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96|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网诗评】山城子专稿(首帖1-16//新加17-2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7-6 09:53 编辑

【本网诗评】山城子专稿(首帖1-16//后陆续添加)


小序
今年424日来到人气鼎盛的流派网,屈指两月多,收获甚大。因为这里名家密集,有学不完的好诗。今天端午事闲,整理电脑上的文章,发现在本网学习的笔录已经有22篇了。于是想集中起来,且学习的路还长,遂欲连载,以求与诗友进一步专帖交流。盼望广大诗友不吝赐教。
——山城子2012-6-23于沪(2012-7-6新添17-22篇在首页三楼)


目录
1、《诗歌周刊》 佳句审美[一]( 北残《壮烈》)……………………载《诗歌周刊》第5期
2、《诗歌周刊》 佳句审美[二] (天荒《青山恋》  ………………载《诗歌周刊》第5期
3、【重读经典】 心灵反照社会——周瑟瑟《松树下》诗眼赏析………载《诗歌周刊》第7
4、[原创选学]  流泪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读诗人乐冰的《南海,我的祖宗海》
5、《诗歌周刊》 佳句审美[三]  感动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草帽的《笔会》)
6、《诗歌周刊》 佳句审美[四]  为中国新诗艺术的鼓呼(唐突《我是揭幕者》)
7、【重读经典】 深切的同情是为了唤起——读祝凤鸣的《枫香驿》……载《诗歌周刊》第9
8、[原创选学]  令人鼻酸的现代叙事诗——读王法的《我的女房客》
9、[原创选学] “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学习梁小斌的新作《火炬人》
10、[原创选学]  哲理后面引深思——解读沉香的《在路上》
11、《诗歌周刊》 佳句审美[五]以美句承上启下(哑者无言《赌徒》)
12、[原创选学]  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学习宋志纲的新作《红杏》
13、【重读经典】 学习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的诗性语言………载《诗歌周刊》第11
14、[原创选学]  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
15[读《新诗经》构思奇巧而切实,行文诙谐而耐读-学习116期《新诗经》之宋志纲的诗作
16、【重读经典】 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载周刊第13期
17、[新诗经] 幽默中余味无穷——赏汤胜林的《蚊子不知道我的想法》
18、[原创选学] 十个字树立起诗形象——赏中年人《碑文》里的佳句
19、《诗歌周刊》佳句审美[六]简洁的镜头,时代的表象——赏风之子佳句
20[读《新诗经》城市化过程遭遇亲情尴尬——读严家威《母亲》
21
[同图大赛]以诗的形式诠释纪念的根源——学习第二期同图比赛冠军作品
22、【重读经典】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学习高世现长诗小节之《鸿门宴》




1、《诗歌周刊》佳句审美[一]
文/ 山城子

气韵铿锵

例句:
要敢于承认,在底层勇敢地活着是一种壮烈。
一种完美的壮烈,这是帝王将相们难得的。
(摘自北残《壮烈》——载《诗歌周刊》第一期)

审美:
1、情感上的共鸣:在于我一直在底层,而且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就是“壮烈”过来的。“壮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可长歌当哭的。问题是我从来都用“坎坷、崎岖、颠簸”一类的词语描绘那种感觉,不期遇到北残的“壮烈”,觉得再确切不过了。
2、在文中的地位:佳句、美句、名句,在全诗文本中肯定是亮点。全诗八行,四小节。这是开头,也是纲领,是列车头,没有列车头的牵引,列车就不成其为列车了。
3、诗是语言的艺术,或者说是语言美的承担。语言美的技法在于积极修辞。这两行诗首先的美感来自形容词“壮烈”活用为名词;且同时使用了递进修辞格和复沓。遂使句子呈现出了气韵上的铿锵与意蕴上的张力,从而引领全诗。

