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J' l7 E9 y3 R3 f8 C+ V; R6 x* O7 k! M& x4 N
禅诗与现代生活1 N& t3 ~" g( @7 W
张潇/ {7 p6 u. g' P6 S( w. h3 a
{7 G q% Y) ]6 Y; l, n8 _' ^
《世界现代禅诗选》一书,历时三年多的编选终得以正式出版。“庄禅精神”历来是传统中国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核心理念。古典诗歌中“庄骚”传统以雄奇瑰丽和恣肆汪洋见长,而本土禅宗影响下的诗歌仅以唐代寒山、拾得流传较为广泛,其余则隐没不闻。近年来,市面坊间虽不乏如《历代诗僧诗歌选》、《禅诗精选》这样的书目,大体都是收录古人篇章,仅为出版发行略加增删仓促而成。加之某些诗歌“外行”为吸引读者眼球巧立名目,所选作品往往良莠不齐,让人难以卒读。
9 d/ P2 C5 a4 o4 g- E4 N ^ B, _ “五四”以降,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臧否巨变,文艺和诗歌团体动荡朝夕,在自主创作的个体方面,只有废名、孔孚的诗歌和周作人等的散文作品中某些部分或颇有近似传统禅宗文学观念之处。反观国外,近如日、韩,历来多有禅宗文学的创作,兹不赘言。在上世纪中后期日人铃木大拙等就已经通过讲演和著述的形式将禅宗思想向欧美传播。俄罗斯、瑞典、爱尔兰等国家知识界也极为重视,曾经引发过“禅宗”思想的热潮。1 j! ^! }5 A2 W) [
受此影响,国内八十年代风气初开,正如有些学人所言,由于讯息极端闭塞,那时属于传统乡土中国的旧的东西也成了新的。所谓“往前走,往后看见到的都是新的”(西川语)。笔者以为,一种思想深入现实生活的过程,以在此观念下能否形成别具一格(甚或是有足够重要性的“经典”)的本土文学作品为重要佐证。就如同基督教思想在西方引发了大量的传世文学经典作品一样,目前基督教在国内的各地民间兴盛传播,迄今为止尚未产生有代表性的基督思想影响下的本土文学作品。6 X& J N9 W5 C: u
在国内外现代诗歌从题材到表现形式、技法、观念和旨趣都不断更新的今天,大陆诗人南北先生创立“现代禅诗”流派,力图在融汇中西传统诗观和语言特点的持续努力下,在现代人的生存语境中给出“禅诗”的新面目。于是就有了这本《世界现代禅诗选》,集中收录和展示各时期国内外优秀创作者契合“现代禅诗”流派理念的诗歌文本。本书奉献给读者的将是全世界“诗歌同仁”们,特别是国内同道多年悉心照料的婆娑世界之“一叶一花”。 7 y! A0 v) a8 |% w
笔者通读了此次结集编选的全部诗稿。这些入选的国内外文本呈现出净虚、清洁的意象特征,在各位“现代禅诗”作者的日常书写中自发成为一种虚拟的演奏。南北先生说:“我即是山水,山水即是我”。不由得想起明代“心学”大家陆九渊的“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一语。从对中国思想史的理路考察来说,两者皆是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直接影响。广而大之,置身本书所选诗歌情景,其间光影、物象如同梵歌音节的涨落和舒卷伴随着奇异的调性。所有这些,只为等待有心的读者挟缘而来,领受一种反思现代生活的精神性洒扫与歌唱。6 ]+ \* }% ~$ f m/ Z
虽然常言说“砍柴担水,无非妙道”,何况传世的禅宗祖师有“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训诫,但六祖《坛经》不意竟成为中土唯一的一部汉语释典。有鉴于此,世界各地“现代禅诗”的写作借助当今日见发达的出版、传媒,也将成为活动于当下纷杂、多元的话语市场,见证各类诗歌文本“供需”关系悖论的一种独异存在。正因此,也势必经受此间世态的各种毁誉和不同人群的品位选择。5 K* m! d6 x& i; L0 u4 }$ T
禅意与现代性、古典抒情与东方式领悟的言语极简形态、通感性的灵氛与沉思、喜与忧的悟性转化、神秘的终极探求,在“现代禅诗”写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谓“法门难入” ,笔者认为禅诗的写作和评析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本书所收录的一些国外的名家(如泰戈尔、帕斯、特朗斯特罗默等人)拥有相当深度的诗歌作品,往往通过具体而微的日常书写,深入探讨、追问宇宙的本源和人的本质等哲理。 P# `8 v7 s' u* J( L
此外,在现代性和全球性的语境中,环境保护、人的终极关怀、对科技和人文关系的密切关注与反思,均在“现代禅诗”这一主题下通过不同时代诗人的具体书写得以精微呈现。明确体现了了诗人和时代的互动关系。这也为有心的读者、批评人士深入探查《世界现代禅诗选》编选者的眼光、意图和原则做了“现身说法”。特别地,本书国外入选诗歌翻译质量上乘、用语谨严。经得起反复推敲,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原作的精神气质和思想风貌。
9 H% g& v, I9 k广义的“现代禅诗”作为世界诸多国家、地区禅文化热潮相激荡、碰撞的新兴诗歌潜流(拥有某种类似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写作《瓦尔登湖》时的精神指向的传统),在文艺、学术思想和文化领域,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解读。国内“现代禅诗”流派的各位发起人和参与者,在此试图编选一本既能体现“纵的历史深度”,又能体现“横的世界广度”的现代禅诗作品选集。因此所选诗歌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y1 y$ y- J/ |# T2 F7 G2 G
愿这本诗集能成为有缘读者在纷繁生活之闲暇,捧读而触发自身禅机的“外物”。境由心生,物随境移,愿这本诗集能让市井诸人的苦痛得到安慰,使街衢人群的“皮相”喜乐得到佛光照耀下的澄明升华。
& u. n+ o. e/ g2 j; @6 Q1 b2 x- E( Q1 @+ h
2013年冬,成都锦江畔3 G+ t& [& k8 H* m1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