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19|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内消息] 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国云诗社发起关于诗人立场和信仰的大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4-3-27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3-27 2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冰 于 2014-3-27 22:26 编辑
3 v5 F. @$ D" g- U* v0 r; l4 a$ [0 Z& I6 X0 n4 P2 D: N
诗人要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高度
. D  a2 A, k+ K; ]7 v3 ^3 _- `+ U% p0 N7 Y  X( @' j7 u% v: c

6 S) s. l+ h+ }" J8 F作者:乐冰(海南)
. c$ {. }% _& b4 Q- C& H( ^0 m2 ~: [" l. R. N* L7 r
     政治人物应当关心什么问题?肯定是关心人民关注的问题。那么诗人呢?我以为应当是关心读者关注的问题。读者关注什么?肯定和自身有关,也就是他(她)的生存状态问题、现实问题。所以说,诗人要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高度。不能脱离时代,要在场,要干预生活。0 t' i) ]4 H* _2 U
     诗人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人民才会关心诗歌、关心诗人,你的作品才会有读者。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目前诗歌并没有受到冷落,你们到网上、微博上看看,写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但诗歌的关注度还不高。为什么?曾经有过读者调查,主要有三类意见:一类是说看不懂——很多当代诗人对此不屑一顾,我倒觉得值得认真思考,人们对古典诗歌都看得懂,为何对用当代白话文写出的诗歌反而看不懂;还有一类是觉得太平板浅显,缺乏深度、变化与味道,这似乎归结为功夫不够;第三类则是觉得缺乏亲切感,难以亲近。这一看法其实击中要害,新诗确实有某种过于强调抽象、不食人间烟火、远离读者与常识的宿疾和虚情假意、假模假式的恶习。一些文学刊物公开宣称“远离政治”。一些诗歌作者对关注现实的诗歌不屑一顾,认为这不是艺术。其实,我也为此困惑过,但自从我到鲁迅文学院第19届作家高研班听了王蒙、莫言、李敬泽、蒋子龙、梁衡等大家讲课后,才有所明白,任何脱离生活的作品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当然,文学园地应当百花齐放,创作自由。但是,我想说的是:老百姓喜欢的还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2 y2 H5 T. Q) c2 u, s; v. c0 M
     诗歌的本质是诗人对生活、生命的关照和心灵展现。好的诗歌应植根于时代,又超越时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卖炭翁》,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等,哪一首不是把握了时代特征?而我们有些诗作者写了一辈子,诗集出了一部又一部,却没有一首让人记住。为什么?就是他们的心没有与时代一起跳动。他们(她们)不是活在当下,而是“生活在别处”,生活在真空里,生活在自我设计的笼子里,这样的作品能引起读者共鸣吗?当然不可能。这是诗人的悲哀,也是诗歌的悲哀。诗歌还是要关注生活、关照生命,诗人要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古人说“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 H' C3 N' G. s: H9 S
     作家要关注百姓疾苦,内心要有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作品上就是温暖的文字,它像太阳的光辉一样照亮人心。我一直提倡诗歌要面对现实,尤其要关注底层生活,但并不是说要放弃诗歌的美学原则,只是强调用诗歌的方式把握现实。什么是诗歌的方式?每一个诗作者都有自己的诗歌表现形式。但有一点应该是一致的,即:要把生活中原生态的东西加以提炼,诗意化的处理,使平凡的意象能够散发出诗歌的光芒。) f3 Y1 a1 q- R+ L
     我一直欣赏关注现实的诗歌,并为此努力着。但有一些诗歌作者的作品总想与现实保持距离,认为现实不可靠。其实,我并不反对写关注心灵的作品,我自己写过不少,但我觉得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好一些,这样,艺术性与现实性都能顾及。完全脱离生活的作品,也会脱离读者,作品只能束之高阁。. I6 @# n; f2 S9 `
