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云诗刊] 遥望的追寻 —— 读 否定长诗《遥望女神》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2-8-20 16:10 编辑 5 \2 g& N# s, h& I* n+ i0 l' n
# Q, K( ?; V5 q: F" k0 E
遥望的追寻 ——   否定长诗《遥望女神》随笔
题记:
认真读否定老师的长诗,这是第三次。因为写了两篇阅读否定老师诗作的随笔,老师曾直言也说说他的诗作不足,没有深思,只脱口而出:太长了。然后,听否定老师说,还有1500行的长诗,当时我是毫无概念。现在,面对这篇诗的巨作,惊叹之外,我必须认真阅读一下这1500行。第一次阅读这么长的诗歌,若不写点随笔,也枉作了文字之梦的追随者。4 E# d% o; T& t9 G9 y& e

2 I5 p" }, T1 ]/ B0 N2 d9 |6 T3 d

! }0 I9 c: j' Q! d9 O0 t3 X. J" ]. n
私自以为,读诗文,但凡有题记有序,必须是仔细体味了才好。因为题记或是序,除了提纲挈领的“功用”,很多时候,也是打开一扇窗,进入诗(文)者潜在创作意图以及心灵呼声之通道。阅读《遥望女神》这篇浩瀚之作的序,我得出这样一些讯息:生存并不关乎肉身,因为肉身必将灰飞烟灭。所以,人类生存的意义,更为关注心灵,关注精神的存在——此乃“我是谁?”的潜台词。
% O3 s" w4 ]& d, W1 H* s, B# Q. N
% [+ m8 D1 ^/ C3 g( _5 V  p$ X
宽广,坦荡,真实,是人类追寻心灵完满的至高境界。女神,是心灵追寻完美的幻化。女神,孕育一切,又引导一切。这完美化身,虽可望而不可及,但人类始终向往,苦苦求索,并坚信着完满的到来。诗者完成这样一次思想的行走与升华,完成这样一次精神上的审视与思考,完成这样一次关于生存意义的探讨与追寻,也许,其过程或许就是此作泉涌呈现的必然。; ]" _4 M; I( _6 b9 j3 Z: s. r+ c, P
* ]& ^. m3 M7 t5 Z' t6 W
与心灵最为契合。诗人否定以心目中的爱人起笔,将心灵的女神推向一个极致,这也为爱的缘起——生存意义的找寻,打开浪漫之园,为读者的深入找到很好的切入口。长诗第一部《金之阳》其副标“春花为何开”,首先为诗作的漫展打下坚实的伏笔。; D* c9 E$ ~' M  J0 H6 U

- r. r% A3 V) j
待与思念是爱之路途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症状,这与生之意义的找寻以及探求何其相似?!所以,当我读到这样的诗行时,心自然为之所动:“没有支撑的夜晚/  大草原一贫如洗,一个传说足以拯救一个生命  /  路,以拥抱的方式打开了方向,涌向你/  所有理由没有了借口,为你而生,为你守住春天”。8 k( V  f$ J* l9 w# v* H

) Z2 a& R: S2 m5 O) n, d4 @$ x
是的,有爱,有了爱的对象,或者直说为有了爱的信仰,人类的生存不再仅仅是生存,我们的心灵也不再是空白与贫瘠,为了等待爱的“君临“,为了抵达心灵的深处,为了真实的存在,诗人以夸张的手笔抒写爱的“侵略与遭遇”,而诗行“我的女神,我已经为你在躯体的故乡里牧牛耕种/  半掩的柴门以垂帘之姿,等待月亮虚幻的进入”无不昭示了爱的圣洁与心灵完满的一种神圣与高贵。所以“膜拜、迎候、跪拜”等待“银白的鸽子栖落在心灵屋顶上,听生命的颤音流淌”。
7 G  x9 I0 ^8 l( X  L3 V3 B
$ Z- O8 O. s+ k& A0 c! j" K
诗人的语言之树葱茏而又苍翠,长诗第二部《木之本》是全诗当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个章节。用墨不算最多,但给予读者的震撼却称得上最大,最起码,我是这样感知的。个人以为,此章节集中描摹了生存负荷的抵抗。二十四小节(9~32)的淋漓铺成,较好地展现了心灵跋涉的过程中,路的方向的把控、继续、纠结、困惑、抗争直至不竭的追求,为现实的折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g% q1 X3 U% J  N2 U

