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南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总第三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朱枫的作品

朱枫,本名朱富根,现居山西黎城。现代禅诗研究会基本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等报刊,入选《世界华文诗选萃》《世界文坛》等。诗作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四号诗歌坊”展示。


莲心

那时他安静地睡去
像池水睡在夜莲的身边
那时荷下有两条鱼儿神游
一前一后
一左一右
一上一下

那时他在说着梦话
——沉入两条鱼儿的幸福!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理由:但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水中,过得美满、幸福。禅,就是享受当下。


池边观水

几朵白云飘在水里
一群小鱼游在天上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云是天上的游鱼,鱼是水中的浮云。而当水天相映,云便是鱼了,鱼也便是云了。精妙绝伦!


夏日,在林间

一些蝉蜕,挂在树杆上
这是上午

在日出之前
多少新蝉挣脱了自已
飞向更高的生活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心中有无形的枷锁。悟禅,就是要我们打破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枷锁,让心灵返璞归真,让生命自由快乐。朱枫的这首诗从蝉蜕说起,给人以临头棒喝般的惊醒。


夜莲
   
清淡的香,在身体的内部  
这黑暗里附体的花魂,静静的  
抚过血脉的颤动。何为温暖  
只惟夜色里总有一朵花开在心房  
   
逝水  
流波  
日月如梭,织一朵莲花  
挂在夜夜的心上  
   
推荐人:石洞里的风  
推荐理由:语句平缓,淡然,莲花表示纯净和断灭,莲如人,人如莲。  


我所喜欢的春天
  
我所喜欢的春天,是一群  
天真烂漫的绿衣孩子  
他们鼓足春风的气息  
吹无数五彩缤纷的气球——  
白梨花、红桃花、粉杏花……  
数不清的蝴蝶在他们身边飞舞  
这时阳光站在沟崖上   
这时春天在他们的手上  
我所喜欢的春天  
是一种怀想的雀跃  
在故乡大地的温情里  
我愿再一次跑丢童年的鞋子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对于一首诗歌作品的评价,历来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遵循。但在一定的审美框架内,我们还是会凭着直觉,来判断出自己是否喜欢。  
朱枫此诗,就在基于现代禅诗的审美语境,让我感到喜欢的一首。因为在这首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清新和喜悦。它的气息,是怀想的,是健康的,更是向上的。  


春野上
   
冬天有一些假死,像我们说到枯干  
比如这些小小的绿草,其实
它们都有一棵不死的心  
它们以漫长,等待一缕春风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枯干的  
在梦中一点小小的潮湿里
用根想像着以心花怒放的方式  
给世界开出一片小小的芬芳  
肯定有一树花开过,在那些春天  
没有蜂蝶,花落了花又去  
没有果实的秋天,西风中
长长的雁鸣刮过一缕长长的叹息  
春野上,柳绿花红了往事  
一枚红红的旧酸枣挂在枝棵上  
我摘下尝了尝,那是去岁的酸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读这首诗歌,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悲痛。在当下这个社会,作为一个真诚而正直的诗人,我们大家都有着难言而深隐的苦痛。朱枫,也许正尝试着从他的现实苦痛中走出。“它们都有一棵不死的心/它们以漫长,等待一缕春风”,是的,对于强大的黑暗,我们只有沉默,但是,沉默不等于屈服。“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枯干的/在梦中一点小小的潮湿里/用根想像着以心花怒放的方式/给世界开出一片小小的芬芳”,是的,诗歌就是我们理想的花朵,我们的坚持,就是世界的希望。

站在一座山峰上往下看

我攀到这座山峰之顶,似乎只是
为了往下看看,好风光都在下边
看一坡坡的油松绿在山崖上
看一块块梯田盘在山腰上
看一座座村庄散落在山脚下
看一株株白杨树围着村子转

我站在山峰上,山峰上只有石头
它不长树草,更莫谈开花结果
一座山的最高处,光秃秃的巨石之上
我是比山更高一点的孤独之鸟

而鸟们都是向下飞的,毛毛虫在树上
庄稼们的籽粒香在田地里
云彩飘着飘着也变成了向下的毛毛细雨
我看着山下村子边高杨上的喜鹊窝
伸伸臂膀要努力做好一个向下飞的姿势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朱枫的这首诗,视角很独特。人们惯常的思维,是鸟们飞向蓝天,人的梦想飞向高空。而诗人从一种高处向下看,看到了好风光都在下边,并引导着读者的思绪进入另一种空间。向下飞,才能接近大地,找到家园,融入万物。


早晨想起一面草坡

平静的床铺,忽然感觉有了些倾斜
这个早晨,太阳刚刚出来
为什么我会想起了一面草坡
想起我从坡的顶端骨碌碌滚到坡下

一天是一个美好的轮回。早晨
太阳光斜着从天空滚下来
附在苹果绿的窗帘上。时间的斜面
透出一些青青草的梦幻光泽

什么让我想到返回?一个荆条的篮子
㧟着故土的猪草。一只花狗
站在我童年的身旁。一坡青草
滚动一片光鲜的留痕,野花的清芬
这个倾斜的早晨,淡淡的阳光里
我怀抱一片草坡,暖暖的绿意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从生活的细节中感悟禅的意味,是我们现代禅诗探索者每天的功课。朱枫的这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又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而是发现了生活中的“绿意”。




也牛的作品

也牛,本名刘勇,四川遂宁人。现代禅诗研究会基本会员。作品散见各报刊。暂住成都。


扫落叶的小和尚

石匠慢慢地把一块石头
凿成观音  小和尚看见后自言自语
菩萨早就坐在岩石中啊
原来  石匠只不过是
将菩萨的身外之物一一琢去

从旁边经过的老和尚听见了
用手指着小和尚的胸口
说  她在你这里呢

小和尚看看老和尚  
再看看  悬在峭壁之上
一心一意工作的石匠
似有所悟  将山门前一阶落叶
扫得唰唰唰地响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是一个很古老的禅的故事,作者的描写也很平实。看上去,似乎并没有空和灵的意境。但,这首诗讲的故事和禅理,不过时。如果,你真的能读进心中,读到真懂,那么,你就悟了,就是禅者。


一只蚂蚁

洞外
别有洞天

出行之后
一片霜叶
下山来
替他关上房门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蚂蚁外出觅食,霜叶飘落地上,这是自然界的两个小小事件。但是,在也牛的笔下它们竟是如此和谐美妙,轻灵可爱。


游泳

就穿着风
穿着
一袭凉凉的绿

投进山塘
像鱼一样一丝不挂

水光里
漂去了
夜夜失火的额纹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理由:也牛的禅诗,很成熟,耐品。读他的禅诗,能清火,养心。读了本诗,我也就象鱼一样投入了清水中,把“夜夜失火的额纹”给浇灭了呢。谢谢也牛的好诗。


访灵岩寺

暴雨过后
进山的苔绿
一尘不染

洪水
把一座独木桥
锁在了山腰

头顶上的灵岩寺
门开着
远远望去
一只白蝴蝶
正飞出来

我知道 禅房前
一池经年的睡莲
已经醒了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所谓的诗情画意,无非是一种作者借助现实的细节,发挥想象的能力,营造出一种富有思考空间的境界。也牛这首诗,就是借助一场雨后的镜像,展开对于一座寺院的想象。我认为,很成功。特别是最后一段,有寓意,很传神。


在山垭口小憩

一  
山垭口说话  
大多是些风言风语  
赶场的白云  
无心听它唠叨  
  
也无暇  问  
一块歇脚的石头  
从何处下山  

二  
小山羊
白云一样  
咩咩地叫着  
  
一片片
从东岭飘到西岭


经过山垭口  
一刻也不曾停留啊  
又奔下山去
那些气喘吁吁的人
长着同一副面孔  
蒙满尘灰


一炷炊烟
叫山月归家么  
  
山下那个村庄
早先  
只燃着一树红梅  

女人孵鸡
鸡生油盐柴米酱醋茶  

女人和鸡啼  
抚养一个姓氏  
从乳名  
牙牙学语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诗歌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可以各种各样。陶渊明和李白,就各不相同。只要写出自己的“那一个”就好。
也牛的这首诗,写山垭口,写风,写炊烟山月,写女人鸡啼,实际上,是写他内心的一种向往。   


瓜田里

风过处
瓜叶
翻动着月光

采瓜人回家去了
剩下一瓣新月
坐在瓜棚里纳凉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瓜叶翻动着月光,让人感觉一派清凉。此诗句子还可再简洁些。


残雪


冬天留下的脚印
阳光擦了许多次
最后  被野草擦掉了


山顶  出航的码头
从村庄撤退上来的雪
经此划向星空


梨树枝头
与四月相见  那是
残雪再生的婴啼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语:想象新奇,诗意盎然。残雪,也是生生不息。作者偶然得之,正印证了好诗可遇不可求的真理。


又听虫鸣
  
恰恰到了夜半
一阵凉风
把我凋在枕边的耳朵
花瓣一样吹开
  
今夜 我旅居在
一个叫新繁的小镇
旅馆后面
刚刚收割的稻田
又把上个世纪的虫鸣
在月光下重新翻晒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我凋在枕边的耳朵,被凉风吹开。意象很美,语言清丽空明。


在月下

一  
又一双芒鞋系上香袋  
老僧  已瘦成  
一只赶路的葫芦  
  
二  
急急走过无人处  
院子里  
有红杏出墙  
  
三  
并不想照耀乾坤  
大多数时间
他只想借良宵赶路  
  
四  
解套的牛  看见  
前世的洗衣石  
还蹲在江边洗尘  
  
五  
船横脚下  
桨橹
闲卧于犬声响处  
六  
清风岭上一蓬暗云  
间隙里透出万道霞光   
半张江面  纸一样薄  

七  
探底的鱼  游戏  
在浅水中  尾鳍  
每把扇形的天空摇动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组短诗很有日本俳句的韵味。在简约细腻的笔触中,透出作者对于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禅意思维,如风中铃响,引人遐思。


冰河入梦的作品

冰河入梦,本名黄春祥,江西临川人,现居江西抚州。现代禅诗研究会基本会员。作品散见各报刊。


赏画

微笑着
我欣赏一幅恶魔图
看着看着
我发现,恶魔竟然对着我
微笑了

推荐人:昌政
推荐语:此诗有味。以微笑赏恶魔图,久了,连恶魔也回报以微笑。这是同化,也即教化——禅诗的有用,无非在于感化。构思巧妙,语简味长。


大觉山上

  1
山寺的大门
开得总比第一声鸟鸣更早
  2
山上有多少种花朵
就有多少种彩色的鸟鸣
  3
寺内的烟火
苍翠了山色
  4
寺门外的杨梅树上
年年梅子酸酸甜甜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不带一丝烟火气息,清清淡淡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变脸

咚咚咚,锵锵锵
脸变了一张又一张
卸妆下台,变脸的人
还是原来的模样

推荐人:张黎
推荐人:这首诗说的是变脸的四川戏剧。可是,读后,我们的心却很沉重。为何?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自觉地给自己带上了诸多的假面具啊。


春雨

春雨丝丝
落花满地
流水冲走了落花
留下了花香

一把雨伞
踏着积水
闻香而来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花该落时便落了,这是自然规律。这首诗的亮色是在留下的“花香”上面,它让“一把雨伞/踏着积水/闻香而来”,形象深动。结尾嘎然而止,言尽而旨远!


春天

春天
一场雨过后
田野绿了
一瓣豆叶向另一瓣
伸出了嫩嫩的小手

风也暖了
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们
陆续走出
居住了一个冬天的大棚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一般写春天,爱写花草,而此诗歌写蔬菜,更觉泥土气息和亲切。语言朴实、简洁,却有诗味道。


纳帕海

谁把一幅画
铺展在了高原大地?
谁把天上的蓝
盖在了碧绿草色间?

远山,倒映在天上
白云,飘荡在水中
我偶然从这里经过
纳帕海,把我当成一匹
在它海畔啃着悠闲的马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美景如画,静谧入诗,天人合一,潺淡自如。


稗草
  
稗草
生长在稻田间
比稻子更高
  
农民
闭着眼睛
也能把它拔掉
  
推荐人:星儿叶子
推荐语:小诗虽然简短,但蕴含比较深刻的生活哲理。如果我们的禅诗自然到深刻,就是禅诗最高境界了。


风浪中
  
一只小船
刚刚还在水中央
被浪冲到了岸边
  
另一只小船
刚刚还在岸边
却被风吹到了水中央
  
推荐人:星儿叶子
推荐语:在同一时空之下,两只船的命运却是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很多玄奥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此诗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自然、形象而深刻的呈现。诗的气场很足,想象空间很大。


在林中  

月亮 隐在云层里  
林中的落叶 枯枝  
在黑暗中铺了一地  
狐的脚步 沙沙作响  

云破月现 一片清光   
从林隙树梢间射下   
满地树影凌乱  
栖息的鸟   
睁开慵懒的眼  
向光源处看了看
只看了看 然后继续睡眠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还未来得及推荐,日子便从2月28日突然跳到了三月,这是我对一首好诗留下的遗憾。这首诗呈现出的是悟后风光,它只存在于佛眼里,世间绝无!


乌龟

那只乌龟  
趴在石上  
长久地伸着脖子
   
而石在池中   
池在寺中  
寺在一座城市的欲望中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龟的恬然自如,在城市的欲望的背景之下,更显逍遥。整首诗极富镜头感,张力十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0 | 只看该作者
◆柳绿花红



怯情的作品

怯情,本名刘小云,湖南衡阳人。有诗集《天涯何处不思君》等出版。现居上海。


无题  

不经意间  
多少事件正在发生  
贴着地面的紫色小花  
悄然开了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忙于追逐名利的现代人,有多少还能注意到贴着地面的小花的开放?看到的人,又有多少会把它当成一件事?而对于花来说,生长、开放就是它的生死大事。花开,是对生命的庆祝。欣赏花开,也只有真正心静的禅者才能做到。


温暖的尘埃

林间静幽处  
苔藓习惯于潮湿的呼吸  
我是一粒小小的尘埃  
藏在暗处,等——  
花朵熄灭高举的灯盏  
阳光的投射里,可见我  
跳舞的身影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微尘,也是一种存在,它的生命,同样精彩。听,怯情说,他在花朵熄灭后的林间,看见了阳光中舞蹈的尘埃,它的身影竟是那样迷人。所以,任何存在,都没有必要自卑,佛光沐浴下的万物,一切平等,一切尊贵!


