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对历史的超我书写,别有启示——评我是阿色的其中一类诗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4 20:10
标题: 对历史的超我书写,别有启示——评我是阿色的其中一类诗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7-7-6 19:25 编辑

对历史的超我书写,别有启示
——评我是阿色的其中一类诗

              张无为


      我是阿色的这56首诗类型较博杂,由于没有标识写作时间,也无法考察作者的诗歌写作轨迹。其中最多的应该是那些类乎青少年经验的书写,似乎现实、历史中许多事态、生相片段都能被作者信手拈来。这些记忆所显示出的社会背景及特征即是围绕“洺河滩的村庄”所发生的包括贫寒家庭中的亲情、历史变迁辐射的波澜及现实“长镜头”等斑斑点点。
      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几首与“土改”甚至与更早的历史相关的人与人、百姓与社稷之间的状态与况味。特别是在对历史的书写中,“我”的超时空存在,别有韵致。
      特别是在“阶级斗争”年代,或者由于家庭成分所制约下的大事小情、破格举动,这些作为生活片段栩栩如生如过电影般在作者眼前不断闪回,个中亦蛮有人情味,当然也有赘语。而再看作者是生于1978年,就是说其童年记忆应该是1980年代生活,作者何以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才擅于关注的情意综?
        如《杜鹃》写地主的一个长工(或短工)在麦穗青绿时“东家吩咐/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应该是在“土改”前),由此小事引发“小桃子带毛/挠出他的好心情”(“挠”换个词可能更好),“他”没有被剥削的痛苦感,而是愉快地“在桃林间/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听见“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来得正好”。最后写“他想他的庚子拳乱/我想一想/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其中的“庚子拳乱”想表达什么不清楚;作为旁观者冷然出现的“我”“想一想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在表达什么呢?“空溺桶和鸟鸣”似乎找不到隐含着的意义。可见,剥离历史的沉重,而专注于一种随意点染的闲情微趣,是其重要特色。
       有人提出“事象”这个概念,很值得研究。不过,这首诗与其说是事象代替意象,不如说是事象包含意象。因为汉语诗似乎很难取缔意象,“事象”也很难彻底“代替”,但意象淡化,甚至反意象也只有因具体语境而定。如该诗标题是“杜鹃”,其实它(布谷鸟)只在末尾环节才顺便带出,而且与催春、吉祥、悲啼等意象可以说均没有什么文化关联,最后“我想一想……鸟鸣”也很难刻意解读出文化内涵,所以只是“生活流”的自然点缀,而“我”在此出现却有亮点。还有“庚子拳乱”加之“梅花拳”也似乎与历史上的义和团有关联。就此若说“主人公是清朝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幸存隐居下来的人”可以是合理误读,(作者也可能有此意图),但全诗除了这两个词之外没有相关义和团的其它信息,所以我将该诗理解为“长工没有被东家剥削的痛苦感,而是愉快的状态”,这是对“阶级斗争”思想的解构。如果按“团起义失败后幸存”者解读,该诗就谈不上解构意义了。作者倘若真有此关联,那在首节应该暗含某种铺垫话语,在“梅花拳亦称梅花桩/人如梅花桩如风”中最有机会进一步倾斜。那全诗就会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说《杜鹃》中的“我”已经是那个年代的现场旁观参与者,那么《一级棉》则进而 写“我”在过去的年代,随父亲一起拉着板车去邻县的棉站卖棉花,因为质量好被其他棉农羡慕的情景。诗中没有年代,从“板车”、“水分测定仪的钢钎子” 、“拿本子登记的小伙子”、“过磅”等信息标志看,显然是近现代的纳税场景。但作者首节交代的是西周分封制以降农民纳税的规定,次节写“我”随父亲似乎与古代王畿“五服”(五百里)以外纳实物税一样。如此对应无疑特别值得玩味。并且揭示出黎民百姓普遍共有老实巴交、诚实朴素地敬畏王权的心态。“我”的超历史存在进一步强化出历史感与现实感交相辉映。
      无论是父兄的记忆经转述(估计)在作者心目中酝酿出诗意的,还是作者在“史”中生发灵感的再创作,这样处理“我”是值得探索的。
      另外,作者擅于撷取细节,展现出从乡村到小镇的风俗画。从槐树、泡桐、香椿树到更多的鸣蝉、蚂蚁、蚯蚓、金龟子再到叫驴等动物,都是风俗画的有效元素。而通过白描勾画出一个个场景与风土民情和谐有致。还有在诗结尾,往往通过感觉呈现,如《浮尘记》“店门外/种着一棵快要红了的桑椹”;《面相》“天空的星星/排列出一粒粒发光的盲文”;《大名刺》“一只天牛飞来/我数了数它身上的斑点”等。
      诗中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诗有必要再凝练,自然与凝练并不矛盾,感觉尚好,但要点染足,避免所指几近空白。而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应该是意象的再更新及彼此组接与关系处理。《寻人启示》标题中的错别字也应该避免。以上个见,欢迎批评。

                            2017年7月4日19:47:52




附:我是阿色的相关诗

杜鹃


麦穗青绿
迎来天空的一缕晨曦
东家吩咐
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
桃花已谢
小桃子带毛
挠出他的好心情

他在桃林间
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人如梅花桩如风

风停了
他用短褂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洺河滩
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一级棉

距离京畿一百里 缴纳带藁秸的谷物
距离京畿二百里 缴纳禾穗
距离京畿三百里 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

