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闲云野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有好多种病》的写作技法和思想意蕴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3-27 20:29 | 只看该作者
无法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8:11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3-3-27 20:29
无法收藏。

多谢王法先生支持!

个人觉得,解读赏析一个作者的一首诗歌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归根结底要捞出明确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意蕴”。
作者写这首诗歌,由于从最能牵动人心的亲情、乡情入手,通篇语言无障碍性条理性线性叙述,再加之表达上表面上就表现出的浓烈的感情色彩,很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很容易使阅历浅薄又喜欢感情用事的读者忽略、放弃、或误以为诗歌无技巧可言,也无法获得情感以外的思想意蕴。这是很可惜很遗憾的。
诗歌的前两句“父亲,您身上有好多种病。一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不知不觉地淌了出来”。这是散文或散文诗似的铺陈叙述。交代父亲有很多病以及作者“我”的忧伤痛苦。
父亲究竟都有哪些病呢?诗歌写道:“父亲,您身上/有红高粱发烧颜色,有水稻灌浆胀感/有屋后风中老核桃树的咳嗽……”。这几句是诗歌的重点难点,最关键!一些朋友围绕这几句诗歌展开的是外围作战,始终没能深入进去,在思想和艺术上不得要领,赏析文字就做作而苍白。
我感觉诗歌中的“红高粱”“水稻灌浆”的“胀感”“老核桃树”等,首先在狭义修辞上考虑,是“比喻”。在意象呈现上,“红高粱”的“红”比喻“发烧”的颜色;“水稻灌浆”的“胀感”比喻父亲病体的肿“胀”等。这样的比喻句,明显的又是反常规语法的超常搭配,即“语言变形”的语言技术应用。
而“红高粱”“水稻灌浆”“老核桃树”等,很明显又是农业“丰收”的“暗示”意象。
“丰收”的意象语词同“父亲的很多病”放在一起,联系后文的“不治”“没钱治”“昏迷”等我们知道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丰收”的情况下父亲不但得很多病而且又没有钱治病,这在手法上显然是“悖谬悖论”,也叫“佯谬”和吊诡。
解释诗歌技巧手法的同时,我们很自然地“抽象”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结合写作技术的妙悟,我们领会到的思想意义,就成为诗歌美的意蕴,诗歌在意象呈现美的过程中获得了“意蕴美”。
觉得用无名氏的《悯农》表现诗歌的思想意蕴最为恰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直接呈现给读者的是文字符号、意象。诗歌的深层意义隐藏在语言意象的背后,这在诗歌写作上就是一等大法:即“艺术抽象”。
有人总结“朦胧诗”以北岛为代表的诗歌艺术特点就是作者将对生命生活的深刻思考以直觉的方式用象征、隐喻、暗示、指代等方法表现出来,本质上就是“意象的呈现和艺术抽象的完美结合。”好的诗歌,语言的语符意象呈现,到“艺术抽象”的思想意蕴之间,为读者留有巨大的需要通过相关的语言技巧知识支撑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思考玩味的审美内容和空间,就体现诗歌最为倡导的“张力”的一部分。艺术“张力”,是诗歌的绝对不可忽略的又一大法。唐诗的《父亲有很多病》仅就这几句就做的异常精彩,可以说叹为观止。
诗歌接着所写的这样的一些内容,手法上仍然主要是“佯谬”的基础上辅以暗示。“当我看到您发青的脸庞,我感到,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父亲,您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有笋子/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当看到您眼中黯淡的灯盏,我就像您身上掉下的/一根骨头,坐卧不安。”“遍体的石头”暗示父亲素体硬朗强健坚实,如今病到“脸庞”“发青”,说明“很多”疾病在整体上对父亲摧残之重(这里的“发青”似与前边的“高粱红”的“红”多少有些相互抵触,所以觉得可以改动一下);“松树”象征父亲不畏严寒酷暑风吹雨打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强健体魄,如今也患上了“关节炎”,说明父亲生活生存环境的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雨后竹“笋子”旺盛的生命力是不可阻挡的,这同样是对父亲的赞誉,而如今“出土的压抑”,说明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寸步难行;“犁头”“弓背走路的姿态”是父亲的力量巨大和勤苦劳作的写照;“父亲”眼中的“灯盏”能照亮这个家庭照亮子女成长前进的方向航程,如今“黯淡”下来,无疑是这个家庭和子女们的巨大损失,如同天塌地陷,所以痛苦难当,这种骨肉分离之痛,就像“一根骨头”“从父亲身上掉下”!“我”怎么会不“坐卧不安”呢?仔细读完这几句,感到既是在继续述说“父亲有很多病”并有对病情严重的描述,同时更是对父亲优秀品质的赞美,在赞美中交代了父亲生活生存环境条件的恶劣,这无疑是父亲所以“很多病”直接的现实的原因,最终成为一个家庭的不幸。
“父亲,您为什么有病也不想治/您为什么总是忧愁时抽着烟,坐在郁闷里/为了替您买药,瘦弱的弟弟,把痛苦压低10公分/变卖了家里最后那头老水牛。”......“父亲,您只想苦熬着把疾病逼走/守着昏迷中的您,母亲哭得默不作声”?这些痛苦中的追问和呼号,显然都是暗示的手法运用在其中,一个字,就是穷!
“而我住在白云飘过/窗口的城里,偶尔写点悠闲的小诗,却常常/忽略了您一拖再拖的病,更没想到用我的诗句/作您的药引。”
诗歌能做“药引”吗?“我”哪里还有什么“悠闲”?怎么会“忽略”“拖”而不去救治父亲?这是写“荒唐”的自嘲和自我揶揄。还有在手法上做了“留白”——住在城市中的“我”身无分文!同时也是在暴露做为文学艺术的诗歌以及诗歌人的“不能给予”于事无补的尴尬。
“父亲,红高粱说要治好您的发烧,老核桃树说/要治好您的咳嗽,水稻扬花的芬芳/会重新回到您的血管。”这几句是照应诗歌开头的几句。千百年来,农民想通过辛苦劳作丰收而致富翻身,铁的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幼稚的梦想!所以这几句在手法上是拟人修辞基础上的写“幻想、梦想”,从而进一步以肯定的方式做出否定,对梦想做出滑稽荒唐的理性认知,也就是在写“荒诞”。“水稻扬花的芬芳/会重新回到您的血管”,这一句是语言变形构成的“通感句”。
“父亲,现在,我正流着泪/为您写这首诗,我笔下的字,一粒比一粒沉/一个比一个重”。作者在极度无奈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哀恸。接着用一个“比喻”结束诗歌:“像小时,您在老家弯曲的山道上/背着夕阳和柴禾,一步一步地回家……”这既是写记忆,同时也是在写“错觉”。父亲从自己“小时”到现在“回家”背负沉重的剪影,正是父亲一生苦难的写照,这在手法上属于“诗美时空的建构”。个人觉得可以不可以把这个“时空”拉长到炎帝制耒耜教民种田生产五谷,中经前边的无名氏《悯农》终至父病?
诗歌留给我们要更深入思考的是:
1 马克思恩格斯《论劳动》中总结指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革命以前除了原始社会主义,奴隶制下,奴隶不是人,只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农奴制下农奴在半自由的条件下依附于土地饱受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一天一天地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
2 中国几千年的地主封建农耕制,和西方的农奴制有本质的差别吗?
3 从诗歌作品写和改的时间看,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对诗歌当做怎样的意义思考?
4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工农、城乡的差别在缩小。“城乡一体化”在国内外诸多不确定的经济政治等因素条件下轰轰烈烈地启动了,农民的命运究竟会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3-28 08:26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3-28 08:11
多谢王法先生支持!

