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曹谁和伊沙对口语诗论战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微信平台上,首先看到《曹谁炮轰伊沙:中国新诗99%是垃圾,伊沙是垃圾中的垃圾》,隔了一天,又看到《伊沙回应曹谁:口语诗是世界潮流,这种土鳖根本不该入诗歌这行》。我本对铺天盖地的口语诗做过一些思考,但最终没有成文。看到这样的论战,自然忍不住想说几句。于是,就有了此文中的(一)。它本是“炮轰”下的留言,但留言的限制字数最多是600,费了一番功夫,一分为二才在“炮轰”后留下痕迹。今天见了“土鳖”一文,忍不住又想说几句,这样就有了(二)。鉴于前一次的文长,想少说几句,谁知又超过了600字,留言失败。干脆(一)、(二)放在一起,加以改动,添一个题目和小序,独立成文,多放几个地方去,也让自己“出出名”未尝不可。有了这样的野心,大家就看到此文。文中涉及到的“国民”、“大众”这两个字眼,实在是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如果谁听着刺耳,也实在没有办法。我不是一个善于谄媚说谎话的人,何况为了科学的历史观的纯正无杂!能原谅就原谅我吧,实在不能原谅,那我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一)
我不知道谁是伊沙,也不知道谁是曹谁,单从对骂中的脏话看,都是对诗的亵渎!诗是文学的桂冠,尊贵典雅,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用现代汉语中口语或书面语乃至古汉语写诗,都不过是诗的呈现工具而已,它本身并不影响诗的高下优劣!记得大跃进年代的一则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块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完全是口语,但却是诗!虽然我记得很牢固,流传了下来,但是的确不是好诗。真正区分好诗或劣诗的,不在于是否口语书面语或流传不流传,而在于诗本身,在于诗的思想和诗的艺术以及它们契合度的高低。
如果以诗的名誉,挂羊头卖狗肉,用下半身写诗,不过人脑,恐怕连诗也不是,怎么能算好诗呢?那些羊羔体的废话,梨花体的的散文分行,连奶子被摸了无数遍还守身如玉的不要脸诗,或者连散文也不如的脏话,没有回味的直白话,等等等等,本来就不是诗,虽然冠以诗的名字,充其量只能叫做伪诗。
伪诗与诗何干?又怎能让诗替伪诗背上骂名呢?世人糊涂!依我看,争论也属多余的!
以诗之名,干非诗之事!这样的人目的不在于诗,而在于金钱、名利、地位或权力! 这些人并不是诗人,充其量也只是冒牌的伪诗人!对于伪诗人,不管他的拥护者有多少,成千成万,浩浩荡荡又怎么样?诗的好和劣,还真不是看人头的多少。这有点像真理。很多时候,真理并不一定在大多数的人手里!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被所有的人反对,顾准的独立思考被当时所有的国人批判,但后来都证明他们是对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和他们争什么你高我低!是真诗人,就默默地去探索真诗的典律,写出真诗来!
纵然没有写出传世之作,但是这探索的精神,本身就是高贵典雅的诗!我们需要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精神,以及具有这样情怀的诗人!


