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群洲:当代衡阳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2-5-15 01:01 编辑

当代衡阳诗歌

                                                                                                       陈群洲

    一、当代衡阳诗坛的基本状况

翻开灿若星河的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作为蓝墨水上游的衡阳注定不会默默无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的女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战士陈衡哲先生祖籍衡山。她一生作品不多,但不同凡俗的才情令胡适等人十分惊讶和敬佩。其实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写过新诗,比如1918年第五卷第三期的《新青年》就刊登过她的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作者、职业革命家夏明翰是我们衡阳人。抗战后期,英国诗人易卜逊在衡山写下了著名长诗《南岳之秋》;同一时期,著名诗人、西南联大的教员艾青先生也在此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现在我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当代衡阳诗歌。确切地说,是当代衡阳的新诗。
    我试图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当代衡阳诗坛:阵容庞大,活动频繁,成果丰厚,影响广泛。
   说她阵容庞大,是因为这是一支比较齐整、人数众多的队伍,既有像前辈诗人洛夫那样在整个华文写作领域领军的泰斗级人物,又有胡丘陵、聂沛、陈群洲、冷燕虎、张沐兴、吕宗林这样一些本土的中国诗坛实力派;有像寒枝、充原这样厚积薄发、势头看好的诗人,还有一大批勤奋创作的网络写手。衡阳诗群,老中青都有,创作处于活跃期的全国和省作家协会会员至少在50人以上。
  说她活动频繁,是因为我们在诗歌方面的活动很多,大的活动大到洛夫国际诗歌节;小的活动小到个人的作品首发式、研讨会,诗歌朗诵会。近年来,衡阳市作家协会与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联合推出了多个本土诗人的诗歌作品专版,出版了诗歌丛书,还组织诗人到高校开展诗歌进校园活动,比如诗歌专题讲座等等。
    说她成果丰厚,是因为在《诗刊》、《星星》、《诗选刊》、《人民日报》副刊等这样一些国内一流的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衡阳诗人的作品。衡阳诗人在许多有影响的诗歌比赛中经常获奖,基本上每年的优秀年度选本都会有大量衡阳诗人的作品。比如,2011年诗人李晃主编的旨在反映湖南诗坛30年青年诗歌史全貌的《湖南青年诗选》,收入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生(包括在湖南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祖籍湖南、乐意认祖归宗)的湖南诗人221家,其中衡阳按出生年月的顺序就有吕宗林、郭密林、江堤、罗鹿鸣、起伦、胡丘陵、胡刚毅、聂茂、聂沛、陈群洲、郁金、唐军林、冰洁、李邵平、谢湘南、刘洪希、朱文科、罗诗斌、罗雨、阿鲁、彭敏、蒋双超、吕叶、倮倮、封志良、蒋亦冰、一把锁等27人入选,占了十分之一强。比如我个人的作品,近年收入了诗刊社编撰的《中国诗库2007卷》、《2008--2009中国最佳诗歌》、《2009年中国诗歌选》、《2010年中国诗歌选》和《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1卷》等多个选本。保守地估计,进入新世纪以来,衡阳诗人出版的诗集至少在百部以上。出版诗集比较多的有胡丘陵,先后出版了长诗《拂拭岁月:1949-2009》、《2001年,9月11日》、《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和《胡丘陵长诗选》,张沐兴出版了《石头不曾停止呼吸》、《因为》、《张沐兴新闻诗选》、《在衡阳》和《诗意南岳》,出版两部以上诗集的有陈阵、聂沛、我、吕宗林、李镇东、郭密林、寒枝等人。女诗人陈新莲、郑超、刘炫伶都有专著出版。
说她影响广泛,是因为衡阳诗人屡屡引人注目:进入新世纪以来,洛夫先生先后获得了《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大奖10万元奖金,国际、国内分别奖给一个诗人),又以长诗《漂木》获得了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进一步稳固了他在世界华文写作领域领军人物的地位;胡丘陵去年以长诗《2008,汶川大地震》获得了毛泽东文学奖这一殊荣,著名文学批评家张颐武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史》中对胡丘陵的诗歌创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著名诗歌批评家陈超至今未与胡丘陵谋面,但一直关注他的创作,他几乎评过胡丘陵的每一部新著,并且都是高度评价。去年,南方都市报以比较罕见的篇幅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胡丘陵、车延高等几位当代有影响的官员诗人;洛夫、胡丘陵两个人都是衡南东乡人,也可以说是当代衡阳诗坛乃至当代中国诗坛的标志性人物。2009年第6期《芙蓉》和2012年第2期《文学界·湖南文学》推出聂沛两个封面作家。青年诗人吕叶在70后诗人中有较大影响,他发起的衡山诗会更是被评为2011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之一。衡阳诗歌,不仅占了湖南诗歌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整个中国诗坛的影响越来越大。事实表明,衡阳诗群正在崛起。