深山鸟鸣

闭上眼,仿佛——
整座山都被鸟声掠起,旋舞……   
  
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  
身体轻得  
像一朵浮云……  
  
推荐人:古石
推荐理由:这首诗语言简洁,意象单纯,蕴含禅悟。是的,闭上眼睛,安静下来,融入鸟声,卸下附在我们身上的那些生命之重,我们的身体将变得轻盈,我们的生命将得到提升。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其实很幸福。



稻香梦的作品

稻香梦,本名缪增谷。现居浙江兰溪。


爬山
   
以云为拐杖  
我爬到了  
一首诗的高度  
风来读  
鸟也来读  
   
而暗暗跟在后头的野花  
不知为何  
在半山腰停下了脚步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首小诗,全诗无一字言禅,但全诗又无一处不流露禅意。我说,这是一首好诗,值得赞叹,值得推荐。禅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大美。这首诗很美。  



燕庄生铁的作品

燕庄生铁,本名李相龙,现居郑州。作品散见各办刊。


月之笛  

这一片山隅,没有脚印
空气中
都是飞鸟的翅膀
竹林在月光下,清理凡胎
洗他瘦瘦的骨节

究竟是哪一棵横斜着
像我
历经的磨难;早年的虫孔
按岁月排列过来

没有手指。没有
唇。
一串清音拍打水面
一群白鹭飞起

没有风,是青辉
是月光穿过笛孔时发出的
无声。也没有
耳。

寂静倾听着寂静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何谓“有”?何谓“没有”?当我们的心里充满世俗的“有”的时候,自然之美就消隐了;而当我们的灵魂涤除了现实的污垢之时,宇宙的美就又重新显现了。这是一个月夜,山间只有月色和寂静。然而,这寂静里有大美,有无声之大乐。


小雪花

哪怕是一朵。小雪花,微凉而暖
站在前世我为她弯起的嘴角上
味蕾打开的门,有一个舞姿
为舌尖品到的传说
会飞天,会幻化,会在每一个轮回里
保持透明的心

没人看见你腾起的小云霞
我听到就够了
故乡的梯田上,我需要一小片记忆
槐树下
一个声音喊我回家

雪地里有人将我扶进月色
扶进四月,这是另一个城池的
另一场雪,另一朵来自冥想里的小雪花

推荐人:苦李子
推荐理由:好一片晶莹透亮的小雪花,给我智慧,给人启迪 ,让人在浑浊的世界看到澄澈和温暖


松手

树木一松手,影子就跑了
没有了影子树
开始在风中打转

我先走近一颗盘槐,查年轮
年轮里有驴子驮着唢呐行走

是什么漏进落日的磨眼
黄昏里,飞鸟衔走一生的消息
月色如水,漫过脚踝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树木一松手,影子就跑了”。那么树,又是谁松手“跑了”的哩?“查年轮”,“有驴子驮着唢呐行走”。曾经,在树第几岁的时候?生命如此风光和亮丽啊!时间如磨盘圆圆的,磨眼看尽“飞鸟”归巢,“月色如水,漫过脚踝”,对于生命,诗歌表现得如此平静而淡定!如果没有禅心,能写出这样有境界的诗吗?  



还叫悟空的作品

还叫悟空,本名张灿枫。现居山东济宁。作品散见各报刊。


空山

山是它们的,我从没有想过要爬上去
只是远远地站着,默默张望
现在,它们已经离去。草丛中的粪蛋蛋
在太阳底下,念珠一样闪光
山顶上白云还在,变幻着,像一个人
反复念叨一句我听不懂的经文
偶尔,在山道上可以看到一辆货车
或三轮车,又把它们从深山里拉了回来
  
推荐人:星儿叶子
推荐语:空山,很有寓意。人生也是一座“空山”,世界也是一座“空山”。此诗不动声色呈现了这座“空山”,禅意实足。

风吹过来了
  
风吹过来了,云没有过来。它们拥在一起取暖
藏人的墓地,汉人的墓地,回回的墓地
都在恰卜恰东面的小山包上——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此为行走中的发现和感悟。尘归尘,生命在死亡中最后完成。众生平等,死亡也是平等的。对待死亡,淡然就好。


在华北的某座小山上远眺

几个石人,跪倒在正午的山谷里  
坟墓已成废墟。它们面前  
除了石头,就是树  
还有站在山上,玻璃窗后的释演如  
布谷鸟满山乱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一场雨,下下停停,若有若无  
后山的村子,传来出殡者的哭嚎  
小石人呀,快起来吧  
山坡上的麦子,已经由青转黄了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悟空的诗,以灵巧见长。但近来诗风有所改变,更注重细节的呈现和整体境界的营造。此诗为一例。



石洞里的风的作品

石洞里的风,本名任志华,四川资阳人。作品散见各报刊。


种子

在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
你要为我收集整个山头的露水
枝头上有风
有开花的蜻蜓
五月
我正从一个遥远的梦里醒来
温柔而缱绻

当远方的风铃里
传来苍老的嗓音
我就会变成一粒种子
在空旷
在寂静里坐下来
像尘土一般疯长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结尾句子是抵达的过程。变成一粒种子,像尘土一样生长。一方面,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另外一方面,也有尘归尘,土归土的意味。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生长,都是生命的状态。


在春天

春天的清晨
每一棵树都拥有自己的名字
寒露未去
小叶子们摇曳在寒风里

日出的时候
从叶片上升起
一片柔软的火苗
我站在树下取暖
并一一呼唤它们的名字

整个季节在我面前铺开
春天就在这里
山水不曾离去
泥土也不曾离去

推荐人:苦李子
推荐理由:自然朴实的语言,把春天写得灵动活美,向我们道破禅机:只要曾经美好,精神就永远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1 | 只看该作者
奥冬的作品


喷泉

急切地滔滔不绝
——看我看我看我看我

我说:等你静成镜子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理由:活泼泼的禅机。


云影

云影在大地大踏步前行
它们不言不语
也不染一丝旅尘

推荐人:张黎
推荐语:此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禅学哲理性强;二是形象思维。禅是一种认识生命的思想,诗是一种审美表达,现代禅诗就是思想和审美的结合。奥冬的《云影》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现代禅诗哲理诗。


玉泉湖游记

1、乘车
一窗窗春色换个不停
从城市到平野到山间
——喂停车,我们到站啦

2、下车
吸一口就醉在花香里
久久不舍得呼出。我真想
不呼气一直吸一直吸

3、玉泉湖一
这一泊水,还是不紧不慢地
一波一波,讲着
我听不懂的,童话还是历史?

4、玉泉湖二
如果我不亲吻水面,我不是
怕鱼儿偷袭,而是害怕
山影悄悄游来,撞上我影子

5、玉泉湖三
俯首  捧起山的倒影
犹如捧起  玉泉湖
微微颤动的敏感的心

6、玉泉湖四
湖水从指缝溜走
它们虽然喜欢我的亲吻
却一刻也离不开母亲

7、打水漂一
石片在树影间连续跳跃
最终沉入大山深处。大山
抖一抖身子,继续不动声色

8、打水漂二
如果我举整座山掷过去
能否削掉岁月的羁绊
放青春起飞

9、打水漂三
石片跳着  该是蛙泳
夕阳漂浮  应算仰泳?
还好  相撞前石片改了潜泳

10、再见
我对湖挥挥手
湖对我挥挥山影
写首诗吧,约好下次相见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游记。首首小诗说的都是当下的现实,但是,言辞中处处又高于现实的表象的存在,富有意境、充满哲思。这,就是禅宗教义里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理念的具体证悟。


日当午

一滴汗水
沿着额头
沿着鼻洼
沿着嘴角
沿着下巴
艰难爬过

蓝汪汪的天空
绿油油的田野
努力挺直腰身的庄稼
一闪

一滴汗水里走完了一生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借用古意,有新开拓。更值得推荐的,是开拓了现代禅诗的题材范围。关注劳动,关注众生,以慈悲爱心。


一棵树,在森林边缘
  
听到锯子的狂笑
  
它把自己缩成草
再缩成种子,缩进泥土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这也是切入现实的好作品。一个“缩”字,草木亦有情,觉悟万物有情,亦是菩提一种。同时,“缩”字也让人对生命和生存空间的“被剥夺”,而生出惊醒!


钟鼓楼

钟声敲了千年鼓声敲了千年
唤不醒    痴迷眷恋的  
红尘一梦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钟声鼓声,皆因实物撞击空灵境界的天籁。然而,因我们迷恋红尘,执着犬马,它已变调声色。如能从中醒悟,梦醒时分,天晴月朗,自然显露一派迥然风光!作者用心良苦,归来,胡不归?劝学人为诗参禅,回归本位!



影沉寒水的作品

影沉寒水,本名肖佛义,现居福建宁德,曾在数十家报刊散发过新旧体诗。


方向

有人上山,有人下山
路没头没尾横卧着
中间一盏孤灯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想上山的人上山,想下山的人下山,路为一切人提供便利,这便是路的使命,路的方向。中间的孤灯,是你还是我的方向?



清泉石上流

山那边,有一道瀑布
流水清澈的喧哗
风织一匹白练
鸟落远树
静静发呆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首诗与作者以前的作品风格有变,且诗思清晰,跌宕有序,所营造出的意境耐人寻味。


走过今生(微型组诗)


月光每晚倾听海上的钢琴声
独一无二的天籁
爽朗我灵魂的笑声

如果有一天你踏月而来
我就把灵魂当作风铃
挂在屋檐下等你
十二
春来万物生
自由行走的花
乘机把愿望开遍海角天涯
二十一
瀑布粉碎
云在哭泣
只有水永恒不死
二十六
春已去,夏尚薄
蝴蝶的翅膀轻轻扇动
穿越白云机场
二十七
打劫所有美丽诗句
结成方舟
驶出暗礁隐藏的爱琴海
三十
雪莲高坐山巅
吐纳千年
还留下美妙风声
三十一
牵着时间去散步
秋风举落叶随行
天空蓝得似一枚镶嵌明月的戒指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寒水鱼跃,一片通透;雾里炽照,漫天佛光。先生力作啊!
编选说明:这里是影沉寒水三十多首短诗的节选。
在网刊的推荐说明了,强调不要推荐组诗,要一首一首的推荐,就是想要避免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影沉寒水的短诗,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很有自己的特点,但却大多难懂,也可说是晦涩。
禅意,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那一层,而非越晦涩越境界高远。如果读者完全的不能“意会”,就成了“天书谶语”,而非诗。(南北)


小屋

满肚子柴米油盐   
一身清风明月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诗歌的最大艺术特点,就是在文字上的“以少胜多”,高度凝练,但意境却放逸辽阔,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中国的格律诗之外,日本的俳句做到了这一点。影沉寒水的诗也具有俳句的特点,并且在逐渐成熟,呈现自己独有的风格。  



图书拥百城的作品

图书拥百城 ,本名欧阳白云,湖南常德人。有作品见于官刊民刊。


偶遇

黄昏,阿0在河堤散步
偶遇一只蝴蝶
环绕飞翔
眼看它飞跑了
不料又飞转回来
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说着蝶语
不即不离

那是一只圆润通透的玉蝴蝶
轻盈,孤绝,忧伤
释放罕有的奇香
在落日恬静的余晖里

穿过一片桔园
一些花花绿绿的菜蝴蝶飞舞其间
河风轻袭
夜幕降临
那只玉蝴蝶
闪入其中
再也寻它不着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语:禅悟也是可遇不可求。好诗,无论语言还是意境也都很美。 当然,也可以当作一首禅意爱情诗来欣赏。


鸟鸣,花香

凌晨5点,阿0醒了
迷迷糊糊躺在床上
听窗外
清翠的鸟鸣
一滴一滴
把睡意洗去
把窗户洗白

这清翠的鸟鸣
你醒来或者酣睡
你听见或者没有听见
它都一直在窗外清翠地鸣叫

阿0信步驻足山麓
情不自禁弯下腰去
嗅那荒径边
不知名的野花
散发的幽香

这幽幽花香
你来或者不来
你嗅或者不嗅
它都一直在荒径怒放
清香幽幽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花开鸟鸣,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生命路线,并不因人的好恶而改变,更不因人的需要而存在。
众生平等,就是将自己放在与其他生命一样的位置上,去欣赏,却尊重。


月明之夜

月明之夜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桂花树抱起大地沐浴洗去尘世的尘埃  

有时,有夜行人从树下经过  
带走了一身的花香  

有时,有夜鸟从树上惊飞   
驮走了一小片月光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理由:月明之夜,也是行禅之夜。读此诗,感觉美如月光,静静流遍全身。


慧存的作品

慧存,本名李会存。有诗集《灵界的花朵》,评论集《慧海一粟》等出版。现居北京通州。


打板上殿  
  
从久远劫来  
古佛的身影就投射在  
尘刹的风铃
罄板的节奏那么生动  

梦白的时候
心香点燃僧伽本性  
奔向大殿的脚步  
蹚起了汩汩禅风  
闻如是
千百亿法骨的化身  
在这个初春的早晨   
觉醒  
   
推荐人:黄春祥  
推荐理由:读了很多禅诗,觉得慧存的这首最象“禅诗”。诗中那种身临其境的原汁原味的感觉,一般禅诗人写不出,至少我写不出。“闻如是 /千百亿法骨的化身 /在这个初春的早晨 /觉醒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


阳光心情

如沐春风  
当嫩蕊的窃窃私语
咀嚼开春天的心门  
阳光渐渐显得温暖   
让过去心造作的残骸  
尘封于冬
时时回头的惋惜  
也许,不完全是忏悔  
那么  
黑压压的怨亲债主
索性不想也罢  
一颗出离的心始于当下  
  
正如春日这觉醒的阳光
让自性的光芒披甲上阵  
那么,曾经黑压压的一片  
如今都变成与你同体向上的力量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禅悟,其实说深奥也深奥,说简单也简单。禅悟的根本目标在于:让人能够从自己虚幻的想法和社会的虚伪理念中走出,让人观照世界的方式有所改变,由此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从而大彻大悟,感恩生命,享受生命。慧存的这首诗,可谓是一首比较真挚透彻的禅悟作品。  



言东的作品


郁山
  
所有关于美好的回忆
都显得那么短暂。郁山
梨花已谢,桃花未开
时光的间歇正适宜安放内心
  
空山静谧如斯,落英缤纷
打坐的人手结定印。静默
成为整个春山唯一的姿势
  
午后,天空湛蓝如洗
森林茂密,诗歌随着往事到达
  
午后,新芽啜饮着阳光的茶水
独自绽开,自一袭绿袖之中
缓慢地抽出安和的佛经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整首诗如一块纯净透明的水晶,空灵、静谧,安宁、祥和。


晚安
  
风已疲倦 停下步子
缓慢地挂上枝头
  
夜色沉寂
像极了那只乌鸦漆黑的眼神
  
当冥想绽于花影的时候
某条河流正慢慢消失
  
晚安 阖上双眼
我只是安放在河床上的卵石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在现代禅诗,言东是第一次发帖,但从诗的水平、从禅的境界看,绝对是功力深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言东的诗作空灵自然、人天合一、澹淡静美,第一帖就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依然的作品


月光

月光游荡在地上
凡心徜徉在空中
一地斑驳的树影
书写诗意的华章
哦,鸟的呓语,流泉的轻声
哦,清新的空气,弥漫的花香
多么美好的夜晚
此时,人与自然合为一体
天地和凡心
一片澄明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一气连成,情思流畅。毫无滞碍,诗意空明。



依梦的作品


迟到

现在已到了花落的时候

它不会因你的到来
再开一次

推荐:张黎
推荐理由:自然万物,虽然互为缘起,但是,一旦生成,它们又各住本位。所以,任何存在,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它不会因为另外的生命而改变自己。尊重生命,首先,我们就是要以平等的的心态来对待任何物种,尊重它原有的属性。依梦的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内涵丰富,值得反复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1 | 只看该作者
◆芳草长堤



