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读台湾诗人杨平的《坐看云起时——读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14-5-5 12:47 编辑

      这首诗歌是在描述作者在读诗时入境和出境的过程,有古典诗歌的重构,有空灵唯美的意境,有自我禅悟的过程。
      从题目看”坐看云起时——读诗“,使人自然想到王维《终南别业》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是禅诗的代表,他在山水田园的诗歌中自然的融入禅理,禅趣,使诗具有“拈花微笑”之禅味。当作者在读诗时,如同读经,一心深入,从而“忘记了吟哦/忘记了赞叹/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作者两次写到“此身已非我”,前面是一种状态,所以才有意识的”之乐“,后面是表达一种境界,所以才无意识的”呵呵“ 。
      第二段,作者脱身之束缚,色即是空,入诗之境,入天地万物;但是不唯空,空即是色。“风/轻轻吹拂着书页/花间的鸟雀/絮絮/水声淙淙/一名童子提壶而来/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用动写静,如平湖起涟漪,用静反托动,如空山灵雨,扑面而来。
     ”黄昏渐渐深了“是境里境外的衔接,即使虚景也是实景。”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是出境的外缘。
     我个人觉得这首诗歌最成功的应该是最后一段。假如说作者用古诗句做题,只是对古典意境的重构,本诗歌就没有任何新意。
    ”琉璃窗外/一朵云/古月僧人般,逸去“。琉璃窗是通明的,代表”悟“,隔开人和佛的世界。“即心即佛”,众生是佛,佛是众生,本无不同,区别在于:你是否看透。“一朵云”,让我想起“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公案。云和水本是同身,脱身自在为云,附身为水,云水在转化之间寻求湿性,而人在观照自性。”古月“是指已经悟道。有书《指月录》,所谓“指月”,源于六祖慧能与无尽藏尼对话的一个典故:无尽藏尼对慧能说:”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回答:”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示喻文字所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的所在。"古月僧人般,逸去",表达自己出境,也是与王维对话的结束。
     读完诗歌,我再回头看题目,就会惊喜的发现:题目除了即是眼前实景,又是古诗的虚景,还别有深意。“坐看云起时——读诗“可理解为:“坐观自性起——读经”。
     虽然诗歌最后一段将本诗靠近了禅,但是只是自我禅悟的过程,没有禅诗的机锋。在我看来“禅诗”应是:没有辨析,也不需要辨析;没有自剖,也不需要自剖,因为诗歌呈现的意境已经足够显露出关乎生存,关乎处事,关乎生命的体悟。就如诗歌是“片片黄花,无非般若”。因此,此诗不属于禅诗。

个人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谅解

附:

《坐看云起时》
    ——读诗

(台湾)杨平

坐着坐着
我不禁痴了
浑然忘记了吟哦
忘记了赞叹
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
呵呵  此身已非我……


轻轻吹拂着书页
花间的鸟雀  絮絮
水声淙淙
一名童子提壶而来
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

黄昏渐渐深了
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
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
琉璃窗外
一朵云
古月僧人般,逸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5 10:51 | 只看该作者
台湾诗人杨平的《坐看云起时——读诗》是诗吗?为什么?
何谓诗?
我说它是无韵诗。无韵非诗。不是诗。理由就是“无韵”。
有韵不一定是诗,但是诗必需有韵。这是中华民族的诗定义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5 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5 14:17 编辑

寫的相當深刻,真好^^

只有一點想與你分享:
<自我禪悟的過程,沒有禪詩的機鋒。因此,不屬於禪詩。>
我視禪悟中自有禪趣,而禪之為禪,不僅機鋒而已。
機鋒也是禪悟的過程,不是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5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5 14:18 编辑



小雪人你好:

寫的相當深刻,真好^^

只有一點想與你分享:
<自我禪悟的過程,沒有禪詩的機鋒。因此,不屬於禪詩。>
我視禪悟中自有禪趣,而禪之為禪,不僅機鋒而已。
機鋒也是禪悟的過程,不是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2:30 | 只看该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5 11:12
小雪人你好:

寫的相當深刻,真好^^

在我看来“禅诗”是:没有辨析,也不需要辨析;没有自剖,也不需要自剖,因为诗歌呈现的意境已经足够显露出关乎生存,关乎处事,关乎生命的所有细节。就如诗歌是“片片黄花,无非般若”。个人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5 12:47 | 只看该作者
雪儿好。分析得比较到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2:50 | 只看该作者
龙小龙 发表于 2014-5-5 12:47
雪儿好。分析得比较到位。学习。

老师上座,上茶。向老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5 14:15 | 只看该作者
小雪人 发表于 2014-5-5 12:30
在我看来“禅诗”是:没有辨析,也不需要辨析;没有自剖,也不需要自剖,因为诗歌呈现的意境已经足够显露 ...

年輕如你,已有這等智慧,實在可佩。
我們對禪詩有不同之處,很好,就像達摩不同於惠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5 19:25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分析得深刻。问好小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6 12: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好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06: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