2012-5-2于沪

附原诗:
壮烈

  要敢于承认,在底层勇敢地活着是一种壮烈。
  一种完美的壮烈,这是帝王将相们难得的。

  尽管不能自我摆布棋局,尽管命运
  已经安排好了楚河汉界,越不得雷池一步。

  而年年春夏秋冬,雨水或欠或足,
  我们还可以看见短促的事物,生长或正在干枯。

  让一切的书写,都与遥遥的历史概念无关,
  管它怎么改朝换代,还是采用什么纪年。
2、《诗歌周刊》佳句审美[二] (天荒的《青山恋》)
文/ 山城子

不留痕迹的积极修辞

例句:
就让我在树上,开淡绿的花
做下青果
身披美好的外壳。然后静静等待
秋和成熟的那一刻。
(摘自天荒的《青山恋》-载《诗歌周刊》第三期)
前三行半,是个省略主语的兼语句,兼语之后是动宾成分的排比;后一行半是个无主单句。语言通俗易懂,却很审美的。究其因,在于诗人不留痕迹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积极修辞。首行省略的主语是“你”,诗人是承上对“春光”说的,因此不动声色地用了拟人格。而“树上”暗喻这里的网站与论坛或整体诗坛。诗人事实上来到一个新地方任了编辑和制作总监,是把这里看作春天了,因此“淡绿的花”“青果”“外壳”的排比,又是依次对创作、诗作、身份的比喻。后面继续拟人,且镶嵌了叠字格,而表达了致力于诗歌创作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天荒数年以来,一直是我心仪的很有地域特色风格的诗人和网络诗歌建设者,很令我感佩。
2012-5-3于沪
附诗:《青山恋》

越靠近山脊,我越渺小。我钻进一棵红松里
过向往的生活。
面对那么大的海,针叶更绿了
鹿在山间鸣,
鱼在水里游,还有那么多的鸟飞飞落落。
我说什么呢,这么好的春光
就让我在树上,开淡绿的花
做下青果
身披美好的外壳。然后静静等待
秋和成熟的那一刻。
3、心灵反照社会——周瑟瑟《松树下》诗眼赏析
/ 山城子

诗眼,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各有其读。这与作者无关,毕竟诗写出来,就由读者说了算了。我读周瑟瑟的《松树下》,觉得诗眼在第二节的后两行上。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就是这两行。
上天给的繁衍后代的本能都没了,做人的(当然是社会人)念头也淡了。为什么呢?是什么把活生生的人造成这种状态了呢?
不必问,当然是社会,而不是自然;当然是这个世界性的资本时代的大社会,或者具体到诗人生存的现实的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当然是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的初级阶段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激烈竞争,给体、脑劳动者带来的生存的疲惫所造成的了。这种疲惫的感觉,具有典型性,当然是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给予体、脑劳动者的普遍的精神感受。
做人的念头淡了,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还原为只有本能的动物,那就没有精神负担了(却不可能);二是超然物外融入自然而神仙起来(走进禅境)。如果说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拼命挤到软卧车厢,把别人拎起来抛到窗外去,取而代之。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漫长的资本隧道里,那个出口,或曰“入口”,还遥远在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可惜可以用“发达”描述的国度也就7-8/200。这是社会规律决定的,不是依里奇可以“首先”的事情。懂得这些,变无奈而认可,实在受不了社会重压的时候,就到“松树下”脱光自己,缓解一回,确也是调节精神而不至于疯狂(比如形形色色的犯罪)的良策。
2012-5-4于沪
松树下
周瑟瑟

松树下,肉身衰老
散发山中老虎逃脱世事的味道
野兽沉默如我的亲人,我生气的父亲
进了深山

冬天多事,心中的怨气平静
进了深山。我的头颅在鸟声中清洗了三遍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

