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0:15
标题: 真相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7-7-26 13:19 编辑

   真相        
         ■仕零
是时候该问个明白了
捅破隐瞒已久的漏洞
面对刺眼的太阳
怒吼一声
发出撕裂的呐喊

是时候该给出答案了
劈断笼罩天色的阴影
朝着大地的缝隙
强劲一钻
挖开幽暗的窟窿

是时候该要个结果了
手刃缠绕不休的麻藤
向着黑夜的眼睛
猛挥一鞭
直指破晓的黎明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0:50
题目到底是曝光还是真相?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0:51
第一节写的很好,第二节和第三节均是第一节的延伸!
作者: 安氏    时间: 2013-4-16 10:54
有力量!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3-4-16 10:59
是时候了,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3-4-16 11:01
因为策兰那句话,所以你的这首佳作我只能视而不见了。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14
未离子 发表于 2013-4-16 10:51
第一节写的很好,第二节和第三节均是第一节的延伸!

强光——傍晚——黑夜   光线在逐渐变暗,寓意着什么?
黑夜的眼睛,挥去一鞭——黎明又意味着什么?
黎明——强光:如此循环?我们为什么要撕裂的呐喊?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1:16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14
强光——傍晚——黑夜   光线在逐渐变暗,寓意着什么?
黑夜的眼睛,挥去一鞭——黎明又意味着什么?
黎 ...

不懂。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16
魔约 发表于 2013-4-16 11:01
因为策兰那句话,所以你的这首佳作我只能视而不见了。

我们交换黑暗的词语/我们相爱如同罂粟和回忆/睡去如海螺中的酒/血色月光中的海/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时间动荡有颗跳动的心/是过去成为此刻的时候了/是时候了——保尔策兰《卡罗那》。

  1947年,27岁的保尔策兰在维也纳结识了奥地利战后最重要的女诗人巴赫曼,两个人堕入情网,此诗便是为巴赫曼所作。

  在以后的生活里,两个人经历了不同的命运。1970年,策兰在巴黎塞纳河桥上投河自尽,几天以后,一个钓鱼人发现了他的尸体。最后留在他的书桌上的,是一本打开的荷尔德林的传记。他在其中一段画线:“有时这天才走向黑暗,沉入他的心的苦井中。

  而在1971年,即策兰死后第二年,巴赫曼出版了长篇小说《玛琳娜》。那是公主和一个东方来的陌生人的寓言故事。身穿黑色长斗篷的陌生人,有着温暖的眼睛和磁性的声音。巴赫曼把策兰的情诗,特别是“卡罗那”织进她的寓言中,试图创造一种超自然的血缘关系。“你必须回到你的人民中吗?”公主问。“我的人民比世上所有的人民都古老,他们失散在风中。”陌生人回答说。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1:22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16
我们交换黑暗的词语/我们相爱如同罂粟和回忆/睡去如海螺中的酒/血色月光中的海/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时间 ...

恕我孤陋寡闻,参考。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23
能让魔约兄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力量的迸发。——不敢与策兰相比,尊敬。
佳作不佳作不重要,给大家欣赏,这首诗前后写了有将近两个月。是投稿《人民文学》中的一首。
题目是《真相》——问好未离子!

安氏——执着的好朋友,一直关注着90版块,祝福你,加油,看到你在成长与进步,我会关注你的。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3-4-16 11:26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23
能让魔约兄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力量的迸发。——不敢与策兰相比,尊敬。
佳作不佳作不重要,给大家欣赏,这 ...

