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元理念――元诗先锋美学(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元理念
                   ――元诗先锋美学(一)
                    陈亚平

探讨哲学框架内“元本体”地位,是前沿思考发挥的一个方向。这其中的无序性与必然性、语境性和范围性等模态共同存在的一些交互,使我对元本体问题,在思辨的形而上基础上,对“元”的理念,以运用的框架作为互补的可能。这样,本文的内容使我必须以跨越的思维作为基础。

一、元范式的本体论结构体系

(1)元本体的绝对意识主体性

“元”的根据,是在先验形而上中设立的第一本源、第一基元的在场性,即基元是通过终极起始而被思考。它是一个超验的没有对象的纯粹概念结构,也就是“元”的本体论暂存。因之成为逻辑构造中的一种造终极本质存在者,也就是根据可知性来判定一个元性的可在抽象的主观存在上给定一种空间的存在。因而,我把“元本体”规定为存在的认识根据性的转换前提性,并且以这一规定来奠定我的元系统下的各范畴设立。
   我认为,在逻辑哲学视野中的元境可能性和元态,可成为理解世界的深层次通向本体结构的探讨基础。元范畴在形而上方面的讨论是一种超验的终极本体的暂存。元,所具备的一切终级的普遍性存在属性,是处在逻辑空间的多维概率以外的,处在思辨前提的概念发展下。由于这种终极的本质的存在者,它只能在逻辑中构成观念实存――独立存在的始源、基础,构成时间上、认识秩序上的第一性。
所以,对终极本体的反思就是客观存在本身最初源的思辨,也就是在现象直观之中的本质世界中,包括了元。这时,元,就是形而上的超越,或自身否定的构造。从超验本体上,元,以一种超验思辨逻辑时序的形式,进入额外维度,并从逻辑度量空间到向量空间的语境中,成为第“元”性绝对的起点。提出元的起点,就提出了纯粹本源上的本已的另一个指涉。因为,元的表述,本身就包含了元的反问自我根据之思。因此,元,作为逻辑起始意义上的纯开端性,就只能是本体上预设前提的上一层次。这就涉及到,讨论元的本身,就决定了讨论中拥有元自身的有限的元,到无限的元之间存在一种线性非线性交互认知特性的结构化。

(2)元本体的自在对象的辩证元性特质

纯粹超验本质上思辨逻辑视野中的元,已经包含它的向量了。即从元到更元,或到异元。也就是从开端本身这一存在者开始有运动的自身他物的联系,且包含有“开端”与“终极开端”的差异性于其中,形成了自己反对自己的追问。于是就有了,要么是“前存在”,要么是“再前存在”的元本质。这个元本质,包含了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矛盾范畴。元,是对非元的超越与否定,元,又是与非元的依存。超越与依存因对立而关联,元本身既是自己也不是自己,这是终极的永远自在与自为的单向发生。此时,元的对立而关联的重新统一,在时间逻辑上是元,在空间逻辑上是延异。在哲学逻辑上是矛盾。“元”始终处在去元的追问终极根据的元运动本质之中,因而它的存在就是存在的显现。

(3)元本体的逻辑思辨超体     

可以在思辨概念的平台中,构造出普遍的元。这种“元”的思想本身将思想形式又推演出新的元维度或界域。这时,就构成不需要在经验界中实证、解释的纯思辨的方法空间。 为此,我们就能根据超验的某种视域来认识任何经验界。
    因为在无限的超验中,没有任何有限的经验能否定无限性(超验)。在我对“元”范围广泛和适当的一般性概念思考中,一些预先作出的假定,可确立我“从抽象跃迁到具体”的方法特征,就是以动态元思辨法跃迁到实体的形态描述。元本体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它自身包含的依存的他性存在,而以此与它的内在关系。正是因为它自身具有内在的对立关系,它才能同其他存在具有真正的联系。辩证的生成的交互关系支配着存在的本质。这就构成“元”的超验本体到方法论的关怀。
元本体的体系演绎:
存在论的元――一种后辩证法元主义:以本体论的元本质,辩证论的元对立而建立概念。
认识论的元――一种识化世界的模态结构:以模态性质的认识论,来阐释所有逻辑上可能、必然、始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的本体论逻辑悖论而建立概念。
方法论的元――一种叙事式的异质性后设的元分析:以可能世界语义学,来阐释语境敏感型语用结构后设而建立概念。
逻辑思辨体系:
元在的逻辑悖论与解悖   
元在与非元关联的辩证形态
元在的先验-经验可验证普遍性
元在思辨方法及其形式        
元在的逻辑无限推导
元在的时间与空间逻辑的元本质
元在的主观存在的逻辑实在本质