清风的教诲,松树的恩情
我不可能全部领悟,但我发现我的须发全白
痛楚全没了。只有爱,只有爱的浮云
在山谷呜呜奔跑
好像我是个负心郎,人世的不孝之子

2007.1.2.
4、流泪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读诗人乐冰的《南海,我的祖宗海》
/ 山城子
看见标题,就令人共鸣。因为都知道的——近期某些邻国的政治当局觊觎我主权闹剧的上演,国人已经一片愤慨。这其中就有在南海边上长大的诗人乐冰。诗人嘛,其愤慨自然是发乎为诗。诗言志,亦抒情。有志于祖国的伟大复兴,遇到破坏这种氛围的事情,就心情如梗,不吐不快,何况是人家把嘴径直伸到我们自古就端着的饭碗里来了呢?
诚然,中国是文明大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不然,我们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知会有多少沿岸国家,早就并入中国的版图了,哪还会有今日的“无赖”之扰?诗人之怒,不是扬剑出鞘,而是秉承文明礼仪,讲心情激动背后的真话。这真话,如果很政治地概括一下就是: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那样的政治话语,自然要由我们的政治机关去言说,去一次次地重申,一次次地严正。而诗人的任务是把事实转化为诗意,在诗意的交流中,强化热爱祖国、振奋精神的民族情感。如今最便捷的交流,就是网络了。诗一贴出,点击率与回帖率就并驾连续攀升,很有同仇敌忾的势头。诗人乐冰也回帖说“我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下这首诗的。”是的,我作为读者,看到“祖宗海”这三个字,就已经激动于心,有泪欲下了——想到历史上曾经的屈辱,想到《七子之歌》,想到至今还在被骚扰的我们另一个岛屿——钓鱼岛,想到某个大国妄图浑水摸鱼……我的泪就立刻蒸发为愤慨了。这样的共鸣,绝不止我们一群回帖的文友,相信所有点击而阅的国人,都会感同身受的。这缘由,当然都与作者流泪一样,乃是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这个凝聚民族情结的观念,是自国家产生以来直至消亡之前这个历史范畴之内决不会退色的诗旨与题材,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无论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具体国度。何况我们中国当下的诗人,是处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国度呢?
阅读乐冰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令我想及当下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所谓“诗歌被边缘化”的问题,甚者认为“新诗已死”云云。其实,自由体新诗一直是“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诗歌主脉,说边缘化只是某些人的主观感觉,并非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主要纸媒的副刊,一直都在选登新诗作品;大型的文学刊物,一直在推出新诗人新作品;影响最大的央视节目,也年年不乏诗朗诵的播放;而北大、清华相继邀请著名诗人驻校,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有这些事实在,怎可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相信,具体到一个个诗人,只要你抒人民之情,发时代之声,壮民族之志,那么民族、时代与人民就不会抛弃你,何边缘之有?乐冰这样的诗人诗作,何边缘之有?
    也许百年新诗的发展,还没有到达高峰;也许高峰还在云山雾罩中没有显形。问题是得有人沉静下来进行梳理,就像孔子梳理诗经那样。毕竟,当下的诗人诗作,不知要比唐宋的诗人诗作多多少倍。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人民的认定,更需要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们跳出“小我”,从小我的沉吟中解脱出来,来感受一个伟大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变革与阵痛,以史诗之笔,记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讴歌那些为之贡献一切的人的高尚,鞭挞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丑陋灵魂,开阔眼界,植根生活,中国的新诗必然跃上新的台阶。
自然,提到植根生活,乐冰这首恰是植根生活的情感结晶。请看他在回帖中提到:
“我曾经在海南琼海一个渔村体验生活,认识了不少渔民。他们大多数时间在海上生活,很朴实、很豪爽。我们常在鱼排上大碗喝酒,说着心里话。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过:南海就是我们的祖宗海。由此,我的灵感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渔民的面孔在我脑海浮现。眼睛渐渐就被泪水模糊了。为了生活,不少渔民葬身大海。女人们守寡把孩子养大。一代又一代以大海为生。他们的后人常在海边面南祭奠先人。”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行文,明白如话。这样的文本极适合大众阅读。因为用了借喻、拟人(第一节)、反复(第二节)、比喻(第四节)等积极修辞格,以及细节的叙述与描绘(第三、五节),遂使诗文本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012-5-5于沪
附:《南海,我的祖宗海》
渔村的上空
突起乌云
像一个变脸的无赖
想把渔民的春天
掳走
南海,我的祖宗海
我的爷爷葬身鱼腹
南海就成了我的祖宗
我的奶奶二十三岁守寡
坚贞不二
她临死前对我说
你是南海养大的汉子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
我们的祠堂、神庙在此
清明,别人可以到坟头
为祖宗烧纸、磕头
我却面朝大海
上香、跪拜
我的祖先日日夜夜在南海耕耘
就像我家门后
一亩三分田了如指掌
每当傍晚
遥远的海面灯火一片
那是我的亲人
打渔归来
5、《诗歌周刊》佳句审美[三]感动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草帽的《笔会》)
/ 山城子
感动来自于共鸣。诗人草帽的《笔会》,写的是诗人们的聚会。作者的朋友们,不无讽刺地探讨了当下的一些飘在空中的书写。“流出来的人/有一种喷射的快感,开始在虚构的田野里模仿孤独的侠客”,这里绝妙地勾画出了一些陷入虚无主义而自娱自乐的所谓诗人的变形了的嘴脸。
面对这样的现状,诗人迫切地唤起同仁,为我们的下代人多写好诗吧。这样的题旨,就含蓄在诗的末尾这两行上了。请看:
东岸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一些美丽的孩子
朝发声的地方张望,他们手里捧着饭盒
(摘自《诗歌周刊》第四期  草帽的《笔会》)
赏析:
马雅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具有战斗风格的无产阶级歌手,著名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断行排列成很独特的楼梯式。这里诗人草帽用“楼梯”,是通过借代格,来指马雅可夫斯基那样的好作品。“一些美丽的孩子”,当然指的是祖国的下一代人了;“朝发声的地方张望”,就是把希望寄托到参加笔会的这些诗人身上;“手里捧着饭盒”是比喻,是以物质替代精神的一种积极修辞——孩子们需要美丽的精神食粮啊!
    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这样强烈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看了这样的诗句,我们再下笔的时候,就应当想一想:你制造的“食粮”到底是不是孩子们渴望的呢?
2012-5-7于沪
附草帽《笔会》   