) f  M" R' R- l: C5 ^- z2 T
那些隐秘的词汇,暗喻的诗行,为文字背后的想象与创造注入了太多内容。读一读这样的语句:“站在灯火阑珊处,面具和清冷如蚕一般啃噬/  蜃楼飘摇着,我听见骨子里有四起的风声……城市的夹缝,如我的手指窒息般冰冷……我无法品读黑暗的章节……街道阡陌纵横,是一盘未下完的棋局/   谁是谁的棋子,直到自己也被吞噬……我坐在石块堆积的山上,遍体鳞伤”。
! V& _$ V+ o0 u' H4 }5 w
( Y* d6 s/ y( J; E9 A" `
谁来拯救?女神是拯救沉沦的唯一良方:“我的女神,你在我的呼吸里存在着”。如果没有信仰女神的坚定,没有理想信念的坚持,心灵殿堂的坍塌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诗人呼唤着女神:“不要离开,因为我的生命会从此枝叶皆枯”,除了疾呼,诗人还如此抗争:“我在墙壁的影子里,以出窍的灵魂行走/  我所有思想疯舞着,以逆时针旋转我全部知觉”。
5 L( a( O# d/ k) w- b+ a, D- `0 T$ ]8 v/ H7 ~' k( [6 q  I2 x8 A! d0 @! p

  z: j, w1 R; W
“生存为谁”?这是直击心灵的叩问。也许,获得安宁与完整,才是生存最为理想的状态,但面对“泛滥的建筑、水源、休闲坊,和人类争夺着空气/  广场鸽已经没有了呼吸”,诗人不仅仅在写实与担忧,他更为期待一种来自本质的救赎,“影子不声不响跟着我,用朦胧诗的语言/  将我一遍遍阅读。失去和获得是挣扎的钟”。随后,诗人于细腻、婉约、线装的微波中,一波推进一波,回旋、递进、深入、反复,呼唤女神、期待女神,在渴盼中,一声“回来吧”,提示读者更为深远的想象一种原初呐喊的急切与热烈,“我在沙尘的世俗里,放牧歌声和童话/  种植生生不息想你的理想。”9 B* V& b" f9 U, k; t
3 j( P4 `+ X6 w. ~* _
如果一首诗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读者一定没有足够的耐心与空间去静心聆听一下内心的感受,并去仔细体味诗作的主旨与艺术感染力。长诗第三部《水之源》——(附标,雨季不再来),较好地起到了长诗内控节奏的缓冲作用。在液态的浮沉、浸泡、跌宕、弥漫中,使读者有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或思量,或调整,或梳理之前的阅读体验,更入味地感知诗者对于理想的追寻。
4 a3 B' w2 E. n9 \$ }
+ l6 X& ~; A) \- m$ `9 Y0 j
2012.7.22   22:00  草  ~ 2012
.7.23  20:45 草
7 o" r4 F: A# t. ~- g7 e6 V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2-7-25 22:11 编辑
7 C, w, Z$ ?& A  w
/ O  i3 e- s3 ], p& }
水的因子溯流整个诗篇的第三部分,这也是作者花了最多笔墨的一个部分。是沉思,是泅渡,是游弋,是清洗,是溯源,是“环境与神灵在信仰里起伏”的挣扎于流质中的神思和飞扬,是诗者更为深刻而投入的理想追寻。诗人“心灵原野的风”犹如一河水,浇湿、灌溉在读者的灵空里。初起,湖泊盛开、流光侵袭、露水清洗、二泉的月、梅雨的杏子……这些想象的汁液只为“灌溉每一片想你的叶子”,此中“你”是女神,更是诗者灵魂为之仰望的理想境界的幻化。$ s, \6 {0 ]) z2 _1 Q% \& d
# m3 R9 t$ p3 ~% Q
但“天空贫血了,河流站直了身体”这夸张的诗语,成了控诉的叫嚣,倾泻的逼近,无际的吞没,因为“藏羚羊离开故土,人群的颜色凄怆,人心何向……”是一个“将枯萎的季节”,诗人急迫而又悲痛,并大声质问“海洋,海洋!你能容纳下人心的渴求吗”? 由于人类的贪婪,自然遭遇困顿,面对“天地必将有大难”,诗人看到的出口——“我的女神,你是浮尘上的一茎青莲”!
9 S) N( V' c  d, l7 R0 u
3 g; S9 Z' Q2 C4 }# l# {( o. Y7 I2 Y; A5 @% d  M; q" w
诗中的“我”是苦苦求索的不悔者;“我”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剂清醒剂;“我”也是死亡与新生之间的一株还魂草。因为,我爱女神!她是荡涤污浊存在的希望所在;我一声声呼唤女神,她是“拯救沙漠之海”的神灵;我持之以恒地守望女神的归来,因为我明白“舍与得是一种过程”。上善若水,诗者向往大美。“我们钟情于水的背景……饥渴的大地向往着绿意和爱情”,我们“在水里出生,在土地里轮回/  席卷而来,我们都被搁浅在仰望的尖锐里”。于此,“一个岁月岸边的流浪者”,执着地为心目中的女神吟唱并开放。* |; {2 `3 R/ D. e
2 l# d% q+ K8 \0 M% L