    二、当代衡阳诗歌发展的大体历程
   
     当代衡阳新诗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发展阶段是: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衡阳新诗的第一个兴奋点应该说是抗战后期。西南联大在衡阳的短暂历程,田汉、艾青以及英国诗人易卜逊等人在衡山脚下点燃了衡阳新诗激情的火炬。几乎在同一时刻,衡阳众多的报纸副刊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战的诗歌。这种革命诗歌在衡阳,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早的先驱当是夏明翰。他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广为流传。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个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与崇高的追求。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特殊的原因,主要是五、六十年代反右、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以后又是3年困难时期与文革劫难,诗人无一例外地成了沉默的石头,他们的声音或被扼制,或被扭曲,衡阳诗歌和这一时期的中国诗歌一样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这个阶段所呈现的特点是从民歌形式里提取出来的韵律与节奏,形成革命时期诗歌铿锵激昂的节拍与民族意蕴,从某种程度迎合了洪流滚滚的时势。这一时期的诗歌,洋溢着一种激情与兴奋,表现形式通俗质朴,甚至有着浓厚的抗战诗歌遗风。事实上,当一个压抑得太久的民族终于迎来翻身解放,必定有太多的沉闷急不可待地需要宣泄与释放。所以,这一时期衡阳诗人的作品,多是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感恩式的牧歌,鲜有技巧可言,但易于朗诵与传播。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看,早几年的地震诗,同出一辙。就表现手法而言,应该说处在当代诗歌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一阶段仍然是衡阳新诗发展的准备阶段。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醒沉睡的衡州大地。传统呆板的抒情方式因为写作模式的过于陈旧和功能的单一枯躁,已经远远不能承载诗歌广阔的内涵跟越来越沉重的使命。世界对中国敞开的胸怀,正在深刻变革的社会以及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快速催生着诗歌脱胎换骨。对当代西方诗歌的空灵与清新,尤其是比传统诗歌更加卓越灵动的魔幻手法的认同,让人兴奋不已。以聂沛等人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衡阳诗人对奔涌而来的新诗西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并且很快找到差异很大的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写法,以其繁盛的生命力,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走势强劲,形成风潮。迎来新时期衡阳新诗的第一个高峰。
     这个阶段复兴中的中国文学是整个时代与社会的沸点。就诗歌而言,一方面人们对诗歌充满激情与狂热,“三人行,必有诗人焉”;另一方面,拥挤在诗歌道路上的人们因为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迷茫而焦虑。这个阶段的基调是受当代西方诗歌的影响,有意识地地对接当代世界的写法。当然,因为过渡期的准备不足,对舶来手法的过渡移植,抑或是瞬间走得太远令受众难以适应,也造成了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渠道的堵塞。这就是我们后来常常谈及的所谓晦涩。而我的理解,晦涩其实并不晦涩,充其量只能说是阅读习惯在切换过程中带来的短暂功能障碍,或者理解得更为通俗一点就是欣赏上的困难。
     谈到这个时期衡阳的新诗创作,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王晨牧和吕亮耕。这两人可谓衡阳新诗的开山之祖,对后来衡阳新诗的影响永不磨灭。其实王、吕二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中国诗坛就已经相当活跃,进入八十年代后,王晨牧先生又又迎来了创作上的另一个春天,1980年前后,宝刀不老的他在《诗刊》发表了组诗《南岳》,一时间引起较大反响。而吕亮耕,虽然在七十年代就已经逝世,但也是这一时期通过宣传才擦亮明珠的光芒,让他在人们深情的回忆中逐步重返文化和诗歌视野。
     这一阶段比较活跃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有:郭龙、陈阵、易龙云、凌鳌、刘潇、吕宗林、刘晓星、范林、陈群洲、饶富强、曾鸣、段全林、谢晓衡、陈琳、旷辉等人。衡南有王一灿、张扬、宋子勇、颜娃沙、王国芳、曹希荣,衡阳县有麻安田,衡东有张新强、张沐兴、胡鹏飞、罗艳林,祁东有聂沛、聂茂、郁金、肖友儒、李志高,常宁有汤和平、雷雨时,耒阳有肖勇,水口山有肖通湖,女诗人有市区的周晓萍、叶秀然、叶东宁、曹曙,衡阳县的罗烈菊,衡山县的周晓凤,祁东县的张振萍等人。
    郭龙和聂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短暂的狂热、晦涩与朦胧之后,衡阳开始走向明朗与开阔。这一时期,衡阳诗歌的特点是突出意向与技巧的运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群体,由此开始翻开新的一页。
    这个阶段是当代衡阳诗歌发展的一个平稳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衡阳诗歌上升和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方兴未艾的衡阳诗坛空前热闹,从事新诗写作的人数、社团和民间的诗歌刊物漫山遍野,空前绝后,为新世纪衡阳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足够的铺垫。
    聂沛、聂茂、陈群洲、刘定安、吕宗林、肖通湖等人继续保持了旺盛的诗歌创作势头,由小说创作转入诗歌、小说并重的,除胡丘陵外,还有贺文健、郭林春、曹志辉等人。
    这一阶段比较活跃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还有:肖雄、吕叶、麻安田、莫砺、陈琳、杨超群、刘曦嵘、邱初开、郭密林,衡南有黄鹤春、曹希荣、唐军林,衡阳县有王雁鸣,常宁有郑超,耒阳有肖勇、廖丽娟,军旅诗人有冷燕虎、李平、苏虎等人。

   ●第三个阶段:新世纪以来。这个时期的衡阳诗歌的突出表现是,激情之后难得的冷静、理性与前所未有的成熟,诗歌不再过分强调浪漫华美的表达方式,而是更加注重直抵诗人的灵魂,揭示诗歌的本质与内核。虽然仍然表现出流派的多重性和写作群体的多元化,但主体变化明显,跟第二个阶段比,显得更加理智、深沉与稳重,更有作为。
    艺术变革是一种自然规律,无疑也是一种进步。这个时期的衡阳诗歌主流更加接近哲学的顶级境界返璞归真。很多诗人开始认真审视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写作动因与写作态势,当然也包括写作方式与价值创造。开始考量诗歌与社会、与人生的深层次关系,从而真正进入一种纯粹的状态。胡丘陵在获得毛泽东文学奖后,接连到衡阳的几所高校做了“诗歌为什么重要”为主旨的诗歌演讲,产生很大反响。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的诗歌写作进入新世纪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写得轻松而自在,可谓得心应手。我戏称这种变化为“从革命的浪漫主义完全变成了革命的现实主义的转变”。现在我把诗歌写得很白,基本上毫无技巧可言。就像一杯清水,去掉色素、糖分与杂质,只保留营养丰富的矿物质,保持它绝对的纯度。就像我平淡而健康的生活,去掉浮躁、虚伪,沉淀朴素、真实,还原理智与单纯。诗人寒枝为此专门写出长篇大论《澄明的力量》。他在广泛的跟读中找到一种“能”,能量的能,而非能够的能。提出了“能写作”这一全新的概念。从理论上肯定和丰富了衡阳诗人的探索与努力。

    三、当代衡阳重要的诗歌流派

    ●第三代政治抒情诗
     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政治抒情诗,被称之为第三代政治抒情诗。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诗与情感的关系上,体现出平实品质;在诗与体验的关系上,体现了深沉的品质;在诗与现时政治的关系上,体现出理性冷峻的品质。
    著名诗人胡丘陵被誉为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代表性诗人。其《拂拭岁月》被称之为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
   ●新闻诗
    新闻诗是以抒情的方式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件的简要、迅速的诗歌表达形式。新闻诗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它应当是对于人或者事件简要的高度凝练的诗歌表达;第二,它应当是以国内外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件为创作对象,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第三,它应当是迅速的,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2007年,曾经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诗人张沐兴第一次提出了将新闻诗从叙事诗中脱离出来作为独立文本的观点。《张沐兴新闻诗选》选录了张沐兴2008年创作的新闻诗48首,是当代汉诗第一个新闻诗文本。
   ●诗散文
    它是有别于诗歌、散文、散文诗之外的一种独立文体。简单地说,是诗歌的意境,表现形式上的近散文化。由我在1999年夏天第一次提出。2003年10月10日的《衡阳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诗散文:文学新领域》。编者按这样说:本报推出的这个专版,是文学史上首次集中和公开介绍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旨在传递关于诗散文的一些最的初信息,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推波助澜。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需要创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今天激动地推开的关于诗散文的这一扇小小的窗口,其意义将和诗散文本身一样,是开风气之先河的,非同凡响。
   《诗散文:文学新领域》中,有诗坛泰斗谢冕先生和著名诗人李青松等人的访谈和论述。谢冕先生说:诗散文对于格式严格的诗而言,显然是一种新的突破。她表现出一种自由、流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的新状态。他说:诗的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是抒情性,一个是音乐性。这两者在陈群洲的诗歌当中都已经得到了卓越的表现。
   我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春天的声音》是当代汉诗第一部诗散文文本。我曾经这样跟朋友们开过玩笑,说是将来如要论我对诗歌还有贡献的话,那无疑就是我的诗散文了。
   ●新乡土诗
   “新乡土诗派”是1987年由江堤、彭国梁、陈惠芳等湖南诗人发起的诗歌运动。江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1962年10月23日出生于湖南衡阳县金兰乡木瓜村。2003年7月21日因病在长沙去世。 1987年发起中国新乡土诗歌运动,创立新乡土诗派。出版《新乡土诗派诗选》等流派选集4部,个人诗集9部。诗集收入新中国五十年“文艺湘军百家丛书”,作品入选《新中国五十年诗选》。新乡土诗派在描写风土人情艺术手法的基础之上,以家园乡土文化为诗歌的精神源泉,创立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在新乡土诗歌运动蓬勃发展的历程中,出版了《世纪末的田园》、《家园守望者》、《新乡土诗派作品选》等新乡土诗派的诗歌刊物和作品,以及各种个人诗歌作品专集。代表性诗人还有吴新宇、吕宗林等人。
   ●军旅诗
    军旅诗是活跃在军营里的诗人创作出的优秀诗歌作品。衡阳的军旅诗人中,冷燕虎和李平是比较突出的代表。