(4)元本体个性化客观性的普遍性规定

     凡是合乎先验的东西都应该是客观经验的。就是说可在无限的经验的个体性事物中,寻求与特殊的东西有内在联系的一切事物中,抽离出普遍与一般规律的必然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对必然性的思辩,从而将经验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充实到先验的内涵中。它把思辨上的普遍范畴,引入具体特殊学科的运用范畴之中,并使先验与经验交互有效。先验界与经验界学科的实质性区别,在于其范畴的转换。因为,先验的逻辑形态,包含有具体经验界学科对象的思想、认识与方法范畴的再造空间可能性。
因此, 从先验-经验本体假设上,元,是实体对象属性中的空间性的最先点。也是第一实存作为根据的,先验维度的第一存在。在多值逻辑演绎中,元值为次值的异元,以连续线性为本质,成为实证的空间序列。存在的问题是“元值”使“次值”产生了状态阵列的递减,即派生次于先导的差之积范式,构成了“元”、“次元”两值的非稳态,直至拓扑关系的稳态。这就是作为实存根据的元本质的经验空间终极关怀。
这种元系统可向另一空间二维平面分维成二次元,而二次元又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的生成差异中,发展到三次元,直到最终平行的共存的多次元超验世界。可表现为,由无结构的虚场转向有一定元素集合结构的实场。元系统主导机制,可使本源形式的界域,产生下一个次系的层级结构。因为元系统没有范围的复制,但是有一个回到存在最初的第一动点,所以才构成一个元系统自身的他物的否定性。就是因为第一动点包含着自身的他物的否定性元生成的关系,才显示为“第一”。元系统动点的概念,用在范畴本体上,能形成一种在元上的区分。

(5)元本体的思辨方法及其框架

在思辨逻辑的层面上,对象双方都相互在自身的他物中确立自己,在对立的关系中依存。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他者。因此,元本体,就是超验的逻辑思辨的实存构造物的概念。这种以客观性为依据的思辨,让概念自己演绎自己的逻辑,而获得意识的必然性。
思辨逻辑的思辨方法,不需要在经验的实证方法上取向一种逻辑实证,但又有与与客观实在保持相应的形而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超越具体客观经验的超验中,才能确定世界本体的“元”的界限。   
由于这个第“元”性的纯始与原型的维度,只能是逻辑向量上的先于一切规定性的无规定性,或最原始的绝对性。作为逻辑向量上的纯“元”,其本质就只能是无规定性的东西。这样就可表述其开端,成为一个元在与他性结构的辩证,才有了加入经验形式、时空的对象,从而产生次生的,由普遍的元在性规定的界限所构成的分化。于是,“元”就在本质的基础上具体、相对化为一种经验的量的本原、基质、根据。
元的体系被本身以元作为开端的另一他物体系所超越,并又包括在自身内。这种由元-次元-再元对应的超验-先验-经验的“元统一本体”,也就进入经验现象界可实证的逻辑关联之中。因此,完成了元本体与元范畴内在关系的逻辑源点,到逻辑场向的统一性。本质上是用先验逻辑中的元创造,来生成经验逻辑中的元知性。元(概念),可从超验之身到先验之身,再到经验之身。就是以此在的方式而展开了元在。这种生成是一个具体的元的本体范畴。
    元本身是完全不稳定之构造,但又不能保持其自身于这种不稳定。因为元自身也是一种生成变化的元。元作为有限的无限,就像元,作为非元,包含着另一种反这一元的环节在自身内。
元统一本体的这种统一性,就引出元系统总发展趋势的链。当元是以自己的开端决定自己的对象关系时,这时“元”就等同于根据和前提。这种根据和前提, 就构成包含差异于自身之内。元存在自身,成了元的变维的差异。“差异”在宏观上的矛盾性、中观上的异质性和微观上的分化性,又将“元”层面,还原到否定不可消除的对立的位置。这时,“元”层面以本体(所谓实体)超验世界的存在形态,构造出超验-先验对象,并生成客观经验的层面。