距离京畿九百里
父亲拉着板车 
我们一起去毗邻的县城卖棉花

水分测定仪的钢钎子
插在棉包上面  
发不出一丝声响

解开棉包
一朵朵棉花 洁白 柔软
被母亲摘得很干净

一级棉
旁边拿本子登记的小伙子
催着我们到前面过磅

秋天的棉站 阳光明亮
一些不甘心的农民 
箍着白手巾 凉晒自家棉花内汗水的盐味
像山海经里的狌狌一样
肩膀微驼
投来羡慕的目光


要么说地主可恨

满地的甜瓜 黄瓜 西红柿  茄子
父亲眼巴巴地看着
舔嘴唇  咽口水

爷爷是这里的长工
低头干活
不说话

父亲起一个大早起
走了十多里的河滩路
看来
只能饿着肚子原路返回了

那片瓜田越来越远
父亲
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要么说地主可恨
地主擓着竹篮追上来
喘着粗气
孩子  那么多人在跟前
我能让你吃吗


馃子可以便宜吗

卖馃子的爷爷
馃子可以便宜吗

巷子里  爷爷笑
你是从西边大门出来的
就可以便宜

爷爷是一位留着白胡子的爷爷
大个
穿黑粗布棉袄  
裹蓝白道头巾

八岁的我
对母亲这样描述
我不认识他
他是我母亲的舅舅

在那些饥荒的年月里
曾经担任邻村食堂的司务长
贪污了许多国家的玉米饼子

天不亮
就给外婆一家送过来



作者: 酱卤窄处    时间: 2017-7-4 20:30
诗评让诗加了八百米的高度!
作者: 群言堂笔    时间: 2017-7-4 21:09
很有见地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诗人得益也!欣赏!问好!辛苦!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7-4 21:37
目睹张老师精彩   欣赏   学习
作者: 蛇珠    时间: 2017-7-5 09:23
“” 诗中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诗有必要再凝练,自然与凝练并不矛盾,感觉尚好,但要点染足,避免所指几近空白。而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应该是意象的再更新及彼此组接与关系处理。《寻人启示》标题中的错别字也应该避免”
——中肯!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5 10:17
本帖最后由 我是阿色 于 2017-7-5 13:01 编辑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了,向你致敬。错别字,还真没看不出来,谢谢,向老师学习。
至于凝练,老师的指正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对所描摹的事物,有了更深,更完整的识别,才能慢慢接近。
路很长,无捷径。诗歌与诗人,有时也得靠缘份。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1:43
杜鹃

麦穗青绿
迎来天空的一缕晨曦
东家吩咐
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
桃花已谢
小桃子带毛
挠出他的好心情

他在桃林间
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人如梅花桩如风

风停了
他用短褂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洺河滩
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我不同意张教授的——最后写“他想他的庚子拳乱/我想一想/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其中的“庚子拳乱”想表达什么不清楚;作为旁观者冷然出现的“我”“想一想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在表达什么呢?“空溺桶和鸟鸣”似乎找不到隐含着的意义。可见,剥离历史的沉重,而专注于一种随意点染的闲情微趣,是其重要特色。
      杜鹃在百度上是一种花,也是一种鸟。作为鸟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布谷鸟。这样就好理解作者的标题为什么是【杜鹃】了。作者的结尾处已经点出庚子拳乱,说明主人公是清朝人,不是现代人,可归为结历史人物。历史的人物大概以现代科技只能从书上读、或者电影电视什么的看了,也许是作者从前辈老人讲故事里杜撰出来的,这点我同意作者蓄意的——闲情微趣。但总应该读出一点什么吧。杜鹃——1、杜鹃又被称为子规鸟、布谷鸟,是催春鸟,吉祥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含有劝农、知时、勤劳等正面意义。2、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结合“杜鹃啼血”之说,并将它视为为民喋血的望帝的化身。自唐代以后,杜鹃鸟就被汉族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自从伊沙以后,中国诗坛鼓吹以事象来代替意象,阿色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作者推出这样一个事象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文的结尾——我想一想/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就必须要弄明白空溺桶和鸟鸣的意思。溺桶当然是盛放人的排泄废弃之物的。那么除了身体的物理的,还有什么应该废弃呢?鸟鸣——当然是自然的瑟瑟之音。阿色其实不过在告诉我们——是对落入尘世不能自拔者的呼唤,呼唤人洗涤铅华,返璞归真;隐其行而显其道,安其身而明其志罢了。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1:47
酱卤窄处 发表于 2017-7-4 20:30
诗评让诗加了八百米的高度!

阿色的诗应该在1000米的高度。
作者: 酱卤窄处    时间: 2017-7-5 12:07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1:47
阿色的诗应该在1000米的高度。

别吹了!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2:11
酱卤窄处 发表于 2017-7-5 12:07
别吹了!

呵呵,我和他不相识,没往来,甚至不是朋友关系。我凭什么替他吹嘘。说实话,一口气能吹1000米的高度我真办不到啊。您抬举我了
作者: 酱卤窄处    时间: 2017-7-5 12:15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2:11
呵呵,我和他不相识,没往来,甚至不是朋友关系。我凭什么替他吹嘘。说实话,一口气能吹1000米的高度我真 ...

您小看自己了!我现在郑重告诉你:你最大的本事就是吹!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2:18
酱卤窄处 发表于 2017-7-5 12:15
您小看自己了!我现在郑重告诉你:你最大的本事就是吹!

那就谢谢您抬举了。非常感谢。那我郑重吻您一下,西方的礼仪。绝没调戏您的意思。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05
酱卤窄处 发表于 2017-7-4 20:30
诗评让诗加了八百米的高度!