    四、当代衡阳比较有影响的重要诗人

    ●本土诗人
     本土诗人影响比较大的有:郭龙、陈阵、聂沛、周晓萍、刘潇、冷燕虎、胡丘陵、陈群洲、刘定安、吕宗林、肖通湖、张沐兴、寒枝、郁金以及李志高、李平、肖勇、杨超群、李镇东、充原、陈新莲、郭密林等人。
     郭龙:1945年生于南京,长于娄底,后居衡阳。现代诗人。号郭侗,笔名倩雯。1992年12月出版诗集《野葡萄的风》。
     诗人刘潇曾经这样给我们介绍郭龙:
    其父郭绍汾先后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和故宫博物院工作。郭龙自幼饱读诗书,国学功底深厚。高二那年,因为生活艰难,郭龙爬上去新疆的火车,进入乌鲁木齐艺术学校学习绘画。虽然后来他热衷于诗歌,但绘画追求的意境美,早已深深渗透到他的诗歌创作中。
郭龙是最早被下放到乡村去的知识青年之一。命运的坎坷和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扼杀他的才情,反而成了他创作的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一些诗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后来结集为《野葡萄的风》。谢冕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这本诗集。差不多是同时,我读到了顾城的《无名的小花》。要是说,我对中国新诗处于绝域而怀有再生的信心,应当承认,是这两个来不及认识的青年的手抄本给了我最初的新诗崛起和发展的启迪。”
熟悉当代诗歌的人都知道,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中国朦胧诗的横空出世乃至轰动整个文坛,谢冕先生功不可没。正是他的大力推崇,一大批朦胧诗人迅速崛起,成为新诗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现今提起那一时段的诗派及诗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朦胧诗,提到顾城,但压根儿找不到郭龙的名字。虽然他们都面临同样的机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为其扼腕的不仅有我们这些郭龙身边的朋友,还有对郭龙有着知遇之恩的谢冕教授,以及徐迟、冯至、卞之琳和同是衡阳人的洛夫等前辈诗人。
    郭龙的代表作两首:
   《残月》