(6)元本体纯粹抽象的认识论特征
对本体论的寻找离不开认识,而认识的产生必须又是具有本体对象的认识。所以,认识论有其本体性的基础。本体论有其可认识的载体依据。从认识发生的诸多基础上,先验认知的元创性是一种纯思推想的生产性心灵活动,但它可为心灵中依靠非实有先验生产的纯主观臆想图像,与心灵运动进一步生成的感知元素、原型资信、过程符码 ,发生交互作用,进而为泛知性的初始概念提供了生理机制运动效能的可能。
在元本体的经验认识层面上,以认识的系统化平台进行表征,就会有途径制造一定数量的系统复制,而发生非线性变异或进化演绎。此时,认识的系统面将复合成成一个新的衍变子系统,这一衍变子系统便具有一个额外的机制来控制其能效。
元本体的认识系统跃迁可以超过一个范围发生,这个范围是所有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把前提范围的那个量看作主元,元系统跃迁的序列,从运动的出现开始引导到认识的元集合:
位置的非控制 = 认识空间变化=认识的无限性
变动的非控制 = 映现对象扩展=认识的循环性
映现的非控制 = 生产性联想=认识的跃升性
联想的非控制 = 跨界创思=认识的条件性
创思的非控制 = 认识派生=认识的多向性
认识系统跃迁本质上即是通过感官经验与超脱感官经验的对立而统一起来的,这样,元本体的认识系统才能赋予具体经验学科以必然性的保证。
     
(7)元本体的结构化方法

方法论是依存于本体论的,对本体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方法的取向程度。有对象存在,才有认识或改变对象的方法,本体论暂存具备的不同程度的功能,决定了认识这些功能的角度、程度、范围和模式,这些角度、程度、范围和模式就是方法。元本体的 “元”的模式方法或视角,就是以客观的、普遍的为基础,把元本体作为层次系统。
运用体系:
(1)元的结构化语境论方法――元系统的复杂信息资源模型
(2)元的结构化再语境化方法――用本体语义标识的元模型
(3)元的结构化非语境论方法――本体性的承诺与表达
(4)推导生成基元描述的确定性――本体演化的元
(5)元的结构化的可描述秩序――元的方法体系结构
(6)对象语境和元语境的划分――转换形式的抽象框架
(7)观察描述事实的层面――宏观描述与情景元形式
(8)文本与语言可能存在的假设前提分析――后设情境感知的扩展
(9)元的哲学方法论――一种超越的或“元”的观察视角