长处不足均涉及到,如有过分的评价,欢迎指出。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05
群言堂笔 发表于 2017-7-4 21:09
很有见地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诗人得益也!欣赏!问好!辛苦!

问好群言堂笔。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06
敖华 发表于 2017-7-4 21:37
目睹张老师精彩   欣赏   学习

敖华辛苦了!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06
蛇珠 发表于 2017-7-5 09:23
“” 诗中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诗有必要再凝练,自然与凝练并不矛盾,感觉尚好,但要点染足,避免所指几近空白 ...

问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06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7-5 10:17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了,向你致敬。错别字,还真没看不出来,谢谢,向老师学习。
至于凝练,老师的指 ...

祝进步。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15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1:43
杜鹃

麦穗青绿

欢迎质疑,交流就有好处。
布谷鸟在此与花没关系,与悲啼等也没关系,因为愉快贯穿全诗。
与“对落入尘世不能自拔者的呼唤”有关吗?请说明,诗中哪句表现出“落入尘世不能自拔”?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18:15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7-7-5 12:42
学习好诗评!

问好童云。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8:2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5 18:15
欢迎质疑,交流就有好处。
布谷鸟在此与花没关系,与悲啼等也没关系,因为愉快贯穿全诗。
与“对落入尘 ...

张老师下午安。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8:42

杜鹃

麦穗青绿
迎来天空的一缕晨曦
东家吩咐
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
桃花已谢
小桃子带毛
挠出他的好心情

他在桃林间
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人如梅花桩如风

风停了
他用短褂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洺河滩
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阿色这首诗的技法是以事象代替意象。如伊沙。所以叙述是主线,也就不可避免的少了些意象的精炼。纵观全文就不难理解文中的主人公是清朝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幸存隐居下来的人,其人当时隐藏的身份是大户人家的长工。而且其人有家传武功,应该不是普通人。古代谋略家讲究顺势而为,反之则匿于九泉而不知。主人公恰好经历了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转折。按这个线自然就会引申出一种人生境界的结论。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5 18:43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1:43
杜鹃

麦穗青绿

解构文本的方向是对的,而且也解读得蛮到位。
其实杜鹃不过是一个载体,难点是需要弄懂“庚子拳乱”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8:55
另外我想说的是阿色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诗人。他知道他在文中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只是用叙述的语言把读者带到现场,然后把发言权给读者。这应该是阿色的诗耐读,高明的地方吧。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8:57
吴一 发表于 2017-7-5 18:43
解构文本的方向是对的,而且也解读得蛮到位。
其实杜鹃不过是一个载体,难点是需要弄懂“庚子拳乱”的历 ...

谢谢吴一兄支持。其实我也是忐忑地 ,毕竟是和张老师这样资深长者交流。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7-5 19:04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5 18:06
敖华辛苦了!

我学识浅薄   优质稿件还得你费心甄别呢   你更辛苦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5 19:2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8:57
谢谢吴一兄支持。其实我也是忐忑地 ,毕竟是和张老师这样资深长者交流。

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对张先生最大的尊敬!理不辨不明。
比如,我对张先生其它几首文本的点评,很喜欢。要不,我是极少会在诗评帖子中出现的。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5 19:41
吴一 发表于 2017-7-5 19:22
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对张先生最大的尊敬!理不辨不明。
比如,我对张先生其它几首文本的点评,很 ...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5 20:48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8:42
杜鹃

麦穗青绿

“事象”这个概念值得研究。不过,这首诗与其说事象代替意象,不如说是事象包含意象(似乎难免,也“代替”不了)。但意象淡化,甚至反意象也必须因语境而定。
这首诗标题“杜鹃”,其实“布谷鸟”只在末尾环节顺便带出,与催春、吉祥、悲啼均无诗意关联,那么有没有必要从文化解读?最后“想一想……鸟鸣”是自然好还是刻意好?应该不言自明。
如果说“主人公是清朝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幸存隐居下来的人”(这可以是合理误读,作者也可能有此意图),但全诗除了“庚子拳乱”还有“梅花拳”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相关信息,所以我将该诗理解为“长工没有被东家剥削的痛苦感,而是愉快的状态”,这是对“阶级斗争”思想的解构。如果按“团起义失败后幸存”者解读,就谈不上解构意义了。作者倘若真有此关联,那在首节应该暗含,在“梅花拳亦称梅花桩/人如梅花桩如风”中最有机会调整。那全诗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了吧。

作者: 尚塞    时间: 2017-7-5 21:19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5 20:48
“事象”这个概念值得研究。不过,这首诗与其说事象代替意象,不如说是事象包含意象(似乎难免,也“代替 ...

事象包含意象,更准确。
虎嗅的解构是浮在浅层,比较容易让读者进入。
张先生的解构是延伸到深层的发掘,理解起来难度更大。
不过,诗歌文本在整体的呈现上是失败的。因为,它所采取的时代切片,其肌肉组织无法对病例得出有效的研判。
作者: 壹米    时间: 2017-7-6 08:09
哈哈!信手一点终于又看到好诗了,让我这个普通人看了上句想看下句,那些整天鼓吹意象变形什么的大佬们都来看看啊!为什么你们用正常话写不出啥玩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6 11:25
壹米 发表于 2017-7-6 08:09
哈哈!信手一点终于又看到好诗了,让我这个普通人看了上句想看下句,那些整天鼓吹意象变形什么的大佬们都来 ...

