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民刊收藏家姜红伟访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备忘”
民刊收藏家系列访谈录之姜红伟篇
采访时间:2008年9月26日
采访人:姜红伟
受访人:姜红伟

自问:请你谈谈自己的简历和诗歌创作、发表、出版、获奖情况
自答:我是14岁时开始学习写诗的。1981年15岁时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截止到1989年,我先后在《儿童文学》、上海《少年文艺》、江苏《少年文艺》、《春笋报》、《诗歌报》、《诗神》、《青年诗人》、《绿风诗刊》、《拉萨河》等全国四十多家文学诗歌报刊发表诗歌作品一百余首。1983年5月,我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学生校园诗社《春芽诗社》;1984年1月,在江苏《春笋报》上发表了文章《我与校园诗》,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校园诗”的概念。曾经在1986年被全国中学生诗歌爱好者评为首届“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名列首位。1990年后,我搁笔,从此退出诗江湖。2006年又重出诗江湖,主要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历史研究。
自问:请你谈谈你对民间诗歌报刊这个概念的理解
自答:我认为,民间诗歌报刊就是由社会各阶层热爱诗歌的人士(包括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了推广宣传本人和社团作品,体现自己或同仁诗歌创作上的主张及成果,通过个人集资或寻求赞助的方式,印数极少的,发行范围极小的,不定期出版的,仅供诗友间交流赠送的,印刷形式为铅印、打印、复印、油印的,随时可能被查封的报刊。
我认为民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民刊,一种是新民刊。所谓老民刊,就是指在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个期间编印的民刊,其主要特征是油印、打字版本居多,印数一般在几十份左右,因为遭查禁的原因以及缺乏收藏意识,存世的较少,有的已经成为“孤本”。
所谓新民刊,就是指在1990年代至今这个期间编印的民刊,其主要特征是铅印版本居多,而且印刷质量较高,甚至比较豪华,印数多数在几百份或千份以上。由于政治的开放以及人们收藏意识的强化,这些民刊存世量很大。
自问:你为什么喜欢收藏民间诗歌报刊?
自答:从少年时代开始写诗起,我就养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习惯,就是对所有和诗歌有关的纸片我都很喜欢。因此,我对民刊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于是,这个爱好就一直保存到现在。
自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民间诗歌报刊的?
自答:事情的缘起还得追述到2002年。那是9月下旬的一天,与我交往二十余年的诗歌好兄弟、曾经被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的,当时和摇滚领袖崔健一起搞真唱运动的北京的江熙(江小鱼)以及在广州《南方都市报》当记者的南岛从广州打来电话,邀请我国庆节期间到南京参加当年中学生校园诗友聚会。由于多年未见,很想与他们聚首,畅谈友情。但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我未能赴约。大约十月中旬的一天,国内著名媒体《南方周末》驻上海记者站记者刘建平从上海给我打来电话,专门采访我八十年代倡导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经历。为了更全面地介绍当时的情况,我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了留存多年的各种民间和校园诗歌报刊、诗友信件、稿件及其它各种诗歌资料。经过多天的整理,我将当年倡导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经历写成了文章传真过去。2002年10月24日,在《南方周末》改版那天,城市版29版至32版刊登了记者刘建平撰写的专门介绍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人们这些年经历的专题新闻稿《逃离诗歌》。该报出版后,《人民网》等许多网站给予了转载,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整理八十年代这些民间和校园诗歌报刊、诗友信件、稿件及其它各种诗歌资料的过程中,我突然萌发了将这些越来越珍贵的民间和校园诗歌报刊、诗人书信、诗友信件、诗友手稿、打印油印诗集、诗集报刊广告宣传单及其它各种诗歌资料好好珍藏的念头。于是,我投入到了这些诗歌资料的整理当中。由于年代已经有些久远,加之存放分散,零乱,而且各种资料数量多达三千余件,所以整理、分类起来十分困难。但是,为了让这些珍贵的诗歌资料重见天日,今后得以更好地保存,以便于日后研究所用,我还是坚持不懈地寻找着、翻捡着、整理着。整理完毕后。我从此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民刊收藏。
自问:你收藏民间诗歌报刊的途径有哪些?
自答: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从1983年创办诗社开始和全国各地诗歌文学社团互相交换刊物。第二种是从2006年开始,我的诗歌兄弟姐妹们因为支持我写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和另外一本《中国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民刊送给了我。第三种是从2007年开始在孔夫子网上搜寻购买。
自问:你的民间诗歌报刊收藏重点是什么?