席永君的诗



雨打芭蕉

一个孩子在芭蕉树下躲雨
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这天然的打击乐令他欢喜

芭蕉叶阔大,宽厚
有如大地的仁慈
有如父母的关爱无微不至

这是夏日黄昏清凉的景象
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芭蕉树下,一个孩子手舞足蹈


无题

一下子就闲了下来

整个上午摆在我的面前
整个下午摆在我的面前
整个夜晚摆在我的面前

整个一生摆在我的面前


安宁

闹钟的“滴答”声
诉说着安宁
远处的火车声
诉说着安宁
熟睡中妻子的鼾声
小儿红扑扑的脸蛋
诉说着安宁
我在冬夜写下的诗句
诉说着安宁
停电后点亮的蜡烛
诉说着安宁
这光明太短暂,这黑暗太长久
我的真身在永恒的泪水中
祈求着安宁


去江油

大雾深锁道路
我动身去江油

慢,悠长的平安
下午从成都出发,晚上抵达

雾中的车辆缀成念珠
沿途没有风景,只有耐心

十四年前,我只知道
江油是李白的出生地

如今,故地重游
我知道它还是你清凉的故乡


脱口而出的故乡

故乡并未在各处沦陷
此刻,她就在我的血液里
在我脱口而出的方言中
当我隔着两杯峨眉毛峰
对你说:“我爱你!”
我同时说出了故乡的天空
山峦、田野和流水
甚至,还说出了老屋前那棵
枝繁叶茂的枸树
夏天,浓荫里清凉的蝉鸣

循指见月,方言即故乡
将我的每一句话放大
都是一张故乡的版图
如鲠在喉的故乡
深思熟虑,或脱口而出


小的, 更小的

给他皮球, 玩了一会儿
就扔了;给他印有胖娃娃的
彩色盒子, 玩了一会儿
又扔了。他总是钟情于那些
小的, 不起眼的——
一枚钮扣, 一颗花生, 一块色子
蜘蛛在屋檐纺织
蚂蚁在墙角搬运骨头
也许在他眼里世界就是小的
小就是大, 芝麻就是西瓜

童年并非不可理喻
哪里有游戏, 哪里就有童年
鸟儿在枝头上窜下跳
河流把天空揽在怀中
孩子在撒娇, 嚷着要骑马马
玩耍高于一切, 看吧
线团愈滚愈小. 他亲手捣毁了
积木搭起的楼房
幸福的童年。让我们说——
我们要小的, 更小的


(席永君,四川邛崃人,《诗歌档案》主编。现居成都。)


左岸的诗


静夜初上
  
鹧鸪想起从前的枝头,总是三五成群
将落日的香气
卷成一件衣服,放在怀想深处。清风是
这个时候的牧童,一支归曲
叮咚的流水依山转暗了
大千世界,生成许多黑影
一时叫不上名字,但都怀抱一颗冰心,它们的睡眠
不会有皱纹
有一辆拉草的驴车,悠然自得地制造音乐
十里之外
就爬上我的眉梢
我希望赶车人从我这里经过



  
有一群鸟从我身体里飞出
留给我一片空旷,双脚有离地的感觉
随风漫步
山岗入怀,我听见我的呼吸
充满秋天的纯净,动植物原始的味道
时远时近,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一棵野苹果树,处于青春年华
频频向我招手,我无法拒绝好意
只拿走了一只
一个奇妙的声音,来自我内心的角落
我看见他朝我
微笑地点点头
他脸上的经书还没有走远


无心之旅
  
天空的明亮移植到青年人的眼睛里
晚钟的灰
融入麻雀,一片水泽之外
森林的模糊,促使炊烟返回昨日的羊鸣中
大路行人匆匆,与枝头低垂的果实
各行其是,拾柴者从山岗下来
他没有注意一阵风,给他指出新的方向
背后的原野,有了更弯曲的苍茫

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左岸,本名杨庭安,现居大连。《网络诗选》(纸刊)主编。诗作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中国诗人》、《上海诗人》等刊。)


方世国的诗



和清风携手

我宁愿变成一只小兔
远离广场、舞台
远离一条喧嚣的街道
从公园的草地上,退出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
我愿变得足够的微小
比如,像一株小草
在墙根之下
或者,在郊外的旷野
与鸟说话,与蝉唱歌,和清风携手


抬头便是南山

喧嚣远去。抬头便是南山了
只需找出一个理由
就可以见到那个叫陶潜的
山中老头。因为
我想像这位前辈一样
回避红尘里那些撞击的声音
还因为,我很不愿
不愿再看到那些什么了
只沽一壶家乡的老酒
在清晨,在黄昏
在一片草地,在陶潜隐居的山中
看树枝上舒展的一些嫩叶
看季节里熟透的果子


(方世国,现居海南。在《四川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歌及其它体裁作品。出版有《家乡的这片海》。)


郁东的诗



阳光,说来就来

阳光说来就来
之前还是一朵云
漫无边际的亮光
就跑遍了全世界

这还是冬天吗?

光撕开了外衣
掏出热血的
心脏

现在一起膊动的
是越来越远的山
和我独自一人的
冥想


一枚果子和隐藏它的树叶

之前是一朵鲜花,雨水
无意中把它打湿

之前是一个逗点,雨水
慢慢地把它喂大

之前是一种天真,雨水
反复漂洗净灵魂

之前是一种羞涩,脸蛋
埋藏在绿叶深处

秋天到来,一群黄蝴蝶
绕树三匝而飞

抱守一生的精血
果子落入谁的手中

飞鸟的唇印
牙齿的痕迹
土地的梦幻





岁月突然到达

总是想着绿茵茵的幼苗
一片泥土带来的
鲜嫩生气
以及暖风中的杨柳和燕子

突然开放的花朵
挡住大雨滴的叶片
突然大起来的梅子
鞋子上青草的香气还未散尽
心中的花朵正在开放
天边的艾草已衰

突然到达的不仅是春天
还有埋在雨水里的灵魂
和我对整个结局的渴望

12月3日,每年这一天
成为我人生的一个定数
我只想安静。平和。沉默
望一望脚下到头顶
想一想突然到达的
晨光里的青春



(郁东,原名李毓东,1968年12月3日生于云南祥云,彝族。曾与人创办并主编《紫葡萄》诗刊,主编过诗集《红豆横断山》。著
郁东,原名李毓东,现居云南祥云,彝族。著有诗集《片断》、《追赶春天的花朵》、《郁东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等。)


和慧平近作选


幸福是水做的

幸福是水做的 你曾经这样说
当你说这话的时候 溪流载着花瓣静静流淌
幸福是水做的 你现在这样说
当你说这话的时候 厨房里的水烧开了
           


五月的风

今生注定无力抵达一个虚构的词
就像炎炎夏日无力抵达一场虚构的雪
这是五月
风在草原上诵经
众草低眉  牛羊俯首

一条河从命定的掌纹里流过
上游莺飞草长  柳绿花红
中游一唱三叹  千回百转
下游寻寻觅觅  了无因果
今生从哪里终止  后世又将从哪里结束

风继续在五月超度着亡灵
鹰隼不飞  乌鸦不鸣
只有风在草原上诵经

桑麻

一沟清水,两畦庄稼
让我们在这简陋的茅舍下
在一片渐起的蛙声里
用没牙的嘴,共话桑麻


田园绝句

深秋。生锈的镰刀割不断
稻茬彼此对望的眼眸
那些土地上细小的伤口渗出血
渗出透明而哀伤的露珠

起风了。
腥咸月色遍地流淌
一只水鸟无声啼叫着
倏忽滑进秋虫温凉的梦境


每一滴水

每一滴雪水都在阳光里融化
每一滴雨水都在春天里发芽
每一滴溪水都在梦想里开花
每一滴河水都在血管里喧哗
每一滴露水都在秋风中说话
每一滴汗水都在希望中枯萎
每一滴泪水都在人世间蒸发


(和慧平,现居云南大理。著有诗集《另一种声音》、《幸福是水做的》,诗论集《一苇诗话》等。)



冯娜的诗



云南的声响

在云南  人人都会三种以上的语言
一种能将天上的云呼喊成你想要的模样
一种在迷路时引出松林中的菌子
一种能让大象停在芭蕉叶下  让它顺从于井水
井水有孔雀绿的脸
早先在某个土司家放出另一种声音
背对着星宿打跳  赤着脚
那些云杉木  龙胆草越走越远
冰川被它们的七嘴八舌惊醒
淌下失传的土话——金沙江
无人听懂  但沿途都有人尾随着它


隐者

天要再高一点  山林拱起脊背
所有枯叶都因被时光豢养而来历不明
水越走越低
像是甘于埋藏在深山的隐士
安静地听两匹马在滩涂上谈论生死


贝叶经

借鹰羽的白拨开酥油灯的棉芯
我总是害怕听到某种东西  破壳而出
在夜间  植物生长如电
河流平平铺开  沙石缓慢下沉
我将身体翻过来  一颗细痣迎向星斗
一切被神标记过的
都未曾走失


无名寺途中

那些回来的人
扔给我一路斑斓的蝴蝶
我终生唤不出名字的蝴蝶
像佛陀手中的宝石
璀璨  孤绝
固执地相信来世

我是风沙满袖的人
沿途向往返的人问路 施礼  探听佛缘
注视他们脸上未痊愈的冻伤
也许  他们早已把我当成一只蝴蝶
陌生 疲惫  迎着雪光飞旋
他们有流水的隐忧:
我有薄翼如雾
世道深险  我前世定是雨的女儿
鹰的嫁娘

而此生  在这大荣大荒的驿路
我一扬手
万千蝴蝶从他们眼中错身
每一只都唤着我——
祥云  喇嘛  贝母  雅鲁藏布……
我肿胀的心房往上窜了一下  又一下
却惟独没有听见
叫出我体内的  某一颗念珠


菩提树

是一片 深绿的扇子
在高高的石阶前  不捕风
只有疏落的影子
第一次路过它们  用手碰碰了树干
植物的回应是一只受惊的鸟
耽于长路前片刻的阴凉
我们都一屁股坐在它的脚趾上
因为不知它的名字  我并未惭愧于自己
没有一颗琉璃的心


西藏

赐我最宁静的大悲大喜
越过牦牛黝黑的背脊  僧侣们麻衣清净
不知下落的雪水和冰川  在经书里化为莲花
你看  我是山麓  最北的星辰普照

从江水源头一路跪倒
仪式是白色的鹰  我的肉体被啄空
赐我出窍的定力
我爱的一切啊  哪一片掉下来
扬起漫天风雪

哪一片被巨大的乌云和天葬师擎起
不让尘埃  回到我的身上


(冯娜,女,白族,云南丽江人,现居广州。著有诗集《云上的夜晚》。)


孙子兵的诗




普济寺,一滴露珠传承了佛的真言

在这里,所有的树都有根
所有的云都有影,所有的泥巴都有
生命,所有的石头都有灵魂
可惜我肉眼凡胎
安身未能立命,不能把红尘看破

跨过山门,三千浮屠面壁而立
突然,一阵清风吹过
一滴晶莹的露珠从高高的树梢滚落
掉在我的脸上,把佛的真言
向我细细传播

我相信,一滴露珠足以菩提灌顶
它是佛的使者,来自观音的那只净瓶
在人世间起起落落。经过八十一次磨难
淌过九十九条河,最后飞上树梢
因为有缘,才向我脸上滴落

普济寺里
我走过的路风光绮丽
我看到的人开心快乐
在我身后,我的脚印里开满莲花
一朵,两朵,三朵……  


登梧桐山

我的双脚充满对梧桐山的渴望
我要加入夜色的流星
一头冲进深邃的阴影

在巨大的欢乐中
在尘埃飞扬的山道上
我朝着最后的一缕星光奔跑

梧桐山是沉默而大方的
绿色躺在他上面酣眠
在绿色的风中
白云托出梧桐山幸福的影子

我浮生的一万年
月亮沉落了
平坦的仙湖
已经闪耀着金光

远处
梧桐山的白色光影
让天际像翡翠一般晶莹



(孙子兵,彝族,贵州晴隆人,现居江苏昆山。有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北京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2 | 只看该作者
李衔夏的诗


芦苇

在白云山。我愿做一支溪涧的芦苇
谦逊地弓着腰,摇晃着脑袋
谛听风中的偈语,内心安宁。漫天飞絮
一夜白头,我一夜之间抵达苍老
人生最好的年华。无色相,无悲喜
没有怨恨恼怒烦。桃花潭水深千尺
涟漪淡然蔓延,很慢,很慢
一颗满怀大爱的柔软的灵魂,蜻蜓在上面
荡秋千。在城里,水畔楼房价值万金
是世人仰望的宫廷。此刻。山中
孤独、冷清、雾霭朦朦。我蓄着一个人的温暖
硕大的山林是专属于我的御花园
芦苇,一段被月光点亮的骨头,插在
一百多丈高的度身定做的花瓶里
雨水抚摸瓶身,瓷土长出湛碧的苔藓
是云朵画出了春天

晚霞

黄昏下山。一双慈和的美瞳
凝望我的背影,沉默而温柔。叶片佩戴
一枚玉坠——露珠,松枝的影像
映刻心底。是父亲、母亲?还是
一只落单的蝴蝶,依依不舍
期盼慰留回归尘世的不幸的俗人
哦,有佛偈响起,时间以木鱼的形式
慢行。菩萨,在悲悯庸者的汐退

华灯初上,山门之外的世界是我的家
无形的枷锁,牵绊高飞的纸鸢
为此我羞愧。清风徐来,身心舒朗
脸颊的红晕,如落笔宣纸的毛锋
淡淡地在天边化开了

一个人的禅座

我盘膝而坐。微风清凉入心
绿草匍匐,一浪一浪,齐刷刷地虔诚跪拜
叮咚的泉水,敲打着木鱼,韵律轻盈
一座山,是巨大的莲花宝座:寂静、空灵
青纱缭绕。夜色是最深邃的眼帘
雾气点燃体内一炷檀香。月朦胧
有淡云掠过。天地间唯一的明灯,影影绰绰
树林围成寺庙的土墙。恍惚间
瓦泥坍塌。辽阔的原野,从心而外
铺展开来。我俨然一块呆立的石头
呼吸柔畅。也许只有我不知道
千百年风霜侵蚀,木讷的顽石早被雕琢成
一尊剔透澄明的玉观音

大山的生灵

她玲珑娇小的身子,包裹一层柔软棉花
圆滚滚的眼珠,水汪汪,带着
不谙世事的怯生。她像人类一样站立
两只前爪抱紧一枚饱满的松果
两颗雪白大门牙,掘着甜蜜的宝藏
她像人类一样微笑。多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大山里,小小生灵,也懂知足常乐
有没有菩萨不重要,她一生只要
一棵老而弥坚的苍松,松针茂密鲜绿
春天里,挂满银光闪闪的水晶
整片山林的清新与宁静,均归她所拥
远处隐约传来钟声,她全身颤栗
像人类一样,瞳仁里的纯真,登然消失
转身飞蹿,一道闪电,射入
一座山的灵魂深处。松果咻咻滚落
在满载鞋印的水泥石阶上