   完整的一首诗
   只写出一半
   一半藏在被泪水漂过的意象里

   《瀑布》

   悬崖上敞开的门
   从那里滔滔传来
   另一世界对我们的遥远呼唤

   
    陈  阵1951年生,祁东县人。曾任衡阳市文联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萌芽》、《星星》等报刊,诗歌《夜泊》获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小说《南风地》获“国际青年年”小说一等奖,散文《乡村月》获《人民日报》文学二等奖。作品入选全国《1983—1984·青年诗选》、《1949—1979·湖南诗歌选》、《湖南新时期10年·诗歌卷》等13种选本,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在河之洲》、散文诗集《船和月光》。他是衡阳新时期最早的诗人之一,曾经在《湘江文艺》帮助工作。我读到的他的最早的作品是发表在1978年第2期的《江南八月墟》,主要写江南农村农民赶集的欢快景象,记得当时这首诗配了两个插图,很不多见。他留给读者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是《在河之洲》、《中国石舫》、《又忆名楼》等等。他的诗歌相对来说传统的色彩更浓一些,但在传统中注入了鲜活的现代元素。特别注重韵律与节奏,有一种难得的音乐的美,比如他这样写《在河之洲》:
    洲在故乡的河上,我在
    洲上,五千多年的阳光
    和五千多年的月光
    在我的身边古色古香
     多美呀!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美不胜收,余味无穷,令读者掩卷难忘。
    聂沛:1964年生,祁东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湖南诗坛的一面旗帜。1985年,处女作《生命交响曲》获《绿风》首届“奔马奖”首奖,《歌唱黄河》、《长江》在《诗刊》卷首发表,主要作品有诗集《季节河》、《湖南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聂沛卷》、《天空的补丁》等。聂沛的短诗追求诗艺的简洁表达、诗思的微妙多元,长诗代表作有《下午是一条远逝的河》、《蝗虫》。
聂沛的诗歌,根据其时代背景、创作时间及精神特征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创作时期:
    一是八十年代中期富有浪漫色彩的诗歌。1985年聂沛在《诗刊》头条发表处女作《歌唱黄河》。《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最权威的诗歌刊物,也是从1957年起送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刊物,聂沛曾经两次在诗刊发过头条。1986年出版诗集《季节河》,收入了这首诗及早期代表作之一《生命交响曲》等。其中的多首诗作选入《1985-1986青年诗选》。诗歌在八九十年代,在文学观念、方法的更新、探索,以及在人的生活、精神处境的关注上,常常走在文学其他样式的前面。聂沛跟进了这股潮流,以独立写作人的姿态闯进诗坛,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和启蒙色彩,用凌厉气势和青春激情,在诗歌里实现着对自身和现实的突围,在宣泄中寻找平衡,在宣泄中抒发着一个诗人对世界、对生活、对自然和信仰的寻根和爱。
   二是九十年代具有哲学使命感和世俗平民性的诗歌。这一时期,聂沛的创作以长诗为主,构成了个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2000年出版诗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聂沛卷》,收入了《下午是一条远逝的河》、《蝗虫》等具有标志性的作品。随着诗人阅历的加深,经过多年的酝酿成长,在诗作方面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诗人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冲破了上一阶段诗歌的现代浪漫主义的历史诗境。这个阶段,诗人主要是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小事出发,使诗回到平凡人的世界,回到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回到切切实实的生活当中,展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并在叙述中进行理性思考。
   三是新世纪的对灵魂进行深入剖析的诗歌。诗人不再像早期那样以快节奏飞奔的方式写诗,而是放慢脚步,将日常的细微观察转化为艺术的真实,豪华落尽,于“平淡中蕴藏着深沉的感动”。诗人在语言上进行高度浓缩,形式上不断创新,创作了一批“触角多元”,富有意味的对灵魂深入剖析,对生命进行“补丁”式阐述的优秀诗歌。诗人在2007年出版第三本诗集《天空的补丁》。
   周晓萍:常宁人。曾在市文联工作,做过《文学天地》编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诗坛较为活跃的女诗人。诗歌作品见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国内一流刊物。199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中国女孩》。她的作品清新、简约、细腻,自成风格。在读者中曾产生较大影响。
   刘  潇:1952年出生,衡阳人。在衡阳诗人中,他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人。时至今日,既没有出过诗集,也没有在国内一流的诗歌刊物上发过什么作品。他的诗歌厚重深沉,奇美俊秀,气势不凡。他以广泛的诗歌阅读和鲜明的个性写作,对衡阳诗歌发展影响很大。1986年春天,他以一首《岳阳楼》摘得首届衡阳迎春新诗大赛首奖。他是真正的自由写作者,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成就。
   冷燕虎:1963年生,祁东县人。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作家班。1995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赤子热血》,该书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词;1997年由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塔山英魂》;2008年出版诗集《忧伤是一种呼吸方式》。先后发表诗作300余首,小说等其它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曾入选多种选本,曾获解放军文艺奖、广州军区业余文学创作奖、首届“艾青杯”全国文艺作品大赛奖及《星星诗刊》等刊物20余种奖项。他独特的诗歌感悟与犀利的诗歌语言使其作品充满男性的阳光大气,给人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而生活中的燕虎,沉稳,严谨,充满幽默与智慧,有时甚至格外细致周到。新时期以来,冷燕虎进入非类型化的无主题写作,在诗歌中敞启了一扇智性窗口。
   胡丘陵:1964年生,衡南县人。全国著名诗人。中共常宁市委书记。1992年以短篇小说《角色》获得第六届湖南省青年文学竞赛第一名,因此而走上文坛。近年来,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创作了好几部在中国诗坛有影响的长诗。长诗《拂拭岁月》获1999年全国诗歌座谈会"海东杯"诗集评比一等奖,2000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长诗《2008,汶川大地震》获《芒种》 2008年度诗人奖,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北京大学谢冕、清华大学蓝棣之、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首都师大吴思敬等专家学者分别在《文艺报》、《诗刊》、《中国文学研究》及学报载文称之为“中国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34岁起担任衡阳市作协主席,时间长达14年。现为衡阳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作为官员中的诗人,丘陵的诗歌创作有一般诗人所不及的独有高度。评论界认为“他以理性的批判和清醒的历史意识穿行于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公共空间,在无限接近历史瞬间的书写中完善对历史的理解,在强健的反思与自我反思中为主体重建寻找位置,并从呢体式上显示了对现代长诗写作的丰富和创新。”获得毛泽东文学奖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谈到了为什么坚持诗歌写作:诗歌可以为他的创造力保鲜;诗歌可以给生活减压;诗歌可以不断矫正自己的价值判断。
陈群洲:本人1965年生于衡山县城。我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艺术集中爆发的黄金时代。在所有这些生机勃勃的领域中,诗歌是始作俑者。诗人们守持着物质上的清贫,却分享着精神上的富有。他们写作,结社,油印刊物,以不知疲倦的能量点燃了八十年代的漫漫长夜。我是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开始爱好文学的。最初尝试过写小说,有一个时期,至少一口气读了不下500部长篇小说。我囫囵吞枣的阅读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0岁之前。但我又说过,我极有可能是今天几千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唯一没有完整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作家。我的第一首小诗《趁我们年轻》,发在1984年第二期的《当代诗歌》。是爱好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参加工作10年之后,我有幸从偏远的山村小学进入了市委机关工作。虽然文字跟文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情。应该说是因为坚守的缘故,我的创作终于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已经发表了许多作品,有些还获了奖。我的创作状态最好的时期其实也在这一时期。我的《b,有些话我想和你谈谈》、《一只水鸟在五月的稻田里优美地走动》、《西瓜》等作品就写于此间。工作的缘故,我也曾经有数年时间诗歌写作处于断断续续的非正常状态。重拾诗笔,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我的写作完成了由纯粹的追求华美的表达方式向放弃技巧、注重简约澄明的过渡。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事情之后,我对诗歌有了更深一重的感悟。我甚至觉得,诗歌是自己存在的最佳方式,除了诗歌,我可能别无选择!作为一个诗人,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衡阳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诗歌生命力格外旺盛的城市,庆幸自己能够见证和参与当代衡阳诗歌的发展繁荣。
