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谈李不嫁的《一个人的长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客观,有见地,对一种定式的重新认识是必要的,当这种实事进入文学描述、文学表现范畴,就应该遵循文学释义原则,而诗意高要求却是追求现象的真实,而不是史实,因此,对于此类题材,隐喻表达更可靠。比如,对屠夫一词就不必深究。命运,及其指涉也只能一笔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2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6-3-22 08:27 编辑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3-22 00:26
不知风之子是否同意?


叶兄不必认真,我就是那么一说,一般来说,对一首描写现实事实的诗歌,不管怎么表达,太明,缺少诗意,太隐,读者读不懂那也白搭。
——关键是这首诗的主题,写的是一个留下来的“红军”的后续生活状况,按理说,按正常描绘成“农民和乞丐”,或“佃农和乞丐”一类的,但“屠夫和木工”——因其语义本身具有多项指涉,不得不和前面的红军相联系,杀人与杀猪、杀羊、杀牛,都是杀,这都没有什么,物竞天择,生死由命,高级掠杀低级,回来的中间是否有反戈一击者(我也只能点到如此),如果有,那么作者的这个“屠夫”就用得好(“屠夫和木工”都是见血的工种),否则这一借喻就是失败的。所以呢,深入分析,无法进行,也不能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5 19: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