感谢老师的鼓励。七月问安。祝福。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6 11:25
尚塞 发表于 2017-7-5 21:19
事象包含意象,更准确。
虎嗅的解构是浮在浅层,比较容易让读者进入。
张先生的解构是延伸到深层的发掘 ...

感谢老师的批评,向你们致敬。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7-7-6 13:16
诗人诗评
问好张教授!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6 18:21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5 18:42
杜鹃

麦穗青绿

1000米高空?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吧?虽然现代诗早已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相对标准还是有的:新美巧奇趣境象情思悟,十有其几?或者简单说,如果你能从思想性、艺术性,两个方面仔细破析,说出好在哪里,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一分为二地看待,才是合理的!。。。至少,这首诗歌我没有读出思想性与艺术性来,仅仅以为事象的写法就是超前,未免有点买椟还珠。。。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如果对空溺桶和鸟鸣,作为意象来解读,读出“引申出一种人生境界的结论”,应该是武断的,甚至,只是是你的一厢情愿!

在吴投文先生的帖子里,我已经说过,我与谁都无仇无冤。但任何牵强的过分的解读,都是与“诗道”背道而驰的,对作者也无益。。。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6 18:47
车行 发表于 2017-7-6 18:21
1000米高空?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吧?虽然现代诗早已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相对标准还是有的:新美巧奇趣境象情 ...

今天实在没空回复张教授和车乌鸦。慎重起见,我还要晚些时日回答。当然,如果还有别的师友持不同意见,我愿意详细一一解答。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6 18:52
我相当讨厌无关诗的话题。希望大家自重。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28
车行 发表于 2017-7-6 18:21
1000米高空?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吧?虽然现代诗早已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相对标准还是有的:新美巧奇趣境象情 ...

欢迎参与讨论,问好车行。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33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7-7-5 21:08
尘星问候张老师

尘星晚上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34
尚塞 发表于 2017-7-5 21:19
事象包含意象,更准确。
虎嗅的解构是浮在浅层,比较容易让读者进入。
张先生的解构是延伸到深层的发掘 ...

欢迎参与讨论,问好尚塞。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35
壹米 发表于 2017-7-6 08:09
哈哈!信手一点终于又看到好诗了,让我这个普通人看了上句想看下句,那些整天鼓吹意象变形什么的大佬们都来 ...

欢迎具体参与哦。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36
山子影 发表于 2017-7-6 13:16
诗人诗评
问好张教授!

问好山子影,谎言批评。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7-6 19:39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6 18:47
今天实在没空回复张教授和车乌鸦。慎重起见,我还要晚些时日回答。当然,如果还有别的师友持不同意见,我 ...

不急。引发的问题已补加。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7-7-6 19:4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6 19:36
问好山子影,谎言批评。

张教授晚好!
作者: 匪夷    时间: 2017-7-6 19:58
山子影 发表于 2017-7-6 19:45
张教授晚好!

张教授不会搭理你瓜娃子的,还是找皮皮虾吧
作者: 尚塞    时间: 2017-7-6 21:01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7-6 11:25
感谢老师的批评,向你们致敬。

我可不是老师,诗歌门外汉一枚而已。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6 21:14
本帖最后由 吴一 于 2017-7-6 21:15 编辑
车行 发表于 2017-7-6 18:21
1000米高空?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吧?虽然现代诗早已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相对标准还是有的:新美巧奇趣境象情 ...


其它的先不说。我希望看到你对“。。。。。。空溺桶和鸟鸣”这节的解读。
有分歧,要用事实来辩证。譬如楼上张先生与虎嗅兄的辩论就很有意义,仔细揣摩后,可以悟到不少东西。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6 23:39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6 19:28
欢迎参与讨论,问好车行。

问好张老师!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02:12
吴一 发表于 2017-7-6 21:14
其它的先不说。我希望看到你对“。。。。。。空溺桶和鸟鸣”这节的解读。
有分歧,要用事实来辩证。譬 ...

臭吴一:非要逼我臭嘴是吧?

嘿嘿。。。俺虽然嘴臭,但不会无理取闹的,这个兄弟放心!纵然读错也只与文本有关,只与乌鸦的阅读水平有关。与其他任何人无关,甚至与作者无关!要知道,真正意义的读评,读者只与文本发生关系,而不应与作者的知名度,熟悉度等等发生关系。发帖的最原始目的,就是让人家读与评。当然,有人共鸣,最好不过。。。

《杜鹃》

文、我是阿色

麦穗青绿
迎来天空的一缕晨曦
东家吩咐
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
桃花已谢
小桃子带毛
挠出他的好心情

他在桃林间
又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人如梅花桩如风

风停了
他用短褂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洺河滩
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以杜鹃为题,除了:"洺河滩/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来得正好"以及“鸟鸣”之外,再无与之相关,细思文本,很明显这里的杜鹃,是鸟而不是花。若要在如此一笔带过的语境里,对杜鹃深度解读,只能是牵强的,无法让人真正信服。如果杜鹃作为重要意象的话,与文本的叙事即无外在联系,也无内在联系。所谓联系,可以简单理解为逻辑之下的近似或者镜像。因此,在我看来,跑题已是第一失误。

