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中国古诗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诗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网络文章)

& A3 R! m6 l+ [' }6 k: a) I. d2 c
6 ^  ^8 M; i+ ~$ l5 ~" e7 L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最早的古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在我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发展历程中,我们需要细细去品位这其中的精华与精妙之处。现在就让我们从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中探索吧。
      一:浪漫主义诗歌:
      先谈谈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富有很大的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说说唐代诗人李白。或许是因为他生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或许是他个人的乐观精神,他的诗歌多以浪漫主义为主。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2 E8 o% R/ K/ q% S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他的《蜀道难》是享誉千古的名篇,他通过想象、夸张,把神话传说与历史结合起来,使蜀道显示了一种优美、神秘的特征。并且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征。“蚕丛及鱼凫,开园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神话与历史传说,突出蜀道 的神秘特征。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蜀道的艰难,令人可惊可畏,可恐可怖。通过设想,突出蜀道的“一夫当关,万夫没开”。 所以,这首诗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典型地突出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色,极具有主观色彩。《蜀道难》富于瑰丽的想象,绚丽的仙境。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方式是夸张、想象、渲染。这部作品《蜀道难》就是通过神秘、悠远即写了历史、又写了传说、神话,把蜀地的悠远、神秘表现了出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突出地表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咏叹,突出了蜀道的险,另外,又通过参岑不齐的句式,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首诗典型地表现出了李白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风格。他这壮丽又富有情调的诗篇确是我国古诗的瑰宝,不愧为“诗仙”之作。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诗歌主要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
      二: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先说说与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与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以为出色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 q( `8 y" _9 B6 R, P% ]3 j, ^, ]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1 u. k. J# `. s$ E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 f- V" D* o* A( u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6 l5 Q" q# r/ {* M4 j% g! X: R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 ?4 `4 v: B/ i1 n3 ]3 M, [. X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例如《琵琶行》,这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由上看来,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通过对古诗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探讨,我们知道,中国古诗的深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化,他总能包罗万象,总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出别有风味的含义。欣赏古诗可谓是一种美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19: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