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张无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读经典》第43期:雷平阳《杀狗的过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兽性与奴性的血淋淋的呈现
——读雷平阳诗《杀狗的过程》
夏文成
  
  《杀狗的过程》是著名诗人雷平阳的名篇之一。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心产生了强烈的悸动。那雪亮的刀子,一刀一刀仿佛都捅向了自己的心脏。
  中国人对于狗,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情结。狗与人类关系之密切是其它动物难以相比的。千百年来,人与狗之间发生的故事层出不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狗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狗也因此得到了人类的偏爱。记得每年除夕,在年饭开始前,母亲都要把最好的饭菜首先给狗吃。年幼的我们不理解,母亲就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你们最喜欢吃的大米就是狗漂洋过海带来的,当然首先应该感谢它。由此可以看出,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但狗也仅仅就是一条狗。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劣根性。如奴性十足,对人类卑躬屈膝,惟命是从,逆来顺受,有奶就是娘,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等。即便主人凶狠残忍地对待它,一再伤害它,也不会有半点违抗,也不会记恨伤害它的主人。因此人们根本就不把狗当回事。别看一些人对那些宠物狗宠爱有加,那也是空虚的心灵暂时的需要,一旦狗对其失去了意义,他们随时可以将其抛弃,甚至宰杀了成为口中之物。
  《杀狗的过程》是一次血淋淋地呈现人性泯灭的全过程,是一次赤裸裸的再现狗的奴性与愚忠的全过程,是一次人性与兽性交锋的全过程。
  《杀狗的过程》采用白描的手法,或纪录片的写实镜头,直击现场,如实记录了整个杀狗的过程。诗一入题,即强调“这应该是杀狗的/惟一方式”,让读者不由心神凛然,随即本能地产生诸多想象和联想。但让我疑惑的的是,诗人为什么一开始就对此加以强调。据我所知,杀狗的方式远不止此一种。我就曾多次目睹过杀狗的过程。杀狗的方式不外乎有这样几种:一是棒打。一群人手持木棒、铁棒,将狗团团围住一阵乱棒,狗的哀嚎声和棒打声惊心动魄,惨不忍睹;再一种是用绳索套住狗脖子吊起来,再往狗嘴里灌一碗水,狗一阵徒劳的挣扎后窒息而亡;第三种也相当残忍,有人我为了连狗皮一同煮食,将狗密闭在容器内用滚水活活烫死;第四种是握住狗嘴,将狗头往上扳起,以利刀刺入狗的喉咙,直插心脏。第三种方式的操作者必须与狗关系密切,并深得狗的信任,否则无法进行。雷平阳《杀狗的过程》中的杀狗方式就属于最后一种。不过杀狗者要么胆小,要么技术不过关,所以再三再四才将狗杀死。
  诗人将读者的好奇心吊起来后,接下来却避而不谈如何杀狗,而是宕开笔触,交代杀狗的时间、地点,强化事件的真实性,也增加了诗写过程的曲折性,吊读者胃口。这是成熟诗人的高明之处。
  
  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
  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
  
  诗人以惯用的白描手法和一连串充满充满了温情与爱意的动词,极尽抒情之能事,极写狗与主人的亲密关系,此时的狗如同一个乖巧的乞怜的孩子,狗主人则像一个柔情满怀的慈父,父子情深令人艳羡。然而且慢,这是诗人精心制造的一个“小波澜”,一次屠杀前的“最后的晚餐”。
  
  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
  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
  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
  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可是”。在这里,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转折连词,而是狗的悲惨命运的开端也是狗主人“兽性”直接展示的开始。此刻,狗主人是如此的“好”,如此“温柔”地“将它的头揽进怀里”。但狗还来不及享受这片刻的“温情”,“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它的脖子”。一个“送”字用得何其精妙而准确,它将狗主人的残忍、随意、满不在乎与狗命的卑贱命运刻画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读来让人背脊发凉,直冒冷汗。
  凶残的狗主人漫不经心的一刀却未让狗“送”命,“它叫着,脖子上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红领巾”,祖国的花朵的象征,看到红领巾,就会勾起人们无限美好的人生回忆,然而此刻却“戴”在了狗脖子上,多么强烈的讽刺,鲜血淋漓的狗脖子多么让人触目惊心!
  可悲的是,挨了一刀的狗却不长记性,“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疤痕”。
  多么具有欺骗性的一幕。狗主人的阴险和凶残在温情脉脉的表象之下展现得分毫毕现,狗在这种表象的掩盖下,甘心情愿的一再受骗,受戕害。
  
  但是,这也是一瞬而逝的温情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
  力道和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
  
  “但是”。又是一个要命的转折。刀子再次戳进了狗脖子,狗主人的态度和手法也与前次别无二致。狗主人残忍、冷酷、麻木不仁与狗的奴性、愚忠进一步得到强化。这次,狗的脖子像插了一面小旗,反讽的意味进一步增强。照理,吃了两次亏,狗应该吸取教训,远远逃开,如躲瘟神,避开主人。但事实是,当主人向它招招手,它就执着的,拼死一次又一次“爬”向主人,坦然接受死亡,直到第五次,狗才死在爬向主人的路上。至此,读者的耐性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性的底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的血迹/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诗人也仿佛狗主人一般,“残忍”至极,他的冷抒情,让读者如坠冰窖。在他笔下的这只狗仿佛非常喜欢流血,非常喜欢死亡。“消亡的魔力”使得它一次再次爬向主人领死。事实上,诗人是在将无限的愤怒,如子弹一般压进了每一个字,将反讽这一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就像高明的相声表演者,自己不笑,却将观众逗引得哄堂大笑。此刻,诗人内心肯定是怒涛汹涌,表面是却不露声色地,冷冰冰地一次再次血淋淋地呈现遭受残酷戕害的过程,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良知受到无声的谴责。
  
  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照我起初的理解,观看杀狗的旁观者和狗肉消费者应该会对狗主人的冷酷与残忍给予谴责,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兴味盎然地享受着这一奇妙而刺激的过程。人性与兽性在此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狗的奴性和愚忠在此得到了血淋淋的呈现。诗中这只狗就像一个充满孝心的游子,不惜克服千难万险,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赶回家奔丧。
  当然,一首好诗所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其诗意指向也应该是多向度,多层次的。对于本诗,诗人于贵锋就概括出三种读法:意识形态读法、成长法、综合法。我深以为然。不过我感觉该诗的诗意内涵似乎远不止此。比如,与不堪回首的过去的决裂,与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割舍,吸毒者内心对毒瘾的依赖和抗拒……当然还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某种情形下与另一个自己的斗争与决裂,与佛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暗合,等等。
  读雷平阳的不少诗,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总是残忍地脱去一切伪饰,用血淋淋的,赤裸裸的直呈其事的方式,将一些残酷的现象和事实呈现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迫使读者冷静下来,反观现实,反省自我。可以说,有时候,雷平阳的笔锋,绝不亚于狗主人“送”进狗脖子那“长长的刀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文成 发表于 2014-12-17 09:56
兽性与奴性的血淋淋的呈现
——读雷平阳诗《杀狗的过程》
夏文成

朋友让来跟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7 10: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