事象与意象,没有优劣的可比性。只能是:具体的文本,具体讨论。正如:谁也不能说少林派与武当派的功夫,孰优孰劣。。。虽然现代诗已经没有固定标准,但相对标准还是有的。最简单的莫过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甄别。“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这已是共识!这句话最初是谁说的不重要,但这里的“写什么”,即是思想性(情、思、悟)无疑。而艺术性,我想除了前辈总结的:新、美、巧、奇、趣、境、象,这十项标准(包括情、思、悟)之外,应该还有一些其他参考参数,比如:语言的炸弹性(凝练性),文本的空间回味(留白),戏剧性(张力),甚至音乐性等等。。。当然,张力,是可以作为艺术性的概括性指标的,没必要在此细论。回到文本,我认为张无为老师的解读是基于文本的最接近解读。首先,文本情感的基调是愉悦的,有:小桃子带毛/挠出他的好心情——为证。那么仅仅凭借杜鹃鸟的意象,脱离文本本身而深度解读出啼血的悲情,显然是牵强的。文本提供的事象,简单说就是:一个长工,(经常)趁着把溺桶挑去浇村边的桃林的空隙,顺带打了一趟家传的梅花拳,然后洺河滩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除此之外再无深度挖掘。那么事象本身带来的,是什么感悟呢?我想,除了身怀绝技而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甚至于在大隐于市的状态下,自强、自乐之外,再无其他意思。再者,从虚实的角度来看,前面的三节是实,第四节是虚。如果仅仅是前面三节的事象,不做提炼与生发,文本肯定是不成功的。这里。文本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第四节的提炼,前面三节是基础。那么,我们看看作者提炼出来的思想性是什么呢?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庚子拳乱之历史事件的提示,除了揭示英雄身份,以及暗示“他”的“归隐”性,再无其他衍生与延伸。那么,为什么说布谷鸟来得正好呢?空溺桶和鸟鸣,除了本身的自然性,是不是有其他的深度意义?若要将“把溺桶挑去浇了村边的桃林”与“替慈禧纵容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事件,取得某种逻辑上的近似,是否过于牵强呢?再者,文本之中并无参与事象之:“我”,身份为何?出现的是不是太突兀了呢?。。。鄙人因此认为,这第四节对于思想性的提炼或拔高,是不够精彩的。。。

再说艺术性之:新、美、巧、奇、趣、境、象,这七项指标,前面六项基本可以排除出众性,仅仅留下“象”,或者“事象”,尚有争议。诗友虎嗅蔷薇赞不绝口的“事象”,不能简单概括为优胜的条件,具体还需考量具体的语境。往深处说,考量的唯一指标是“张力”,关于张力,系统的解释,诗坛前辈早已有过,不再赘述个人的理解,现在,我以流派诗友的【事象文本】为例,尝试阐述:


(注:作者洹河四月,只是流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友)

口语诗三首

作者:洹河四月

1,穷人

她用自制的小耙子
从一个栅栏里扒拉着纸箱子
佝偻着,背上的蛇皮袋子
满满当当

一些细碎的树叶落在她的头上
秋风时不时
捋一下挡在她眼前的白头发

这家低矮的窗户里传来几声咳嗽
她又把纸箱推了回去


——这家低矮的窗户里传来几声咳嗽\她又把纸箱推了回去——细致的细节刻画,引发了窗内窗外谁是穷人的思考。其实,他们都是穷人,甚至都是善良的穷人!当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富人!

——又:若要说“事象”,因了戏剧性的动作“推了回去”,这才是值得推崇的真正意义上的:事象!


2,电话号码


她给儿子交了一百元话费
回家就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儿啊,天冷了”
皱起的眉头开始舒展

话音在空荡的屋子里旋转
最后触碰到桌子上的灵位
上面写着
儿,赵希望

——“给儿子交了一百元话费”与“桌子上的灵位/上面写着/儿,赵希望",这里同样是事象,同样是凭借戏剧性,构建出文本张力。想起诗坛颇有争议的诗人余秀华,相信《我的小狗叫小巫见》的结尾,大家都读过的,反正我记得很清楚,大抵是:才想起外婆已经死去多年。可以说这首《电话号码》与《小巫》的张力构建是异曲同工的。甚至,希望”一词,构建出希望与失望的张力,也与小巫的名字,暗含的小巫见大巫的讽刺,如出一辙。。。


3;墙角

城中村的一个墙角
二蛋经常在那撒尿
三娘家的大黄狗也常来光顾

后来
有个流浪汉
用废油纸废衣服在这儿搭了个小庵子
把小村的热闹圈在外面

我一直怀疑
他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夜晚的
一次下夜班
好奇地向草 庵子里看了看
他竟然和一只狗抱着相互取暖


后来许多人都管那只狗叫狗婆娘
三娘说狗也就活个十来年


——这里,也是以事象来架构文的。“后来许多人都管那只狗叫狗婆娘”,毫无疑问,“人狗夫妻的"错位安排,这里的戏剧性是再明显不过的。而接着:“三娘说狗也就活个十来年”,那么,话外音无非是:与之相依为命的狗,死去之后,流浪汉怎么办呢?——不说悲悯,悲悯自在其间。。。。

相信借助文本的阐述,张力的“戏剧性”魅力,或者说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



题外话:我个人因此冒昧要求梁树春老师三首全部推荐了,也得到了梁老师的容许,在此感谢梁老师的民主!推荐成功与否另论。诗友洹河四月与我无亲无故并不熟络,诗友我是阿色同样与我无亲无故并不熟络。。。所以,我的发言绝对是不违初心的。若有误读与得罪,还请诗友我是阿色:海涵!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02:3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7-6 19:28
欢迎参与讨论,问好车行。

1,穷人

她用自制的小耙子
从一个栅栏里扒拉着纸箱子
佝偻着,背上的蛇皮袋子
满满当当

一些细碎的树叶落在她的头上
秋风时不时
捋一下挡在她眼前的白头发

这家低矮的窗户里传来几声咳嗽
她又把纸箱推了回去


——这家低矮的窗户里传来几声咳嗽\她又把纸箱推了回去——细致的细节刻画,引发了窗内窗外谁是穷人的思考。其实,他们都是穷人,甚至都是善良的穷人!当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富人!