/ ?( X5 ]  m* {) a$ W第四部,《火之生》——凤凰涅槃,个人以为这是对第三部分的进一步深入,直指“现实”:藏羚羊撕心裂肺,植物失语,人类自掘“三废”的陷阱……诗人以哲性的语言描摹了现状。由于人类无止尽地掠夺有限资源,致使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不能停止的战争啊,是我对明天的慌不择路”。
; q% C  {5 z; \' m8 U# k1 j' M) K! P0 n8 Y3 s; y
在对女神的倾诉中,袒露了“我”于尘世的忧伤与疼痛,“一群迷路的梦,从眼睛升上天空”。诗人期待毁灭世间肮脏的一切——“点燃天际……把世间重新毁灭一次,生长河流与圣洁的谷物”,凤凰得以涅槃。诗人再一次呼唤女神:“渴望被你完整占领”,因为诗人要缝合“人心的缺口”。. }. d6 g1 c3 C! K! i

, L0 {% l' h% L9 |( s2 W“涅槃的凤凰在内心喧响”。第五部,《土之魂》——复活的精灵。诗人在一次次“仰望”与“撕碎”中,从没有停息对女神的爱,对女神的召唤,对女神的追求。虽然诗人明白:“存在就是真理”,但诗人更预言定义“死亡是合理的”,这样的轮回不过是诗人的一次“洗牌”与一次“刷新”,诗人不希望继续沉沦,诗人亟待女神拯救人类:“麦地以绿色撑起了天空、河流和上帝,火在掌中燃烧/   命运从石头的缝隙里,突然感知了福音书的奥秘/  我的女神,世界突然被清洗一空。那七颗星斗微笑着/ 象我稚嫩的想,披上光明,再化为泥坷,撕裂般将你思念”。诗人又一次以“思念”的口吻,倾诉对于理想完美的渴求。
9 e  p/ Y& D! P% c/ d
) {3 p% b9 z/ K- C. W. f事实上,在长诗当中,只要阅读者留心,会发现,诗人对于女神的思念与呼唤一直贯穿始终。为什么呢?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是发现与改变的差距,这也是语言与践行的差距,这更是遥望、渴盼女神的一种坚持!在诗作的尾声当中,我们清晰地听到诗人吟唱的心声。
2 M% a( t" O3 e! z
* v: t; v, |' I+ |
, y( u1 m! o5 k- M: G0 _, J6 r  N
& ?7 N# v# \* D# V, F8 s尾声,首句“幻想你的日子时光失语了,我的夜”与第一部《金之阳》起笔完全相同,这是呼应,是遥和,是诗人对女神自始至终的虔诚追求与理想精神世界的心灵抚触和坚守。“幻想”一词,是有意味的,因为诗人明白,“梦与现实的距离我一再丈量,你就屹立于理想峰巅”,但基于“生生不灭的大宙啊,我的爱是人类共有的伤痛”,诗人仍然有“我不入地狱谁来入”的正义与担当,并坚持“无休无止的把你点亮”。真理与希冀,诗人永远也不会放弃!: ?$ w: w$ i* U5 h; C
; _8 S( b9 P9 l$ R! ]5 {
长篇诗作结构颇具匠心,诗篇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五部”曲构筑长诗架构体系,结局以“尾声”与开篇遥相呼应,并更为明了地表达诗人再一次强调世间的安宁和爱是诗人以及众生的唯一追随!/ Z. g. R: x: e4 I. S
/ S- V/ u4 a6 j; X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是最为原始的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诗人以五行来构思诗篇结构,除了匠心所在,诗人更有一种潜在坚持原初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心灵的纯澈,理想的追寻具有紧密关联。同时,以物质来观照精神,从某种表达上也是“虚实”相应的完满结合。
) \9 ]! h8 }& E# N: T2 s' {5 e2 K( G) k% n! x( p
: I" m. M- N+ d& C9 }) A
通览全诗,以“金之阳”——“春花为何开”发端首部,渐次以“木之本、水之源、火之生”——分“夏星闪耀、雨季不再来、凤凰涅槃”三部曲深入现实的底部,撕开腐烂的肌体,以“洞观若火”的笔触来揭示“自然环境的和谐与人类和平”裸露存在的病症,借以阐述女神存在的迫切必要性,并以第五部“土之魂——复活的精灵”将诗人“我”的题旨诉求推向高潮,诗篇宏伟,气势酣畅,回旋有致,往来韵足。其间或典雅,或传奇,或传统,或现代,或写实,或写意,或豪迈,或婉约,不少诗行读来有泣鬼神的惊叹。但个人以为不足之处,是尾声的“明朗”。诗者诗作的意图,也在尾声中留下了足够的印记,私以为尾声有“画蛇添足”之嫌,或许这并不是诗者的本意,但给予读者却造成了这样的错觉。中国书画向来注重留白,诗歌亦如此。  G5 S' y8 Q% l% m. t
5 C9 H$ |  _3 d% g

