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成长从"我从哑巴变成了疯子,又从疯子变成了死人"用20多年来设定这么个灵魂曲张的过程,20年太长了,但同时也太短了。说太长,是因为诗歌赋予我们内心的精神、意识与反叛,是不可以时间来介定。说太短,是因为古往今来的汉语诗人,以他们生存的艰难和存在的高蹈丰富和发展着汉语诗歌.他们构成了汉语诗歌的风骨,这是怎样的一条血泪斑驳的文学长河?写作是以至少几代人的情绪激动和思想苦难为代价的.因为诗人,母语的光辉被擦亮,照耀着这个历史沉重的民族的明天!& o) H& n) T# \/ j6 q1 ?
读这首诗的第一感觉是,作者用了20多年来写诗,这个过程就我而言,是真实的。第二个感觉就是这首诗被持定了时空界限,就诗而言,正是这个界限破坏了诗本身的无限性的张力。虽然我们常说,诗作为个体的产物,是没有普遍性之分的。
1 @5 B3 ~0 q3 ?: t( c) t
! P9 y! T. x$ I+ h- t v2 x, \* c9 C1 I. r" z8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