自答:也许是我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写诗,到八十年代末期搁笔的缘故,在十年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八十年代。因此,我对八十年代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所以,我的收藏重点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各种民刊和其他诗歌资料。
自问:除了民间诗歌报刊收藏外,你还收藏了哪些诗歌资料?请举例说明
自答:我的诗歌资料收藏比较杂,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诗歌报刊创刊号,比较珍贵的有1957年出版的《诗刊》创刊号和《星星诗刊》创刊号。另外,还有八十年代《星星诗刊》出版的内部刊物《诗友》创刊号。《诗刊》76年复刊号以及其他80年代创办出版的《诗歌报》创刊号、《诗神》创刊号、《诗选刊》创刊号、《诗林》创刊号、《青年诗人》创刊号、《诗潮》创刊号、《国风》创刊号、《诗探索》创刊号、《海韵》创刊号、《当代诗歌》创刊号、《诗人》创刊号、《青年诗坛》创刊号、《中外诗坛报》创刊号、《黄河诗报》创刊号、《华夏诗报》创刊号、《含笑花诗报》创刊号等。第二种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各种诗歌报刊。刊物大约30多种,共计300余册。报纸大约5种,200份左右。如《诗歌报》,我就收集了从试刊号到创刊号到1989年的几十期。第三种是八十年代出版的诗歌专号和诗歌增刊。如《山泉》83年诗歌专号、《花城》82年诗歌增刊、《青春》87年诗歌专号、《人民文学》89年诗歌专号、《长江文艺》82年诗歌专号、《南苑诗人》83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两报1986年出版的现代诗歌群体大展的三期报纸等。第四种是诗人书信。有1983年至1986年期间臧克家、张志民、流沙河、韩作荣、胡昭、丁芒、陆伟然、朱先树、李小雨、徐敬亚、王小妮、杨牧、白航、傅仇、林子、唐晓渡、刘湛秋等给我的回信和题词。第五种是诗人自印诗集,比较珍贵的有海子1985年送给我的他的两本打印诗集《河流》和《如一》。第六种是退稿信。八十年代《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全国几十家文学报刊的油印、铅印、打印的退稿信100余封。第七种是各种版本发表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的选集,如《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萃》、《当代学院诗选》、《秋叶红了——校园诗人诗选》、《当代大学生抒情诗精选》、《当代大学生诗选》、《最新当代大学生诗选》、《大学生诗选》、《当代大学生诗选》、《开放的天空——最新中国校园诗歌选萃》、《再见20世纪——当代中国大陆学院诗选(1979——1988)》、《中国大学生诗选》、《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精选欣赏》、《当代校园诗精选精评》、《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粹》、《校园青春诗选》、《中国当代大学生散文诗选》、《七色光—当代大学生校园诗萃》、《当代大学生散文诗选》、《大学生抒情诗选》、《中国当代大学生百家抒情诗》、《青春风——90—93中国校园诗歌选集》、《中国当代大学生实验诗选》、《学院诗选》、《大学生诗选》以及《飞天》大学生诗苑合订本等,几乎收集了所有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选集的版本。另外,还有一些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人作家的诗歌手稿和书信大约1000份左右。
自问:在你收藏民间诗歌报刊的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谁给你的帮助最大?
