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舒洁先生博文后的跟贴(略有删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手丹青 于 2013-1-9 23:41 编辑

                                                           在舒洁先生博文后的跟贴(略有删改)


                                                                                    姜桦


舒洁兄:

问好。读了你关于当代诗坛真相的文字。杀骨。过瘾。

这里不和你讨论新红颜、老红颜了。因为我一向不太关注外面的热闹。尤其是因为那些半痴半傻的女诗人所起的热闹。至于你所说的那一两个和所谓的“新红颜”调情的男诗人我也不说吧,他们之间的那点破事,真地不值得去饶舌。看那些嫖客,对着女人将钱一扔:“脱啊!”我以为那才是真男人干的。可你所说的那几个有那个气度吗?舍得吗?又没大气度,又不舍得兜里的几个银子,所以,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充分利用身边的不花钱的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你是蒙男,人家也说自己是男人。这个,我们都是知道滴。

很怀念80年代的诗坛。那时的诗歌刊物编风真好!80年代末的《诗歌报》发了我许多作品,包括整整一个版面的“诗歌专版”。可直到10多年以后我才见到其主编蒋维扬先生。《星星》诗刊也是。老主编白航先生在我的《滩涂,一个男人和女人》寄出去没到10天,就来信告诉我作品将发表在1986年4期的消息。那是1985年12月25日。所有的通信都得通过邮局。从成都到我的家乡小县城,邮件来回起码要走8天——也就是说,白航先生在最快的时间就及时处理好了我的诗稿——那首诗有140行。

当然,你也不会记得,很久以前,你在《青年文学》的时候也曾经发过我的诗。
    现在的情形真地是大不一样了。特别是一些著名刊物的编辑。当然,我想过、也知道他们的难处。刊物发行上不去,收入也就少。于是只好进入其他一种和诗歌有关的形式——比如到处跑场子。可这并不能成为降低自己作为一个诗人或者编辑尊严的理由吧。你在京城,我这里却不得不提到我们伟大的北京。因为某种机缘,我曾经牵头搞过两次诗歌活动。我第一个想到可以邀请一下京城的某个著名诗人(也是编辑)一起过来走动,毕竟是熟悉许多年的“朋友”了——我以为作者和刊物编辑应该是典型的朋友关系,互相支持——可是结果,人家第一句就提出:“有没有钱?如果有钱,我还可以帮你请上谁谁”。这一推搡倒真把我难住了。我怯怯地说,诗歌活动不好搞,我只是真心诚意地想创造些机会让朋友们聚一聚吧。很难为情,这次活动花费不少,我可以承诺报销你们来回的机票,红包可能就困难了,当然……我说了一句:“当然,您若来,我还会想些办法……不过比较麻烦”。结果人家低低地“哦”了一声,回答我:“我确实很想去,不过,最近邀请的确实很多,到时候看吧。”还没等我说完就挂断电话“忙”去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先生自然没能来。原来是到另外一个地方捧场子去了。因为我后来在某个著名年轻女诗人(快50了吧)的博客上看到了他白发哗哗的照片。不过我也不遗憾。因为一个人的没出席,我用原来准备的两个人的机票钱邀请了四、五位最想邀请的诗歌兄弟,而且他们都是接到电话坐着火车和长途汽车就都来了。并没有因为没有钱而不来,大家一样玩的很开心。活动并不因为某一两个所谓的“诗坛大佬”没来就不再好,反而是更加圆满。不过,此事过后,我们——那位诗歌大佬和我好象就此隔了一层。我从两个方面发现这个变化的:!、他再不如以前那么热情地给我发信息,说:某年选今年又选了你的作品了(以前连续多年都入选);2、我的诗在他眼中也好象也突然变的“差”了。我百思不解,就这么一年半载,我的诗歌落差怎么就这么大,难道我这30年的诗歌一下子就写坏了。再说,我一直以为诗人应该是靠作品说话的,如果我的作品不好,而是靠某个人的抬举,就是一本年选都选我一个人的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写诗几十年,发不发、选不选早已是无所谓了,我又不靠那个混饭吃。混饭我也不靠在刊物上发几首诗去混啊。再后来,还是一个京城的编辑在电话里提醒我:你看你,诗人气太重,哪有这么不会办事的,现在,某老师在全国的名头很大,他出了北京那可就是数钱啊。你邀请,又说没钱,那能让他开心吗?我才恍然大悟。
    写了30年的诗,今天也还在写着,但我现在是很少和那些风生水起的“著名诗人”来往的了。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诗歌大佬”的人。平时安心在单位里上班干活,挣饭票钱挣车油钱,周末带着农具在乡村菜园里弯腰种树,我过着新世纪里我这个年纪的诗人应有的生活,见也只见那些和我气息相近、彼此神交多年的诗歌兄弟和姐妹。他们和我一样真诚待人、真心地爱着诗歌,我们一样地接着地气。当然,那些著名诗人也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什么,他们还在扯着诗歌的大旗到处跑。因为他们身居要地(京城)要位(掌握着刊物),总会有人请他们。但从心底里,我真地瞧不起那些整天到处跑的“诗歌大鸟!”——别说你来自上海北京,哪怕你来自火星!
    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连小雀都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9 23:5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以为诗人应该是靠作品说话的,如果我的作品不好,而是靠某个人的抬举,就是一本年选都选我一个人的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写诗几十年,发不发、选不选早已是无所谓了,我又不靠那个混饭吃。混饭我也不靠在刊物上发几首诗去混啊。
———— 诗人姜桦说的都是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00:13 | 只看该作者
先立德,后立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5 14: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