恩,谢谢兄弟理解。我们同在,一起努力。
作者: 苏铁    时间: 2013-4-16 11:33
牛逼!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43
未离子 发表于 2013-4-16 11:16
不懂。

你静心思考一下我的诗歌线路。
————逐渐暗,到最后的黑夜,是不是有什么事物会被淹没,是不是“丑陋”正在发生(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
_____诗歌的第二节,是对事物的剖析,因为很难得到真相,人们的心理愤怒悲伤(用傍晚这个时段过渡,意味着心里恍惚的变化)
————黑夜的眼睛,并不恐怖,她恰巧是发现的时间,挥去一鞭,便看到黎明——之后天就大亮,逐渐明朗至强光,回到对“丑陋”的批判之中,呐喊,是因为心中挤压已久的"痛楚"_这些痛来自哪里?为什么面对强光又觉得刺眼(这不仅指简单的对光线的不适应,更深层的意义是某种恐惧与呼吁真相的精神寄托,大白于天下!!)赏析面很宽,还望朋友们能深层理解,不同角度分析,发出各自的声音。
——————诗歌无法说得太过具体,他隐藏的力量更具威力,不是吗?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49
安氏 发表于 2013-4-16 10:54
有力量!

有没有震撼到你?
——我做了一点自解,请你参阅。
加油啊,学习并进步,安氏兄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1:53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43
你静心思考一下我的诗歌线路。
————逐渐暗,到最后的黑夜,是不是有什么事物会被淹没,是不是“丑陋 ...

亲爱的仕零 ,我对你并无他意,我看了不知多多少遍,也听了你给我解释,确实了解了一些,诗歌隐藏太深了。要静静体会。是耐品的作品。或许是太深了。所以。也不一定是更有力量的,把力量和真相包裹的太深,恐读者难以意会,如果每首作品都要作者自己解释。何诗之意境与张力,  而真正的诗意与张力更是要建立在共鸣的基础上。或许真相是值得深掘,但诗歌一定直接要给人心灵的震撼, 仕零你的作品一直都很棒,我一如既往的关注你。还请,谅解。,我的观念也只代表我的观念。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1:55
水石子 发表于 2013-4-16 11:33
牛逼!

如此评论,只能问好了。我只笑笑。。。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2:00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55
如此评论,只能问好了。我只笑笑。。。

或者是,我没有你的处境和你所阅读的,产生如此评论并不为怪。问好仕零。请再次谅解我。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2:02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1:55
如此评论,只能问好了。我只笑笑。。。

还是请老汤来给你鉴定鉴定,他的法眼,一向极为公正。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2:02
未离子 发表于 2013-4-16 11:53
亲爱的仕零 ,我对你并无他意,我看了不知多多少遍,也听了你给我解释,确实了解了一些,诗歌隐藏太深了。 ...

没事,大众的赏析能力是很强的,我一直这么认为@我自解一点并非是想说文本的深奥与否,其实根本目的是对自己再一次陷入,看能不能首先震撼到自己。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16 12:04
仕零 发表于 2013-4-16 12:02
没事,大众的赏析能力是很强的,我一直这么认为@我自解一点并非是想说文本的深奥与否,其实根本目的是对自 ...

嗯。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4-16 12:56
这首有力量。因为有力量,所以上不了《人民文学》的。倒是民刊用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6 13:0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4-16 12:56
这首有力量。因为有力量,所以上不了《人民文学》的。倒是民刊用的可能性很大!


发表与否,我已经看淡。民刊用否,也不重要。
——赠送周刊和朋友们共勉,希望论坛更多人读到。
作者: 安氏    时间: 2013-4-16 16:32
其实当时看这首的时候,我想起了北岛的《回答》的后半段。有力量,有震撼。这首如果是组诗里面的一首就更好了,这种是很直接的“言志”。我个人觉得前面需要一点东西铺垫。
说得不好,别见怪。。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7 16:37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4-16 12:56
这首有力量。因为有力量,所以上不了《人民文学》的。倒是民刊用的可能性很大!

200多的点击率,求真相。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4-18 20:05
安氏 发表于 2013-4-16 16:32
其实当时看这首的时候,我想起了北岛的《回答》的后半段。有力量,有震撼。这首如果是组诗里面的一首就更好 ...

恩,兄弟的话我听取,北岛的系列组诗 的确耐读。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