我的一帮弟兄走进奥斯巴酒吧的时候
踩断了虚无主义的创意。
幻听诗人
正在错误使用喻体——几个耕地的农夫
成为哥倫布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船夫。
幻听人在圆桌上种满油菜
春天来了他将
立领外套扔在椅子上
拔掉圆桌的塞子

流出来的人
有一种喷射的快感,开始在虚构的田野里模仿孤独的侠客。我的那帮弟兄
大口地喝朗姆酒,异口同声地问:月亮呢?

奥斯巴酒吧在里里河西岸
东岸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一些美丽的孩子
朝发声的地方张望,他们手里捧着饭盒
6、《诗歌周刊》佳句审美[四]为中国新诗艺术的鼓呼(唐突《我是揭幕者》)
文/ 山城子

例句:
是我曾经说过的青铜
在大地之上的行进!
(摘自《诗歌周刊》第四期 唐突《我是揭幕者》)

赏析:
明白如话,但因先后用了借代格与拟人格,遂使诗句队伍般地行进起来。
“青铜”是青铜器的借词;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名片。鉴于诗人为中国新诗的奋斗与努力,事实上诗人是借用青铜雕像来象征中国的新诗。“在大地上的行进”,就是说我们诗人的努力要落脚到现实的大地上来,而不是言之无物的虚空,自然也不是那种为掩盖什么隧道般的艰涩晦暗的制作。
说“一尊狂野地/奔走与吼叫的雕塑!”就是说,我们的新诗创作,就以这样的立体的沉实的铮铮有声的形象行进起来。诚然,只要我们同仁戮力驰骋,中国新诗一定会崛起她应有的高峰。

2012-5-8于沪

附:
我是揭幕者

来自寂静深处的
粗暴力量!

我是揭幕者
幕布坠地的瞬间——

一尊狂野地
奔走与吼叫的雕塑!

是我曾经说过的青铜
在大地之上的行进!

(首发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原创诗歌,2012-4- 24 17:45)
7、深切的同情是为了唤起——读祝凤鸣的《枫香驿》
/ 山城子
古代驿站,自然都是驰骋官家的马,办管家的事。官家的事也千头万绪。
万绪千头之中,能给穷苦的农家姑娘带来幻想的事情,自然就是给皇宫选美了。所以“在一阵旋风过后 /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但,这个穷苦的地方,竟然没出现过一个妃子或小主,所以“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
除了这样的事,就是苛捐杂税的收缴(这是必定的,是暗示在两个“穷”字里边了)。至于关心民间疾苦的事情,就很有些谈不上了。所以“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了。
如果说前面的叙述,很委婉地透露出了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那末到最后两行,就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唤起“官家”注意关怀民间疾苦的情思。
自然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用了古代驿站这样的素材,写出了现实的思想情怀。
诗人毕竟是诗人,而不是舞马长枪的张飞。所以诗人的文本是慢节奏的平稳行走,其工笔白描淡定细腻,朴素的意象一线而系,不枝不蔓。这样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互动空间,从而强化了作品的社会功能。
2012-5-16于沪
《枫香驿》