刘定安:1968年出生,衡阳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成就。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竞赛等奖项。出版有诗集《在雨季》、散文集《紫竹林》等。 诗人吕宗林说:读刘定安的诗总有被淋湿的感觉,就像走在三月江南的田垅上,丝丝小雨斜斜地飘来,有一些村庄的气息,乡土的气息,桃花的气息,整个人被一些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快乐所弥漫。久了,也许就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充满春天气息的移动的树。偶尔,有一只湿蝴蝶轻轻落下来……刘定安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江南乡土风味的惊喜。他的大部分诗歌都与乡土乡情有关,诗中有画,画里有情,诗意流淌,真情流露,自身特色非常明显。
吕宗林:1953年12月生于衡阳市。吕亮耕之子。湖南新乡土诗派主要成员。当过知青、筑路工人、汽车司机、秘书,编过《现代诗方阵》诗报,著有诗集《活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散文诗集《花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获首届衡阳市文学艺术奖),主编《湘南作家文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供职曾于衡阳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处。1986年至今,已在《星星》、《诗刊》、《绿风》、《散文》、《文化时报》、《衡阳晚报》等5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300余首(篇),诗作收入《世纪末的田园――青年新乡土诗群诗选(1987-1992)》、《家园守望者――青年新乡土诗群力作精选》、《新乡土诗派作品选》、《2002年度<湖南作家>佳作选》、《2003年度最佳散文诗》、《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等20余种选集,获奖20余次。
    肖通湖:是在雁城衡阳文坛出道比较早,至今仍然不断有诗作问世的矿山诗人。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1982年6月,在郴州东江水电站参加湖南省作家协会湘南诗歌座谈会后,以笔名沉吟发表工业抒情诗处女作《钢索桥自白》于《长沙晚报》副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衡阳日报、湖南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大量工业抒情诗,同期在《诗刊》、《诗林》、《绿风》等海内外一流诗刊亮相,成为衡阳诗坛的一只“报春鸟”。其诗风深沉、隽永,大气磅礴,集传统诗艺与现代诗艺于一体,刚柔相济,雅而不俗,灵韵浮生。著名诗人石英称赞其诗“处子之纯,矿山之朴”,著名诗人雷抒雁在为其诗集作序时品味他的诗风“耳目一新”,人品与诗品共存,认为“他的诗充满了真诚、开朗和质朴”。出版有诗集《处女矿》、《暗香》、《仰望苍鹰》。诗作曾多次在《诗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诗歌报月刊等报刊获奖。进入新世纪后,他以网名笑狐仍然活跃于网络和博客,诗风归真返朴,崇尚简单、朴实的写实风格,继续保持着诗歌的灵敏感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张沐兴:笔名木头说话、湖南大少, 1969年11月出生。衡东县人。1987年开始新诗创作,2007年开始新闻诗理论研究。已出版诗集《石头不曾停止呼吸》、《因为》、《2008:张沐兴新闻诗选》、《诗意南岳》,散文集《鹤约》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青年文学》等报刊及《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鉴赏》等一些选本。部分作品在《诗刊》、《光明日报》、《星星》、《诗歌月刊》、《中国旅游报》等全国性征文中获奖。《因为》获全国第二届中山图书奖。他提出了“将新闻诗从叙事诗中脱离出来作为独立文本”的观点并长期进行新闻诗创作实践。
    我个人认为,张沐兴已经站在一种相当的高度,他是目前衡阳写得最为勤奋、写得最好的诗人。可以说,他的创作因自始自终关照祖国、人民和故乡这样重大的母题,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引起关注。他的诗歌写作始终保持了一份难得的率真、质朴与厚道。其作品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浑然天成,自成风格。以一种近乎诉说的朴素方式,没有任何浮于语言表层的装饰,没有生涩甚至没有妩媚的词汇,所有的表达都通俗浅显,却又是诗人最纯粹最内在的深刻感受。他的东西,信手拈来,又格外真实亲切,美好动人。
   “如果不是春天,赤水铺不过是路牌上的名字/如果没有斜坡上成片的油菜花/我不过就是春天里的过客/比一朵云更匆忙。这广阔的油菜花/让春天多么细腻、具体,仿佛浮动着/许多安静、生动的面容”(《路过赤水铺的春天》)。
    在《水泵房的马达犹如我澎湃的心》里,他这样告诉我们:很多的时候/我与水泵房做着同样的事情/在他乡的时光里写下比喻/打开河流一样的爱,让它小小的浪花/穿过暗处。
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他似乎乐于与身边那些渺小而暗淡的东西交往,小到一木一草,空气尘埃。尤其擅长展现暗处的亮光与弱者的高大,赋予它们激情、丰富的内心与圣洁的灵魂。他的作品《承担》、《一滴泪噙着巨大的汶川》、《在一座山的东面想你》等在读者中影响较大。
    寒  枝:1963年出生,衡南县人。本名王国芳。曾参加过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学习。早年爱好文学,近年来在诗歌方面突飞猛进,有较大突破。其诗歌对接当代世界诗歌的写法,诗境开阔、磅礴,手法空灵、诡异,先后创作出了《蓝蓝的羽兰溪》、《举油灯的男人》等优秀诗歌作品引起关注。短时间内相继推出了《瞬间》、《一个人的洪荒时代》、《举油灯的男人》等诗集和诗歌评论集《语言的沸点》。
    郁  金:年轻时爱好写诗,中断十余年,进入中年后重拾诗笔,2000年凭《在秋天的门外》、《与风相遇》等作品迅速跻身中间代代表诗人行列,2003~2006年连续四年提名“华文青年诗人奖”,深得诗坛前辈、《诗刊》编委林莽先生赏识。郁金的诗关注民生,关注时代,关注底层人们的悲欢,代表作有《北京,一月的雪》、《为一块煤哭泣》。
    李志高, 1959年11月生,祁东人。笔名林隐。习诗20余年,在《诗刊》、《芙蓉》、《诗歌月刊》、《绿风》、《文学界》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0余首(篇)。主要作品有诗集《生命的石头与火焰》。他以对生活的深入与游离,深刻再现了诗人的观察、思考和心智矛盾,它的思辨色彩以及对无意识层面的涉及,充分展示诗歌向内延伸的品质。李平,1964年生,江西人。军旅诗人。诗歌作品以雄浑中不失雅致的笔调展现了当代军人铁血柔情的多维心理向度。肖勇,1963年生。耒阳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已发表诗歌三百余首。出版有诗集《结构》。他的诗歌以其忧伤、痛苦、沉郁的质地,呈现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认识,保持着理想主义的追求与传统的启蒙精神。杨超群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以及对内心情绪的提炼能力。李镇东以其静心的写作和诗意观察,在诸多传统被冲刷、风化和腐蚀的时代大势之下,呈现了一种重建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可能。青年诗人充原是一个文学和美术兼修的诗人,其诗语言朴实,构思奇巧,能从寻常的生活中顽强地发掘出美来,2002年开始在《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国内名刊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诗集《在风与风的缝隙》。他的万行抒情长诗《白日梦》追求现实主义的力度与深度,是当代诗坛屈指可数的长诗之一。女诗人陈新莲长期从事网络诗歌的推动以及写作,她的诗歌充分展现女性丰富隐密的生命体验,以及诗意细致缜密的表达。在众多诗歌写作中,具有回归女性诗歌传统的独特力量。郭密林一面坚守短小精悍体例的诗歌写作,一面积极推动诗歌创作大面积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在某个时期内比较活跃或者是著有专集,为衡阳诗歌的繁荣发展做过贡献,我们同样应该记住的名字:唐军林、封志良、剑君、朱文科、饶富强、肖雄、邱红燕、王雁鸣、麻安田、张元初、肖友儒、王一灿、天晴了、曹志辉、郭林春、贺文健、颜娃沙、曹希荣、郭密林、旷辉、廖丽娟等。
域外诗人:
     代表性的诗人有:洛夫、谢湘南、刘起伦、吕叶、罗鹿鸣、李邵平等。
     洛  夫:1928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燕子山,在相市小学、衡阳市二中、八中、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9年赴台湾,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3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辑诗近六十年,著作丰厚。出版《时间之伤》等三十七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四十多年来评论不断,英译本已于1994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1991年复获台湾文艺奖,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赠终生成就荣誉奖章,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长诗《漂木》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华语诗坛。2009年,《雨想说的》获“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最佳诗歌奖 ,台湾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诗选》如此如此评价他“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是: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至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洛夫的天空》、《洛夫传奇》、《洛夫访谈录》等。洛夫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也已近五十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衡阳、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1988年,洛夫先生第一次回故乡; 1992年洛夫先生第二次回故乡;2004年,洛夫先生第三次回故乡时书赠衡阳第一长联,为长联剪彩,举办诗书艺展、回母校岳云中学,参观南岳衡山、船山故里、神农耒阳、常宁印山、家乡新县城云集、出生成长地相市乡。2009年,洛夫先生第五次回乡,参加2009秋·(中国衡阳云集)洛夫国际诗歌节。2011年秋,洛夫先生第七次回乡,抵达云集,衡阳市作家协会设宴邀请市内文艺界名流为洛夫先生和夫人陈群芳女士金婚50周年祝贺。
    谢湘南:1974年出生,耒阳市。当代著名青年诗人。曾做过建筑工、搬运工、保安、推销员、编辑、记者等。1997年参加诗刊社第14届“青春诗会”。2000年有诗集《零点的搬运工》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诗作入选近百种当代诗歌选本。现居深圳。