——又:若要说“事象”,因了戏剧性的动作“推了回去”,这才是值得推崇的真正意义上的:事象!至于落叶与白发,仅仅是起到点缀作用的:闲笔不闲。

——窃以为:事象的提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可以归纳于“象”,有别于“意象”的借“象”寄“意”。要点,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张力,或者戏剧性。。。

再次问好张教授!对于老师一分为二的读诗态度:点赞!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02:39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6 18:47
今天实在没空回复张教授和车乌鸦。慎重起见,我还要晚些时日回答。当然,如果还有别的师友持不同意见,我 ...

但愿兄弟没让我失望,只对俺的乌鸦嘴失望!俺被吴鸦推上你的对台了,箭在弦上,这对台戏俺是唱定了!嘿嘿。。。——在此熊抱一个,如何?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5:26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02:39
但愿兄弟没让我失望,只对俺的乌鸦嘴失望!俺被吴鸦推上你的对台了,箭在弦上,这对台戏俺是唱定了!嘿嘿 ...

呵呵。吴一还是对诗不对人的。相信张老师、你和我皆是如此。也没人看重什么以成败论英雄。喜欢这样的讨论。也看出你那副猴急的模样。那好,我们都试着来从自个的角度来诠释。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6:13
张力是检验一切诗歌伪劣的唯一标准。这点我表示赞同。但戏剧性只是张力的诸多特征的一个罢了。比如陌生化、含混、悖论、反讽、变形,以及现代诗语的语感、语义偏离,再到现代诗语的修辞都能营造出“张力”一词。所以车兄单独列出“戏剧性”实在有失偏颇。说到“事象”一词的提出绝非偶然,这也不是我的什么发明创造。最先提出这样一词的应该是陈仲义老师。关于意象和事象,我想是诗人选择的结果,其中有相互替代的合理性。但最先构成诗的条件之一的、核心之一的意象应该是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我接触过的文献里中国古诗文方面的解析就有这方面的提法。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意象古老。但诗的本质是什么?出新是现代诗语的本质。仅此一点,用事象代替意象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我反对伊沙的彻底的口语,彻底总是让人走向极端。而且从当代中国诗歌界来看已经有人提出口语化的诗现在是后口语化阶段。也有相当评论家提出叙述应该有所控制。比如【当代诗歌叙事性必须有所控制 】——张军、台湾诗人洛夫提出的回归传统,叙述要有戏剧性等等。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7 06:59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02:39
但愿兄弟没让我失望,只对俺的乌鸦嘴失望!俺被吴鸦推上你的对台了,箭在弦上,这对台戏俺是唱定了!嘿嘿 ...

细读了,但对我要求解构的章节是避重就轻。一诗百读嘛。
我还是坚持也更信服虎嗅兄对文本的解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诗歌作品中的一些关键词也提供了对虎嗅兄解构文本的第一手资料,只是成文有些匆忙、生疏,经不起敲打而已(我也如此,所以才不敢动笔写评)。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7:40
本帖最后由 虎嗅蔷薇 于 2017-7-7 08:31 编辑

诗的解读基本上是看山者是山、看水者是水。所以解读一般而言都有个人情绪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实质是对诗的一种伤害。诗的语感、变形、语义的偏离以及其营造的氛围实在不是人类语言所能强行解读的。语言当然有着自己的短处和不能全面的解释性。这一点写诗的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候不过是自证“清白”罢了。对于阿色的【杜鹃】,他的技法我强调是事象,即“把什么东西显示在光之中”,通过凝神于具体现象,来直观其“本质”。那么我们看到了什么?前面我已经解析的很明白了。由于阿色是“以点带面的提”来照顾诗的精炼性而不是笨拙的全面叙述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某些方面的模糊化,但恰好是这种模糊性造成了诗的空白而形成了诗的“镂空”,其优劣应该不言自明。但正是这种模糊性让我和张老师、车行,或者还有别的师友造成了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杜鹃(朱熹)

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
故山只在白云间,望极云深不知处。
不如归去不如归,千仞冈头一振衣。

这是南宋著名儒家学派文学家思想家南宋朱熹所写,由杜鹃鸟的叫声所引来的联想。 不可一唱三叹的“不如归”,反而是更能反映“望帝杜鹃啼处血成花”的良苦用心。杜鹃鸟的一声声“不如归去”如泣如诉,是对落入尘世不能自拔者的呼唤,呼唤人洗涤铅华,返璞归真;隐其行而显其道,安其身而明其志。阿色的【杜鹃】我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恰好是这首诗的翻版或引申。所以在结论里结合阿色诗文里事象的具体呈现的本质我非常不客气的引用了它的注解。一首诗如果只用字面解释肯定会有非常严重的偏颇。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应该从诗的语感、变形、语义的偏离以及其营造的氛围来全面解析。诗的鉴赏我从不认为是简单的读。我举例:

看见菊花(阿信)