自答: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太少,有时候在网上看见有民刊出售,但是,却因为价格太贵,只能做罢。
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在1979年组织创办最著名的大学生文学刊物《这一代》的张桦大哥。从徐敬亚的《八十年代,那场诗的暴风骤雨》一文,我知道了张桦的故事,并从他写的文章中知道他收藏了很多非常珍贵的70年代末期大学生文学刊物。为了寻找到张桦,我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在去年9月份和他取得了联系。为了支持我撰写大学生校园诗歌历史,他将自己珍藏的70多种大学生刊物的封面、封底和目录给我拍了照片,共计400多张。这些刊物都非常珍贵,能得到这些刊物的照片就很不容易。在此,向张桦大哥表示我最衷心的谢意。另外,在我收集民刊的过程中,刘兴雨、董学仁、南岛、江熙、杨然、吉春、北极、周劲松、李长军、曾冬、马萧萧、叶匡政、叶青、徐润、黑骏马、黄礼孩、刘晓瑜等曾在各个时期给我寄来各种民刊,也给了我很大帮助。
自问:困扰你进行民间诗歌报刊收藏和研究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自答:主要困难就是身在偏远的大兴安岭,信息闭塞,到外地的机会很少,无法和收藏研究民刊的朋友进行更广泛、更深入、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不可能经常到各大城市的旧书摊淘“宝”,可能错失了很多次拥有珍贵民刊的机缘。
自问:你的民间诗歌报刊在收藏过程中有过散失吗?都散失了哪些?自答:少年时代,由于保管收藏民刊的意识很差,以至于很慷慨地把民刊有的送给了别人,有的被别人借去不还了,有的丢失了。我记忆中最深的是,我曾经散失了1982年辽宁师范大学创办的《新叶》文学杂志第8期诗歌专号,那期发表了很多朦胧诗人的作品,尤其最有价值的是还刊登了徐敬亚文章《崛起的诗群》初稿本,非常珍贵。另外,还有廖亦武1986年送给我的《中国当代实验诗歌》、宋渠1985年送给我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等。还有一位江苏诗友送给我的《他们》创刊号。特别是1985年冬天,香港《新穗》诗刊编辑部从香港给我寄来一期《新穗》诗刊,印制很精美,但是后来也遗失了,至今想起来还很怀念那几本刊物。
自问:到现在为止,你大约收藏了多少种民间诗歌报刊?请详细列举50种以上。其中,你认为比较珍罕的有哪些?
自答:仅八十年代出版的民刊我就收藏了大约200种以上。大学生创办的民刊有:1979年出版的《这一代》和《未名湖》79年创刊号、《渭水》79年创刊号、《大学生》79年创刊号、《希望》79年创刊号、《锦江》79年创刊号、《夏雨岛》1982年出版的创刊号和第2期、《大学生诗坛》创刊号、《大学生诗报》创刊号、《五月》创刊号以及《九山湖》、《校园创作》、《校园之春》、《红烛诗刊》、《江南》、《天池》、《展望诗刊》、《中国大学生诗报》、《1988年中国首届高校诗人诗歌大展》、《首届中国大学生爱情诗展》、《校园诗四季》诗刊等。社会青年创办的民刊有:《蓝鸽子》、《青年诗刊》、《第三诗界》、《第三代人》、《我们诗刊》、《一点诗刊》、《净地诗报》、《东方人》、《新星诗报》、《海南青年文学》、《青年诗作》、《晨》诗刊、《扬帆》、《热风诗报》、《耕耘者》、《文学创造》、《乡土文学》、《青年文学报》、《雪林诗刊》、《雪林诗报》、《旷野风诗刊》、《太阳花诗报》、《天竺诗刊》、《华夏诗人》、《青年诗友报》、《云帆》、《海伦诗人报》、《诗歌界》、《杭州青年诗刊》、《春望诗报》、《丑璞诗报》、《成才》、《铜雀诗报》、《涟漪诗报》、《拓荒者》、《青年诗人报》、《南大荒诗报》、《安宁河文学》、《麦笛》、《未来诗人报》、《冬青》、《现代诗歌报》、《故土诗歌报》、《海音诗报》、《黑水魂》、《诗魂》、《野孩子》等。中学生创办的民刊有:《青少年诗报》、《碧野》、《校园文学》、《太阳子》、《角落诗刊》、《黄杉林诗刊》、《春花诗刊》、《清波诗报》、《苗苗》、《凤雏诗刊》、《未名湖》、《海星星诗刊》、《碧野》、《吉沙诗报》、《松阳河畔》、《山丹》、《蒲伞》、《小草》、《诺贝尔文学报》、《日晟诗报》、《侨乡文化报》、《海星星文学报》、《方舟诗刊》、《双树诗刊》、《净土诗刊》、《新潮文学报》、《江南诗报》、《幼芽诗报》、《北极光文学报》、《红杏》、《处女岛》等。另外,河北诗人张露群兄弟最近送给我200多种九十年代出版的各种民刊,江苏诗人十品大哥送给我几十种2000年至今的民刊。还有著名诗歌编辑家、《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者张书绅老师和湖北李继之等朋友也送给我一些珍贵的八十年代民刊。
自问:你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诗歌报刊有哪些?请列举30种
自答:我认为有下列民刊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中起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种是社会青年创办的民刊,如《启蒙》、《今天》、《中国当代实验诗歌》、《非非》、《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巴蜀现代诗群》、《一行》、《他们》、《象罔》、《青年诗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撒娇》、《大陆》、《诗参考》、《独立》、《诗歌与人》等。另外一种是大学生和中学生创办的民刊,如《这一代》、《未名湖》、《珞珈山》、《赤子心》、《新叶》、《诗耕地》、《夏雨岛》、《大学生诗坛》、《大学生诗报》、《边缘诗刊》、《中学生校园诗报》、《青少年诗报》、《中国校园诗报》等。
自问:你是否有过举办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展览的想法?