二、元系统的否定性生成
    
否定性联系是“元”的一种形式,一种不断异于自身的他在——为他存在而且内在于存在的规定性。即终极意义的基质的作为第一来源的“元”,潜在地就是它自己的对立物,元的“源界限”就是它自己的“后界限”,这种内在矛盾驱使“源”与“后”不断超出自己,而这种内在矛盾又互相转化 ,在“后”中又返回“源”,“源”是扬弃了的“后”。元中,“源”的位相方,只有在它“后”的位相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源”自己的本质规定。元就是一个规定过渡为另一个规定的思辨运动。所以,元的同一性是自身相关的否定性,表现为:同一与差异的统一。元的自在表现为:元是元自己的否定。元要在与非元的关系中才能自在——所以,元既是有机整体,又是环节区段,元在自身里具有自己的他物——非元,即元是对立物以联合而相互否定,以自身为中介,而又包含了他物,既彼此扬弃又互为关联。元就决定一个元生成,是在矛盾中获取否定性,而这种否定性是元的自在运动的内在规定,元之被自己排斥就是它自己特有的建立——元是非元的一种形式,元这种循环不已的进展的内在根据,就是差异而同一的矛盾运动,因为,元将要成为的那个元的将必然地包含在它现在不是的东西的基质中。
元在界限中(前元与后元的界限)就内在的包含矛盾,而这种矛盾使元超出自身——元。这样“前元”自己排斥自己成为“后元”。
元以内在界限而建构成为自己的对立,通过对立,它被驱使推动而超出自身,这就是有限元。
有限元在消灭中,在这种自己否定中——它首先只是变成了另一有限元,后者又同样消灭而过渡为另一有限元,以至无限,或者说:有限元中的他,元就是无限的元。
因为,无限元只是有限元的界限,因而,无限元也就只是一个被规定的自身有限的无限元。有限元只是对无限元的关系来说,才是有限的。反之亦然。每一个元都是它自己和它的他元的统一。

三、思辨的元理念在诗学空间的转换

诗歌文学不是把哲学思辨转化成意象形式,而是表达一种对存在的反应。诗歌的存在之象就是哲学的方式。
诗歌先验认知的元创性是一种纯思推想的生产性心灵活动,它可为心灵中依靠非实有先验生产的纯主观想象,与心灵运动进一步生成感知元素,而构成诗学的哲学始基。
诗是审美的经验与先验的复合,思是哲学思考,它们的关系是体验与思辨的统合,诗是现象学先验-经验直观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阐释,哲学是对审美体验中存在意义的思辨。把元哲学思辨演化的形上范式,正式作为形而中---诗歌的基本命题纳入先锋诗学范畴,是诗人对存在之写的必然。
在这一思考上,与其他提出元诗写作主张的诗人不同的是,诗评家、诗人周瑟瑟提出的元诗歌写作“元写作超越的再元化”转向“回到存在的本元”理念,显现了他对诗歌元写作的一种修正反思。
周瑟瑟元诗歌写作概念,力图根据回到事物本事的先验直观,而发展到回到诗歌写作的经验性本质,完成诗歌哲学反思的元审美,兼具有超验和经验的转换。因此,诗与思的世界是不断动态地提供超验结构到经验结构的过程生成总和。它可以作为人类的一种可以不断在认识上延伸的可能世界。
修正一个准意义的在先性,是因为有了一个更好的体现了进步转换的合理性。在此,周瑟瑟元诗歌写作这一新的更加涉变的转换修正,使我们能够比较思辨的看出“元学”的前提。
(1)对现存元诗观的修正。必须是主体和对象、现象和本体之间的追问。
(2)用经验的元语言的形而中自我改造元语言的形而下自我。就是思之所思指向的“语言符号”的无前设性。元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可以延展的开放的元。
以元理念为划界标准,来研判周瑟瑟元诗歌的13条写作原则:
(1)使用接近元经验直观的思维方式――客观,直接     
(2)追求实证的形而中描述元状态空间――真实,记录,细节     
(3)支撑基质的个体元语习――个人史
(4)从各个句法侧面对语式的元态结构建构――把抒情降到最低点
(5)显式地表达元地域语式和语法结构――消灭普通话(白话)诗歌,以地方语言写诗
(6)追求元在的描述对象普遍实在的构成本身――回到生活底部
(7)用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来定义诗学体系――抛弃传统的好诗标准
(8)追求元语言的语句成真条件――原始的表达
   以上原则说明,周瑟瑟在元学先锋美学理念下进行元诗写作的建构,在于提升诗写系统在语义、语境、语源、语式及其相互映射关联的元功能,包括:元直观描述功能、元语境区分功能、元地域母语功能。
(待续)东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9 04: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