在邻居的阳台上,秋阳温存。
在路边小店的招牌下,几只破瓦罐,淋着秋雨。
这些菊花应该长在篱下,但是并没有。
这些菊花看上去也是菊花。就算没人看见,它们也是。

这首诗是阿信写的。如果只从字面读,你会读出什么?这是一首好诗吗?如果他是外国人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深刻领悟的人肯定会得出结论:这是什么呀,没有诗意。但诗意恰好在这首诗的以点带面勾勒出的古典氛围里产生。为什么?中国有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诗句。文中恰好有菊,有作者似乎漫不经心实则精心挑选的——篱下 , 而形成一种氛围。然后读者只有进入这种氛围才会读出了诗的况味。
     最后,我再回答车兄的关于阿色的结尾处理。恰好相反,我认为阿色的结尾处理还是不错的。事象的提出实则是对“事实诗意”的确立。它自有其内在规则。如车兄所言要有叙述的戏剧性。即张力的必要。由于事象多以事实为质料,张力会呈现一种平淡,所以注定要依靠尾部来发难,呈现一种神来之笔。

布谷鸟
来得正好
他想他的庚子拳乱
我想一想
他身后的空溺桶和鸟鸣

布谷鸟(杜鹃)来得正好,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麦穗青绿、桃花已谢的人间四五月。类似的意象处理和阿色的这首诗应该有同工之处。例:

天葬台

喇嘛下山后,又回头望了望
青草长到天葬台边,就不再往前了
空出的位置,摆着石砧,斧头和匕首
几只秃鹫,刚吃掉一个小小的人间
它们扑打着翅膀,像一些颤栗的墓碑
散落在山坡上


这一首前面所有铺垫只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的惊奇感——秃鹫是墓碑。秃鹫和墓碑之间的悖论就形成了张力。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7:49
吴一 发表于 2017-7-7 06:59
细读了,但对我要求解构的章节是避重就轻。一诗百读嘛。
我还是坚持也更信服虎嗅兄对文本的解构方向是正 ...

呵呵,谢谢吴一兄的支持。看山者山,看水者水。都不能强求。诗无定式也就谈不上什么标准。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7 08:0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07:49
呵呵,谢谢吴一兄的支持。看山者山,看水者水。都不能强求。诗无定式也就谈不上什么标准。

你不是说今天有空,要侃大山吗?可上传了新文本?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8:08
吴一 发表于 2017-7-7 08:02
你不是说今天有空,要侃大山吗?可上传了新文本?

这个还不够你大吃一顿的啊------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7 08:1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08:08
这个还不够你大吃一顿的啊------

一帖来个3——4首就够一顿的享用了。
也希望那个车乌鸦照你的例份贡献一餐。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08:15
吴一 发表于 2017-7-7 08:12
一帖来个3——4首就够一顿的享用了。
也希望那个车乌鸦照你的例份贡献一餐。

你别总阴阳怪气的--------车得多大阴影面积啊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09:5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07:40
诗的解读基本上是看山者是山、看水者是水。所以解读一般而言都有个人情绪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实质是对诗 ...

最后,我再回答车兄的关于阿色的结尾处理。恰好相反,我认为阿色的结尾处理还是不错的。事象的提出实则是对“事实诗意”的确立。它自有其内在规则。如车兄所言要有叙述的戏剧性。即张力的必要。由于事象多以事实为质料,张力会呈现一种平淡,所以注定要依靠尾部来发难,呈现一种神来之笔。

——实乃强词夺理,过于迷信:“手段”即张力!要知道,张力的构建,是建造在“矛盾”与“和解”对峙状态之下的。可以是词语之间,可以是句子、段落之间,也可以是围绕文本的情感构建,等等,不一而足。这是我自接触张力理论之后,细思的结果。我个人觉得,不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依此来寻找、判断张力,其准确性也应该是十有八九的概率了。张力的最佳状态,可以以一碗不能再注入一滴水的弧形水面,来形容。也可以以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来形容!所以,张力是绝对“不会呈现一种平淡”的!简言之。张力的状态,是“张”,张弓搭箭的张,仿佛崩紧的弓弦,而给读者的感觉,则是穿心的:力!毛主席说过:核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这富含哲理的一句话,也可以解读为对张力的诠释!至于戏剧性,我之所以特别强调,是源于事象诗的考量。当口语叙事日渐流行并貌似已成为趋势,成为大气候的时候,戏剧性,已几乎成为叙事与张力的唯一桥梁。现代诗歌,是否会回归于意象意境,很难说。但说:张力对于现代诗,依然是检验与考量诗意的颠扑不破的唯一标准,并不为过!依此,我对《杜鹃》的文本张力考量,或者诗意考量,是没有感觉的。

——说完张力的重要性,再说思想性。仅以《杜鹃》文本,我个人是没有读出“引申出一种人生境界的结论”的感觉的。如果你坚持,不妨细细说来,才能让人信服。离开文本本身顾左右而言他,以其他文本来参照解读,实已南辕北辙!。。。

——嘿嘿,兄弟请继续!反正俺是和你杠上了。。。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7 10:12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09:52
最后,我再回答车兄的关于阿色的结尾处理。恰好相反,我认为阿色的结尾处理还是不错的。事象的提出实则是 ...

呵呵,把我给你的那本书详细读完再来和我理论吧。以阿色的【杜鹃】为例,我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建议你细读五十遍直到明白我说什么了再来和我理论吧。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0:4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07:40
诗的解读基本上是看山者是山、看水者是水。所以解读一般而言都有个人情绪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实质是对诗 ...