    吕   1970年3月生于永州,成长于衡阳,1997年到省会长沙创业。游离于文化与商业之间,为“龟博士”汽车服务品牌与“泊客传媒”创始人。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与诗人广子、梦亦非等发起并策划实施了“70后诗歌论坛”,成为中国70后代表性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诗歌写作,坚持独立的“个性写作”,少有作品发表,后经梳理主要写作阶段与主要作品有《青铜时代——生命系列组诗》、《面具时代——存在系列组诗》、《寓言时代——城市寓言系列组诗》、《灵性时代——阳光行动系列组诗》、《虚空时代——沉寂系列组诗》等,其诗歌作品集《我时代:吕叶1990—2010》作为“70后诗歌大系”丛书已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出版。
    刘起伦 1964出生,祁东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数学系。现任解放军某院校副院长。 198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已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象》、《亚洲诗坛》等海内外发表诗歌300余首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若干。作品入选《新中国50年诗选》、《建国五十周年朗诵诗选》、《新中国军事文学大系·诗歌卷》、《2000年诗歌年鉴》、《2000年年度最佳诗选》、《散文诗十年精品选》等20多种权威选本。与湖南诗人结集出版《6+0:湖南六诗人诗选》。诗作《酿酒的农妇》获《诗刊》全国诗赛二等奖,并应邀出席人民大会堂颁奖典礼。诗作《斧子》获台湾《创世纪》创刊40周年“作品优选奖”。 1998年8月获《解放军文艺》“诗歌奖”。2000年5月,参加诗刊社第16届“青春诗会”。
    罗鹿鸣 1963年生,祁东县人。曾在《人民日报》、《诗刊》、《中国作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国内外10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解说词、论文、新闻、摄影等作品2000多首(篇、幅),被《读者》、《中外文摘》等报刊转载数十篇,出版《屋顶上的红月亮》、《爱的花絮》、《我心在高原》等诗集与《真情的天空》等报告文学共8部,主编与编辑图书近20部。支边与文学事迹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湖南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文艺报》曾专版评论介绍其人与作品。曾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表彰,被国家主席杨尚昆、人大委员长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李邵平 1973年2月生于衡阳市,现居深圳。作品散见《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辽河》《散文诗》《中西诗歌》等,收入《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当代诗库》《学生阅读经典——精美散文》等。曾参加第九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著有散文诗集《一个人的城市》。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深圳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此外,还有聂茂(中南大学教授、海归博士)、萧萧(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理事萧潇出版《一路高歌》《人在他乡》等诗歌、散文集6部,主编《中国诗歌选萃》等大型诗歌选集3部)、倮倮、阿鲁、罗百君、冰洁、张振萍、汤凌、谢亚凡、湘莲子、蒋亦冰等人的诗歌创作亦有一定范围内的影响。
已故诗人:
有老一辈的王晨牧、吕亮耕、蒋薛和青年诗人刘晓星、胡鹏飞、雷善华、王佩云、陈璐(谌烟)等。
王晨牧:(1917—1990)现代诗人。衡阳人。1938年在《文艺阵地》第一次发表诗作,受到茅盾的书信鼓励。以后在桂林《中国诗坛》、《诗创作》、福建《现代文艺》、重庆《诗丛》及各地报刊发表诗作。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末,先后担任衡阳《大刚报》、《力报》及《新时代》杂志的文艺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湖南报》(六十年代改为《湖南日报》)副刊《湘江》编辑,衡阳市文联主席。1976年起参加《辞源》修订和王船山著作校点、注释工作。数十年间,发表诗作500余首。出版的诗集有《往日诗草》、《向旷野这边开一个窗口》(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袖珍诗丛萧湘诗辑之一)等。
    吕亮耕:(1914.11.29~1974.9.30)别号恢畬,笔名素心、朱颜、黄河清、上官柳等,祖籍湖北嘉鱼县,生于湖南益阳县。幼年随父旅居上海。在杭州求学时与同学创办《现代诗草》。1937年在《新诗》发表诗作,并与靳以(著名小说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英年早逝)、戴望舒等人往来。1938年夏与人合编长沙《抗战日报》副刊《诗歌战线》,发起组织中国诗艺社,出版《中国诗艺》月刊,提出“诗歌要面对现实”及“內容与艺术并重”的主张。1942年至1947年,先后担任耒阳《国民日报》、衡阳《大刚报》、《中华时报》、汉口《大华晚报》、九江《型报》等报纸的副刊编辑、总编辑、主笔,极力提倡新诗并从事创作,文学作品散见于香港及內地30余种报刊杂志。解放后,在衡阳市湘南中学、市一中、市二中任教语文。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4年病逝于衡阳,1979年平反昭雪。其诗作被收入《战前中国新诗选》、《现代派诗选》、《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卷》、《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海內外新诗选萃》、《现代同题新诗荟萃》、《抗战时期贵阳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等选本;著有诗集《金筑集》(1940年5月,重庆独立出版社)、《吕亮耕诗选》(1989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传略收入《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中国新诗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词典(诗歌卷)》、《中华诗歌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中华诗人大辞典(当代卷)》、《湖南当代作家大辞典》等辞书。其诗歌充满个人情感的浅吟低唱和时代风暴的鼙鼓号角,洋溢着对美的无限向往和痴情,艺术上继承中国古典传统和借鉴西方诗歌技巧。著名诗人徐迟称他为“永生的诗人”。
    蒋   薛:1929年12月14日生于衡南县农村。衡阳市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他天资聪慧,自小爱好文学。从写“衡阳渔鼓”、“长沙弹词”等曲艺作品逐步转向诗坛。23岁即创作长诗《选举毛泽东》在《长江文艺》发表,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因此出席了湖南省首届青年作者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继1954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选举毛泽东》后,1964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诗歌集《红岩英雄赞》。他一生著述颇丰, 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江雪诗笺》,2008年出版了新诗集《湘水晨曲》。他的新诗丰神情韵,湖南师大中文系马积高教授评价他 “时有精思之篇,尤多清隽之句,诗境特别开阔”。
    刘晓星:1966年5月31日出生于衡阳市东阳渡,1999年9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33岁。衡阳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间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诗人和小说家。其人生旅途短暂而曲折,初为行吟诗人,后管理过乡镇企业,开过饭店,做过记者,当过警察、副乡长、招待所经理、房产开发公司经理,即使生活磨砺纷至沓来,他却在悲喜沉浮中顽强成长,自始至终,他总是执着于他所钟爱的文学创作,勤奋苦学,笔耕不辍。1987年出版诗集《流星》(自行印刷)。1995年出版散文集《如烟往事》(文化生活出版社),在《芙蓉》、《十月》、《湖南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过中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近二十万字,1988年,由他发起创办了衡阳市有史以来第一张诗歌报《伊人诗报》。   刘晓星创作的诗歌作品和散文,文字优美动人,情感细腻真挚,充满着沉着深邃的人生思考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辨。
    胡鹏飞: 1965年出生于衡东县。原籍湘潭。生前曾任衡东县甘溪有电支局局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发表诗歌。很有才气。先后在《诗歌报》、《中国青年》、《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上百首诗作。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1993年的《青春诗历》。1994年3月4日凌晨在江西鹰潭被人谋财害命,客死他乡,时年28岁。胡鹏飞遇难后,他所在系统的《人民邮电报》非常隆重地在头版头条以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载文悼念他。记得当时报纸以黑体加了四五百字的编者按,发了我的怀念文章《天堂的箫声》和胡鹏飞的手稿。2003年,在诗人罹难10周年之际,我出资帮助出版了他生前遗稿《天堂的箫声》。尽管诗人此时已逝世10年,但朋友们仍然没有忘记他。
    雷善华:笔名“祁东”,1987年因车祸夭亡,年仅25岁,他的诗早熟,有气魄,有掩饰不住的雄心,另一位英年早逝的诗人杨春光对雷善华推崇备至,认为他无论从词语历炼的炉火纯青的完美程度,还是到思想表达的深度所达到的至上至远的广度与丰沛厚度,皆比因自杀而大名鼎鼎的麦地守望之神海子更令人信服、更令人感佩和传世敬仰。代表作有《端午水在涨》,遗著诗集《彩陶时代》少量存世。
   王佩云:女,1966年6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外公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之后俞氏。10岁时随父专业到湖南衡阳,16岁就读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19岁执教于衡阳市一中。大学期间和毕业后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少量的微型小说作品,迎来创作高峰期,散文《价值》获湖南省报纸副刊文学作品评比一等奖,诗歌代表作有《乡魂》、《海》、《九月白菊》等,风格大都婉约、清丽、空灵,在当时的衡阳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1998年3月因车祸不幸逝世。有油印小册子《死的怀念》存世。
    《乡魂》
    是寂冷的青石街巷
    久远失落的跫音
    是灯暖的四方院落
    深了又浅的古井
    是蓬蓬生霜的坟前草
    是故乡洋槐空空的树心