8 V) o9 V/ R- B8 y1 t4 y
4 j( e0 d( J7 K8 M% L. A( k

- F: x8 U, n6 U8 m对比《世相——殡仪馆》,《中年》,《遥望女神》三首长诗,从诗者的笔墨凝炼度,艺术表现力以及思想内涵上综合考量,私自以为,《世相》略胜一筹。如果从诗意禅境的辽阔上来看,我更愿意阅读像《黄昏的山上》这样的精短小诗。假如从现实深入,涉及佛理禅思,我最欣赏《世相》。如果不以现实、禅理为看点,且以情思为主线,我会选择《春分:如果夜晚从此苏醒过来》这首诗歌来阅读。当然,如果仅读一首诗歌,就完全代表诗人的全部实力以及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的话,无疑,《遥望女神》当之无愧。
9 h( Y: C2 `* \2 t. E* j+ i  H* r8 |. W) F8 W' k' X
7 `2 V  N; N+ X5 x
7.25  21:20 修订

+ e# X7 U6 x  A" o4 Q7 }

+ B9 L  W- j) N% i& F3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6:1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版块重新调整了:)  p; [. G. Q) A
水云生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9:33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7-26 13:10
, r2 }8 Z; h7 R2 E同意您的建议,以后就用大众和众生了。

4 P7 g! Q( I  A6 F' l0 }( c呵呵,谢谢水云生,多交流,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青鸟 发表于 2012-7-25 23:11
) K( F4 b0 ~3 N2 H) v! I- b好诗好评,亮读!

  B$ P! Q. ]& R& i呵呵,谢谢青鸟,多指正:)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26 13:10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2-7-25 22:08
5 ]  {7 q0 o$ ]9 Z$ o呵呵,既然是中国云,那么就具有中国特色?% T( a/ N+ ^' h% I
为何一定要用有歧义的词语呢?. J: }. z/ D5 @9 O8 ^
老百姓难道是您定义的那样吗 ...
8 \& j3 d/ X7 E$ Q
同意您的建议,以后就用大众和众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25 23:1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亮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2-7-25 22:11 编辑 * d; N# K& y  S" s5 `

# G" k5 y2 t* L3 Y  ~* q0 v水的因子溯流整个诗篇的第三部分,这也是作者花了最多笔墨的一个部分。是沉思,是泅渡,是游弋,是清洗,是溯源,是“环境与神灵在信仰里起伏”的挣扎于流质中的神思和飞扬,是诗者更为深刻而投入的理想追寻。诗人“心灵原野的风”犹如一河水,浇湿、灌溉在读者的灵空里。初起,湖泊盛开、流光侵袭、露水清洗、二泉的月、梅雨的杏子……这些想象的汁液只为“灌溉每一片想你的叶子”,此中“你”是女神,更是诗者灵魂为之仰望的理想境界的幻化。6 o( H# [/ E& \4 J

6 n+ g* G$ P, p9 ~/ U7 a+ R但“天空贫血了,河流站直了身体”这夸张的诗语,成了控诉的叫嚣,倾泻的逼近,无际的吞没,因为“藏羚羊离开故土,人群的颜色凄怆,人心何向……”是一个“将枯萎的季节”,诗人急迫而又悲痛,并大声质问“海洋,海洋!你能容纳下人心的渴求吗”? 由于人类的贪婪,自然遭遇困顿,面对“天地必将有大难”,诗人看到的出口——“我的女神,你是浮尘上的一茎青莲”!
/ z6 M+ Z) }. O5 W1 I# ?) T7 v9 k: w/ r7 z