     作品如果没有亲和力、没有美感,怎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一些诗歌作者的作品意象迷幻、虚妄模糊,实质是语言贫乏,精神匮乏,才华殆尽,他们(她们)一味地模仿西方大师们的文本,严重脱离中国人的生活现场,缺乏历史的情怀和对当下的关切,作品没有生命感、疼痛感和美感,除了自我欣赏,没有多少价值可言。谢冕先生对此批评道:“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私语者,而独独缺少能够勇敢地面对历史和当代发言的诗人。”这也是对中国当下诗歌的忠告。
; ~: ~, K# s# T+ z3 ~! i- O0 [     “五四”运动提用倡白话文写作,其实就是口语写作,人们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作,这使诗歌得到了解放。这是口语诗歌对中国诗歌的贡献,所以我们才叫它新诗。口语诗更贴近生活,被大众所接受,它的叙事功能是古体诗不可比的。口语不是口水,“口水是肉体的分泌物,口语是灵魂的物质化”(谢有顺语)。口语诗也要有意境,就是要有诗味,不能像白开水。但白开水加了茶叶,就不是白开水了,就成了茶,就有了味道,就值得品味了。这个味道就好比诗意。我所理解的口语诗应该是这样的:它不仅注重对诗的字句的雕琢,而且要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记下诗人要说的话;它服从诗人内心情绪的指引,注重诗的力度,让情绪的节奏形成诗的节奏;它的感人力量,来自作品的感人力量;它强调诗的形式服从诗的内容;它提倡诗歌要从生活的实感出发,只写生活中最令人感动的事情;它拒绝无病呻吟,它像一条粗绳紧紧地与人民、与生活捆绑在一起。6 {' P& V3 i; n, F) A
      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就推崇“口语诗”,他主张“反叛”、“一切可以入诗”、“诗歌语言来自口语,能吟唱、朗读”。他在《美国》一诗中大胆地写道:“美国,我给了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美国,什么时候你才天使般可爱?”读了这样的诗句,中国诗人有何感想?金斯伯格可是获得过美国全国图书奖,入选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还获得过美国普利策诗歌奖提名的人物啊。
9 J1 a$ u8 W: N, X/ W$ @: B0 G     “虚伪”与“真诚”是评判文学的标尺之一,人格的真诚也是现代作家的基本品格。我记得诗评家张清华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作家应该以真诚的心灵面对世界,一些好的作家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的良心、民族的良心,那是因为他是真诚的,有原则的,他反对虚伪的写作。”
6 _- T5 [0 i! ]. R我们现在很多诗歌看上去不错,但经不起探究和追问,不能称之为“真诚写作”。不少诗歌,要么为了诗意制造虚假的抒情,要么是简单的散文语言分行,要么机械的玩弄“诗艺”,要么空喊几句口号……有些诗歌作者虽然在形式上写的是现代诗,白话文,但完全又是从西方模仿来了,生搬硬抄,连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你问他,他说“反正我想这么写,创作自由”,以为作品越是让人看不懂越是有水平,这就带坏了诗坛风气,让读者疏远了诗歌。我不反对百花齐放,创作自由,但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写老百姓看得懂的诗歌,才是真诚的写作。真诚写作是良心写作,才是对读者的尊重。9 B+ T2 [# `& P) J$ z
     我尊重所有的诗人和他们的创作,只要他们对创作是真诚的,无论他是古代的、现代的,或者中国的、外国的,有名气的、没名气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人品第一,作品第二。一个人的人品出了问题,他的作品再好,只能说明他虚伪,起码他对读者不诚实。所以,我提倡真诚写作,把心交给读者。与读者以心换心,读者才会用心来品读你的作品。我们通常说的“我手写我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周易》上也说“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把一颗真诚的心捧出来,对读者真心、诚心,才会与读者产生共鸣。
' T, a4 W( y9 z7 y; o. x$ v* R     什么是经典、好诗?它的标准是什么?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好与不好主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侧重点是什么。但我以为,认同感上还是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好诗最起码是情感真诚的作品,对灵魂有所触动的作品,就是能让人产生共鸣,打动人心或者让人产生美感、力量、惊喜和启迪。但如何能做到?在我看来,用最真挚的情感,表现最朴素的生活,从小处细处入手,才能打动人。而要捕捉生活中感人的元素,除了天赋,还必须有一颗善良的、敏感的、真诚的心。为什么两个人同样走过十字路口,一个会有感慨并写出诗文,而另一位却无动于衷?所以说,诗人天生是善良的、敏感的、真诚的。你必须热爱生活,生活才爱你;你必须热爱读者,读者才爱你!