    哦,初雪覆掩了青青苔痕
    空阶上已然星稀月明
    帘外风一声一声的长
    就仿佛
    仿佛唤起爱情


    陈璐(谌烟):1984-2004):女,原名陈璐,1984年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就读湘潭大学2001级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后休学一年),2004年6月3日晚23时左右服毒自杀。早期活动在“弧线80后诗歌论坛”。其诗歌与小说展现了80后一代人的纠缠、困惑、挣扎、绝望。文笔流畅,细腻,感情真挚、奔放、炽热。其人是真正跨掉的实践者。
 
    谌烟作品 

   《二楼的病房》
  
  窗外有一间
  再普通不过的房子
  我认得它
  爸爸曾经在那里
  安静的睡觉
  
  屋檐下的冰凌
  哭个不停
  我和那间房子
  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静静的对望
  
  冬日的太阳
  不声不响
  丈量着我的病历本
  冰冷的脸上
  浮起零度的嘲笑
  


    五、新时期以来衡阳比较有影响的诗歌事件
   
     ●“诗之春”首届衡阳迎春新诗大赛
    1986年春天,衡阳市开拓者协会举办了“诗之春”首届衡阳迎春新诗大赛。大赛共评选出优秀奖和佳作奖各10名。获奖作品收入了《雁翎》诗刊。颁奖大会在位于现在的莲湖广场的原衡阳市工人文化宫举行。著名诗人、省作协主席未央,著名行吟诗人彭浩荡、女诗人骆晓戈和著名诗歌评论家李元洛等应邀出席。彭浩荡还在会上即兴朗诵了诗歌《女娲补天》。我的诗歌《春天》在这次获得了佳作奖。就在颁奖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长沙来的那一拨诗人,也见到了刘潇、聂沛和安青等人。
    ●谢冕与衡阳诗歌朋友见面会
     2001年夏天,应衡阳市作家协会邀请,谢冕与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程光炜、北塔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兆忠等人一同访问衡阳。我与胡丘陵、安青、陈阵等人有幸陪同他们游览衡阳名胜,登祝融,游石鼓。谢冕先生作为新时期中国诗歌的重要人物,跟衡阳诗歌尤其有着太多渊源。在中国新诗崛起的前夜,他在自己所任教的北大校园里,欣喜地同时读到青年诗人顾城和郭龙的手抄本。前者顾城成了新时期中国诗歌崛起派的重要领袖,后者郭龙就是居于衡阳的诗人。那时候谢老师给衡阳诗歌朋友回信,每每会有这样鼓舞人心的话:我相信中国诗歌崛起的那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我没有考证过,当年衡阳的“崛起文学社”与后来中国诗坛的崛起派究竟有没有关系。在紧张的游览、观光空隙,我们在位于沿江路上的衡南县国税局二楼特意安排了一场谢冕与衡阳诗歌朋友见面会。跟谢冕有过联系的衡阳诗人郭龙、易龙云以及谢老师的仰慕者数十人参加。事后许多朋友激动地说,那一次见面会,圆了几代衡阳诗人的梦。谢老师跟衡阳有缘,还在于他跟衡阳籍两位著名诗人——洛夫和胡丘陵有着深厚情谊。2007年10月,深圳市作家协会和衡阳晚报联合在边城凤凰主办洛夫先生晚年巨制——长诗《漂木》研讨会,75岁高龄的谢冕先生特地从北京赶去参加。谢冕老师在诗坛举足轻重,乐于扶持后辈是有口皆碑的。胡丘陵的诗集《拂拭岁月》,就是谢冕老师亲自作序的。对谢老师我更是充满感激。那一年在贵州,一直拒绝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诸多媒体采访的他,居然破例接受一个县级电视台的专访,对我首倡的新型文体“诗散文”第一个站出来给予肯定和支持。
    ●洛夫国际诗歌节
    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在诗人老家衡南县城举办的一场诗歌的盛宴。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期间,举行了洛夫文学馆奠基典礼,洛夫诗歌论坛和洛夫书法艺术展。洛夫先生和夫人陈琼芳女士、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以及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吴思敬、沈奇、陈仲义、龙彼得、谭五昌等人出席诗歌节。韩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诗人、评论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为活着的作家建文学馆的,在中国,除了冰心,只有洛夫先生享受了这一殊荣。
    ●锋刃与衡山诗会
青年诗人吕叶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参与中国民间诗刊的编辑出版,先后主持编辑油印文学刊物《透明色》、四开胶印诗报《现代诗方阵》(与衡阳诗人吕宗林共同编辑,只出一期)、对开大型民间先锋诗报《锋刃》第一辑、胶印大型民间先锋诗刊《锋刃》第二辑、第三辑,大型民间诗歌研究资料《诗镜》(只出两期,与四川《诗研究》合刊),其中1992年—1994年连续出刊三辑的《锋刃》推出并留存了大量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诗歌文本,对20世纪中国民间诗刊的发展具有里程碑价值,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中国民间诗刊之一,《锋刃》第四辑(复刊号)于2011年9月复刊,两卷本,百余万字的大容量,成就了其中国民间诗刊又一全新的高度,《锋刃》的复刊被国内著名诗刊《非非》与《非非评论》联合评为“2011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之一
     吕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参与中国民间诗歌运动,2000年8月在中国南岳衡山策划主持“90年代汉语诗歌论坛”(史称“2000衡山诗会”),诗会聚集了中国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新生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汉语诗歌写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汉语诗歌写作贡献了大量的学术研究资料,其自由与开放性开创了民间诗歌运动的全新模式;十年之后的2010年8月,再次在中国南岳衡山发起实施更大规模的“2010衡山诗会”,其独有的包容性、其跨区域跨群体跨流派的开阔视野,真实地而有效地展示并还原了多元文化境遇下的的中国诗歌原始生态;“2010衡山诗会”以大量的诗歌学术发言对新世纪十年的诗歌写作进行了整体梳理;诗会坚持纯粹的非官方、非商业的民间立场,同时首次将公益精神与诗歌义工正式引入诗歌活动,为中国民间诗歌运动导入全新的运作模式;“2010衡山诗会”被《非非》诗刊与《非非评论》联合评为“2010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之一
     ●《伊人诗报》
     于1988年中创办。“伊人”之名,来自《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缘起创刊人、衡阳市已故青年作家刘晓星(1966—1999)于1987年在南岳创办的“伊人餐厅”兼“诗人之角”,刘晓星借南岳旅游胜地,广交诗界朋友,为创办《伊人诗报》打下了良好基础。
