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韵生动的大别山——读章校中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韵生动的大别山
  
  ——读章校中的散文诗《秋旅大别山》
  
  
  文/高云
  
  
  读安徽诗人章校中的《秋旅大别山》让我不由想起那首熟悉优美而抒情的军旅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如果说这首歌曲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壮举,渲染了离别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那么,章校中的《秋旅大别山》则用散文诗的形式,从历史和当下相互交融的视觉以散文诗组章的笔法诗性而细腻地表现了诗韵生动的大别山,很是别开生面。这对于像我这样一位从没有到过大别山的人,感觉也犹如身临其境,着实令人向往。作者能把读者渐渐引入一种佳境,并带来视觉审美上的艺术享受,或许,这就是《秋旅大别山》散文诗组章的成功之处。
  
  《秋旅大别山》(散文诗)给我们描绘和展现了一幅幅很有韵致的大别山画面与场景的组图,犹如细腻的工笔画般的诗笔,时而借景抒情,笔带韵致,意趣横生,娓娓道来;时而妙语连出令人遐想无边;时而引发幽思感悟其神妙悠远......在整体上构成了大别山的别趣、美妙与神韵,寄寓了诗人秋旅大别山时探幽、发掘、深切地感念与难忘的情怀。
  
  从第一章《别山秋晨》中,我们即可看出诗人不俗的笔力:
  
  “一条水泥路,像一条晶亮的河流,曲线蜿蜒在一个峰影缠绕的早晨里。眼帘峰峦起伏连绵,一如万马奔腾英姿焕发;”诗人在写大别山的秋景时,通过形象化地描写并不露声色地融进历史,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景,透出的是一种雄壮巍峨的气势。紧接着诗人写到:“山道蜿蜒,曲折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未知是理由,诱惑是理由,执着的是渴望,脚印坚定着插入深处。道边石头静默,它不是在慵懒魂梦,而是在认真思考岁月的色彩如何出新。”
  
  这仿佛是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写人的心情,从“脚印坚定着插入深处”可以看出诗人的“渴望”心情,和“思考岁月的色彩如何出新”,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借景抒怀,显得很是自然清新而又形象巧妙地把一个诗人(旅人)对大别山的好奇、探幽、发掘的心情展现了出来,而“山道蜿蜒,曲折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正是“诱惑”诗人(旅人)前往大别山的“理由”,当然也正是这种“未知”、“诱惑”与“渴望”,坚定了诗人的脚印往大别山更深处“插入”......
  
  “雾岚婉约,间有鸟鸣,一如秋天的一首小令,空灵天际。忽闻瀑布声,方知生命的激情出自山林里。”这是诗人的感悟,更是出彩的诗句。优美的语言极显张力而空灵,不动声色的叙述却显现出极为有道的章法与哲理,较好地体现了诗人不俗的诗写功力。如果说诗人对“鸟鸣”、“瀑布声”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的话,从寻常中看出了不寻常,那么诗人对于“风过竹林”又是怎样看的呢?诗人说“风过竹林才知道‘清’是什么味道,原来她挺拔的精深在这里。”,通过“风过竹林”诗人看到的却是竹林的清雅、静穆、高洁与挺拔,由此才感其“精深”之处,从平朴的事物中引出一些生活的哲理与思考,是诗人章校中散文诗的一个特点,而诗语的清新别致,浑然天成,可见诗人有着极好的诗性秉赋和对事物良好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对文学的修养,总能让我们从那些形象而简约、蕴藉而灵性的诗语中看到诗性的光芒。
  
  “秋天,远着静穆;云轻,淡出和谐。”诗人就在这秋旅大别山的“静穆与和谐”中悟出生命的大道与本真,“净化”着自己世俗的生命。这看似简单的秋旅大别山,却让生命在这样的秋旅中得到一次很好地滤化与提升,并通过文学的形式让这一秋旅大别山的过程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章校中的《秋旅大别山》(散文诗)是一组语言优美,质地清新,于平朴中寓意着生命的大道,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作品的文学性与内涵,在我看来已远远超过那简单的歌词所透出的意韵。正是章校中先生对大别山的重新考量与命名,才让我们看到诗韵大别山的生动与别致。
  
  我们知道写景咏物(或称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这类题材的诗或散文诗,凭借的是吟咏客观事物而抒发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观点看法才能够成立,诗人正是通过吟咏大千世界的微观或宏观的这些事物,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或抒发自己的某种情志以及对生命的某种理解。而章校中的《秋旅大别山》(散文诗)正是这样的作品,而且是这类题材中难得的佳作。
  
  从上述引用的章节和诗语中,我们看到的是在一些惯常的事物中,诗人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体验,并善于从极为常见的事物中引发出幽微的思考,使人通过平常的事物去感悟生命的大道与本真,这就使其这组《秋旅大别山》(散文诗)有了不一样的文本重量和诗意情怀。倘若诗人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描摹上,没有自己的独特发现,不能引发读者更为深沉的思考,那么这组散文诗也就在写作上成了不值一提的平庸之作。
  
  从写作角度上看诗人是做足了功课的,为避免落入俗套的写作,作者分别从大别山的“秋晨”、“秋韵”、“湖歌”、“茶林”、“山庄”、“废墟广场”、“四望寨”、“龙井瀑”九个方面入手,不仅从面上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大别山,更从内涵上赋予了一个立体别致的大别山。而这样的大别山才是人们景仰的!
  
  通过章校中对《秋旅大别山》的散文诗写,让我感到散文诗这种文体,是有温度的文字,既柔软而又坚硬的特质,很能彰显诗人细腻而深沉的情怀。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与好奇,或许只有当我们走近生活,感悟生命的博大,逐渐靠近某种真实的时候,写出的文字才会显现出她恒久的魅力。而章校中饱满的诗笔和他诗韵生动的大别山,正好给我们注解了这一切。
  
  
  原载《作家报》2012年3月20日报第8期(总第833期)评论版头条;
  《国际华文作家网》2012年3月17日【文学评论】栏目转载;
  《长江诗歌》报2012年第5期(总第102期)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9-30 10: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本栏目不欢迎转载、转贴,防止成为转贴的栏目,在此提醒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1:01 | 只看该作者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9-30 10:51
欣赏,学习。本栏目不欢迎转载、转贴,防止成为转贴的栏目,在此提醒一下。

知道了,招老师!
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9-30 11:46 | 只看该作者
一条水泥路,像一条晶亮的河流,曲线蜿蜒在一个峰影缠绕的早晨里。眼帘峰峦起伏连绵,一如万马奔腾英姿焕发;”诗人在写大别山的秋景时,通过形象化地描写并不露声色地融进历史,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景,透出的是一种雄壮巍峨的气势。紧接着诗人写到:“山道蜿蜒,曲折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未知是理由,诱惑是理由,执着的是渴望,脚印坚定着插入深处。道边石头静默,它不是在慵懒魂梦,而是在认真思考岁月的色彩如何出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30 11:4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30 11:46 | 只看该作者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30 12: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30 12: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魂牵梦绕大别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9-30 14: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诗评,感悟诗作。拜读。祝国庆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7:47 | 只看该作者
康京凌 发表于 2014-9-30 11:46
一条水泥路,像一条晶亮的河流,曲线蜿蜒在一个峰影缠绕的早晨里。眼帘峰峦起伏连绵,一如万马奔腾英姿焕发 ...

握手康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11 02: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