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这个?
简评薄小凉《两个拾破烂的老大娘》
戒了
两个拾破烂的老大娘
作者:薄小凉
她们在争一个垃圾桶
她们互相指责,揶揄,辱骂
都称对方是煤球:心眼多,黑
她们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
她们都佝偻着身体
尖脚
白头发,牵着胆怯的
小孙子
小凉古典文学底蕴深厚,用语典雅、清新、跳脱。近来语言更趋纯朴,多有俗语入诗,诗作也更多的关注社会底层,反映内心的疼痛,世道的凉热,人情的厚薄,书写人生的苦难与碎片,人性的纯厚与复杂。读小凉的诗要在安静的环境,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两个拾破烂的老大娘》是小凉底层叙事诗之一,该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文本中没有加入自己的议论,只是把所见用诗的形式呈现出来,但读完聊聊八行,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憾。
“她们在争一个垃圾桶/她们互相指责,揶揄,辱骂/都称对方是煤球:心眼多,黑/她们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两个老大娘同处社会最底层,已没有其他谋生手段,无奈只好在垃圾桶里觅食。本应同病相怜的同类人,但为了生存和各自的利益,“她们互相指责,揶揄,辱骂”。她们不会也不敢和比自己更高层次的人相争,因为身份的自卑,更因为他人并不触及其利益。即使是靠垃圾桶维生的最底层,但仍少不了同类的明争暗斗,这分明是生存的呐喊,也是人性的悲哀。
“尖脚/白头发,牵着胆怯的/小孙子”,短短三行,反映了空巢老人现象以及底层三代人的生存状态,中间一代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已经顾不上家了。小孙子是老大娘的唯一希望,老大娘也是小孙子的唯一依靠,老大娘相互争抢,除了自己的生存之外,更可能是为了小孙子能有稍好的境况,亲情的呈现却是如此不堪的画面。幼龄小孙子所闻所见是恶劣的环境,生活的残酷,世人的冷眼,只能是胆怯的、自卑的。读来真是辛酸凄凉,悲从心起。
此诗对当今的某种生存状态揭示的入木三分。虽然诗中没有一个带感情色彩的文字,但整首诗读下来,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深沉思考,这正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作者并不是不辨是非的盲目同情,而是对底层的是非及其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超越了同情的悲悯情怀。我们对两个老大娘,能哀其不幸,却不能怒其不争,更不能以底层人的狭隘、愚昧、无知来论之。设身处地,当我们就是这两个老大娘之一时,我们会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