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3-11-21 16:25 编辑
4 g5 e A- U a, ^3 ~4 {- u
4 E; ]: g+ B& y016期:点评谈不上,说是云的读后感比较贴切。如有说得不当之处,敬请诗友们见谅!
6 [4 s5 q4 f' U( k- Y g! C" r& n7 A+ a/ ^3 U& f7 h
001#:纯粹映像《栖息地》:言简意赅,行文巧妙!
/ B6 @- i t+ r002#:刘海是鬼《殿堂里的主人》(外一首):两首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所不同的是第二首写得更直接些,但个人以为诗意欠缺了。第一首有诗意,但在文字的处理方面不是很到位。
2 X( Q6 q& e4 e003#:书剑飘零《棺材》:思维跳跃得比较远,给人的感觉就是离图有些远了。6 H0 l0 `0 t; X; }
004#:一休《门槛》:首节还是蛮吸引人的,很有一语中的的感觉。但反复读之,总觉得还是有些绕了,试着按云自己的理解,改动一下,权作交流,还请诗友见谅:
) S" b& s" }, e$ W" s. q/ ~0 [- d高高的门槛
( F9 p3 o$ P0 E$ s1 a1 z; l和一脚而入的门槛$ Z4 E$ a) l, M* C7 \
是河流中的浮木( u7 F% |4 }6 y+ w* d! q, |/ Q
, ]8 ]+ h2 u) K4 X- }$ R' t
河流中的浮木
/ k& J1 ?/ P ~: K6 h离不开人民
. ?1 t0 F7 J, S8 R5 w+ \005#:小猪漫漫《黑厚学》:按照活动要求明显超出了规定的20行,但这篇文字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小时候唱过的:“张老三,我问你……”。作者以诙谐的语调、说唱的行式巧妙地讽刺了某些为人民所不齿的现象,从这一方面来说,是比较新颖的。
" s a, t- I( d8 N& \ V$ G, ]/ [+ ~6 w
006#:奎奎《颓废的庙》:整首诗除了最后一句使人觉得尚有希望的存在,其余部分写得太沉了些。可能是因自己诗歌观的缘故,还是希望大家能尽量地发现美之所在,力求在诗中表达出对美的追求。
5 K. Z- E' G( K6 h9 k007#:夜1969《红墙》: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有着正能量的心,这从诗中可见一斑,同时这也是自己比较欣赏的为文方式。或许是作者想尽可能多地描述他所发现的美之所在,在不知不觉中显得笔墨多了些,进入主题慢了些。二节提升得不错!- z# Z+ g3 [0 R2 Z! Y6 G
008#:金陵一片云《脸》:自己写的,比较简单,本不想再说什么,但想起自己曾在自己发的主题帖下与诗友交流的一段话,还是贴了来,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字,更好地提出批评或建议:- 我宁愿那朴素的楼里的人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实事,所以才写了“坚持了数十年朴实特色的办公房”,这里的“办公房”不单指建筑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朴实特色”。
! Q, \ X) f' n. s, L009#:鲁橹《倘若不能唤醒心灵》:从诗名到诗文,均有引人之处,整体显辛辣之笔风,欣赏!唯觉首节既有了“河流早一天枯干”,为何二节又要写“大海烧尽底端”呢?虽然河流与大海不是相同之物,但仍觉如能避一更好。 010#:迎风少年《天堂与地狱的住所》:似乎觉得只需第一节的对比就可以了,后面的衬托其实可以不用的。另外,首节前几句可再简炼些,且“秤砣”与“砝码”都是称重之物吧?感觉还不如这样好些——“这天与地之间的差距/让我不禁想起了/秤与砣”。
) f; }& C o& Z7 @& d) L0 ]
- I8 M1 _' m5 S, f. e* @& y6 d6 y8 V# ~- y: j) ]1 F4 n
011#:哈哈大宰《我的旧貌你的新颜》:诚如作者在创作手记中所说的,这首诗道出了如何才是正确的方向和行为,透出了正能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整体读来显得有点像散文化的语言了,且首句“形象”与“质朴”未形成对称,“外表伦英豪”中间出现了错别字。 012#:清江渔哥《你可听见我的呻吟》:诗名新颖,诗写角度也出新,第二节几个排比读来更是会令人义愤填膺!个感:首节铺垫的太多,显得进入主题慢了点。 013#:北岸《影子》:巧妙的暗寓让整首诗充满了质感,欣赏!但接连三遍读下来,总觉分行有些不适,所幸按自己的理解将自己如何读的在这里说出来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误: 太阳初升/镰刀 扁担 独轮车/都是红色的/影子,很长 很低/蚁群同样可亲// 椅子高了/高得有些远/一切来往都藏了/影子,像午夜的鬼// 风,倒叙阳光的本意/红梅恰似作秀于冬天/高大 雄伟 威严/----一些翻译历史的病句 5 i$ Y Y& D( w2 S8 o e
偏喜以下几首:3 {" w4 f/ ] t5 z L- K
01、013、09,理由点评出已述,不再重复。; `6 b3 ^$ u! Y!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