(李衔夏,本名李鸿斌,广东省清远人,现居广州。诗作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

孙谦的诗


俳句一束

1
建在铁塔上的巢
雏鸦对着天空鸣叫
带电
2
路边的野菊花
一只蜜蜂采撷着
一座山谷的寂静
3
牛蹄窝里的一汪雨水
村妇的圆镜
映着一个秋日的阳光
4
狗吠敲打着岩壁
寂然的回声
狗的吠叫
5
火车头和它的鸣叫
一同钻过了山洞
蛇的尾巴还在洞外摆动
7
踏着暮光回家的牛
一不留神
踏在了出门时的粪便上
8
一座废弃的乡村院落
坍塌的墙
是全部的黄土
9
沐浴着正午阳光的白杨树
阵风的喧响中
时辰倏地变暗了


晚春登中严山

山道陡直。五月
连着一百五十四级台阶和更高的热
一片蝉鸣,自山腰
将栎树的枝叶烁亮
橡树着了春寒痕迹,梢头处处灰黑

庙宇的梁柱失去颜色
砖瓦依旧青青
承接着高处的鸦声

迟到的游人、香客
悬垂于山路上
牵系着顶颠的心何以知道
在那琉璃的空间里
远近的山与云,树与光
正在接入黄昏的空茫


有柏树的麦田风景

深绿,一棵古柏
在狭长休耕地带的边缘凝视着
前方灰蒙中淡绿、黄褐
呈梯级栉比的麦田

惟灰蒙,是这天地的主色调
调合了远近的距离
更远的地界
也因了这灰蒙而将视野
隔阻。灰色的雀群若隐若现地
掠过原野,叫声显示了
它们飞临,并被带走的迹象
大雁也该南飞了,即便
这灰蒙渐渐增长

在柏树附近的一隅
一位农民挥锄挖地,沉浸劳作的
他,全然没有在意
柏根下的一块墓碑将要倾倒




(孙谦,现居成都。有作品散见各民刊。)

周旭帆的诗



大人的梦

世界是一个大大的梦
你想到哪儿的时候
哪儿
就醒来了


落了

每个人都在说话
说的话叮铃铃的
像一枝枝热闹的牵牛花
盘了一墙

每个人都不说话
阳光下
摇一摇头上的叶子
就落了


回到天空

我的口袋里
有一束美丽流星

睡不着觉的夜晚
一颗一颗
我把它们
重新安回天空


绿蚂蚱

太阳睁开眼睛的时候
我躲在窗台上

看树影里的虫子

一只绿蚂蚱
偷偷的在喝
青草的露珠儿


我是一个小人儿

我是一个小人儿
小小的
你手指头一动
我就不见了


一滴眼泪

我把昨天的一滴眼泪
放到盒子里
早上的时候
它发了芽

孤零零的发了芽


(周旭帆,女,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艺术创作形式为多种媒介,诗歌,绘画,摄影,多媒体等,作品展出于国内外诸多展览,展览多次尝试诗歌与影像及多媒体艺术的结合。)



沉戈的诗



山中的生活

我想回到山中
和你一起过山中的日子
男耕女织
粗衣淡饭

没事的时候
那一般是在傍晚
已吃了晚饭
但尚未睡去
望着峰峦参差隐约
一首诗
脱口而出

我只是对着夜空
对着群山
也对着你
叽哩哇啦
那是一首口语诗
也是我们山中的生活


群山之间

走向大山
走进雄浑与宁静
群山之间
我形如走兽
心似岩石

只是为了一片秋天的枫叶
一声春天的鸟鸣
一缕夏天的山风
只是因为前世的恩泽
群山之间
我被救赎

象一个过来的人
我所经历过的
你们正在经历
你们所感悟过的
我正在感悟
大雪纷纷扬扬
群山之间
我已涅槃

(沉戈,本名沈革,现居湖北孝感。诗歌偶然发表在一些民刊上。)


池可新的诗


稻草之心

月光升起来
抓住一根稻草
又一根稻草

绿色的夜晚
绿色的心脏
流淌微凉的液体

风吹过村庄
把忧伤一点点
拧成草绳

轻轻吊起
天底下的耳朵
圆锥形的梦


听月光歌唱

一个人在夜里
仰望迢遥的天幕
幽蓝色的梦里
玄秘而神往的星辰
熠熠生辉

夜的枝头
月光静静地绽放
轻柔,宁洁,细腻
像流水一样潺潺

深居月光里的孩子
竖起十个手指
像十把矗立的竖琴
奏响天籁的律动

在静谧的夜里
放牧青春和爱情
总听见月光的歌唱
太多的感伤和憧憬
弥漫缥缈的时空

透过敞开的夜之门
我的耳朵漫过
月光深处的遐想
沐浴皎洁的月光
我澄朗的身体
散发宁静的芬芳



(池新可,现居广东信宜。作品见于《中国诗人》《星星》等刊。著有散文诗集《饮露而歌》。)


谢晓婷的诗


红尘

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我到底
是站在火车的过道上还是坐在时间的车厢里
手中的票据字迹工整,去向却并不明确
但可以肯定,此刻,
我一定是安静的,类似明哲而深沉的样子

有点来不及的感觉,来不及多看一眼炊烟
故乡就远了。来不及张开嘴,糖就化了。
来不及端详,云彩的脸
就变了

我只能间接地去爱你
在一棵树茂盛的掩映下,在
繁星密叶的间隙,用倒叙的方式
完结或继续

过去了那么久,我已不想去握住什么
也许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现在
我无所事事地坐在小河旁
闻风浅吟,听水低唱
不在车厢里,不在时间中


慢慢老去

它首先到达的,是我预备独享的
这个午后。并指使我去回忆
那些被星月一点点支走的年华。
一些思绪像落叶,偶尔在内心
旋转,落下。然后是覆盖,或掩埋。
一绺白发从时间深处垂下来,
让这个午后惊现的安静,瞬息,
有了可靠的把柄。

其实我乐意如此——
手捧一杯清茶,身怀岁月的六甲,
分娩出一大群婴孩一样干净的往事。
风声是最初的啼哭:不谙世事,又如此固执。

读完你的来信,我感觉有些困了。
像幼兽,历经第一次艰辛的哺乳:
半跪着,面对夕阳,温暖而安详。


(谢晓婷,女,现居湖南澧县。著有诗集《纯粹之蓝》。)


湄子的诗


无痕(节选)



春天的早上
梦境打湿地面

左手做梦
梦见春天住在我的掌中
太阳安心地睡了

我的小木屋外
透过细雨和今生
前世的月光下
那一帘幽幽的梦

简单的记忆绿了
我穿行于江畔和山间的小舟

桃花清瘦,蘸水而开
柳枝清理思绪
在成为新娘之前
把往事还给你



中午,到菜地去
看到前些天种下的幸福
还是没有发芽

剪一把春韭
在回来的路上把古人的诗句
曲解一遍
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还说粗茶淡饭

吃过午饭
心情被挥霍一空
写诗还真是闲人的事

午后无事
静坐书房
翻阅这些年来
满是尘埃的日子



春天是上帝的一把小花伞
撑开美丽,沿溪而上

逝去的日子
是春天手中的一把野菜
野蔬充膳
落叶添薪

读书、种地
在山间过简单的日子

然后学习日子的肤浅
学习植物去掉爱的环节

收起粮食和远方
收起情人和希望

把梦做成一块石头
无牵无挂,任其流水
任其一生冰凉



春天,我把睡眠挂在山腰上
阳光干净,雨水充足
挥起锄头
种下一份好心情

语言流淌
思绪也到了春天

趁着内心晴朗
裁剪人们疯长的欲望

去掉信用卡
去掉时装
去掉外表的高尚

做一棵忘却岁月轮回的
狗尾巴草
扎根自己的内心
让大地快乐起来



又是一个雨天
懒懒地睡了一个下午

从你的梦里出来

还是无可避免地
写到我洒落乡间的日子

春天,我乡间的绿色情人
坐在岁月的马车上
渐行渐远

剩下的日子
用来耕田种地
经营词语
和那份爱过的幸福

淡淡地如雾如烟
如山间妹妹的羞涩
时隐时现



春天到了傍晚
心情也暗了下来

木屋中的灯盏
点亮了山间的眼睛
和那些雪白的思念

女性的灯盏
让路人温暖起来
多少年了
等待是女人一生的事

我在这个春天的雨夜
捡些支言片语

省略了美丽
省略了等待
也省略了你
给予的如梦佳期

2011年4月于山中


(湄子,本名吴超梅,女,现居贵州三都。多年来在黔南的山中静静地读诗、写诗。)


布衣的诗


夜宿山寺

一盏青灯,伴随在明月的身旁  
与尘世大约有九百米的距离
山风徐吹。 恐夜凉
一老衲送来三块御寒的粗布
他走过的地方月光滟滟
虫声随即隐去
“滴答!” 一片桐子树叶接住了一滴露水的坠落
在深夜,住持的鼾声是山寺法外的功课

山脚下,村庄灯火如豆,比白天延伸了一倍的遥远
犬吠断断续续,带着尘世的爱接近了树顶上的星空


高处

爬上一座山的顶峰时,已是深夜
四周的夜色打着颤,风把寂静吹远
大地的沉睡让远处的灯火显示出
自身的无知。我抬头仰望星空
发现她离我更加遥远……

(布衣,江西瑞金人。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刊发表诗歌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3 | 只看该作者
【文论部分】


◆老婆心切


三言两语
南北


禅意爱情诗

一首情诗,或者叫做爱情诗,是否可以成为现代禅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这需要对于情爱,有一种禅的观照方法。
如果,将情比作绿叶,将爱比作花朵。那么,用禅的关照方法,就该知道,因缘的聚合,叶绿了,由小而大。花萌生,渐次开放。但这不可能是永恒状态,而只能是暂时。叶绿变黄枯萎,花开花又落。都是生命的必然,是无常的定律。那么,又有什么必须去悲伤的呢?悲伤之心既无,苦又何来?
但,不是明白了这样的无常之理,就堕入虚妄,就不去珍惜一切,而是要更加的珍惜和呵护。惟其无常短暂,惟其易逝,才更要于缘在时紧紧把握,不使生命虚掷。
这乃是一个禅者所应有的情爱观。

一份担当

如果一个现代禅诗诗人,特别是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基本会员,也就是我们这个诗歌流派的骨干分子,在人前不敢承认自己写现代禅诗,不敢阐述自己的诗歌理念和主张;或者是,当人问你现代禅诗为何物时,不能回答,一头雾水,你就不能作为一个现代禅诗诗人存在,起码无法继续作为一个现代禅诗研究会的成员存在。
现代禅诗不是宗教,但她有自己明确的理念和主张。所以,凡想要成为这个流派成员的,就要先搞清这个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主张,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去呈现。接受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不接受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但不要不懂时装懂,不知时装知。那样,不是你自己败兴而去,就是被扫地出门,大家都不愉快。
放下点投机取巧的功利心,肩起些对自己对他人的慈悲责任,天地就都会亮了起来。


诗歌与宗教

诗歌不是宗教,但却有着一种宗教的情感和魅力在里面。要不,古今中外的诗人,就不会有纷纷结社这回事了。没有参加过诗社文学社的诗人,可能有,但一定不会很多。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自称丁东的诗人,全国到处游方,走到哪里,吃住玩到哪里。他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地方的一个诗人后,吃住玩几天,然后,讨取三几百元的“盘缠路费”(注意:那时物价低廉,人们的月工资普遍还不到百元),由此处的诗人开个条子,介绍到下一个地方的下一个诗人那里,然后开始新的循环。这样,据说可以整年的就这样“漫游”下去,不但不会穷困潦倒,反而还会有了不菲的积蓄。当然,这位丁东是个冒牌货,最后被揭穿了出来,才不得不终止了他的漫游。他每到一地,被他找到的诗人,必然是照例要去召集一班当地的诗友,轮流盛情招待。这位远方来的和尚,就开始念经——背真丁东的诗,整首整首的不停的背。这是他惟一的看家本事。
现在,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会这样去“漫游”?我想,现在的人们都不再那么好激动了,不要说假的,就是真的“丁东”,估计要一个一个地方的去吃去住去玩,临走顺带讨一把路费盘缠,也是不容易的了。不仅仅是如今人们对于诗歌的敬意,远不如前,而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便,这样的行骗一次两次可能发生,但持久的进行下去,几乎没有了可能。
但,以诗会友的古老传统,一定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我这几年到处旅居(当然花的都是自己卖字的钱,都是向书商出版社讨要的,呵呵),无论在郑州,成都,还是在黄山或上海,也都有诗友聚会,交流玩耍,彼此以诗为媒介,以情谊为故乡,确是给了我这样的行者许多温暖在心里。2009-6-12

一粒古莲

曾经有一粒古莲,在千年之前被埋入地下。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它,给他温度和湿度,于是,她在隔了千年的时光之后,生命的密码重新启动——她发芽了,开花了,呈现了莲不曾改变的容颜和笑声。
种子,比我们任何的想象都更具有生命的坚守和耐心。
而每一首好的诗歌,也都像一粒这样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种子。她可能在没有温度和湿度的黑暗地方沉睡,可能被沉埋地下无数年,但却不会死亡。生命存在,就有发芽开花并重新结出累累果实的可能。
当然,前提是她必须被保存下来,不因毁坏而消失。

我们永远是少数

我只所以说现代禅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主流,甚至支流都不会是,是因为,现代禅诗对于写作者来说,比之其他现代诗的写作,要求高很多,把握上难度也确实很大。其不但要求写作者能完美的运用现代诗歌的写作方法,还要能深入经藏,把握佛禅的思想脉络和真髓,并用之作为一种对于人生、世界和艺术创作的观照方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真正合格的现代禅诗诗人,很可能始终都会是少数。
但,这个少数,却可能成为现代诗歌金字塔上的那个顶端。2009-6-21

两条腿走路

作为现代禅诗的写作,继承和移植,这两个方面的本领必须同时具备了,才能够得心应手。也可以形象点说,是要两条腿走路。
纵与横,两条线。
一条,从公元前的佛陀时代伸延到现在,是闪烁着东方智慧的禅之思想旨趣。
一条,是从地球的那端伸展到地球这端的现代诗歌发展横的轴线,烙印着现当代纷繁无常的思想和语言符号。
这两条线,这两条腿,是我们在现代禅诗探索之路上都必须倚仗的,无论离开了哪一条,我们要么不能行走,原地盘旋;要么就是趔趄维艰,不能走远。
所以,在强调禅为根本的同时,千万要记得我们还要把握这个世界现代诗歌的脉跳和呼吸。2009-7-1

樵野开了个好头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的6月号出来了,我很兴奋,我想大家也都一定是兴奋的。樵野作为执行主编,看上去还是蛮严格的,大家推荐过去的东西,有取的,也有不取的。我最后推荐的两篇,就被搁置了。这是一份权力,也更是一份责任。你负责主编的选刊,让大家看了不能服气,也就失去了“选”的意义和价值。虽然从情感上,我希望自己推荐的作品都被选入,但从理智上,我却很支持这样严格把关的态度。
樵野开了一个好头。
我想,这件事情一定要坚持的做下去,每月一期,等一年后汇集到一起,就是一本厚厚的年选了,且是质量数量都能立得住的年度选集。
对一件事情,不必寄予盲目的奢求。但是,我们必须心存希望和想象,并且对自己的努力充满着坚定和自信。2009-7-2