祝凤鸣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1988.11.29
8、令人鼻酸的现代叙事诗——读王法的《我的女房客》
/ 山城子
城管与摊贩的矛盾,自然是人民内部矛盾。但一些屡屡激化的事件报导,未曾绝迹于媒体,今天却在王法的诗中,这样近距离地碰上了。
说近距离,是因为诗人文本的笔触,勾勒得清晰如工笔白描。请看“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笔者正是看到这里,就鼻头发酸,有泪欲下了。
城管何以这样地鲁莽而不顾忌点燃导火索呢?这里有很多说不清的无奈。菜摊子是切身利益,政绩的考核与奖金也是切身利益,切身利益与切身利益相见,就有了格外眼红的可能。问题也许太失之于当事人的个人修养。如果城管的修养,能水平到关心一下当街摆菜摊的人生苦衷,决不会连幼儿一起给掀翻了;如果幼儿的父亲不是个烈性子,结果就不会有这样的不堪了。当然,城市化建设体制内的事情,肯定未能及时完善,否则何以城城都有城管与摊贩的纠缠不清呢?那些管城管的官们,也难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尽管他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诚然,那些从潜规则走上位子的人,从来不以为然,毕竟他们自己早将人格都投入进去了,哪里顾及到什么职责与良心呢?
标题是《我的女房客》,因此以上我的感慨,是在题旨之外的乱哼哼罢了。而诗人王法此篇的题旨,在于树立起一个坚韧的女性人生。女房客才37岁,丈夫蹲笆篱子去了,与两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病了没钱医治,卧床一个月“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然而她却谢绝了“我”准备在物质上的长期帮助,毅然地“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在凛冽的晨风中,又开始卖菜了。一位坚韧、勤劳、志气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就这样令人感动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叙事诗在诗经里就有许多如《氓》一样的篇什了,自然都是靠赋比兴与音韵维持诗性的。那么自由体新诗靠什么维持它的诗性呢?我觉得王法这篇,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第一节看:1-3行简洁的口语开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就这样继续下去也未尝不可,但诗人行走文本必然要调动语言的诗性。于是接下来的4-7行,果然都诗性起来。“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借代格的潜入。劳动去了、叫奥斯维辛,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婉约格的运用。
    从第二节看:7行当中依然简洁的口语行文。但中间的“白刀子”与“红刀子”的镶嵌,也是婉约格的拓展。
  从第三节看:9行中的前7行,都是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精练的口语,而下边的两行又诗性陡起:“挽起头发,卷起袖子”是复沓与排偶格的相揉;“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则是美丽的拟人。
  从第四节的结尾看,两行被 “压倒”一词的活用,立刻为全诗的诗性,划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总结一下说,如果本篇没有在简洁精练的口语的基础上穿插这些积极的修辞,其诗性就会大大减弱。那样的话,就有散文的断行排列之嫌了。
  以上,是向诗人王法学习的心得。谢谢诗人写出这么好的现代叙事诗。
2012-5-19于沪
我的女房客
/ 王法
37岁,是我的房客   
   
这丫头苦,从小没了爹娘
    在舅舅家长大。22岁那年下了岗
    就在市场里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
    8年后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
    结婚刚三年那兄弟就劳动去了
    咱们不管那儿叫奥斯维辛

   
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
    萝卜兄弟气疯了,立马将白刀子
    变成了红刀子,然后
    跪在地上冲她磕了三个头
    扔下一句话:把女儿养大
    就头也不回的跨上了警车

     她病了,卧床一个月
    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
   
当月我免了她一半房租
    我说我要认她女儿做外孙女
    在有生之年帮她把女儿养大
    出乎意料,她谢绝了我的好意
    第二天天刚亮她就爬起身
    挽起头发,卷起袖子
    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那天早晨,她响亮的吆喝声
    压倒了凛冽的晨风

