉嫌“傍大款”式的引用者。
一幅现代版的《狐假虎威》可谓入木三分。

     以下表述值得玩味——
     “人类,只是在延续这个暂时还没有结束的群体智慧游戏。……我们暗中在传递着一场无形的接力。然而我们承接的,一定是交棒者曾经跑过的道路,而不是那一根煞有介事的傻木头。
“有幸被像彩票一样的横线拦挡下来的粗大晶体——只能是思想,而不是碎片。……连智慧碎片纷落时都目不暇接,都双膝跪下捧收膜拜的人,足见他们比碎片还要小。……当扫描了全人类大师巨匠之后,他们傻啦。原来,关于人类任何物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领域,早已被大师们全部占领!
     “一只蛔虫进入大师体内,也可能构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世人看到,它的阵阵蠕动,总是恰巧与大师演讲的手势无比混淆……
     “没有任何理由地、不断地产生内心高傲——这就是当代无耻的诗人们。”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2-26 04:48
读过以掉书袋为能事的文章中间,就应该有“且待小僧伸伸脚”的感觉。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3-2-26 08:44
锋芒、个性、才气尽显,学习、钦佩!
作者: 天然水    时间: 2013-2-26 11:51
原来是打了引号的“引经据典”。诗人啊!
作者: 陈秋    时间: 2013-2-26 14:03
我是一颗石缝里的草--------自有他苦涩的语言
放下那些卑微  一点点的接近绿色

作者: 穗穗    时间: 2013-2-26 14:24
本帖最后由 穗穗 于 2013-2-26 14:29 编辑

跟你一起鄙视一下下,呵呵~~余生,要说自己的话。不过能做到这点的人,很少很少,智者永远是少数,而且需要多年积淀和融会贯通。若没有“智识和原创力”,我觉得“引用”比说自我的蠢话,片面的领悟,更明智些:))呵呵~~这也是共识的悖论吧。

“引用”有时是妥协,有时却是吆喝之前的开场白、啦啦队。不必完全屏蔽,弃而不用。
作者: 穗穗    时间: 2013-2-26 14:25
呵呵,精彩的文章和结尾:))

神啊,请赋给我原创的才华和胆量
       我并不100%地反对引用经典。
    我只能说人们对于经典的认识存在着多么大的不同。
    多年以来,值得我大段引用的,大概只有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的一段话。他说:“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我在引文之后,无奈地说:“尽管我是一个最不愿引文的人,但是我忍不住。我甚至嫉妒地希望这段话不是由他,而是由我说出……”
    神啊,请赐给我……

       最后,我也要模仿着本文对象引用大师,以挥舞多学博览、正面论述之类的幌子,并以此洗涮由于充满嘲讽、充满缠绕而带来的某些嘻皮笑脸色彩——
    全世界最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逾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作者: 穗穗    时间: 2013-2-26 14:27
达人老黑 发表于 2013-2-24 06:59
达人老黑学识浅薄,对徐敬亚先生的评价:硬骨头。活动家,对现代诗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遭遇大于诗歌 ...

实话实说的达人老黑。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2-27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叶斌    时间: 2013-2-28 21:07
有个人见地,但是,也是不能以偏概全的。
作者: 浪激天涯    时间: 2013-3-1 05:56
这是饱学之后写出来的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3-2 12:01
韩庆成 发表于 2013-2-24 06:02
受益匪浅。前两天马云说,读书太多没多大用,看来是借用了叔本华的观点。
经典只能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而 ...

嗯,赞同韩总的观点,我见过一片诗评,长篇,绝大部分是从别处搬运过来的,拼凑而成!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3-4-6 22:09
不引经据典,后人从现代诗中如何知道曾经的经典?有意割裂历史的承继,与一心想着引经据典同样偏激!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3-6-8 21:09
吴谨 发表于 2013-4-6 22:09
不引经据典,后人从现代诗中如何知道曾经的经典?有意割裂历史的承继,与一心想着引经据典同样偏激!

不引经据典不等于拒绝阅读经典,问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8 22:30
提读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3-6-8 23:04
创新,创新,创新——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3-6-9 21:12
他们收获了大学4年中一本本工整的“读书笔记”。而我其实只认真地读了一本书,那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奇的《美学原理》。是它打动了我,然后影响了我,再然后形成了我一生略带感悟式批评的美学倾向。我感到那本书仿佛是为我而写,或者是另一个更高明的我所写。我总是不顾图书馆的规则在那本书上乱划乱画,我也总是奋笔疾书,我没有抄写克罗奇的语录,而是把我不断被激发出来的想法记到笔记上。那些被子弹击中后兴奋零乱的读后感,后来构成了《崛起的诗群》中很多诗学观点的雏型。
    本文并不是一篇自夸其德的文章,我的方法与习惯只属于我一个人。我全部优点的界限只有效到我全身皮肤的最外层部分为止。我深懂得:我因偶然美丽而带来的特定丑陋,一点也不少于我的优点。
    还是举刀伐异吧。嘲弄别人的缺点比自我欣赏更有刺激。

----高明读书法
作者: 另人    时间: 2013-9-5 19:02
本帖最后由 另人 于 2013-9-5 19:07 编辑

能自己创造出来并被认可与引用经典其实都是值得庆幸
自主性的东西在没有经典的基础倍受考验  您的用意与个性的主张是吻合的 是诗歌发展与繁荣一个重要因数 但是能如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利斯那种眼光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世界上能做这样的人 我们姑且称为天才  中国5千年来在诗坛上才出现过3位天才呢
引用同样不意味着没有菱角 没有观点 那得看怎样的引用啦
作者: 另人    时间: 2013-9-5 19:16
当您突然鄙视我的时候哦 您可要知道 我会跟您说 这不是我的 是当今赫赫有名的诗人兼论家徐敬亚先生的
作者: 李太伯    时间: 2013-11-19 15:30
可以“引”,却未必“据”,可以扯虎皮,但不可以来吓人
作者: 我是圆的    时间: 2013-11-28 10:55
喜欢。品赏
作者: 长空    时间: 2013-12-18 14:37
这就是一个相对论的问题了,不同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取向,不同载体,
但核心是一致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其生存为目的,在相对人相对空间内进行的活动。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3-12-18 16:18
悦读,思考。问好徐敬亚先生。
作者: 无布为裳    时间: 2013-12-20 18:12
韩庆成 发表于 2013-2-24 06:02
受益匪浅。前两天马云说,读书太多没多大用,看来是借用了叔本华的观点。
经典只能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而 ...

受益匪浅。前两天马云说,读书太多没多大用,看来是借用了叔本华的观点。

观点还能借用吗?哈哈 我是来修改病句的!
作者: 冷冷    时间: 2013-12-22 20:25
痛快!
作者: 新韵使者    时间: 2014-4-23 15:29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14-4-23 15:32 编辑

借鉴,继承,创新。
1+1不等于2
将全世界的图书馆全烧光。
一切从头来。
......?
.......!
........0
作者: 猫弟弟    时间: 2014-8-18 22:41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 生之赤者    时间: 2014-9-14 20:26
妙文。一口气读完。向你致敬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5-4-21 23: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5-5-3 15: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披星戴月    时间: 2016-4-22 18:04
真是好人啊~~













咸鸭蛋,皮蛋,松花蛋,鸭脖,鸭翅膀,食品批发招商,百度搜索:福来多食品

作者: 蛇珠    时间: 2017-7-16 19:53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