也说“汉味”

我认为,现代诗歌所谓的“汉味”,不仅仅是指语言,而是理念,也就是一篇作品的思想内涵。语言的汉味,无过于文言,甚至汉语言的载体汉字的原始形貌——甲骨文。但我们能退回到那里去吗?肯定是不能的。但我们可以继承汉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禅的思想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面。
以禅的思想对人生和世界进行观照,在作品中体现出汉民族追求众生平等,万物一体,天地合一的禅之精神,我觉得就是写出了汉味。
如此,所谓现代诗歌的汉味,正是现代禅诗所能呈现的重要特征之一。2009-7-5

禅的精神是鼓励变化的

对于一个将诗歌写作当成一生追求目标的真诚诗人来说,如果他自己在向前走了很长时间之后,回头望一望,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写作道路,就会发现,他身后的路并不是笔直的。怎么会是笔直的呢?文学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探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惊叫,又不断沮丧和兴奋的过程。一个真正的诗人,无论外部的表情如何平静,无风无雨,但在内部的世界里,都永远会是一个探险者。既然是探险,外部的世界,对你就有了太多的陌生和吸引,你的内心也有着太多的冲动和向往。你总是向往更多新的,奇的,好的。这是动力,但也是陷阱。好的诗人,到了陷阱的边缘,知道马上止步,绕开,或者回头。但也有很多诗人,没有分辨或应变的能力,就跳了下去,困死在里面。
我还是认为,对于一个诗人,变是正常的,也是必须必然的。不变,那就是死的征兆了。
所以,我从本能上对所谓的“固定风格”保持警惕。所谓个人风格,其实不仅仅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标签,更可能是你埋葬自己的坟墓。
所以,诗人从本质上来讲,是和哲学家、宗教家一样,是大勇大智之人,不是所有能写分行文字的人,都配戴上“诗人”这一桂冠的。
禅的精神是鼓励变化的。从愚到悟,从痴迷沉陷到般若解脱,就是一个变的过程。比如坐禅,看似不动,其实是大动,是将自身融入天地宇宙,或者是将天地宇宙纳入自身的一种大运动。
动,是生命力存在和生长的体现。
而以不动为动,再以动为不动,是为大动。
佛陀的思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无常”。无常不仅仅宣示“一切皆空”,不可依持,还宣示希望和可能。所谓的变化,无非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走向意愿的反面,成就所谓的坏。二是走向意愿的的正面,成就所谓的好。但无论走向哪一面,都没有什么可怕。因为,在变化之中,机会总是在不断发生,不断到来。只要你善于捕捉,善于把握,就总是能看到希望的风景和光明的前路。2009-7-7

真正的现代禅诗

一首真正的现代禅诗,必定是禅和现代诗结合后的呈现。无论诗人采用哪种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都无碍他对于思想和意趣的传达。在这样的作品中,你读到的肯定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怜悯,是希望,是赞叹,是祝福,是对于自我真身的不断发现和信念。即便是面对巨大的现实苦难,也不会长吁短叹,不会沮丧、绝望和沉沦。
在现代禅诗诗人那里,也没有孤独和咒骂。
这是禅的精神对于诗人和诗歌的提升,是一种自然而然在无形中形成的结果。所以,我们衡量一个诗人是否具备禅者的品质,看一首诗是否可以叫做现代禅诗,不是看他的词语中是否有佛禅僧寺这样的字句,不是看他运用了多少现代诗歌的词汇,而是看他诗的字里行间所透漏出来的精神气息,就完全可以判断了。2009-7-7

标点符号也重要

编辑刊物,必须大量的阅读稿件。发现一些作者不太注重写作上的细节问题。
特别是诗歌,应该是各种体裁文本中,最不能忽略细节的。因为它的文字要求高度凝练、简洁,所以,一点点细节上的马虎,就会被放大十倍百倍。而这个诗歌写作的细节问题中,标点符号又是最容易出错的。一般来说,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现代诗歌的每一行最后,你可以用标点符号,也可以完全不用。每行中间的断句,也是可以选择用或不用标点符号的。但在一首具体的诗歌作品里面,你最好是能做到统一。要用标点符号,就一首诗都用。不用亦然,就都不要用了。千万,不要这一行不用标点符号,而下一行又用了。这样,给人就造成了混乱。
如果你还没有成就大的名声,还没有达到所有的作品被争购抢夺,还在奋斗中,这样的作品投稿时,就会首先成为严肃诗歌编辑的牺牲品。因为,他会认为一个对自己寥寥不几行的诗歌作品都不能认真对待的写作者,一定也不会在诗歌的思想境界上去下苦功夫。
我的感觉,写现代诗歌,还是应该十分注重标点符号的运用。每行的中间断句处,也最好是用句号或逗号。行尾要不要用标点符号,则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认可方式。
还有,现在的诗歌写作者,大多都在网络上活动,一首作品,有可能被喜好者或自己转来转去。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很可能被转得面目全非,成了非人非己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细节有时真的很重要,甚至决定着整体的成或败。
我且相信,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严肃的写作者,都是不敢在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上放任自己的。2009-10-11

现代禅诗的作用

现代禅诗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乍听之下,我也不由费了片刻的思想。但也就是片刻吧,我就想出了答案:一片安静,一缕快乐。
这样的答案,或者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提问者。因为,人总是希望得到更多。
但是,现代禅诗不是万能的仙药。因为我们有个前提,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神仙。而没有神仙,当然也就没有包治百病的仙药了。
如果,现代禅诗真的可以当药吃,能治病,那也是他的副作用,不是本来途径。为什么?不为什么,就因为现代禅诗,仅仅是现代禅诗。
它给你一片安静,是因为你需要安静。
他给你一缕快乐,是因为你希望快乐。
如果你不需要,我想,现代禅诗是没有用处的,对你。2009-12-27

门栏

常常听到刚来的诗友说,现代禅诗的门栏太高,使初学者不容易进入。
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论坛(现代禅诗探索论坛)是没有门栏的,起码现在还没有设门栏,不限制任何人进入发帖或回帖。说实话,我有时看到一些不满意不喜欢的作品,也有将论坛设置成会员制的想法。那样,优点是可以保证论坛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诗歌艺术水平上,不杂乱。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可能会阻断了想来这里交流,有潜力但信心还不足的朋友。所以,我认为除非情不得已,论坛还是无门栏的好,让大家都能自由的来或去。一切都随一个缘字。
但论坛的无门栏,并不是说这里的任何地方都无门栏。比如,我们的现代禅诗研究会,就是有门栏的,并且,门栏还相当高。要经过或申请,或推荐,或邀请的方式,然后填表,然后经过大多数基本会员的认可,才能参加进来。并且,参加进来了,也不是万事大吉。如果半年没有作品,或连续三次不参加研究会或论坛的重大活动,又不说明原因,也是要按自动退出而失去资格的。
再就是我们的每月网络选刊和丛刊(纸媒年刊),也是有门栏的。每月的网络选刊是每年一期丛刊的选稿仓库,所以不能不仔细认真。对于这两份刊物,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选稿标准,就是为了保证作品质量,能基本合乎我们倡导的现代禅诗艺术标准和理念。
其实,所谓的标准或门栏,都是形式的外在的东西。犹如一座庭院,如果你是一个不动脑筋的人,用禅的语言来说,就是悟性很低的人,当大门关闭时,你可能就会选择离开或在门外死等。但机灵的人会想出其他办法进去。敲门,翻墙,甚至在门口放上一把火,主人就不得不将门打开了。那样,你不就可以进去了么。
门,在大多数时候,对于有心人只是虚拟之物。你不把它当门,它就挡不住你。
关键是,你有没有具备信心和能力。2010-1-7。

叩门者

不久前,有一位叫ZM的诗友,发邮件给我,说他习禅多年,写诗多年,想加入现代禅诗研究会,成为基本会员。
我当然很欢迎。现代禅诗研究会成立以来,是完全开放的。有人推门而入,也有人自行消失。也有个别的,是被请了出去的。我们有自己简单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简约》。无论是谁,只要你认同这个规则,这个规则同时也认同了你,那就可以推门进来了。
按照规则,我发了简约、说明,以及相关的、必须填写的表格给他。并且善意的嘱咐,最好是到论坛上,与大家多交流一下。因为,其他的会员如果没有见过你的作品,无论你自己对自己多么认可欣赏,大多数会员不认同,也是叩不开这扇篱笆门的。即便是我这个游戏规则的起草者,也必须遵守。
但是,这位诗友在此后再没有了任何消息。我想,这就是缘分。他只是起了个念,但他与现代禅诗,与现代禅诗研究会的缘分,还在远方。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禅诗诗人,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你要是一个禅者,二是你要是一个现代诗人。两者中,前者尤其重要。因为,写现代诗的人,甚至自视特高的人,都大有人在。但,在这个队列中,禅者却不很多。
禅者,是一个觉悟了的人。他(她)平和,宁静,去除了功利之心。2010-2-5。

最后的境界

我常常会想,现代禅诗的写作,其实是一场特别的身和心的修炼。但一个人写到最后,修到最后,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本来,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我还是想试着来找出答案。
我想,一个现代禅诗的诗人,达到了最后的,也就是最高的境界时,应该是“三空”。
一是目空。这个时候,世界上你已经无诗可读。
二是身空。你不但不会再留恋那些附加的身外之物,而且连肉体本身,对你也只是一只搭乘的小船。
三是心空。心空,一切都空了,是最后最彻底的空。世事万物,全部清澈透明,再无障碍可以挡在你面前。真正的自由自在,任行无阻,就是这样。
若如此,这人其实已经是佛经里面的佛了——
一个诗佛。2010-4-27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有诗友在QQ上与我聊天,提问了一些关于现代禅诗的问题。
首先是问怎么才能写好现代禅诗。我说这个我肯定无法用一句话给你说清楚。因为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琢磨、摸索了二十年,写了几万字的心得随笔,也还没有最后了然。如果你非要我说,并且还要简单。那么我可以送你四个字:诗禅双修。如果你做到了,就一定能写得好。如果再让我具体一点,就是十六个字:横的移植,纵的继承。纵横交融,禅为根本。如果你还不能明白,可以到我们论坛上去,那里有很具体很具体的理论随笔和评论,有针对每一首具体作品的点评和讨论。
他又问,怎么做才能加入你们的现代禅诗研究会,成为你们这个流派的同人。我说这个也不难。首先,就是你认同了那十六个字的现代禅诗基本理念,然后照着去写作,去实践。然后,是多在论坛上与大家交流。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热情,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因为,热情是火。而所有的火,无论开始多么炽热熊熊,势不可挡,都不会永远燃烧,一直保持当初的势头。这是一个现象,是客观规律。它必定会很快变弱变小,最后成为一堆冷的灰烬。也就是说,如果你仅仅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在过了一些时日以后,没有达到你期望的目的,就一定会失望,会退却。所以,我们一般不会轻易接纳一个人加入。你可以到论坛多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愿望和追求。尽量的将功利心压缩到最小,不然,你很难找到真正的现代禅诗精神,也得不到你想要的利益。这是因为,这个利益不是外部物质金钱,不是荣耀名誉,而是你的内心所得。是一种让你的心灵安静、愉悦,不再对于世事产生惊恐和畏惧的东西。它让你对任何事情,都能看得破,拿得起,也放得下。
如果,你能认识到这样的道理,并且坚持,最后达到了一种生命的自觉,大家是会看到的。我们会请你来担任论坛的版主,让你熟悉大家,同时也让大家熟悉你。当然,你也是在为论坛服务,为大家服务。这是个互动互助和互相交流融合的过程。但,这也不是你肯定就必然加入进来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缘。重要的是你的作品,是否能达到大家认可的现代禅诗水平。如果,你的作品基本达到了禅的境界,并且不退缩,无论你是否自己提出要求,你都已经是我们的同人了。而履行一个入会的形式,填表、票决并宣布,那不过是简单的程序问题而已。
诗歌不是宗教,现代禅诗也不是宗教。但古今中外的无数诗人却证明了一个现象,诗歌是类似于信仰的东西。它在你心里一旦扎了根,就会与你的生命一起生长,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肉体的生命存在,它就存在。肉体的生命消失了,它依然会独自前行。这就是所谓的法身,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或精神。2010-12-7

该变就变

写诗最忌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令人生厌。
但,变并一定就一定能越变越好。也可能一下就变“砸”了。可是,不管如何,变一下都比不变要好。即便是变“砸”了,也总会给自己点痛的感觉,让头脑受点刺激,多点空间。2011-4-18

现代禅诗院

建立“现代禅诗院”,是我近来逐渐思考成熟的一个想法。
要想现代禅诗的探索能够坚持下去,就要不断有优秀的现代禅诗作品产生,就要有优秀诗人、理论家和评论家不断涌现。而这些,又都系于“诗禅双修”的功夫。要想达到上乘的功夫,适当的“修行”环境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由此,我想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道场”。这个“道场”,应该就是一个“诗禅双修”的地方,是一座诗歌精舍,是可以让我们静下来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和向外传播我们对于时间,对于空间,对于生命,对于自然以及诗歌写作理念的学校。
我正在努力,建立起我们的第一座“现代禅诗院”。
一生二,二生三。我相信,只要一件事确定了方向和目标,只要有了一个开始,就有了希望。只要播下了种籽,就有了萌芽的可能,也就有了绿叶和花朵的想象,有了对于果实的期许。2011-8-28

(南北,本名王新民,亦名王新旻,河南新郑人。诗人,独立作家。旅居开封、郑州、成都、黄山、上海、昆明等地,现居云南大理。为现代禅诗研究会发起人,《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主编。有《诗情画意总关禅》、《南北先生行思录》等九种著作出版。有文章选入小学与中学语文课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3 | 只看该作者
◆明月藏鹭


张黎专栏

以中国式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作者:张黎

(一)

诗歌,作为民族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存在时间上来说,它是长于国家和某种形态的政权的;从存在境界上来说,它是高于现实的政治和权势的。但是,由于国家和政权的建立,使得政治和权势的力量空前强大,所以就造成了政治对文化的控制和奴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诗歌艺术,就是这样被封建帝制一步步地带上它的镣铐,打上它的烙印的。
中国汉语新诗,产生于封建帝制的坍塌之际,是以否定传统诗歌的思想倾向和死板的外在形式,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为主旨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发展与壮大程度,标志着中国这种新型的民主的文化的进展和成熟程度。
但是,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实在不尽人意,而且,在新世纪之初,它的存在与意义,竟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怀疑,甚至有人提出百年汉语新诗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言论。
到底,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大的果报必定是由大的缘起促成的,中国汉语新诗目前的这种状况,是与一百年来的中国政治是分不开的。
以中国传统诗歌为本位,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文化理念,促进诗歌艺术的国际交流,是封建帝制坍塌之际、中国汉语新诗创立时的主旨。可惜,这一主旨仅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所坚持。到了五六十年代,由于权势的强力参与,艺术遭到了政治空前的奴役和扭曲,诗歌几乎变成了权利的传话筒,新诗的主旨遭到了极度的践踏。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朦胧派诗歌,又是对六七十年代专制政治的反叛。也就是说,中国汉语新诗,虽然,在时间上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权势的强力支配之下,或带着浓烈的政治倾向的,而依据艺术本身的规律去发展的,却不足一半的时间。
特别是,三十年来,以北岛为首的朦胧派诗人为反叛六七十年代黑暗的政治,对西方现代诗歌采取全盘模仿、中国传统诗歌采取彻底抛抛弃的做法。这种方式,虽然在创立之初,显示出了它极大的优越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它的极端主张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诗人们意识到:正是这种极端的主张,致使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发展失去根基,整个诗坛陷入了一片混乱。
现在,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新诗即将走上正确道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诗歌;厘清对于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诗歌,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抛弃什么;分析在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我们不能丢弃的根。