                                   2012-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6-23 17:52 编辑

9、“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学习梁小斌的新作《火炬人》
文/ 山城子
10行小诗,在我的视野中,奔跑着一位“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生动而明亮的诗意形象,回眸观照自我又自我加油的诗意形象。
诗虽小,却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1-3行),是诗人对“诗人-思想者”前期生涯的回眸。这样说,是要把诗人的创作手法看成象征或隐喻。那么,我就可以把“火炬”理解为“诗-思想”,擎在手的是诗,燃烧的是思想。“火炬手”就是当初在雪白的墙那里丢了钥匙的诗人了。何以“慢跑/甚至原地踏步”?生计困难呀。下乡、下岗、漂泊,不仅他个人不可忘怀,毕竟是有影响的诗人,所以个人的经历也隐私不了呢!又不仅此。诗人曾对一位记者说“推迟行动,哪怕为一包香烟,我也要推迟行动。行动迟缓,被看成人的恶习。但我不能在彻底弄清人生意义之前妄加行动。我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更加圆满的根据……所以,行动必须推迟。”这番话,显然是“慢跑/甚至原地踏步”最切近的注释。
第二层次(4-7行),是诗人对“诗人-思想者”近期生涯的关照及形象的描述。“疼痛”自然来自生活的困窘,来自社会的挤压,就像火烧到肌肤那样的疼痛,于是“奔跑”,大步地跨越自己,高举自己的思想(自然有思想著作出版了的)“奋勇奔突”。诗人在一次回答采访者时说“我一生中只有一种勇敢,勇敢地盯住细节。我盯的时间越长,越为细致,那个庞然大物所能给我的心理压力就被我排除了。给我疼痛的那个生活部位,我并不作疼痛理解了。这是我反抗的新方式。”这段话无疑对我们理解“奋勇奔突”有很大帮助了。
第三层(8-10),是对“诗人-思想者”形象的肯定与欣赏。不再是前期的“火炬手”,而是质的飞跃成“火炬人”了,成了一个想清了人生意义(早经“知天命”了)的奋勇前行的思想者了。写到这想起西方那幅著名的称为《思想者》的美术名作。而诗人的这首《火炬人》,则是“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的生动写照。
补充说明一点:本诗中,人称代词先用 “他”,再用“你”。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就有了很客观的阅读效果。这是诗人隐形回眸前期的个人写诗生涯,效果很客观;后用第二人称“你”,是把近期的个人思想生涯推到近处来审视了。而把本来很典型的抒写“自我”的第一人称“我”空白出来,留给了读者。这应当是隐藏自己的一种技艺吧?
2012-5-20于沪
火炬人
梁小斌

为了火炬在手的荣耀
这位火炬手在慢跑
甚至原地踏步
忽然手上疼痛到头顶
原来火焰在熄灭前燃到了他的手指
迫于疼痛他奔跑
他高举燃烧的手臂奋勇奔突
火炬手终成火炬人
至此
你是第一个见到火炬人的人

2012.5.17
10、哲理后面引深思——解读沉香的《在路上》
7行小诗,语言很通俗,又很含蓄。通俗在于每个单行的表达都很明白,“没有踩到蚂蚁”三岁孩子也懂;含蓄在于整体上指向,不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总得想一想,到底想说什么?
不过,可以一目了然的是可分两个层次。
1-4行,第一个层次;5-7行,第二个层次。前者“我”没跟住,“没了”;后者,本来是画的,却也“悄悄换了”。从“象”探“意”,肯定暗藏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最普遍的哲学原理。联系标题的《在路上》,当然是“道路”发展变化了。
我说“引深思”,就是诗人沉香把自己的含蓄,给了我们读者。至于你怎样想去,也由不得作者了。
我爱诗,诗也有路。那些“蚂蚁”是诗的象征吗?结果是把“诗”给跟丢了吗?也不是跟丢,诗观不一样,就互相离得太远了,当然“不见了”。“日记本”是学生时代的珍物,那时喜欢的诗,已经不是现在喜欢的了,如同“悄悄换了羽毛”。
我从事过教育,教育也有路。15年前,兴起了素质教育,在烟台开全国会议,岚清同志到会讲话。可是后来也“不见了”。见得到的是应试教育。我痛恨让孩子们失去天真的应试,而酷爱素质。完全用得到“喜欢的颜色不同”,也用得到“悄悄换了羽毛”这样的意象。
我们都没有离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之路,不是更有着本质的变化吗?不是也可以用“喜欢的颜色不同”,与“悄悄换了羽毛”来暗喻嘛?
一首耐寻味的小诗,就是这样越深思下去,越觉得有意味。
2012-5-22于沪
在路上
/沉香

