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居住在历史背面的诗歌之魂——南鸥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痴 于 2012-6-16 11:25 编辑

《居住在历史背面的诗歌之魂——南鸥诗歌印象》

诗歌是什么,他在场,还是游离了现实?这是每个诗人都在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在它特定的阶段和时期,人为地将一切都焚毁了过去。有时甚至只剩有几粒星火在荒芜之地隐现,只有一丝微弱的风在那里轻轻地吹。“一位天使手捧鲜花被打入地狱/一位魔鬼手持利剑被抬入天堂”(《河滩上躺着一艘空船》)。这时的天空只有一种颜色。大地粗重的呼吸,颤抖。“一位死者霸占情窦初开的少女/谁能告诉我,比悲剧更加疼痛的悲剧/剑柄上的花纹,暗香弥漫/那是比锋刃更黑暗的地方”(《长城》)。诗人的敏锐和感知,就是要面对这种毁灭和再生。当我读到诗人南鸥的作品时,就能感觉到诗人的心。他的在场和担当:“诗人是人类自由精神的守护神,诗人永远居住在历史的背面。”(南鸥:《谁把迷路的先知送回家去》)

一、诗歌的精神向度

“奉献是一切高贵灵魂的信仰。”(印度维卡什),这句印地语朴实,更是平凡中的不朽。
当政治神话桎梏了人的精神,人性是被异化了的奴隶;当经济神话放逐了人的灵魂,人只是物欲横流的载体。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对人性的背叛,是人性的单一和沉沦。何况二者兼而有之呢。“我已一千次被解剖,而满身是血/却找不到伤口,直至死去/我依然不知道,伤在哪里”(《午夜,我停在一把手术刀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良知和历史使命感的诗人就会站在高岗,或者谷底,用心灵之歌,用血的祭奠来祈祷和抗争。

天空褪尽了所有的颜色
白色,漫天铺开了白色的挽联
一部历史幽深的道路
被你用死亡大步走完
  ——南鸥《苏格拉底之死——献给拥有苏格拉底伟大精神的英雄》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火眼金睛的人,要么沉默,要么坚持。当你读到诗人在“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谁把迷路的先知送回家去》”,你就会理解诗人的痛苦与民族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通过长诗《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诗人的多维空间,诗人居住在历史背面的苦难之地。

二、黑夜的琴声

作为一位思想型的诗人,他的文本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文本中的符号就是探知未来的触须。南鸥的诗歌像黑夜的琴声。总是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缓缓推涌。他孤独地坐在月光树下,琴声越过树林,山岗,溪涧,慢慢推向身外,波及远方。

万物已睡去,我在写诗
用我的骨头,指尖的血
白生生的灵魂盛在月亮的玉盘千里共赏
风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
我一生的行囊只剩下空旷

站在河堤,天空直压下来
河水越流越浑浊,我的脸越来越模糊
风穿过城墙,在河面上撕扯
高悬的月亮沉入河底

海水涌向天际,我以死者的名义
站在这里,用一根肋骨写下不朽的哑语
记忆散尽,一张破网,撒向黑夜
无法打捞死去的碎片
   ---南鸥长诗《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

这种推涌,使诗人开始向往一种博大广阔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流淌在广袤之中的飓风,可以是沙漠之中的流沙。苍凉的落日悬在海平面上,孤独的帆,归来。“所有的黄昏注入瞳孔/所有的死亡经过舌尖/一位国王在他疆土的边缘流亡/河床下,潜流啃着沙滩”(南鸥《哑巴》)

三、高贵的信仰
瑞典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授予米沃什一九八○年度的文学奖金时的理由是:“他以不妥协的、锐利的笔调,把人们在一个充满严重冲突的世界中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不妥协的、锐利的笔调”,这是前提。

一生站在命定的位置,站在
死亡中央。粗砺的肌肤是百年的恩典
像一位孤独的哑巴昼夜歌唱
一位死者,撕开午夜与黎明

记忆在记忆的屋檐下死去
那些日渐模糊的汉字依然讲述着家事
一件博物馆的文物,总是
被时间和命运反复地追踪
   ---南鸥长诗《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