(二)

两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凭借其绝对的政治强势,一次次地强化儒家伦理道德,并把这种君君臣臣的伦理道德,用科举制度的方式烙入国民的心智。从儿童时期开始,人们就不自觉地被这种无所不在的、潜在的伦理浸染着支配着,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觉悟自己不幸的根源,比如屈原、杜甫、曹雪芹等。
国家是为个人建立的,而不是个人为国家服务的,一个国家或政党的最高使命就是保护每一个个人,并使他们获得自由和幸福。封建文化之所以把屈原、杜甫等树立为名人,宣传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就是暗示大家不要去觉悟生命价值,而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权势去安排,并终生围绕其起伏升降,最后结束。
这种假大空的欺骗性质的奴化教育,在二十世纪初曾经被打倒,但是,到了五六十年代,由于新政权的需要,它又一次得到了大规模的死灰复燃。产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朦胧诗派,坚决抵制这种奴化艺术,它以其明确彻底的主张,赢得了当时人们的拥护和参与,并以排山倒海之势,引领着新型的民主的文化趋势。
但是,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文化思潮,很快就引起了权势阶层的极度恐慌,于是,恐吓、解散、镇压,于是,许多诗人被监控、被关押、被逼自杀,而北岛,则被迫流亡国外。而后二十年,中国诗坛一蹶不振。
新世纪之初,电脑网络的兴起,文学作品发表与交流的便捷,再次带给中国诗坛以崭新的复苏的希望。但是,也就在此时,朦胧派诗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为,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显然,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坛,仅仅只是倡导独立意识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文化交流也日趋世界化,在这种大背景中,如何让中国雄踞于世界,如何让民族文化再一次辉煌,也不是仅仅靠模仿一点点西方现代诗歌,就能完成的!
新的时代,给中国诗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诗人们,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我们自身的潜力,并把这种优秀的成分与世界文化相对接!
毋庸置疑,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意识,我们还是要必须坚持的。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中国的经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却严重滞后,而且,较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根本纲领,依旧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作为新世纪的诗歌艺术,我们要在坚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开始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并挖掘其中的优秀成分。我们不能因为要学习传统文化,就否定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性;也不能像朦胧派诗人那样,因为要学习西方现代诗歌,就否定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根。

(三)

在中国,诗歌是一种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存在,只不过由于两千多年以来,封建帝制的无比强大,造成了权势对艺术的控制和奴化,所以,在两千多年的传统诗歌中,需要抛弃和批判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完全否定五千年来的民族文化,不能对历史沉淀出的、诗歌艺术本身的、属于民族特性的部分视而不见!
朦胧诗派所倡导的独立性,只是在强调政治的独立性,而对于艺术本身的独立性,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艺术特质,却完全没有概念。
诗歌不是政治奴化的工具,同时,诗歌也就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基于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奴化诗歌的反叛,北岛等朦胧派诗人一味地将诗歌等同于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极端做法,严重地伤害了诗歌的艺术性。诗歌,作为一种永恒的艺术门类,它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深邃的思想,更崇高的境界。
而且,自从八十年代初诗歌被镇压,一些优秀的诗人被关押、被监控,北岛被迫流亡国外之后,能够明确坚守独立精神的诗人几乎没有。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披着“现代”的皮,招摇过市的文化投机分子。他们一方面暴力、叫嚣、张杨,以标榜自己的“现代”、“西化”;另一方面,又低三下四地投靠权势,以企求从主子那里讨得一些物质和荣誉的赏赐。也就是说,其实,在当代中国诗坛,北岛先生所倡导的政治独立性,也是被那些活跃在官方体制里的“诗人们”严重玷污了的。
所以,在新世纪之初,中国诗歌现场还出现了一些自虐式的非诗流派:垃圾、下半身、梨花、口水等等。这些自虐式的非诗倾向缘起对诗歌现场的失望,对腐朽的文化体制的厌恶,以及对中国诗坛未来的迷茫。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是仅仅批判垃圾、下半身等诗歌流派,也不是针对垃圾、下半身等再弄出一个什么神性派诗歌,让中国诗坛在越来越小的圈圈内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安静,沉思。认真地对现代汉语新诗的百年历程做个回顾和总结,切实地分析一下朦胧诗派三十年来的得与失,客观地再次审视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与传统,充满希望地重新构建我们汉语新诗的存在方式。

(四)

    当今的中国诗坛,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朦胧派诗人由于受到八十年代初的残酷镇压后,元气大伤,能够明确地坚定地保持独立创作的,已经位数很少。三十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层的,大部分是官方体制中的一些文化投机分子。这些投机分子具有政客的天然秉性:在朦胧派诗歌还受诗人们拥护的时候,他们就自称是朦胧派,以表面暴力、叫嚣、张扬的诗歌来显示自己的“西化”和“现代”程度;而当朦胧派的极端主张开始受到诗人们质疑的时候,他们又返回头去攻击朦胧派,试图把中国诗坛又重新拉回到两千年来奴性的传统里去。
所以,我们说要学习传统文化,一定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独立的优秀的部分,一定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中属于民族艺术特色的部分。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我们要以解析的方式来对待传统诗歌,不能像朦胧派诗人那样,因为传统诗歌里存有奴性的成分,就否定它的优秀部分;更不能像官方体制里的投机分子那样,一说到学习传统,就想到要恢复权势本位的思想,暗地里偷乐。
当前,学习传统诗歌,除了继承历史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哲学和思想之外,另外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恢复以艺术为本位的思想。也就是说,学习和继承传统诗歌中属于民族艺术特色的部分。   
近些年来,民众对新诗的厌恶与否定,主要源于现代诗歌中的民族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丧失。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子”:中国诗歌表达的是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生命哲学,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是抒情的、和谐的、宁静的、简约的,最终追求的是一种直觉的、内向的延伸力;西方诗歌表达的是以物我二分为理念的知识哲学,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是叙事的、冲突的、动感的、繁密的,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思辨的、外向的扩张力。
鉴于此,新世纪的诗人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艺术审视方面,中西诗歌存在着严重的不兼容性,我们要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
天人合一,无论是对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还是对于从印度学来的佛教,还是对于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儒教来说,都是一个基本的核心的哲学理念。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古以来 ,就深深地渗透在了中国艺术的每一个门类中,诗歌,当然也不例外。物我二分,是西方哲学理念的基础。由于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以海洋为主要生活之地、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西方,必须以卓越的勇气和智慧,与海洋搏斗,掌握海洋风浪的变化规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与以陆地为主要生活之地、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中国相比,西方世界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自然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且,这些平等的小生命体一起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生命体之中,组成它们的物质在一次次的消散、又一次次的重新组合,所以,就形成了这个更大的宇宙生命体的运动与变化。西方物我二分的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是完全不同的对立的事物,人类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与自然进行搏斗,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征服它,把握它。
由于中西两方自然观的截然相反,所以几千年来,中西两方人的性情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截然不同。中国诗歌的表达方式是以抒情为主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和谐、深度的生命体验;西方诗歌的表达方式是以叙事为主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力和征服力。中国诗歌是以宁静为统摄的抒情艺术,要求抒情者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中,表现内心深层次的动态的感受,给人以静中有动的心灵感受。西方诗歌是以动态为统摄的叙事艺术,要求叙事者能够在冲突中表现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力,给人以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中国诗歌的抒情方式是简约的,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单纯的意象概括最深刻的宇宙真理。西方诗歌的叙事方式是繁密的,力求在详尽的描述完整的表达中表现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另外,中西两方诗歌的审美定势完全不同。中国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主要表达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人对生命本体的深度感知,最终留给读者的是一种直觉的空间感,一种属于心灵的幽秘的内向感悟;西方诗歌是叙事的艺术,主要表达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人对自然的认知力和征服力,最终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思辨的力量,一种热情的动态的外向扩张。
中西诗歌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子”,而三十年来,朦胧派一味地模仿西方现代诗歌,完全无视本民族艺术的基本特性,所以,致使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
在当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必须的,一个没有外界交流的、静态的文化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以我们的文化为本位,对西方文化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我们不能因为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就丢掉我们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丢掉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沉淀出的民族艺术的根。

(五)

以一种全新的民主的思想理念,以中国式的思维和审美方式,重新构建汉语新诗,是一项历史性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因为,内容上,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对诗歌艺术的影响和控制太严重了,我们如果从根本上彻底否定这种奴性的文化,中国诗歌就会形成极大的空缺。
但是,无论多么艰巨和困难,现代汉语诗歌还是需要以全新的民主的理念来重新构建。而且,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百年历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因素,我们有能力有信心重新开始。
近五年来,诗人南北倡导的现代禅诗流派,以传统的禅理念为契合点,纵的继承,横的移植,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重新构建我们现代汉语新诗的存在方式。当前,这个流派发展迅速,并呈现出强劲的崛起之势。笔者认为,禅是中国历史上与儒家相对抗的、具有独立意识的文化,也是对传统诗歌的思维和审美有着主导影响的哲学思想,所以,现代禅诗流派的出现与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
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历史的转折,诗歌的重建,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好好把握历史带给我们的机会,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汉语新诗的终极成熟蓝图,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年11月)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 :张黎的诗歌评论,往往有惊人之语,带有某种大胆的预言性质。这样带来的效果,有人惊诧赞叹,但也有人会不以为然,而持保留或反对意见。其实,作为一种言论,不必因循守旧,为了保险无错而抄袭他人的观点。文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语言,并敢于出惊人之论。无论对错,只要是你自己的,就比平庸的人言亦言要好。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对错总是在相互交合中反复着行进。并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在当时不被主流人群认可的语言,往往是被验证了,是正确的。
我推荐张黎的这篇评论,不是说我个人完全的赞成她的观点,而是对一种精神的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入第四阶段
作者:张黎

中国汉语新诗自上世纪初创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曲折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第四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7年创立开始到1949年新政府成立,在这个阶段,汉语新诗虽然提出了以学习西方现代诗歌为主旨的主张,但是,对于古典诗歌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应该批判什么继承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却没有明确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一个诗歌艺术备受摧残的时期,这个时期,除了使传统诗歌遭受到极度的破坏之外,然后就是使后来三十年的诗歌遭受到了极度的扭曲,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从1976年开始到2009年,这三十多年,朦胧派主盟诗坛。第四阶段从2009年开始,可能要延续一个世纪左右,这是中西诗歌深度融合、中国汉语新诗走向成熟的时期。当前,汉语新诗的发展正处于第三、第四阶段的交替时期。
三十多年来北岛先生主盟的朦胧派诗歌,可以说,为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现代诗风,使中国诗坛面向了整个世界。具体来说,现代诗风的内涵有四点:一是独立品格;二是现实主义精神;三是关注个体生命和心灵的自由;四是追问宇宙的终极意义。但是,当前,总观中国诗歌现场的种种状况,我们不能不说,朦胧派的主张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朦胧诗派已经不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朦胧诗派主张的第一缺陷是对传统诗歌的全盘否定,对民族审美的完全忽略。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它都应该是一边保留原有事物的合理部分,一边改造原有事物的腐朽成分,在改造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何况,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国度!如果可以把中国诗歌比喻成一个圆,那么,朦胧派的这种极端主张,始终引导我们就只能在一个半圆的图案中来回徘徊。另外,朦胧诗派主张的第二缺陷是对政治的极端关注和反叛。虽然,这种主张曾经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诗人们的强烈响应,但是,总体来说,诗歌毕竟只是一种艺术,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还有,这三十年来诗坛还出现了多种思潮和小的流派,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能够突破、超越朦胧派的主体框架,它们都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一些改造,属于朦胧派的分支和变异。比如,郁郁的撒娇派,伊沙的民间写作,周伦佑的非非主义,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等等。在这些变异和分支中,“假朦胧派”是最受诗人们痛恨的一种。这种“假朦胧派”其实就是体制内的诗人,他们打着朦胧派的旗帜,一方面以表面个性、张扬的诗歌,来表明自己的“现代”和“西化”,另一方面却奴颜媚骨投靠权势,以企求从主子那里得到一些名誉和物质的赏赐。也就是说,这些“假朦胧派”只是在文字层面上做得像朦胧派,而骨子里根本不具有北岛先生所提倡的独立性。但是,由于中国腐朽的文化体制,三十多年来,浮在诗歌现场表层的大部分就是这类的诗人,比如舒婷等。这些“假朦胧派”,在八十年代朦胧派还受诗人们拥戴的时候,他们就表明自己是朦胧派,而当新世纪初朦胧派开始受诗人们怀疑的时候,他们就又返回头去攻击朦胧派,纯粹一副政客嘴脸。
另外,近几年,诗坛上还流行一种借助基督教思想的叫做神性诗歌的流派,比较具有迷惑性。笔者从它产生的缘起一路分析下来,觉着这种流派的流行非常可笑: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朦胧派的内容本来就只是脱离了民族文化的一个半圆。但是,因为有腐朽文化体制的存在,于是,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假朦胧派”,这已经是半圆的一个边缘了;后来,因为对张扬、虚伪“假朦胧派”的痛恨,衍生了自虐性质的“下半身”、“垃圾”等;再后来,因为“下半身”、“垃圾”派的存在,我们再弄出一个神性诗歌,那么,当代诗歌现场不就变成了远离传统的一个小小的点了?唉,整个中国诗坛就这样在越来越小的圈圈内,无休止的循环下去,何时是个结束?太滑稽了! 还有,这种似是而非的神性写作,虽然在这几年对于人人喊打的崇低的诗歌倾向有所抵制,吸引了相当一批不明真相的诗歌写作者,但是,从稍微高远一点的角度来看,它对于现代汉语新诗的进一步发展,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原因有三条:一是它与中国传统诗歌没有任何联系;二是这样的崇高其实是对人性和现实的否定,是另一种神化了的假大空的东西;三是在世界文化史上,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是专制的、落后的,是已经被西方世界摒弃了的思想。
当前,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入第四阶段。中国汉语新诗进入第四阶段的标志是现代禅诗流派的崛起和成熟。现代禅诗流派的主盟南北先生于2005年创办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2006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理论建设,2007年成立现代禅诗研究会,2008年起设立现代禅诗三项年度奖,2009年6月起开始编辑现代禅诗探索网刊,2009年底出版《现代禅诗探索》创刊号。 2009年《现代禅诗探索》网络月刊的编辑和《现代禅诗探索》年刊创刊号的印行,以及2010年张黎的论文《现代禅诗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终极走向》和碧青的论文《中国现代禅诗的重大美学贡献》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禅诗流派的崛起和成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汉语新诗的第四阶段应该呈现以下五个特点:1、彻底改变三十多来朦胧派对传统诗歌的态度,我们要纵的继承,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进行再次审视,以解析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传统诗歌;2、强调诗歌的审美性,恢复以艺术为本位的思想,改变朦胧派拿诗歌当政治斗争工具的做法;3、要清楚地认识到中西诗歌审美上的不兼容性,不能片面地夸大意象在诗歌表现中的作用,要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要以我们中国式的思维和审美方式重建新诗精神,中国诗歌要体现中华民族艺术的自身特质;4、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积极吸取西方文化内在的思想精髓,让中西诗歌得到深层融合;5、借鉴三十多年来诗坛上各种流派主张的合理性,超越二元对立,统一二元对立,以大融合的姿态使得中国诗歌艺术充实、全面起来。
百年以来,中国传统诗歌遭到的破坏太严重了,在当前,我们如果要全面恢复传统的诗歌精神,那几乎不可能。禅,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社会和各种艺术门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五六十年来,又倍受世界文化界的关注和热爱,毋庸置疑,禅与现代诗的结合是中西诗歌融合的最佳契合点。另外,禅与现代诗的结合,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原因的。具体说来有四点:一是反专制、反权威的自由主义精神;二是强烈的生命意识;三是尊重自然,主张与万物和谐相处;四是追求宇宙的真理。(关于这四点的内容,笔者在论文《现代禅诗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终极走向》中有详细的解说。)
现代禅诗流派的崛起将带领中国诗坛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禅文化的复兴将带动整个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历史的转折,诗歌的重建,新阶段的到来,将带给我们新世纪的诗人们一个广阔的舞台!(2010年12月)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本文作者站在中国现代诗歌百年历史的高度,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和分析,指出了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抛弃几十年来错误的诗歌写作路线,回到真诚面对世界,面对历史的正确方向上来。禅,或许不是唯一的选择,但肯定是必选项中的一项。