自答:是的。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我的计划,因此,我曾经以虚拟的方式两次在网上举办过民刊展览。一次是2006年2月,在《诗歌报》网站举办了中国首次1980年代民间和校园诗歌报刊展览;另外一次是今年3月份,在《新诗代》、《中国艺术批评》、《诗歌报》、《芙蓉锦江》、《第三条道路》、《诗歌月刊》等网站和论坛举办了“1979
年——198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自办文学刊物图片展”。尽管这是在网上举办展览,但是其影响也比较大。今后,我希望国内外文化机构或者有眼光、有实力的人能够出资赞助,我想组织全国各地的民刊收藏家在北京举办中国民间诗歌报刊藏品展览。不知道这个愿望能否实现?
自问:你怎样看待民间诗歌报刊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
用?
自答:从1970年代末期到现在的30年间,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诗歌兴起和繁荣的黄金时代,更是中国当代民间诗歌报刊兴起和繁荣的最佳时期。在这辉煌的三十年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民间诗歌报刊创办的诗歌爱好者。为了促进中国当代诗歌的全面发展,这群民间诗歌报刊创办者历尽千辛万苦,投入全部精力,不惜甘冒各种风险,积极地投身于民间诗歌报刊创办事业中,用自己的才华、智慧、心血创办出数以千计的高质量的民间诗歌报刊,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精彩的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史。中国民间诗歌报刊的创办,不但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诗歌杰作,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到今天之所以繁荣发展,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在是居功至伟。因此,完全可以说,一部30年的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史其实就是大半部中国当代诗歌史。
自问:你曾经创办过民间诗歌报刊吗?现在还在继续创办吗?
自答:在我少年时代的写诗生涯中,我曾经办过三种民刊。第一种是《春芽诗报》。那时我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二中上高一,1983年5月,由我倡导组织了春芽诗社,于是创办了这份刻印版诗刊,共计出版了13期。由于成绩显著,1985年被《绿风》诗刊青年诗歌社团联络中心吸收为第一批会号,会员号011,向全国介绍,在全国诗歌社团中引起广泛注目。就是因为这次介绍,我和全国各地的文学社团建立了联系,并开始互相交换民刊。
第二种是《中学生诗刊》,是打印的,可惜就出版了一期。
第三种是《中学生校园诗报》。这份报纸于1986年3月出版创刊号,9月出版第二期和终刊号。创刊号发行一万六千份,其他两期共计发行八千份。发表了21个省、自治区的94位中学生诗歌作品100余首。其中,著名作家批评家葛红兵的处女作就发表在诗报上。刊头题字由著名老诗人臧克家亲笔题写,并担任首席顾问。另外,担任顾问的还有张志民等几十位著名诗人。同时,我还聘请了江熙、马萧萧、张兆华(南岛)、裴戈、叶宁、左春和、谢金忠(郁舟)、葛红兵、汤松波、纪太年、周劲松等几十人担任了报纸的编委。该报创刊后,在全国各地中学校园引起巨大反响并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有诗作被《呼和浩特晚报》、《萌芽》、《当代诗歌》选载。《深圳青年报》、《中学生》、《春笋报》等十几家媒体发表了诗报创刊新闻。另外,山东《中学生报》还将此事评选为“1986年全国中学生十大新闻”。诗报曾举办了“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评选活动,获奖者是:姜红伟、江熙、马萧萧、南岛、郝建荣、叶宁、李作明、周兴顺、陈亚军、朱浩。这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1986中国十大中学生校园诗人”评选活动是中国校园文学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十大诗人评选活动,其评选结果在1987年4月出版的由马萧萧创办的《青少年诗报》上揭晓后在全国中学生校园诗歌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著名校园诗歌评论家唐荣尧在《一半天性,一半使命》一文中是这样评价诗报的:如早期的黑龙江的姜红伟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这是中国校园文学史上目前所见最早的“自己的刊物”。1986年10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中学生校园诗报》在出版三期后宣告停刊。后来,我曾想和福建的江熙联合创办另外一家诗歌报纸《一九六六诗报》,广告都印好了,但是,最终也没有出版。1987年,由《新星诗报》主编杨春光和《海南青年文学》报主编李平佳在海南岛共同发起的“全国文学社团大联合会议”上,我因为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的影响,被选为副秘书长。会议当时给我发来了请柬,但是,我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赴会。后来,我才知道那次会议发生了很多风波。目前,我没有打算再创办民刊。
自问:据你了解和掌握,目前在中国有哪些人在搞民间诗歌报刊收藏和研究?他们的收藏和研究成就如何?