我确定我没有踩到蚂蚁
它走一程,我跟一程
后来,它不见了
我猜我们好像喜欢的颜色不同
回家翻开日记本
发现原先画的那只鸟
已经悄悄换了羽毛
(载《诗歌周刊》第6期)
11、《诗歌周刊》佳句审美[五]以美句承上启下(哑者无言《赌徒》)
/山城子
全诗20行,分三节。
而刚刚输掉的十五年光阴/ 让他从青年变成了中年”,这个美句位于第二节的开头,在诗中很美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把一首诗比喻成美女,那么这个位置应当是窈窕的腰身了。
第一节如果没有“赌桌的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这句,就真以为诗人是在写个真正的赌徒了。这不符合现实场景的一行提醒了读者,这绝非写赌徒,而是另有所指。正疑惑之际,承上启下的句子,就赫然在目了。这使我立刻明白了此诗的含义,就是“人生如赌”。接下来的“手气”,自然就是指人生的命运了。命运正值中年,无论如何还得“赌”还得“搏”下去——身上的担子太沉重了(见第三节)。一个在现实社会奋斗到中年还一无所有的艰辛疲惫的劳动者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这足以让那些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劳动者深深地共鸣了。
回头说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何以很美?我以为主要是美在动词“输掉”的活用,造成了比喻与拟物的双重阅读效果。“输掉”是把人生喻为赌博,而与“光阴”搭配,光阴就如实物一样地有形可感了,这又是扩展了的拟物。第二行的“让”字,则有拟人的阅读效果,而“年”的复沓,遂使韵味增强。何谓诗性的语言,其实就是创新或拓展积极修辞而出现的既含蓄又有张力的句子。
一般说,一首诗中诗性的句子越多,诗的艺术性就越强。
附:
赌徒 | 哑者无言
  
骰子还未停止旋转。他已经没有了
可以下注的东西
赌桌的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
他知道,只要一起身,只要后面的人
一坐下来,他就再也没有
翻本的机会
  
而刚刚输掉的十五年光阴
让他从青年变成了中年
他心有不甘。谁让他没有好手气呢
现在仅剩的,唯有中年到老年的十五年了
要不,再试一次?
他被自己冒出这样的想法
吓坏了
  
他听见远处有人在喊:父亲
他听见远处有人在喊:儿子
他听见远处有人在喊:丈夫
这些喊声像一条鞭子
缠上他。他庆幸此时此刻
还有两只耳朵
属于自己
(首发于中国诗歌流派-论坛-原创诗歌,2012-5-17 16:11
12、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学习宋志纲的新作《红杏》
文/ 山城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千古传诵的名句,到了现代民间,就紧缩为一个主谓式短语“红杏出墙”,成了“女人养汉”的婉约之称。基于这样的文化或不文化的积淀,诗人宋志纲顺手拈来,写了这首自由体的叙事诗《红杏》。这样一首仅三节共15行的短诗,比之汉乐府中的叙事故事精萃多了,真是难得。让一些人骂骂咧咧的说“诗死”去吧,让一些人更骂骂咧咧说自由体新诗不是诗而是“散文分行”是“随行体文学”去吧,我们可是面对了这样鲜活的欢蹦乱跳的红鳞鲤子了一般。如果谁编《新诗三百首》,《红杏》应是列于佼佼者之列的了。
我这样倾情赞美这首诗,不能空口而言,不能像说自由体不是诗的某些人只来否定,而没有论据也没有论证过程一样地苍白成只是一些汉字构成的连续口号,而不是文章。毕竟诗是以精炼含蓄艺术的语言,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
这诗虽然从头至尾叙事,但叙事的背后,是抒发了诗人对当代社会腐败成风现象的愤懑之情。只不过诗人是通过略有讽刺意味的笔触而进行隐性批判来实现抒情的。批判的对象是政府的一些官员,包括“税务局长”“卫生局长”“公安局长”“土地局”“水利局”——应有尽有了。这也暗示了普遍呢,所以给读者传递了现实的悲哀。诚然,批判对象也包括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择手段与无所不污的新兴剥削者——当然就是文本中不仅“出墙”,而且“出村”的大“红杏”与她的丈夫了。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诗旨明朗,是可以引动读者审视周围进而深思而增强反败斗争观念的好诗。
说好诗,又不能离开语言的艺术性表述。
艺术性之一,在于第一节暗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代名句派生出来的“红杏出墙”的民间寓意。而开头一句“红杏出村”则是对“红杏出墙”的成语活用式的积极修辞。第2行的《满园春色》,则隐含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名句的文化氛围,是引用格的灵活处理。第5行“奔驰”显然是双关格的使用。让人想到奔驰而来享受大补的人,绝非农民工,却一定是那些新兴的开着社会主义的“奔驰”的新贵们。
艺术性之二,在于第二节如数家珍一样的精练而细致的白描手法的运用。其阅读效果,一个政府干部的“公共汽车”(或叫“破鞋”)的这位“红杏”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一位教育局长读到这样的现实,可能也要闻风而动,去主动安排子女择校的问题了——人民的公仆呀,而“红杏”及她的丈夫都是很红的“人民”呢!
艺术性之三,在于第三节“图穷匕见”而显现的构思严密,从而再现了生活的“出轨”逻辑。“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明白无误的话,却都有了暗示的效果。若是安排两个村男,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不叫不择手段和无所不污了。
好诗好诗——我在屏前独自拍案叫绝了!谢谢宋志纲,向你学习。
2012-6-3于沪
红杏【原创】