寻求更高层次的统一性
——浅谈中西诗歌的不兼容问题

作者:张黎

(一)

我在2009 年的《中国现代禅诗发展的当前状况》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当前诗坛上的诗歌流派要形成领导之势,必须具备以下四点要求:一是要寻找到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部分,并继承和发扬;二是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与世界文化和思潮进行交流;三是关注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灵要求;四是彻底改变当前叫嚣、低俗、颓废的诗歌风气。”两年来,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诗人的认可。是的,中国诗坛在经历了电脑网络所带来的喧闹而空洞的躁动期以后,渐渐归于沉静,归于理性,对于诗坛的种种问题,诗人们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中国诗坛到底出现了什么根本问题?百年来中国汉语新诗的得失何在?目前诗坛混乱的原因何在?什么才是中国诗坛的未来走向?禅为什么成了世界文化界关注的热点?
这些诗人研究到最后发现,中国诗坛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归为两大类:一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二是如何解决中西诗歌的不兼容。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那就是:用解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剔除传统文化中奴性的成分,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中的独立和自由部分。不过,答案虽然很明白,但要在当前的文化体制下做到却很难,甚至,一些体制内的诗人和评论者连“自由”、“独立”、“民主”这些词语提都不敢提,唯恐如此一来自己养命的饭碗就会被主子夺走。对于第二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深感头痛。因为,中西诗歌一定是要融合的,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经历经百年,不可能再复古、完全倒退到以前,但是,截至目前,我们对西方诗歌的学习,中国人却又根本接受不了,对民众来说,写诗完全模仿西方,是一件非常怪诞荒唐的事情。
到底,中西诗歌的不兼容问题应该如何对待?下面,笔者想就此问题,浅显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

中西两方由于属于不同的人种,处于地球不同的方位,而且,地理环境迥异,生活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几万年以来,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并以自然观和哲学观为基础,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模子”(叶维廉语),不同的审美定势。诗学,是审美地表达人们对生命对自然感悟的一种文字形式。美学,是建立在特定哲学理念上的一种心理体验。所以,诗歌不仅仅是或叙事或抒情的一段分行文字,更深层次上,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观哲学观观照下的审美旨趣。
由于西方地处海洋,人们的生活以渔业为主,而海洋气候的变幻莫测,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凶险,所以,几万年以来,在西方文化中就形成了人天对立的理念,他们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从中探索规律并驾驭它,人,要以卓越的智慧来认识自然,要以超凡的勇气来征服自然。而中华民族却地处大陆内部,人们生活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都必须依据季节,适应各地的气候土壤等等,生活环境相对安逸,所以,几万年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浓厚的哲学理念,中国人认为,人和万物一起生活在天地之中的这个大空间,人和万物一起组成了这个富有变化和情趣的自然大生命体,人和万物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
“天人合一”、“物我二分”,由于中西两方在基本的自然观哲学观方面的不同,延伸影响到诗学,就形成了迥异的诗歌审美定势。大体上来说,中国诗歌是含蓄、直觉、意象单纯的,是以宁静、平和为统摄的一种抒情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内向的延伸力;而西方诗歌则是直接、思辨、意象繁密的,是以冲突、热情为统摄的一种叙事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外向的扩张力。
照理说,中西两方不同的自然观哲学观,迥异的美学审视,只是处于地球不同的方位形成的一种文化而已,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谁对谁错,孰优孰劣之分。但是,可悲的是,在近代,由于西方诸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绝对强势,就构成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颠覆性冲击。特别是,由于政治原因,近三十年来,中国诗坛在朦胧派的主盟下,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彻底割裂汉语新诗与古典文学的联系,一味地生硬地对西方现代诗歌进行模仿,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没有能够使得汉语新诗有所发展,中国诗歌现代化,反而致使诗坛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和支柱精神,致使中西诗歌严重对立、冲突,致使当今的中国诗歌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和迷茫状态。更甚至,因为汉语新诗当前的叫嚣和低俗,一些旧派的学者对百年新诗整体提出了彻底的否定,比如季羡林。
所以,在当前,如何能够找到一个融合中西诗歌的恰当的方式和方法, 使中国诗坛走出低谷,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

其实,任何一种外来文化,都不可能与本土文化融合,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在融入本土文化之前,都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适应过程,比如禅宗,这个已经融入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印度佛教。
古印度是一个宗教气息十分浓重的国度,婆罗门教一直在社会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佛教,当时是作为沙门思想的一种,在反对婆罗门教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婆罗门教的主要主张是:一、吠陀天启;二、祭祀万能;三、婆罗门至上。佛教针对婆罗门教的这些理论提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主张:一、缘起论;二、痛苦来源于无明和欲望,人们通过修行来消除无明和欲望,就可以自己解脱苦难;三、人神平等,尊重一切生命,不杀生。很显然,佛教的唯物论成分相对于婆罗门教的迷信是有着非常的进步意义的。但是,由于印度传统文化由来已久,影响极为深厚,所以,印度佛教依然没有超出忽略现实、精神至上的局限,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依然是一种以求来生、出六道轮回为根本目的的出世性很强的宗教。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化也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而佛教,由于经历七八百年的传播,在中国大地,此时已经广为流行。而且,更重要的是,佛教还受到了当时很多皇帝的崇信和大力支持。所以,当时的佛教势力很大,寺院林立,和尚众多。但是,也就在此时,印度佛教的出世性和中国儒家学说的入世性之间,矛盾凸显,严重对立。
慧能创立的南禅宗,就是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应运而生的一个中国化了的佛教体系。“缘于无明,行生起;缘于行,识生起;缘于识,名色生起;缘于名色,六处生起;缘于六处,触生起;缘于触,受生起;缘于受,爱生起;缘于爱,取生起;缘于取,有生起;缘于有,生生起;缘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这十二缘起是印度佛教关于生命说的基础理论。印度佛教认为现世的生活是“苦”的、“空”的,人们要想使自己的命运摆脱“苦”、“空”,只有修炼精神,超出“六道轮回”,达到彻底的“涅槃”。中国禅宗认为人们现世苦难的来源在于,不明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人们通过“悟”,对自己生命本体的“自性清净”有所理解之后,就能摆脱欲望和外界各种理念的约束,从而达到精神的自由。印度佛教对现世和肉体采取的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态度。中国禅宗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根本,对现世和来世、精神和肉体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态度,认为“心即佛”、“佛即心”,大家不必放弃此生求来生,精神自由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实现,禅宗《坛经》就是这种观点的集中体现。
除了理论上对印度佛教进行改造外,中国禅宗对印度佛教的修行方法也进行了改造。印度人的思维逻辑推理性很强(比如上面所说的十二缘起等),所以,他们无论是理论的推导,概念的划分,还是修行的进程,都是有着明确的程序、类别和阶段的,而且,印度人对修行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此,直觉、感性的中国人严重不适应。于是,便有了著名的“顿悟”、“渐修”之争,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是那个时期的偈子。而当时南、北之争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其实,在后来的实际修行中,人们采用的是“渐修顿悟”的融合之法。
由于禅宗对印度佛教的成功改造,使得佛教文化融入了我们的传统,深入到了民众,最终,形成了“一花五叶”之势,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发芽、开花,成为了我们哲学的一部分,艺术的一部分,诗歌的一部分,民俗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5 | 只看该作者
(四)

当前西方文化在中国的状况,和当时印度佛教在中国的状况极为相似。所以,唐朝时期中国禅宗对印度佛教改造的方式和方法,就非常具有借鉴的价值。
“天人合一”、“物我二分”,虽然,中西两方在基本的自然观哲学观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来争论绝对的谁对谁错,孰优孰劣。因为,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物我二分”,都是处于地球的一个局部而形成的一个片面理念。西方国家绝对的“物我二分”理念,使得人类对自然进行无情掠夺、大肆破坏,是当今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空泛的“天人合一”理念,使得国人的情感流于玄远的审美,不重视知识,不重视实用,是导致民族专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国诗坛有必要借鉴唐朝时禅宗的做法:以传统的“天人合一”为基础,把西方的“物我二分”理念融入到我们的传统中来,实现以中国传统为基础的中西自然观哲学观的融合。
对于中西诗歌审美定势的冲突和对立,比如宁静与张扬、简约与繁密、含蓄与直接、平和与冲突、直觉与思辨、抒情与叙事、内敛与外向等等,我们也可以以中国的传统诗歌为本位,对西方诗歌采取一定的学习,形成静中有动、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直觉和思辨相结合、抒情和叙事合而为一等等一系列的融合模式,对中西诗歌迥异的审美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诗学和佛教不同,佛教是一种纯粹的思想,而诗歌却是一种具体的文字表达。所以,除了在思想方式方面可以做到改造和融合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诗歌的表现内容方面狠下功夫。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拥有怎样的自然观哲学观,无论你的诗歌审美定势如何,在当下,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时间段的这个地球。而当下的这个地球,由于科技的发展,已经完全联系起来,几乎要成为一个村庄了!在这个地球村,很多话题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比如在这个充满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地球,我们如何再次审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比如在这个人性遭到工业物化的时代,如何实现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再比如在这个充斥着商业竞争的社会里,如何把我们的生活导向诗意等等。
在自然观哲学观方面,以传统的“天人合一”为基础,把西方的“物我二分”理念融入到我们的传统中来,实现以中国传统为基础的中西自然观哲学观的融合;在诗歌审美方面,以中国美学的宁静简约为根本,对中西诗歌迥异的审美倾向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在诗歌的表现内容方面,注重整个地球人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三个方面的意思融在一起,就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最想说的一句话:寻求更高层次的统一性!
近六七年来,诗人南北所倡导的现代禅诗流派,以中国传统的禅文化为根本,纵的继承,横的移植,给低俗叫嚣的中国诗坛带来了一片崭新的风景,发展迅速,前途看好。在前面第一部分我曾说过,研究中国诗歌的人们发现,当代中国诗坛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归为两大类:一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二是如何解决中西诗歌的不兼容。其实,现代禅诗很受文化界的重视,不仅是因为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典诗歌中的独立和自由部分,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现代禅诗作为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它在中西诗歌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它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有开拓性的,而现代禅诗流派的诗人们也是努力依着这些观点去实践的,关于这些,我在2010年的《现代禅诗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终极走向》一文中,有着详细的解说。
烦恼生菩提。无须悲观,无须迷茫,当下诗坛的混乱,只是在提示人们中西诗歌局部的不兼容。而对于这些不兼容因素,我们完全有能力用适当的方式加以改造,使其融入我们的传统,成为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时代,是中国诗坛转型的时代,是中西诗歌深度融合的时代,是百年汉语新诗即将走向成熟的时代。
在这个大时代,中西诗歌巨大差异所造成的无常变化,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创新机会,这是新世纪诗人们大有作为,大展才华的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中西诗歌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带给了中国诗歌一个全面复兴的机会,我们相信,融入了西方优秀成分的中国诗歌,必将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蓬勃的面貌!(2011年10月)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张黎的这篇文论,继承发展了她以前的诗学观点,很有个性主张。
做人不必偏激,但文章却要有个性。


禅,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化界关注的热点

(一)

法无定法,非法为法。
一百年前,落后的中华民族深受西方列强的蹂躏,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为求得富国强民之路,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于是,中国现代汉语新诗,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后来,由于特殊的国情,汉语新诗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理念,逐渐走向了狭隘和极端,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主盟诗坛的朦胧诗派,完全无视传统文化,彻底否定古典诗歌,于是,在世纪之交,失去根基的中国诗歌,又一次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和混乱状态。
为走出混乱和迷茫,中国诗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传统文化,试图从中找出能够和现代诗歌相契合的部分。于是,禅,这种由中国平民阶层创立,对中国的哲学和艺术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理念,最终吸引住了诗人们的眼光。然而,当他们从探索中抬起头来,再次面向西方诗歌的时候,他们惊呆了,因为:西方的诗歌界早已放弃了他们几十年前的写法,并开始从日本人那里学习禅文化,而且,经过多半个世纪的发展,禅,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界关注的热点!
于是,我们不禁要自问:我们的禅文化到底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西方世界的热爱?深受民主和自由理念浸染的西方,从禅文化中学到了什么?难道说,我们古老的禅文化有着和现代理念相契合的部分?
笔者带着这些个疑问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禅文化理念和西方现代民主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其结果,又一次令笔者惊叹,因为笔者发现:禅,就是中国式的民主理念,就是深刻化和系统化了的民主思想!