(二)
不说口语诗是不是世界潮流,单从是伊沙答记者一鸣的话里,就能听出伊沙的话外之音:
一、我是了不起的口语诗中兴领袖,引领着中国口语诗的潮流,曹谁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飞扬跋扈之态尽现;
二,写诗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名气。伊沙对口语诗的好劣标准就是看喜欢的人数多少!人数多少,流不流传,似乎也真成了如今不少人判断好坏诗的金科玉律和标准,动不动就用人数的多少和流不流传,而不是用艺术和思想的高低优劣来衡量诗的好坏;
三,伊沙对曹谁等反对者的否定,大都用推测臆断之语。如“我揣摩他的心理,可能是……”、“这些人心机很重……都是为了争夺话语权,出风头……引人关注……”等等。不知道曹谁和“这些人”们有没有这样的动机是另回事,但让人觉得伊沙有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嫌疑;
四,口带脏字。这似乎也已经成为口语诗中兴之王伊沙的习惯!什么“土鳖”之类的词,不知大家听后是觉得过瘾呢还是觉得厌恶?
五,似乎口语诗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其它的诗派相继高举白旗跪下投降,以骂口语诗来引起“关注”!如今中国,好像除了口语诗外,其他的诗类就快要灭绝,不依赖口语诗就没有生存之地!是呀,口语诗一胜利,伊沙就一定是中国诗坛的帝王!
    我不认识曹谁和“这些有心机的人”,接触诗也不过区区几年,不敢和“口语诗的中兴帝王”谈论诗的未来和走向,但我以一个审美理念或许不入时流的读诗人来看,评价诗歌的好坏,应该要看文本给读者或后人提供了多少有益的营养,包括精神、,艺术的和思维方法的。
我以为,写诗不论口语或书面语,只要是艺术的呈现,都是诗,否则,没有艺术和生活的含金量,不论什么样的诗都不是好诗。如今的口语诗就泛滥成口水,而且就如伊沙说的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前不久在“北京文艺网·诗人库”读那些加入“精华”的诗,除个别的外,几乎都令我大跌眼镜。诗意一览无余,直白浅薄,技术贫乏平庸,读来味同爵蜡,读后不用回味。诗人除了提供文本外,几乎没有提供给读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这样的诗,偏偏获得了编辑们的青睐,加入了精华!不知道这样的编辑,是要把诗引向何方!?
据我偏狭的理解,口语诗的出现与伊沙估计的“声势浩大”,原因很深刻。它应该是中国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文化断裂后的文化虚脱现象!
口语诗虽然接点地气和直面现实,但它的直白浅薄一览无余的特点,很适合文化断层后缺乏文化厚度和深度的大众的文化状况,加上口语诗降低诗歌思想和艺术的独创性,又不需要多少思想和艺术的素养与含量,谁都可以来几句,谁都可以成为诗人,这又很契合国民浮躁、急功近利的的心理诉求!
仅此而已!
没有什么可以傲视天下的!
伊沙的自信正好来自他的浅薄与狂妄!
2018.9.27.-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4:30 | 只看该作者

遥谢编辑!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4: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诗友!遥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10-5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10-5 1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0:39 | 只看该作者
昌山 发表于 2018-10-5 08:49
口语诗虽然接点地气和直面现实,但它的直白浅薄一览无余的特点,很适合文化断层后缺乏文化厚度和深度的大众 ...

问好诗友,谢谢来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0:38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10-5 08:05
读文再次感受易生先生爱诗的认真情怀,文论饱满、观点清晰。因这几日评论版帖子较多,迟复为歉。祝先生节日 ...

谢谢编辑的虚怀如谷,我自己的知识也属于不完善的那类,所以有班门弄斧之感,请多包涵。世宾的文章我浏览了一下,准备仔细的读一读。这是一篇有关诗学的学术论文,专业性极强,术语密集,应该是专门的研究人员的读物,不太适合大众阅读!先告知一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0:32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10-5 08:03
率真的言论,彰显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诗友的多视角审视,欣赏、赞个

遥谢编辑的鼓励!也可能是文化断层的影响所致,在如今浮躁的急功近利中,很难在大陆看到像洛夫这样的诗论诗作和诗思。见到洛夫之后,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传统是如何把西方的现代主义和谐建构成一种崭新的诗学文化体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10:26 | 只看该作者
昌山 发表于 2018-10-5 08:49
口语诗虽然接点地气和直面现实,但它的直白浅薄一览无余的特点,很适合文化断层后缺乏文化厚度和深度的大众 ...

问好诗友!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10-5 08:49 | 只看该作者
口语诗虽然接点地气和直面现实,但它的直白浅薄一览无余的特点,很适合文化断层后缺乏文化厚度和深度的大众的文化状况,加上口语诗降低诗歌思想和艺术的独创性,又不需要多少思想和艺术的素养与含量,谁都可以来几句,谁都可以成为诗人,这又很契合国民浮躁、急功近利的的心理诉求!
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1 05: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