+ i7 E( v6 j2 S$ R8 e     至于经典,也是相对化的存在。张清华教授对此有过一段解读,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他说:任何一个经典都有一个生成过程,时间是一个因素,大浪淘沙,已有的古代经典无疑是经过了千百年淘汰生成的结果。“通常来说,经典就是可以被反复阅读的文本,是对人类文化的承载具有典型的符号意义的那些部分。对当代的文化生产来说,经典变得很相对,你没有办法最终决定一个作品是不是经典,在现代文化条件下,经典可以用一个相对的范畴来认识。”我认同他的说法。
! @! I& m0 z. V3 \4 t0 L& o$ g     毫无疑问,诗歌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它不能换来滚滚钞票,甚至还要赔钱、赔时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如痴如醉地爱她?因为人不仅仅是物质动物,还需要丰富的精神活动。而诗歌恰恰就是关乎人心的载体,是人类的梦想和希望。我不知道一条狗和一头猪有没有做过梦,但即便是做过梦,它如何表达呢。人就不同了。诗歌就是人类的梦想,就是人与狗、猪的区别。没有诗歌(我理解它为人的精气神),人基本上就成了行尸走肉。没有精气神人还怎么活?心灵会粗糙不堪,像沙漠一样荒凉,即便是有再多的钱,活得也不会高级、开心。诗歌至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格调和情趣。林语堂说,“在中国古代,诗歌起到了宗教的作用”,我相信这句话。9 F  G1 A0 f4 F/ g6 m5 c' p
     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唐朝就想到唐诗?那是因为只有大唐盛世,才会出现如此强大的文学气场。经济的盛兴与文化的发达是成正比的。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并不是第二。这也是中国诗歌的希望所在,中国诗人的动力所在。记得著名诗人李少君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华文明是一种诗兴文明,诗歌文化,如果诗歌不复兴,文化是不可能复兴的。”中国诗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幸运的。中国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在国际诗歌舞台上受到尊重。我甚至相信中国下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应该是诗人!
4 M" t) ?( J2 q! K7 L4 N     是不是经典、佳作,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靠几个人吹捧、炒作得来的,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不是伟大的诗人,不是当代某个团体授予的。也不是几个诗人在一起鼓捣出来的。只有历史,才有资格评判。历史不会埋没伟大的作品。陶渊明、杜甫的诗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并不被看好,他们基本上进不了主流诗坛。但他们坚持自己的文学个性、道德修养,并坚定地走下去。历史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回报。
! L/ r! F8 n! B. ?) p8 x     现在的人大多数浮躁,今天是“邓建国金盆洗手”,明天又是“邓建国要与干露露结婚了”。庸俗、低俗、媚俗!我不明白为什么报纸不把版面留给高雅文化,而慷慨地留给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怎么办?回归到文学,用文学抚慰心灵,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就像《礼记》中说的:“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诗歌是什么?诗歌就是修行养性。人的一生不读诗是遗憾的,因为诗歌能使心灵圆满和愉悦。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还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亲近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吧。
! O& I4 Q1 t& C- T) k     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抱怨它;还是抱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挖掘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作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的地方。”感谢里尔克的良言。是的。在生活面前,只有谦卑地扑下身子,用心灵开掘坚硬的生活外壳,才会发现闪光的诗歌。
  R; ?! I/ o' G8 c$ p! J. k
+ H3 ?- w3 l( D4 m                                                   (作者系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5-4 21:47 | 只看该作者
赞,欣赏!问好诗兄,光景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4-16 01:24 | 只看该作者
拷问道德底线
2 e' ]" r  P4 y' }       ---读鹰之的长诗《无字天书》( c) ~2 B5 `9 n
文/何华, I/ l, V( C9 |# v. b% ^

. Y9 G9 Y! [1 T. {7 N; c
. K/ ?) v+ \0 l7 \8 c+ H最近,诗人鹰之在博客上发了一首长诗《无字天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首诗的,也是含着泪读完这首诗的。, s3 x0 j3 M: E. O, z" e
