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诗的三境界——读台湾诗人杨平《坐看云起时——读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均 于 2014-5-7 09:46 编辑

读诗的三境界

——读台湾诗人杨平《坐看云起时——读诗》

何均


台湾诗人杨平先生的《坐看云起时》,有一个副标题“读诗”。这说明主标题“坐看云起时”是诗人读诗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诗人读诗的一种境界。


主标题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终南别业》是诗人王维初到山中,入山写下而寄给城中故人裴迪的诗。但我还是禁不住要引用全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中的王维,中年以后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兴致来了,就独自游览,像闲云野鹤,与林叟谈笑,怡然自乐。由此可见王维的闲情逸致。而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诗人随意而行,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无路可走,似乎很绝望;没关系,干脆坐下来,看云慢慢升起,心也随之游、翔,正如清末俞陛云《诗境浅说》道:“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见解独到。而诗句充满禅机禅意,也由此可见王维的境界,内心是如此的敞亮、澄明与豁达。而诗人杨平先生截取名句的后半句来概括他读诗的感受。


现在,我们回头再来欣赏杨平先生“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读诗的第一境界:忘我境界。


诗人开始读诗,“坐着坐着 / 我不禁痴了”,是说诗人读诗入迷了,一“痴”字形象道出诗人的神态。诗人“痴”到何种地步呢?诗人连用三个“忘记了”组成的排比句来铺排,“浑然忘记了吟哦 / 忘记了赞叹 / 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一方面,说明诗确实写得很美,很吸引诗人;另一方面,又说明诗人很投入,不仅忘记“吟哦”和“赞叹”,而且忘记了“此身已非我”和自我的快乐。最后,诗人很幽默,“呵呵  此身已非我……”,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


读诗的第二境界:诗意再创造境界。


诗人由“风 / 轻轻吹拂着书页”而进入诗意的再创造——冥想与回味。眼前很快出现一幅有声有色画,“花间的鸟雀絮絮 / 水声淙淙 / 一名童子提壶而来 / 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这幅画真的很美,有“絮絮”的鸟雀,有“淙淙”的水声,更妙的还有“提壶而来”的一名童子,当然是给在如此静谧的环境中人参水品茗咯。诗人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来凸显宁静安谧的意境。最后,诗人说天地的“静”,却用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比喻,“像六月的古唐诗”,一是巧妙照应了诗题“坐看云起时”,二是说“古唐诗”能让“六月”的燥热一片清凉,心也一片清凉。此处之美景,自然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诗意的再创造。


读诗的第三境界:物我两忘境界。


诗人说“黄昏渐渐深了”,黑夜降临。“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惊醒了沉溺诗境中的诗人,“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看到什么呢?“琉璃窗外 / 一朵云 / 古月僧人般,逸去”。云像古月,像僧人,给人古朴飘逸之感,一种会心的禅意油然而生。“一朵云”像古月“逸去”,“一朵云”像僧人“逸去”,那么,诗人是不是也跟着“一朵云”“逸去”呢?我们是不是也跟着“一朵云”“逸去”了呢?这就像周庄梦蝶,梦的结果,蝶是周庄呢,还是周庄是蝶?谁也说不清了,完全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了。


读诗,就是审美。读诗的三境界,就是审美的三境界——先忘我,然后再创造,最后物我两忘。这是一个逐渐深入而浑然天成的审美过程。诗人杨平先生这首诗共三诗节,十八行,却写出了诗人读诗的特别感受,或者说,读诗的特别境界。而这种境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诗人却用诗给我们传达出来了。


台湾诗人杨平先生的诗名,我早有耳闻。其诗作,我还是第一次如是认真拜读,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自然,朴素,灵动,雅致,还不失风趣幽默,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典型的中国新诗。或者说,杨平先生的诗将西方现代派的诗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了有机的嫁接,并且嫁接得很地道,已看不出西洋诗的痕迹,完全呈现出中国新诗的个性与特色。这是中国新诗最难得之处。



2014年5月5日初稿,6日修订于普明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7 09:53 | 只看该作者
先提,慢慢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7 10:43 | 只看该作者
王维的诗,迷了杨平。因为它是诗,是诗的一切的一切。
杨平的诗,欺己欺人。因为它不是诗。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诗的。
说杨平三忘,其实不然。岂止三忘?实则忘诗忘韵忘祖忘族忘宗!
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他记一点儿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7 12:36 | 只看该作者
由看山入山出山,感受出您對詩的理解,高妙深入,佩服^^盼以後不吝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7 13:57 | 只看该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7 12:36
由看山入山出山,感受出您對詩的理解,高妙深入,佩服^^盼以後不吝多指正^^
盼以後不吝多指正^^

指正?多指正?不吝多指正?以后不吝多指正?盼以后不吝多指正?
指了,正了,你是什么态度?盼?伪君子的套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7 14:02 | 只看该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7 12:36
由看山入山出山,感受出您對詩的理解,高妙深入,佩服^^盼以後不吝多指正^^
感受出您對詩的理解


诗的?对诗的?理解?那是诗吗?无节奏无韵律的文字,是诗吗?是对诗的?还是对文字的理解?
不要把什么文字都往“诗”上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7 14:58 | 只看该作者
读诗,就是审美。读诗的三境界,就是审美的三境界——先忘我,然后再创造,最后物我两忘。这是一个逐渐深入而浑然天成的审美过程。诗人杨平先生这首诗共三诗节,十八行,却写出了诗人读诗的特别感受,或者说,读诗的特别境界。而这种境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诗人却用诗给我们传达出来了。

以诗佛入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7 19:11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5-7 14:58
读诗,就是审美。读诗的三境界,就是审美的三境界——先忘我,然后再创造,最后物我两忘。这是一个逐渐深入 ...

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7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9: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两天未来,讨论挺激烈,挺热闹啊!学习了。

——问好子青悠然、新韵使者、杨平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13: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