个人觉得,解读赏析一个作者的一首诗歌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归根 ...

谢谢汇集  移到上边,收藏了。深入学习。问好  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3-2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文本后面的4点提问,也是我思考的问题;重读经典栏目的成功之处,也许就体现在这里:关注人、人性与民生问题的诗学与人类学、生存哲学艺术化的探索,重读,就是要将已经被现代之风吹散了的人文气息,再次给聚拢起来,无论是拆枪、火炬手、人民、为父亲烧纸、我所认为的贵族、我告诉儿子、父亲有好多种病等等,似乎都在回答野鹤兄上面提到的4点疑问。
——城市化进程是一种趋势,它是社会历史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我们正视这种存在,当然城乡差别很难一时消除,但他用着消除这一差别的途径,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方式,我想在未来100年,将是这个地球最好的人民所需要的一种共同普遍认可的存在方式。
——共产主义一事现阶段不必谈论,没有必要,在现阶段来说是一种空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状态一天天现出紧密的恋人关系,但人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脾性,终有一天会分道扬镳,各弄各的。就像写诗的人形成明确的思考方向:有追求诗歌写作注重精英写作、精神写作,有的人喜好平实的现实写作、或口语写作,甚至解构式的口水写作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4:51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3-3-28 08:26
谢谢汇集  移到上边,收藏了。深入学习。问好  祝福。

O(∩_∩)O谢谢王法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3-29 11:18 编辑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3-28 09:25
——文本后面的4点提问,也是我思考的问题;重读经典栏目的成功之处,也许就体现在这里:关注人、人性与民生 ...


O(∩_∩)O谢谢风之子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3-28 15:04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3-28 14:51
O(∩_∩)O谢谢王法老师!!!

野老客气。问好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11: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