(二)

中国禅与西方民主的思想根本是完全相同的,即:以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平等的理念为核心,以实现个体生命的自由为最终目的。
西方的民主,是以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基础的一次社会革命。封建君主制的王权,基督教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等,无不是打着国家、集体的名誉,而为极少数的贵族和统治者服务的。千百年来,由统治者掌控着的国家教育体制和舆论机器,无不是对国家和集体利益无限度地拔高,而要求平民无条件地贡献忠诚,甚至是牺牲生命的。西方的民主,就是彻底揭穿这些谎言,为平民阶层的权利呼喊,并最终以社会制度的变革来实现平民的平等权的。我们的禅文化,虽然不具有社会制度变革的实践性,但是,在提倡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主张上,却和西方的民主理念完全一致。
对中国禅宗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禅,就是一种以寻求“悟”为目的的修行,“悟”是禅文化的核心内容。悟什么?悟“本来面目”。何谓“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没有社会理念干涉,没有受到“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忠”、“孝”、“三从四德”等等,这一系列的封建儒家思想所浸染的自然人的状态,“本来面目”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于生命本真的精神独立和心灵自由。正如铃木大拙在《悟:禅宗的存在价值》一文中所说的:“禅宗的禅必须‘悟’,必须是一气推倒旧理性作用的全部堆积并建立新生命基础的全面的心灵突现,必须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通过新视角遍观万事万物的新感觉的觉醒。”也就是说,禅宗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意识到外在的这些“超我”理念的虚伪,并对“本我”的存在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觉醒。铃木还说:“悟的最后归宿是自身(self),除了回归到自身之外别无他处。”这句话的意思是,禅宗修行者不仅要意识到“本我”的存在,而且要坚决肯定“本我”,要通过“悟”,对自己产生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巨大的信心。所以铃木又说:“在悟之前,僧人们是多么无力,他们好像在沙漠中迷路的旅人,但一旦悟入,他们却如同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王,他们对谁也不再屈从,他们便是自身的主人!”   
自从西方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在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政的基础上,提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之后,在西方的民主思想中,平等,就成为了一个核心理念,而且,在革命成功之后,社会所有制度的设置都是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我们的禅文化,也主张人佛平等,人人具有佛性。
在佛教里,佛和人的关系并不像基督教里上帝和人的关系那样。在基督教里,上帝和人的关系是一种创造与被创造、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上帝对于人永远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而在佛教里,佛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觉悟了的人就是佛,没有觉悟的人就是凡夫,每个凡夫与生俱来都具有佛性,凡夫可以通过修行,把自己隐藏着的佛性发掘出来,从而成为顶天立地的佛。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南阳慧忠国师有一位侍者,随侍了他三十多年,国师很想对他有所报答,助他开悟。一天慧忠禅师唤他:侍者!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国师说:不做什么!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侍者又立刻答应着跑了来:国师!做什么?国师又说:不做什么!如此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侍者听后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呢?国师不得已,只好开示道:我在叫你啊!侍者不明所以的说:国师!我是你的侍者,不是佛祖呀!慧忠国师此时只得慨叹:你将来可不要说我辜负了你,实在是你辜负了我啊!侍者却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的!慧忠国师只是摇头:事实上,你已经辜负了我。在这则故事里,这个侍者,原本是有可能开悟成佛的,但是,由于“超我”的社会理念太重,没有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没有认识到“佛”其实就是“人”的道理,所以没能发现自己的佛性,最终,只能是个凡夫而已。
自由,是西方民主运动的一个主要理念。人类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封建君主制的王权,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绝对强势的地位,他们打着神灵、国家的名誉,为极少数的贵族和统治者服务,对平民实行的则是一种不平等的奴化教育和奴化统治,西方的民主运动,呼喊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要求还原社会的公正合理,实现平民的自由平等,“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民主运动的三大主张。实现个体生命和心灵的自由,也是我国禅宗修行的最终目的。
禅宗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它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悟”使得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全面提升,从而超越现实的矛盾和痛苦,最终让思想得到解放,心灵得到自由。佛陀住世时,有一天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面前,双手各拿一只花瓶,来献给佛陀,并向佛陀请教破除烦恼、获得幸福的方法。佛陀听后指着他说:放下!黑指婆罗门马上将左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又急忙将右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依然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将双手摊开,不解地看着佛陀说: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了,再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您让我再放下什么呢?佛陀见婆罗门这样,就笑了,说:我并没让你去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是让你放下那些想要拥有幸福和快乐的念头呀,这就是我教你的方法。当你不再为如何得到幸福和快乐而痛苦烦恼时,你就身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了。黑指婆罗门当下领会了佛陀的道理,礼拜而去。我国禅宗在学习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在破除形式、解放思想方面,做的更为突出、更为彻底。据《五灯会元》记载,唐代的丹霞天然禅师一天来到洛阳慧林寺时,正遇上大寒天气。丹霞就在殿上搬了一尊木佛点燃了来烤火。寺院的院主见了大发脾气,说:你怎么能烧我们寺里的佛像呢?太不像话了,简直是大逆不道,该下地狱!丹霞用拄杖在火灰里拨了拨,微笑着说:我烧此佛,是为了取舍利子呀,院主为何发怒呢?院主道:胡说,木雕的佛像里,哪里有什么舍利子会烧出来!丹霞又笑道:呵呵,既如此,那我就再取两尊木佛来烧如何?院主一时无语。

(三)

我国禅宗不仅在根本理念方面与西方民主相同,而且,更是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方面,有着西方民主理念所不可企及的高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禅,逐渐被西方的文化界和艺术界所关注、所学习、所吸收。
首先,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比如禅宗的“不立文字”说,超“二元对立”说,超“抽象概念”说等。禅宗有十六字真言,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不拘泥于文字,强调体悟语言文字之外的意义。禅宗有一部著名的书叫《指月录》,就是用手指和月亮来这样比喻文字和真理的关系的:真理好比月亮,语言好比手指,如果我们见到了月亮,那么就应该忘记指向月亮的手指。因此说,任何一种文字,它都只是一种指示作用,假如我们仅仅纠缠于指示真理的书本和文字,那么,这些书本和文字很快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和枷锁,严重阻碍我们对“第一义”真理的体悟和把握。据《传灯录》中记载,德山大师开悟的时候,曾经取出随身携带须臾不离的《金刚经》的疏抄,立即烧掉,并这样宣告:“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入巨壑。”中国禅宗的这种“不立文字”说,对西方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
二元对立,是西方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如柏拉图的灵魂与肉体、基督教的善与恶、笛卡尔的理性与感官等等。超“二元对立”的“梵我一体”,是禅宗的基本思维方式。美国学者艾伦•沃茨在文章《西方的禅》中有这样的两段文字:“他们对于我们所谓的自然的平衡,亦即人与非人之间的均衡反映出一种奇妙的认识与尊重——把人生视为自然之道的一种宇宙的生命观。在这当中,善之与恶,成之与毁,智之与愚,皆属不可分离的存在极性。” “因此,智慧不在强行排恶取善,而是学习“驾驭”它们,亦如浮木之随波上下,对于一个人的本性上的善恶,中国人的生命根柢中,且有一种特殊的信心,这是在从希伯来到基督教文化的慢性良心不安中成长的人感到特别陌生的一点。”艾伦•沃茨认为,禅宗文化之所以深深吸引着西方世界,是因为禅宗思维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超越了善恶对立的完整的世界观,这对于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大有裨益,所以他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绝对的道德对于道德具有深切的破坏性,因为它所用以对付罪恶的罚则实在太重、太重了。人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以砍头的办法治疗头痛。禅的吸引力,跟东方其他哲学的魅力一样,乃是:在善恶的紧迫境域背后推出一个广大的自性境界——一个不但不必再有罪恶或遭受谴责之事,而且最后终于可使自己与上帝不别不二的境界。”
抽象概念,是西方逻辑思维的基础。西方民族崇尚理性,人们习惯把自然界视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来把握世界。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和形象思维,人们的思维模式是以感性、直觉取代理性、逻辑。禅,作为中国人创立的一种实证哲学,它在超越抽象概念直抵事物本真方面,有着让西方人惊叹的特性。美国学者巴瑞特在文章《禅与西方文化》中有这样的文字:“禅扫荡抽象概念,或利用它们超越它们。”“禅的语言即是实质,表现的方法与实际是二而一。禅之所以以具体的方式表现它自己,乃因为它的主要兴趣在于事实而非理论,在于实相而非显示实相的光影——亦即不在我们所谓的概念、观念,或理念。”“佛教利用哲学只是作为一种法门,用以将陷于概念深坑的哲学家接引出来;实在说来,它的哲学乃是一种非哲学——用以瓦解哲学的一种哲学。”并且,深深被禅文化所吸引的巴瑞特博士,在文章的最后这样称赞道:“禅的本身会坚持下去,因为禅所视为紧要的真理,不是抽象或文词上的真理,而是经过生活体验过的真理。”“禅,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碎片,一经与西方人有了生活上的接触之后,不但必然会发生彻骨彻髓的作用,而且可以使人脱胎换骨。”
其次,禅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它的理论系统是非常完整的,比如如何认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冲突,如何协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等等。前面说过,佛教是提倡平等的,佛教认为自然万物之间是一种互为缘起,依存共生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平等,不仅仅是指人佛平等,人人平等,而且教义还把平等的概念延伸到了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众生平等的理念,佛教教义主张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倡导素食主义。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已经开始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生态学家早已向人类发出警告,地球环境正在恶化,需要开展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地球,否则地球将失去供养人类的能力。科学界也在大声疾呼:“人类破坏了自然,自然将给人类以报复”,破坏自然,人类无疑是自取灭亡!非以人类为中心,非从人类的实用主义出发,佛教所提倡的这种自然和谐观,是近几十年来,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热点,受到世界学者和艺术家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是现代城市中现代人精神压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禅宗不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精神方面的学问,但是,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到了人类的心灵问题,并且禅宗是以如何摆脱社会压力、实现个体心灵自由为根本目的的,所以,在解决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冲突方面,禅宗就为西方的精神分析学说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鉴作用。埃里克•弗洛姆是当代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奠基者。在弗洛姆的《禅宗与精神分析》一文中,弗洛姆清醒地认识到禅宗对于精神分析的重要性,并强烈地表现出试图把禅宗和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相结合的意图。在此文中,弗洛姆有这样的表述:“禅宗与精神分析都是关于人之本性的理论,都是导致人之幸福的实践。”“禅和精神分析的目标都是对人们自己本性的洞察,达到自由、幸福与爱,释放体内能量,从疯狂或畸形中解脱出来。”“但要真正克服潜在的疯狂,根本解决办法是对世界具有完全而建设性的回应。完全而建设性回应的最高形式,就是开悟。”并且,在文章的最后,弗洛姆博士对禅宗进行了这样的高度评价:“禅宗思想会拓展和深化精神分析者的视野,并帮助他达到更彻底的观念,把对真实的把握作为完全自觉意识的最终目的。”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拿了一个普通的尿壶,在尿壶上签了名,并命名为《泉》,然后放入艺术馆,宣称那就是艺术品。也许,这件事至今仍让许多人深感荒谬,但是,就是这个人,从此将美国的艺术引向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这个人就是宣称“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的杜尚。杜尚主张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并且这样说:“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之间就是一次我的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 杜尚是西方艺术史中的一个罕见人物,因为,他意识到,人类现代文明中的整个艺术系统是建立在人为的分割上的:艺术成为一种异于其他人类活动的一项特别活动,艺术家也因此被认为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在他看来这是错的。所以,他要否定艺术,不仅仅只是否定传统艺术,而且是要否定一切形式的艺术。其实,杜尚的精神实在就是禅的精神,因为禅宗提倡的正是要摒弃人的心智作用,在浑然无廓的无意识层次上把握生命,在这个层次上由于人心中没有是非高下之分,没有好坏你我之别,生命便可以完全无拘束地充分展开,到了这一步,人生便是艺术。正如铃木大拙说的那样:“就一个人而言,他的生活反映出他从无意识的无尽源泉所创造出的每一个意向。就这样的人而言,他每一个行为都表现了原本性、创造性、表现了他活泼的人格。在其中没有因袭,没有妥协,没有受禁止的动机,他只是如其所好地那样行动着,他的行动像风那样随意飘着,他没有拘囿于片面的、有限的、受限制的、自我中心的存在之自我。他已经从这个监牢中走了出来……这样一个人乃是我所称之为真正生活的艺术家。”在西方,人们对一味地强调艺术的纯粹性感到厌倦了,发现纯粹艺术中的思想成分越来越少,人的自由度越来越窄,美的范围也越来越小,杜尚的出现,使得艺术的领域被大大开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8:06 | 只看该作者

(四)

综上所述,中国禅与西方民主不仅是在思想出发点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即:以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平等的理念为核心,以实现个体生命的自由为最终目的,而且,我国禅宗更是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方面,有着西方民主理念所不可企及的高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比如禅宗的“不立文字”说,超“二元对立”说,超“抽象概念”说等等;二、禅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它的理论系统是非常完整的,比如如何认知人类和自然地关系,如何处理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冲突,如何协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等等。
读文至此,你也许正在纳闷:禅的精神实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和西方民主思想相同?为什么会在诸多方面对西方民主思想有所超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禅学思想是求真的思想,禅宗文化是人性的文化!
禅宗来自印度佛教,而佛教就是由释迦摩尼创立,并经过后世无数高僧完善了的一整套实证哲学体系。这个实证哲学体系以如何解脱人生的苦难为基本出发点,探索生命、宇宙的本源,以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在中国唐朝时期,由慧能为首的平民阶层创立的禅宗,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印度佛教对宇宙、生命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改造和摒弃了印度佛教中的宗教成分,加深了实用人生的意味。印度佛教主张求来生、出六道轮回,中国禅宗主张出世与入世相结合;印度佛教注重以抽象的逻辑推理来认知真理,中国禅宗以方式即实质的实践来达到禅悟的目的;印度佛教以放弃此生实证宇宙真理为终极目的,中国禅宗以调节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为终极目的。不仅如此,丹霞烧木佛,百丈不立佛殿,禅宗大德们还进一步对教主呵之、骂之、棒之,要所有人从自己烦恼中、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而重新回到现实人生第一声。从此,中国禅宗就完全变成了没有一切宗教仪式的,没有经典所依据的,也没有信仰对象的,反专制、反权威、反形式的,以“心性”为基本的一种实用精神。因而,禅宗也就彻底解放了被各种社会理念所压制着的活泼泼的生命力,彻底发挥了被各种传统思维所拘囿着的个人创造力。
西方的民主虽然具有社会实践性,并对社会制度的改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平等、自由、博爱”等民主理念只是人性解放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在当下的现代城市和现代社会里,它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更深层次、更大领域的问题,所以,无论是西方的学者、环保主义者、精神病专家、音乐家、绘画家、陶艺家、作家、诗人等都一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禅文化,比如艾伦•沃茨、巴瑞特、弗洛姆、荣格、霍妮、凯奇、杜尚、彼得•沃克斯、比尔•波特、加里•施奈德等等。
当前的中国汉语新诗,不仅应该面向世界向西方学习,而且更应该面向传统向禅文化学习,继承和发扬属于我们自己的民主思想。禅学是求真的思想,是人性的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深沉最精髓的部分。时代在呼唤:请立足民族,放眼世界,在当下这个中西诗歌深度融合的时期,我们要以自己的禅文化为本位构建中国式的民主文学体系!(2011年11月)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禅的民主性质,来源于佛陀思想中的“众生平等观”,这是被很多中外佛禅思想研究者所忽略了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之前的现代禅诗的理论随笔中,有所阐述,但没有集中的讨论。张黎的这篇文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这决定了我们现代禅诗诗人的根本写作方向:佛——禅——众生平等观——民主——独立——自由,这些基本的理念,会像一块块路标,引导我们现代禅诗的写作者,不迷失自我,不迷失道路。


(张黎,女,1973年生,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华北工学院(今中北大学)。2003年开始诗歌创作,2008年开始现代禅诗理论探索和评论,倡导“禅意爱情诗”的写作。有诗集《张黎诗歌精选》等出版。现居太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2 13: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