天葬台

喇嘛下山后,又回头望了望
青草长到天葬台边,就不再往前了
空出的位置,摆着石砧,斧头和匕首
几只秃鹫,刚吃掉一个小小的人间
它们扑打着翅膀,像一些颤栗的墓碑
散落在山坡上


虎嗅蔷薇:

这一首前面所有铺垫只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的惊奇感——秃鹫是墓碑。秃鹫和墓碑之间的悖论就形成了张力。

车行:

不否认这是一首堪称经典的好诗,先不管作者为谁。为什么如此说呢,不妨以我个人的解读经验性指标来做破析:

秃鹫和墓碑之间的不等值而等值镜像,说是悖论,自然没有异议,说成陌生化也行。前面我说过,张力的显著特征:矛盾与和谐。这里的矛盾与和解,即是建立在不类而类的基础上的。当然,这是以结论来概括。剩下来,前面的支撑的可靠性,则是文本的结论能不能立起来的关键。也就是说,还有考量逻辑性的必要。

喇嘛下山后,又回头望了望
青草长到天葬台边,就不再往前了
空出的位置,摆着石砧,斧头和匕首
几只秃鹫,刚吃掉一个小小的人间

关于天葬台,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相信也都有相当了解。在这里,秃鹫吃掉死者肉身,与墓碑对死亡的昭示,是近似意义的。因此逻辑成立。而天葬者无墓,引发秃鹫即墓碑的联想,无疑是惊悚的。喇嘛下山后,又回头望了望——说的是生者对于死者的不舍。青草长到天葬台边,就不再往前了——渲染的是天葬台的荒凉:居然连青草都感染了死亡气息。空出的位置,摆着石砧,斧头和匕首——这里的具象,本是闲笔。但衬托的是痛感,因此闲笔不闲。几只秃鹫,刚吃掉一个小小的人间——不说吃掉人,而说一个小小的人间,作者的用意是以小见大,言外之意,这是天葬习俗之下,所有人的宿命。。。。在此语境之下的:它们扑打着翅膀,像一些颤栗的墓碑/散落在山坡上——如此自然而然带出的惊悚联想,除了因“奇”而崛的诗意陡峭性,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卑微与痛感。。。


作者: 尚塞    时间: 2017-7-7 10:49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10:42
天葬台

喇嘛下山后,又回头望了望

这是车乌鸦解读的吗?有味道,不失准头。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1:01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10:12
呵呵,把我给你的那本书详细读完再来和我理论吧。以阿色的【杜鹃】为例,我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建议你细 ...

那么,俺是无理取闹吗?又或者兄弟你在对牛弹琴?
尽信书不如无!
分明是理屈词穷顾左右而言他的逃跑架势嘛!嘿嘿。。。
你若想让我信服,不如依据文本给出让我信服的理由来(注意:逻辑须慎密!)
否则,都是强词夺理!

——偷着乐!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1:05
尚塞 发表于 2017-7-7 10:49
这是车乌鸦解读的吗?有味道,不失准头。

俺的解读能力绝对在屠夫之上,这个,俺还是有点自信的!呵呵。。。
作者: 尚塞    时间: 2017-7-7 11:11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11:05
俺的解读能力绝对在屠夫之上,这个,俺还是有点自信的!呵呵。。。

如果你找准了准头,点评是比屠乌鸦的耐读,因为你的文字功底确实比他强,前提是不要偏离方向、中心。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1:12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7 08:15
你别总阴阳怪气的--------车得多大阴影面积啊

《车得多大阴影面积啊》

没有祖国那么大
没有北京那么大
再大,也大不过俺的
租房

但是
阴影
起码大于你我眼中足够遮蔽一座泰山的
那片叶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1:15
尚塞 发表于 2017-7-7 11:11
如果你找准了准头,点评是比屠乌鸦的耐读,因为你的文字功底确实比他强,前提是不要偏离方向、中心。

但俺写诗远远不及屠夫与你,这个也要承认的。。。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7 11:17
尚塞 发表于 2017-7-7 11:11
如果你找准了准头,点评是比屠乌鸦的耐读,因为你的文字功底确实比他强,前提是不要偏离方向、中心。

好了,就此打住,看看楼主张无为老师如何说!要吹牛皮或者拼刺刀,回咱们自己的帖子里吧!毕竟,这里是置顶帖,有碍观瞻。。。
作者: 尚塞    时间: 2017-7-7 11:22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11:15
但俺写诗远远不及屠夫与你,这个也要承认的。。。

我一无是处,兄别扯犊子。
你与屠乌鸦不要再在张先生的帖子中争论不休,感觉很没有礼貌。
作者: 伊雪    时间: 2017-7-7 11:33
来读老师的精彩评论,收藏学习。
作者: 虎嗅蔷薇    时间: 2017-7-8 06:46
车行 发表于 2017-7-7 11:01
那么,俺是无理取闹吗?又或者兄弟你在对牛弹琴?
尽信书不如无!
分明是理屈词穷顾左右而言他的逃跑架 ...

嘿嘿——基本对牛弹琴。
作者: 木头人    时间: 2017-7-8 10:14
老师,棒棒哒,小猫一点点学,老师,您们哪天放假呢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11 12:34
万珍 发表于 2017-7-8 10:18
杜鹃

麦穗青绿

感谢老师的批评。大胆批。祝福。
作者: 气化散人    时间: 2017-7-11 15:55
有人提出“事象”这个概念,很值得研究。不过,这首诗与其说是事象代替意象,不如说是事象包含意象。因为汉语诗似乎很难取缔意象,“事象”也很难彻底“代替”,但意象淡化,甚至反意象也只有因具体语境而定。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7-10-27 14:21
学习张老师精彩诗评!问好!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7-11-16 20:32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