“1994年12月,当我结束了隐姓埋名整整五年的流亡生活,带着刚刚出版的诗集《火浴》回到贵阳我的家乡。仅仅五年时光,我感到自己好像突然降临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我已经敏感地认识到:信仰在丧失,价值在倒塌,尊严在沦丧,道德在堕落,人格在扭曲,美在凋零……”(南鸥:《谁把迷路的先知送回家去》)。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伦理道德的沦丧。诗人,尤其是肩负使命的诗人,他的困苦、迷茫和孤独。这个时候,他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我已一千次被解剖,而满身是血/却找不到伤口,直至死去/我依然不知道,伤在哪里”(南鸥《午夜,我停在一把手术刀上》)。
  诗人南鸥在《诗学梦语》之“生命意识与诗歌精神”中这样认为:“生命意识是指个体生命的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的本体性觉醒,它强调个体生命意识的主体性释放和重构,这种释放和重构的形态,直接标志着一个时代进步和开放的向度和维度。诗歌精神是诗歌文本所彰显的一种精神立场和诗学理想,它是对一个时代诸多层面及其主体生命的一种诗性的揭示和闪耀,是对一个时代的彻照和关怀。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审美意蕴是诗歌精神的基本元素,而发现、揭示、指认、承受、批判、赞美、命名、呈现、引领等是其精神向度。”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那支粗壮的笔躺着。/我要用它去挖掘。”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希尼的《挖掘》,诗人的使命便是如此,从人的身体外部向里的挖掘,从世界内部向外的挖掘。
读诗人南鸥的诗歌,就有这样的感觉。诗人在诗的精神向度和思想力度上所做的深层次的积极开拓,就是这种“挖掘”的延伸。

泪水在堆积,山峰高过月亮
午夜,一只鸽子开始梳理白昼的伤口
太阳留下白色的骨头
天使露出黑色的皮肤
  ——南鸥《月悄悄消瘦》

诗歌语言与自我的默契,是对信仰的尊敬。尽管过多地强调诗歌的思想和深度,有时会削弱诗歌语言的音乐和弹性;但是,它与诗人的目标和奉献是一致的。诗歌的音乐,可以是花香鸟语,涓涓细流;更可以是电闪雷鸣,惊涛骇浪。庸常遍地后,他更是时代的前瞻和革命。
                                                                                                                           2012.06.15。花痴写于长沙幸福桥

南鸥,六十年代人,汉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和长篇报告文学《阻击黑暗》(合著)。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诗学文论集《倾斜的屋宇》和随笔《坐在伤口的旁边渴望桃花》。主编《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9)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介绍到欧美,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诗典1978—2008》和《百年中国长诗经典》等重要选本。着力当下诗歌批评,力图构建当代诗歌批评的“元素批评”谱系。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与伊沙、洛夫、王家新、华万里一起获中国当代诗歌(2000—2010)创作奖。获贵州第二届“乌江文学奖”和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奖。现居贵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15 22: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兄弟关注!仔细看了,兄弟用了很多心思,令人感动!且视野很开阔,观点很鲜明。年纪轻轻就写得如此自信,勇于下结论。很有潜力。祝福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痴 于 2012-6-16 11:26 编辑

兄弄错了。我年纪不小了。博客图像是我老婆和儿子。
http://blog.sina.com.cn/u/1550840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16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6-16 11:55 编辑

花痴的这篇文很有看点,文的开篇就比我写得好,诗歌是什么,他在场,还是游离了现实?---提出问题,立即予以解除疑问,同时再次发出疑问:此时给下文的论述目标提供支撑;
---我感兴趣的是花痴的写作方式,有着苗雨时老师诗评写作风格,也似樊樊的学院派写作,还有点若水样的个性式写作;
----花痴的这篇文,对南欧诗歌中流动的音乐性,重读经典文章中少有涉及,黑夜的琴声这部分,是一大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29 | 只看该作者
过奖了。握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16 18:59 | 只看该作者
对南鸥诗歌做了个整体的评价。诗人是我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8:08 | 只看该作者
只是以点概面,问好美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14: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