0 M8 j+ t0 K- g. ]! S6 O3 o诗中的“我”是苦苦求索的不悔者;“我”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剂清醒剂;“我”也是死亡与新生之间的一株还魂草。因为,我爱女神!她是荡涤污浊存在的希望所在;我一声声呼唤女神,她是“拯救沙漠之海”的神灵;我持之以恒地守望女神的归来,因为我明白“舍与得是一种过程”。上善若水,诗者向往大美。“我们钟情于水的背景……饥渴的大地向往着绿意和爱情”,我们“在水里出生,在土地里轮回/  席卷而来,我们都被搁浅在仰望的尖锐里”。于此,“一个岁月岸边的流浪者”,执着地为心目中的女神吟唱并开放。3 T3 H4 V# H" e- L6 [% {2 o( P% X" O: h

( G4 o+ J" P6 d' o9 b" q% F/ J
& g/ V4 q* X. X3 r: K第四部,《火之生》——凤凰涅槃,个人以为这是对第三部分的进一步深入,直指“现实”:藏羚羊撕心裂肺,植物失语,人类自掘“三废”的陷阱……诗人以哲性的语言描摹了现状。由于人类无止尽地掠夺有限资源,致使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不能停止的战争啊,是我对明天的慌不择路”。
2 q" Y$ B7 y4 N/ F0 \
# [* I( U) l* Q+ l% s在对女神的倾诉中,袒露了“我”于尘世的忧伤与疼痛,“一群迷路的梦,从眼睛升上天空”。诗人期待毁灭世间肮脏的一切——“点燃天际……把世间重新毁灭一次,生长河流与圣洁的谷物”,凤凰得以涅槃。诗人再一次呼唤女神:“渴望被你完整占领”,因为诗人要缝合“人心的缺口”。! E$ D" V" h1 @3 ^" s2 P

% \- ~' \# E% S3 O“涅槃的凤凰在内心喧响”。第五部,《土之魂》——复活的精灵。诗人在一次次“仰望”与“撕碎”中,从没有停息对女神的爱,对女神的召唤,对女神的追求。虽然诗人明白:“存在就是真理”,但诗人更预言定义“死亡是合理的”,这样的轮回不过是诗人的一次“洗牌”与一次“刷新”,诗人不希望继续沉沦,诗人亟待女神拯救人类:“麦地以绿色撑起了天空、河流和上帝,火在掌中燃烧/   命运从石头的缝隙里,突然感知了福音书的奥秘/  我的女神,世界突然被清洗一空。那七颗星斗微笑着/ 象我稚嫩的想,披上光明,再化为泥坷,撕裂般将你思念”。诗人又一次以“思念”的口吻,倾诉对于理想完美的渴求。& J' G; f% Y2 M
' n" c8 h5 c6 M: e' ]4 h
事实上,在长诗当中,只要阅读者留心,会发现,诗人对于女神的思念与呼唤一直贯穿始终。为什么呢?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是发现与改变的差距,这也是语言与践行的差距,这更是遥望、渴盼女神的一种坚持!在诗作的尾声当中,我们清晰地听到诗人吟唱的心声。& `3 `, P9 Y. L" o0 O6 ?
' M7 ~4 l% f3 B5 T1 w* I
4 v2 H; y. r, Z( K* t' p" Z2 N

* @. u% v4 I% N0 r3 p! N2 W尾声,首句“幻想你的日子时光失语了,我的夜”与第一部《金之阳》起笔完全相同,这是呼应,是遥和,是诗人对女神自始至终的虔诚追求与理想精神世界的心灵抚触和坚守。“幻想”一词,是有意味的,因为诗人明白,“梦与现实的距离我一再丈量,你就屹立于理想峰巅”,但基于“生生不灭的大宙啊,我的爱是人类共有的伤痛”,诗人仍然有“我不入地狱谁来入”的正义与担当,并坚持“无休无止的把你点亮”。真理与希冀,诗人永远也不会放弃!$ ?- o7 j' Z2 X

1 Z0 @9 I; W0 c7 S2 v长篇诗作结构颇具匠心,诗篇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五部”曲构筑长诗架构体系,结局以“尾声”与开篇遥相呼应,并更为明了地表达诗人再一次强调世间的安宁和爱是诗人以及众生的唯一追随!
7 J6 U, ]% C" w, b; Q  A3 e" r; ]  y: r1 ]5 a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是最为原始的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诗人以五行来构思诗篇结构,除了匠心所在,诗人更有一种潜在坚持原初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心灵的纯澈,理想的追寻具有紧密关联。同时,以物质来观照精神,从某种表达上也是“虚实”相应的完满结合。
, u$ q5 E4 l/ v' q: w+ w
0 Y3 V2 |9 v% Q" n& ^- h

