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立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漠风沙王峰 于 2016-2-25 19:41 编辑

                                                                            谈立意

    我们讲: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走得远才能到达心想的地点。那么也可以说:思想的高度决定立意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定立意的深度,思想的厚度决定立意的厚度。
    人的思想境界决定立意的高远深浅,立意的高远深浅,决定了作品的高远深浅。摘引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粘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与白居易的《新制布裘》“……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又《新制绫袄成》“……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千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作比较,从立意上看,杜诗似乎低于白诗。杜甫在自己居住的屋子里,被凌冽的秋风吹跑覆盖的茅草后,自然屋漏又淋雨,此时的屋子只不过是四周有墙的院子,但他身在恶劣的环境中,想到的是天下的寒士,同情之心,怜悯之意,舍己取义,油然而生。而白居易在做好棉衣后,想到的是他行政辖区的百姓,而杜甫身处恶劣的环境,冷暖温饱自知,还能够想到天下的寒士,自然境界高远;而白居易玉食锦衣,笙箫宴饮,能够想到治下的百姓,不能不说立意不高,境界不高,但很勉强,总是如鲠在喉,有丝丝做作之感。让我不能说好,不能说白诗高于杜诗。二者相比,杜诗在前,白诗在后,杜诗从立意,从内容,从艺术成就来看,均高于白诗。白诗没有超越杜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感悟:1、同一题材,或相近的题材,由于立意的不同,角度的不同,会分出高下。2、作品的思想性是否高远,同作者的学识、经验、遭遇密切相关;同作者对生活贴切的,真实的感受密切相关,同作者的人格、操守乃至气节密切相关。3、立意是否高远,决定内容是否高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23:08 | 只看该作者

谢您来读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3-1 2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自己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21:35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2-28 17:10
人的思想境界决定立意的高远深浅,立意的高远深浅,决定了作品的高远深浅。是的

谢教授肯定  问好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2-28 17:10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思想境界决定立意的高远深浅,立意的高远深浅,决定了作品的高远深浅。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10:02 | 只看该作者
鲁二顺 发表于 2016-2-25 22:07
立意是比较重要。
  你对两者的评判却错了,两者都是为了写民生疾苦的。杜甫先写茅屋被风所破,很有纪 ...

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2-27 12:31 | 只看该作者


1.以人或超人为中心的实验创作
2.理论探索
3.顶帖,发现人才,好诗,盖印,引导
4.扩大影响。比如我就在每次发诗的后面加上:来自禅诗实验室的群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12:23 | 只看该作者

我能做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2-27 12:04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11:55 | 只看该作者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6-2-27 11:36
尽心!
这个实验创作室的目的就是为了诗!为了人!我感受到了你的诗心。

尽心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9 16: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