诗人鹰之以一以惯之的辛辣、讽刺的手法痛陈GDP畸形发展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们的身心被“跳跃式”的数字撞伤。诗人对一向依附我们灵魂的身体,正被时代的的高科技篡改成一本“无字天书”,让人读不懂弄不明白猜不透摸不准。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糖人大军1.4亿,高血压大军3.3亿,老年人动脉硬化率超百分之八十……鹰之让数字说话,不是空洞的说教,他的诗犹如鲁迅先生的杂文一般锋利,似匕首、像投枪,射向那些无视百姓健康的利益集团的胸膛,唤起千万人乃至亿万人的觉醒。
2 U  ]7 {9 a" T5 L* A+ g鹰之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一丝的奴颜和媚骨。他对那些应景之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他挺直了诗人的腰,通过手中的笔,对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所谓专家、学者、利益集团的进行了无情控诉和鞭笞。我不明白,泱泱大国为何我们的孩子喝不上一口放心奶?我不明白,为何地沟油总是每天跑到我们的餐桌上?我不明白我们吃的猪肉里为何总是含有瘦肉精?为什么治疗我们疾病的药是毒胶囊?为什么我们买不起房而大老虎个人却拥有几十、几百套豪宅?贪污动辄上亿,甚至十亿,百亿,千亿?为什么我们老百姓病不起,住不起,死不起?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不起学?
1 r6 j) [2 n9 t0 n- i/ f在信仰迷失、道德滑坡,人性泯灭的今天,转基因粮食魔术般疯长,像一根魔术的棒插入我们的胸膛,那些手无缚鸡的人们,善良的人们,除了呻吟,还是呻吟,他们只能像小白鼠一样成为他们实验品,牺牲品。那些殚精竭虑的所谓学者、教授、专家把他们“伟大”的新发明创造用在人民的身上,再被不法商兜售给种子商、农药商、化肥商、调味品商,第一时间转给淳朴善良的粮农、菜农、瓜农、果农、养殖户、加工户,再运往城里。。。通过我们的嘴进行我们的胃,蚕食我们的身体,祸害着我们的百姓。利益让那些无良的家伙冲昏了头脑,他们坏事做绝,丧尽天良,却无惧报应,更不怕五雷轰顶。我不得不问:难道这些家伙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我们的法律呢?制度呢?那些身穿制服、头戴大沿帽、手拎棍棒的执法人员呢?当今社会不缺乏公平正义的呼声,而是缺乏公平正义的呵护,道德已被绑架,致使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见利忘义、见钱眼开,折射出的却是病态的中国。扭曲的体制、落后的管理、逐利的狂欢,以及将人的尊严无情踩在脚下的道德沉沦。9 c. O7 ]) T  D4 |3 N
好一部《无字天书》!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声,是责任和良心发出的警示之作,是时代的洪钟大铝,是正义敦促道德的呼声,让迷失的信仰回归。他,鹰之先生无愧于诗人的称号!他的社会责任感、良知让我想起了屈原和鲁迅。《无字天书》让我想起屈原的《天问》、《九章》,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俗话说,只有良心才能秤出道德文章的重量。我决不是拍马屁。想想,当今之中国文坛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有几人?有良知的文人又有几个?一些人成天忙于溜须拍马,要么就是在自己的小圈子孤芳自赏,成天写些花花草草,风花雪月的诗文,甚至是粗俗不堪、低级下流的东西,对社会不良现象却充耳不闻,听之任之。那些所谓作家诗人他们看看鹰之先生大作的人不觉得脸红吗?: A# Y6 _3 B* f: `
在这首诗里,鹰之他以他擅长的笔法、犀利的语言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他说:“面对这一切,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诗人,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对此视而不见,依旧沉浸于风花雪月家长里短,玩只有自己看懂的小感觉小诡异,我们不但不配称作诗人,甚至是这个时代的帮凶与罪人”。在诗人眼里,老些老牌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诗刊》只会发些不同不痒的口水诗、下半身诗、唠嗑体,指望他们关注民生无异痴人说梦。在插诨逗趣玩格愣的嬉皮士当先锋的前提下,他倡议民刊、网刊、博刊负起这个历史责任,发动一场“拷问道德底线,讨要健康知情权”为主题的新生态写作。) Y  g) u& q. T5 m0 K" R
或许有人质疑鹰之这首诗太冗长,不精美,还可以更诗化一些,但我要说,朋友,不要太苛求了,更不要吹毛求疵。诗人敢于直面现实勇气的精神可嘉,他也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你也许会说,诗应该给人以美感和美的享受,没错。古人云: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鹰之是采取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愤怒,目的是唤醒大众的觉醒。如果采用含蓄、隐喻等意象诗的写法,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很多人看不懂啊!诗有多种写法,有政治诗、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鹰之这首诗切中利弊,反讽性强。6 P! Q0 ?6 C+ g, [* X) K- v
正如鹰之所说,只要有一个社会人读到我们的诗,我们的爱心就抵达了一处目的地!这便足够了,我们已对得起天地良心,但如果我们不做,那个“一”就永远都是“零”。当然,我也不主张诗人朋友们因此去做政治投机的炮灰,事实上“民主”这颗种子永远都是中性的,落到一尘不染的白雪中就是雪莲,落到苍蝇嗡嗡的污水沟里就可能是罂粟(看看当下的村委会选举就知道了)。自古以来,人类长治久安的铁律就是——让民主法治管白天,让上帝诸神管晚上,古代不例外,我们这一代不例外,再过一百万年还不例外!0 W9 s7 |( a) T' @$ k3 o& J( [' }