4 R% o- n0 {6 y) a- W: @7 H通览全诗,以“金之阳”——“春花为何开”发端首部,渐次以“木之本、水之源、火之生”——分“夏星闪耀、雨季不再来、凤凰涅槃”三部曲深入现实的底部,撕开腐烂的肌体,以“洞观若火”的笔触来揭示“自然环境的和谐与人类和平”裸露存在的病症,借以阐述女神存在的迫切必要性,并以第五部“土之魂——复活的精灵”将诗人“我”的题旨诉求推向高潮,诗篇宏伟,气势酣畅,回旋有致,往来韵足。其间或典雅,或传奇,或传统,或现代,或写实,或写意,或豪迈,或婉约,不少诗行读来有泣鬼神的惊叹。但个人以为不足之处,是尾声的“明朗”。诗者诗作的意图,也在尾声中留下了足够的印记,私以为尾声有“画蛇添足”之嫌,或许这并不是诗者的本意,但给予读者却造成了这样的错觉。中国书画向来注重留白,诗歌亦如此。1 _! s% ^. e( E: G+ ?* G6 b

( I8 `- Y8 j; ]- Y% c  c8 a5 q
6 f# ^% S( T; E% D% P4 G# I! E! |  V
4 E7 I9 T/ x4 J" S/ G9 j$ s4 h+ s; G2 O
对比《世相——殡仪馆》,《中年》,《遥望女神》三首长诗,从诗者的笔墨凝炼度,艺术表现力以及思想内涵上综合考量,私自以为,《世相》略胜一筹。如果从诗意禅境的辽阔上来看,我更愿意阅读像《黄昏的山上》这样的精短小诗。假如从现实深入,涉及佛理禅思,我最欣赏《世相》。如果不以现实、禅理为看点,且以情思为主线,我会选择《春分:如果夜晚从此苏醒过来》这首诗歌来阅读。当然,如果仅读一首诗歌,就完全代表诗人的全部实力以及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的话,无疑,《遥望女神》当之无愧。+ c$ ?/ d4 j  f& `4 N% Y: [6 K! I2 \

/ V8 p9 v8 R. n5 }4 c" O- G" P7 S: j7 H
7.25  21:20 修订
1 d) S, S" k0 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7-25 19:30
$ a: K  q; w, \: [9 G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强调了"天赋人权",所有人都平等的享有一个平等的称呼叫"公民",在理论上讲公民权利不因 ...

* M5 G" O: @. [. P& q呵呵,既然是中国云,那么就具有中国特色?
4 U. k8 {' d) B+ K2 e( X2 m为何一定要用有歧义的词语呢?
# K9 S6 Q1 S* W8 S) G老百姓难道是您定义的那样吗?还是以“民众,众生”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25 19:30 | 只看该作者
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强调了"天赋人权",所有人都平等的享有一个平等的称呼叫"公民",在理论上讲公民权利不因为个人是总统或农民而有差异.实际中存在的贫富\种族等差异造成的等级差别,另当别论.
1 ^& L" ?3 X  ^+ k& |0 ^所以,你的问题很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中国语言含义丰富,有时比较模糊,后面的潜台词另人回味.有一天,没有人再以老百姓一词来特指没权没钱的人,中国的社会就发展到新阶段了.人民的权利也就可以充分的实现了.社会就真的和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5 18:5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或者是解放以后应该讲,所有人都是老百姓,这应该是解放的目的之一.当时的领导也曾反复强调,干部并不享有特权.当时流行的说法用以区分党政干部与平民的区别,叫那些没有党派,没有职务的人为群众.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概念和区分.现在很多情况下,领导干部运用老百姓一词, 有很多的意味使人感觉另有含义.你大概所指的就是这些.现在,还是有特权思想\官本位的存在,以至于企业管理层,商界精英,文体明星等等都好象已经不是"老百姓",而是身份特殊,在某个方面享有特权的人了.这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于是,老百姓一词有了地位的含义.一些领导干部在运用时,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脱离于老百姓概念.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讲,是不恰当的.如果作为政治身份的区别,则另当别论.
% i0 s1 {# p1 D0 m/ x9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8-2 10: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