自答:在这里,我要重点谈谈三个人对我的影响。第一个是刘福春,他是我最敬重、最崇拜的诗歌收藏研究家,在我心目中,他毫无疑问是中国现当代诗歌资料收藏家第一人。我对他的敬重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2006年6月,他的著作《中国新诗书刊总目》出版后,我花了1350元购买了三本,1350元对我来说,是我工资的两倍半,当时,我每月工资才567元啊。第二个是世中人。2003年冬天,那时我还处于隐居阶段,还没有重出诗江湖。有一次在网上浏览,我知道了北京郊区有一个叫世中人的青年诗人在从事民间诗歌报刊的收藏和研究,知道他把收藏和研究民刊当作一项事业,成立了汉语诗歌资料室,还知道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民刊展览。他的事当时给我触动很大。那时,我已经从仓房里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在八十年代和其他诗歌社团交换来的百种民刊,但是,却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从他这件事中,我真正了解了民刊的宝贵。从此,我的脑海里有了收藏民刊的概念,并立即动手将那些民刊整理好后珍藏起来,这为我后来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历史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里,我要感谢世中人,如果没有他收藏、研究民刊的事,也许我对民刊的认识还将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民刊的价值。第三个是发星。他是我的好兄弟。也许是从事着共同的民刊研究事业吧,2006年8月,我们在网上相识后,颇有惺惺相惜之意。我们互相寄民刊资料,给对方以无私的帮助。我最佩服发星兄弟的是他那种克服重重困难、执着从事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历史及民刊研究的精神和毅力。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对我从事民刊收藏和研究起到了助推作用。尤其是他创办的《独立》刊物,特别是去年出版的第13期刊物和今年出版的第14期刊物,我觉得其价值完全可以载入中国当代诗歌史册。
自问:你是如何将民间诗歌报刊资源转化为研究成果的?目前,取得
了哪些成就?
自答:民刊的价值在于利用。近年来,通过收藏研究民刊,充分利用民刊资源,我先后撰写了《八十年代民间诗歌报刊创办历史备忘录》、《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坛历史备忘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坛历史备忘录》、《中国新诗史上大学生诗歌第一刊《大学生诗坛》档案》、《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第一报《大学生诗报》创刊号档案》、《1978年至1980年全国大学生创办文学刊物历史备忘录》等一系列史料性文章,发表在《清水洗尘》、《星星诗刊》下半月、《独立》以及《诗歌报》、《芙蓉锦江》、《第三条道路》、《扬子鳄》、《诗歌月刊》、《新诗代》、《中国艺术批评》、《诗生活》等国内有影响的网站和论坛上,并在诗坛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特别是以我手头收藏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民刊资料为依据,经过广泛寻找和深入研究,我编著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一书,并在今年4月由黄河出版社公开出版。该书出版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星星诗刊》等全国60余家报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诗坛引起较大的影响。
自问:今后你在民间诗歌报刊收藏、研究上有哪些计划?
自答:一是主编一本关于民刊的书,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08年,30年。共计分五个部分,一是对民刊收藏家和民刊创办者以及民刊研究者的访谈;二是各种有关民刊的史料;三是理论文章;四是回忆录;五是个人图片展览(包括报刊实物图片和佐证图片)。文字部分准备40万字,图片部分准备1000张图片。二是利用手头的民刊资源和其他朋友的民刊资料,为我编著另外一部长篇诗歌史料著作《中国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做准备。另外,在民刊收藏研究上,我还有两个想法,一是创办一本专门研究诗歌民刊的大型民刊,刊名就叫《中国诗歌民刊收藏研究》;二是创办一家专门供喜欢民刊、手稿、书信、诗集的收藏研究者交流的网站,站名就叫《中国诗歌资料收藏研究交易网站》。这两件事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我想在各种条件成熟时去完成。当然,我更希望别人也能做成这两件事,那一定会对民刊发展有很大帮助。谁想做成这两件事,我都会鼎立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8 21:01 | 只看该作者
厉害。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2 02: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