震耳欲聋。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正直的、有良心的诗人!$ ?; e" q) V& i8 i6 ?$ t. j5 }
鹰之,他以诗人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发出了正义的呼声和呐喊!
9 \: O) N, V: J: E: `, ]2 t
; Y, Z) R, P4 o, b2 Q此文已被长城诗选刊、未央文学、现代诗选粹转载,请各位诗友点击网址连接。谢谢!
& \3 C6 y. O* {; z' K长城诗选刊,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242b320101lswa.html
1 \" `* O# j! a1 {未央文学双月刊,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597670102ehua.html
. T" y1 Q# Q/ z' [: d4 Z  q+ X现代诗选粹,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9bf7e50101tf7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4-13 01:5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真正的诗人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要敢于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要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要勇气和决心,要有担当。不溜须拍马,不阿谀奉承,没有奴颜和媚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4-7 10:3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的本质是诗人对生活、生命的关照和心灵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4-4-1 22:41 | 只看该作者
为民众呼疾苦的,就是好诗。不论身份地位,站在弱势群里。才是高尚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4-3-31 16:49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4-3-31 10:50
2 Q% r) e& V8 @5 M* V' |( E- W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写的再好的诗歌,大众接受不了,何以传播开来?所以我强调诗歌的创作尤其要具备民族性 ...

5 s  J1 j% ~8 p) x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3-31 16:48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4-3-31 10:55
& O  G' e- e$ W5 s% a$ C" [; e4 c大凡能获得诺奖的作品,大多不离对人类和平、发展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歌颂。

$ K; c& r& G  G. d诗人对民之运、国之运是有责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1:03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4-3-27 22:20( z6 f2 q9 f2 ]& E8 a: }& _
诗人要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高度
, x) @  c' W3 k7 w( |, z& F! y
感谢兄支持,感谢您告诉了我一句这么好的话: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抱怨它;还是抱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挖掘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作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1:01 | 只看该作者
江玉中 发表于 2014-3-28 12:224 x5 ]6 b5 w, a: J# ~( l: t
支持云生老师发起的这样的讨论!希望能够碰撞出真正的智慧的火花,有益于民生和国家!
5 n: C2 c) P9 ~1 _1 b: b' E/ m* w* b
多谢支持,请多发言论述自己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1:00 | 只看该作者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4-3-28 13:37
1 D  K, R& m& F; O个人不太支持诗歌中渗入政治因素,倒是以为诗歌应该以美尚为最终信仰,正如群主所说:"把人类的美好未来作为自 ...
/ B4 b# ^: m: B4 R/ p
渗入政治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渗入,当大众面临政治的不作为导致公平,道义,自由等权利受到较大侵害时,真正的诗人应当不油然而生对真理的呼唤。呐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6 16: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