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在线灵童 于 2015-4-26 11:32 编辑
留言杂感
1,我认为:诗的问题,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想问题。诗的沉沦,其实就是中国人思想的沉沦。也许我的观点过于武断,但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唐、宋或欧洲文艺复兴),其诗思的兴旺,又恰恰说明这一观点。所以我认为诗的兴旺,就是民族或国家的兴旺;也就是说:要振兴中华,那么首先就要振兴诗歌。
2,由于内心空虚,所以人不得不向外求需,以满足人自身的心理需要。显然这是一种“内虚外求”的行为。无可否认,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极为普遍。针对这种现象,人类的先贤早就觉察,所以为了解决“内虚外求”的问题,人类挖掘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观念,如西方哲学的“认识自己”,如释加牟尼的“明心见性”,如中国古圣贤提出的“天人合一”。本来人依着古圣贤的路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事实人从来不过问自己,更加不用说了解自己,结果因为本末倒置而事与愿违。
3,讲理论我真不会讲,如果说做,那倒可以。
满满的一杯水,肯定容不下半滴。就如脑袋装满垃圾,容不下半点新思。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如果这就是发现或创新的道理,那么懂得了这点道理就自然掌握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规律。说到规律显然就明白规律的重要性,抓住这个规律然后顺藤摸瓜,那么天机自然就开揭,如此一切了然。至于“天人合一”或“明心见性”就更加不用说。
4,有时候,我们创作不能老跟着别人走,别人走对算你幸运,万一别人走错,那么你也跟着错了。走自己的路,即使错了,也能赚得一身经验。
5,说到诗歌的失落,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此作为诗人特别那些有名有号召力的诗人是否应该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呢?还有我们的审美价值观是否需要转变或提升呢?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要有前瞻性的考虑。
6,对诗歌或艺术执着,未必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太过沉入或沉迷,反而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如屈原、海子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有出有入、收放自如地控制着笔下的文字。你要知道太沉入或太沉迷,那根本就不是写诗,那是玩命的啊!
要收获来干什么呢?玩得开心就已经是人生最大收获了。再说那些所谓的收获或许就是阻碍自己艺术境界的拌脚石。不扪你说我和你一样什么也没有,我也想过去追求,但有用吗?让你得到又怎么样?就像现在这样子不好吗?两袖清风,四大皆空,你说这样活着多么舒服。
7,诗歌的出路在我思想里已经不是问题。要想走出去,那么眼光一定要面向世界,面向自然,面向宇宙。我们实现理想的出路,依靠的绝不是找一些媒体或其他来吹捧,而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这种实力来自于对世界的透析、理解和创新。再说艺术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恰恰能指导或帮助我们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优势。大家都知道,我们生存的目的就是为获得生存优势,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诗歌去开拓人民的思想,以此来扩大我们的生存优势,从而走向世界!
8,我向你们学习才对,特别是如何包装自己,这一点是我的缺点。在创作上我大多数的作品都是针对国人的弱点而创作的,这一点与现时以“反映”为主流的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波。平心而论,“反映”这主旋律已经唱了几千年,如果想实现“中国梦”,显然力度不够,也许这正是当今诗歌之所以沉沦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的创作理念必须要提高一个或几个档次,务求“改变”沉闷而落后的局面。
9,写诗看似简单,但能力却不能忽视。如果说诗是一门艺术,那么人本身就是这门艺术的引擎。写诗除了要有出众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外,敏锐的艺术触角同样绝不能缺少。
10,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诗歌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思想必须要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我认为当前的诗歌不是怎样玩或怎样写的问题,而是怎样做或如何做的问题。诗歌和佛一样是做出来的,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那能经得起风云突变的考验。
11,诗为兴邦,不管对不对我是这样想的。
关于谈到那些“精英诗人”没有内容的诗,我认为这是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这个问题跟整个社会的追求定向有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追求的幸福快乐是什么样子的。1,不用干活(或舒服),2,有花不完的钱,3,有头有面。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以实现这三点为荣。谁先上岸谁就是佛,那些成了佛的,还会去化斋吗?肯定不会,为此问题来,也就是说他们都已经脱离生活了,没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那些“精英诗人“能写出好诗来吗?不但如此如赵本山等等之类的问题都尽出于此。
12,还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万物的关系意义。佛只说心性情,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不对,但人始终是人,在没有成佛之前,认识自己是最起码的条件。如果不认识自己,就妄想跨越到佛的层面,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显然,除了学,还必须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或者懂得生活的真实意义,只有懂得生活的真实意义,人才能从生活中感知真理的重要性,只有懂得真理的重要性,人才能真正懂得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万物的关系意义。为此,人才能了然自知,明心见性。
13,诗不应被情感捆绑,诗不应被社会及生活捆绑,诗不应被艺术捆绑。诗就像隐形的暗物质,存在但又非存在;诗就像穿越宇宙的粒子,超越但又非超越;诗就像就像神语,似说但又非说。
2015年4月25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