     刘晓星的伊人餐厅终因经营不善在一年之后关张,但他凭借伊人餐厅的“诗人之角”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诗界朋友,以及他对诗歌文学事业的不懈追求,为进一步扩大交流,为衡阳市广大青年诗人营造一个自己的诗歌平台,刘晓星倡议发起创办《伊人诗报》,当时,便得到了以陈群洲、王少华、范林、王一灿、刘定安、李向东、曾鸿斌、旷辉、陈明、李世昌、江林、唐铁军等为代表的衡阳青年诗人积极响应,大家不计得失,自筹经费,积极参与筹备。1988年10月中旬,刘晓星邀集衡阳市诗界年轻朋友,在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厂《衡冶工人报》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此后为经费筹集、诗稿选用、版面布局、校对印刷等事务多次召开会议,几次都在范林家的小平房聚会商议)。会议确定由刘晓星担任总编辑,范林担任主编,刘定安、李向东、陈群洲、王少华、王一灿、刘晓星、范林等七人为编委,易春生担任美术编辑。所有编委一律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会议要求各位编委负责向所联系的文学界朋友征集诗稿,报纸编印费用主要由总编辑刘晓星负责筹集,各位编委力所能及协助募集,并确定由时任《衡冶工人报》副刊主编的范林收集诗稿并编辑、排版,在冶金印刷厂印刷。报头由书法家孙照明题写。后来参与的有乔玄、张扬、马雪、单丹、郭学强等人。
    《伊人诗报》初定为季刊,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出版,视情逐步发展为双月刊、月刊。报社地址为衡阳市东风路八角塘273号。创刊号定于1988年12月出版。时仅两月余,征集到来自以本市青年诗人为主,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稿二百余件,于1989年元旦前后出版了《伊人诗报》创刊号,选刊诗作、诗评50余篇,印数1500份。著名诗人、崛起派领袖北岛于1988年6月5日亲自为《伊人诗报》写下发刊词《自己的世界》。诗刊立足衡阳,面向全国。当时在衡阳比较活跃的青年诗人大多在上面发过作品。《伊人诗报》第一期出刊后,获得了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的一致欢迎和好评,时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著名诗人泓征对衡阳青年诗人群体的文学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挥笔题写古句“残盖未宜长听雨,小荷欣见满池馨”,对伊人诗报年轻同人予以鼓励。
     1989年春季,由于当时政治风波影响,征稿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刘晓星与范林仍为保障第二期尽量按时出版四处奔走,筹措经费,征集稿件。在1989年4月出版了《伊人诗报》第二期,头版头条刊载了当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同济大学诗人沙龙“三棵树”为伊人诗报所作的专稿《诗人心灵感受方式》,开辟了《女性的天空》诗歌专栏,发表了以刘兰、魏衡宁、叶东宁、成海鹰、周晓凤等为代表的衡阳市女诗人诗作近20篇。该期发表诗作、诗评七十余件。后由于当时政治风波的冲击,青年诗人们创作热情显见衰微,加之编印经费筹集存在巨大困难,《伊人诗报》便告停刊。然《伊人诗报》短暂的生命,伴随刘晓星先生对诗歌文学的执着热情,在衡阳市这一批业已步入“知天命”乃至“花甲”之年的文学爱好者心中,永远是一段值得毕生珍藏的美好记忆。
    ●《现代诗方阵》
   《现代诗方阵》诗报1993年6月28日在衡阳创刊。是继《伊人诗报》之后,时隔4年衡阳的又一张民间诗歌报纸。该报8开四版,仅出一期。为衡阳市回雁诗社《雁翎》诗刊增页,由吕宗林和吕叶组稿编辑,云虹(易龙云)为执行主编,,刊载有江堤、莫砺、阿山、吕叶、吕宗林、肖雄、王小山等诗人的新乡土诗,以及衡阳本土诗人聂沛、聂茂等诗人的评论、诗歌。
    ●《湖南诗人》
    2004年5月23日,郭密林、游鱼、怯情在乐趣园创办了湖南诗人论坛。同年10月31日,《湖南诗人》创刊,选发了52位注册诗人的作品。2005年4月,美国《新大陆》诗刊第87期集中推出了“湖南诗人小辑。2006年1月,《湖南诗人》第3期“繁星派作品”栏目推出了兄弟社团13位同仁的新诗作品,诗刊首次公布“湖南诗人”2005年年年度优秀作品奖25首,理论评论奖3篇的获奖名单。至2012年止,《湖南诗人》已出版诗刊14期。
    ●祁东诗群
    改革开放以来,祁东文学才俊辈出。1985年10月聂沛在《诗刊》卷首发表处女作《歌唱黄河》、《长江》,轰动一时。随后,聂沛在几乎所有国内一流的诗歌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并相继出版了个人专著《季节河》、《文艺湘军百家·聂沛卷》、《天空的补丁》等,引起诗坛广泛关注。在聂沛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诗人在祁东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脱颖而出,构成诗坛的“祁东现象”。2009年12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一种方向叫远方》收录了陈阵、李志高、雷善华、冷燕虎、郁金、罗鹿鸣、起伦、聂沛、聂茂、唐艇、张海峰、充原、陈琳、张振萍、家禾、马灯、陈渡风、胡人、罗志成、施晗等20位祁东籍老、中、青代表诗人及主要作品。郁金作品多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并选入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祁东“四聂”(聂沛、聂茂、聂泓、聂青),在诗坛被传为美谈;充原用三年时间创作的万行长诗《白日梦》,既是祁东诗群中爆出的“原子弹”,也是衡阳乃至湖南诗坛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域外祁东籍诗人中的原衡阳市文联主席、衡阳诗坛常青树陈阵,写出过《别把鸟语当人话》等名作的诗人冷燕虎,诗歌质感坚实厚重的诗人罗鹿鸣,参加过《诗刊》社第16届青春诗会、全国著名的军旅诗人起伦,《杭州日报》编辑、野外诗人沙龙创始人胡人,智客网总裁、曾被诗坛泰斗誉为“幻想男孩”的偶像诗人陈渡风,《郴州日报》编辑、女诗人张振萍,《行吟诗人》创办者之一、《打工诗人》编委、打工诗群代表诗人家禾,从事电视媒体工作的诗人陈琳,北漂诗人马灯,等等,都活跃在当今诗坛,与县内诗人遥相辉映,形成了一种令诗坛震撼的“祁东现象”。
   ●诗歌抄袭门事件引发诗人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思考
   2011年12月5日,网友“川江捞鱼”在红网衡阳论坛发帖称:“衡阳市作协主席陈群洲涉嫌剽窃”,并陆续列出许多陈群洲与黄澄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进行比对,提出必有一方涉嫌抄袭。随后多名网友跟帖,众说纷纭。12月8日上午,衡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国芳受正在外地开会的市作协主席陈群洲之托,约见记者,就红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诗歌“剽窃门”事件代表陈群洲正式做出回应。指出陈诗出版时间早于抄袭者黄某的作品整整十年,且二人诗歌品质与影响相差悬殊,不可同日而语。他对陈群洲的作品被诬蔑为剽窃深感震惊,呼吁尊重作家劳动成果,维护作家合法权益。同时谴责不讲职业操守的抄袭行为严重伤害了陈群洲个人的感情,破坏了衡阳文学界的声誉、稳定与和谐。抄袭门事件受害人陈群洲亦公开站出来表示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一个作家的尊严与合法权益。抄袭门事件最终真相大白,舆论对抄袭行为也予以了无情谴责。此事引发了诗人对于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思考,同时也说明衡阳诗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此文系应邀为某讲座收集的资料。正在不断完善中,欢迎指正,欢迎提供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f6a401013an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1:06 | 只看该作者
宣传一下我们衡阳,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0 06: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