         ◎宋志纲

红杏出村
在城里开了家《满园春色》饭馆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

红杏双手戴五个款式各异的戒指
街头巷尾
流言蜚语如风。她和税务局长偷睡
与卫生局长有一私女
给公安局长暗送过秋波
土地局把砖厂废弃的土坑和窑洞
转包与她。水利局马上放水

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

201262 21:02:17
13、学习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的诗性语言
/ 山城子
诗性,简单说就是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如果具体一些说,就是诗人在抒情言志寓理的书写过程中,如何通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使语言呈现含蓄或朦胧,简约或精炼,生动活泼幽默灵气巧妙——意想不到地艺术,从而显著区别于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童谣、快板、唱词等文学体裁的语言。这样艺术的语言性质,就是诗的本质属性。
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是一首回眸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和讴歌生命的长诗。长诗通过象征、隐喻、荒诞等手法交替行进,从而构成了一种词语嫁接、语句朦胧、文本新颖或陌生的艺术性语言,也就是显著的诗性语言。现把学习的片断细节,记录如下,以求得交流。
1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
阳光在一座古钟的体内苍凉下来
时针突然指向无名的病毒。天空生锈
青铜的大钟,丧失了鲜亮的音色
我拆下古老而漫长的指针
时间,在我的手指上断裂
然后慢慢消失
(选自1的第一节)
我们碰到了“阳光…苍凉”、“古钟的体内”、“指向…病毒”、“天空生锈”、“古老而漫长的指针”、“时间…断裂…消失”。哈6行诗,就有6个嫁接出来的词语,每个都让我意想不到(本想不提及几个反北岛、顾城、海子的网上人,一定会说这些都是病句——几个人不懂积极修辞方法是可以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也够悲哀)。为什么呢?
    第一,阳光纵然可以用苍凉来描绘,但没谁给它以这样的动作,这就新颖得意想不到。原因在于形容词的“苍凉”,在句子中已经活用为动词了。更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动作发生的处所,竟是“古钟的体内”。不说古钟的内侧,而说“体内”,就有了比拟的阅读效果,那古钟仿佛已经不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件了。于是乎读者就得捉摸一回,这里的古钟象征什么呢?而苍凉下来的阳光,又暗指什么呢?这样一开始你就得与诗人互动了。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二,病毒是我们看不见的一种客观,看不见咋可以由“时针”来“指向”呢?天空不是铁做的,咋可以生锈呢?荒诞。哎,要的就是这样的荒诞劲头,不这样荒诞,你会猜测那时针代表什么,而病毒又是比喻什么?天空也不是天空吧?如果你想到“时针”=“现在”,“病毒”=“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的某些弊端”,“天空”=“某种体制”,可就一下子现实起来了。这样的意想不到,而立刻引人思考的阅读效果,当然还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第2行的“时针”到了第4行,就变化为“指针”,而且“古老而漫长”了。于是,你从“现在”就想到了“历史”,这就是“古老而漫长”这个联合式短语的移就式活用了。至于时间的“断裂”或“消失”,则是拟物式活用。无庸置疑,这都是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呀。
    2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技巧
对于南鸥来说,如果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大多是积极修辞的拓展与创新,那么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就是一种熟捻的技巧了。就以本诗的第11节为例学习吧:
11
就这样站立,以山的姿势
让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
各自回归故乡。就这样站立
以逝者的面容,惊现从前的记忆
用凝固的血液,调配仙丹
复活断崖上的青春
就这样站立,天空俯下身体
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
我是天地之王又是臣民。海天之间
我的背影,融入所有的黄昏
直到格林威治时间
重新出现
就这样站立,吸尽天空的深邃
大海的宽广。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
除了感谢神的恩典,除了感谢
鹰反复啄食——这份神赐的孤独
我没有语言。只有伤口
在风中翻卷
首先,我就感觉到了“就这样站立”的每小节一反复的力度。反复格的后面又藏着递进:山-天空-吸尽…深邃。一层深入一层,就是递进格隔节运用的阅读效果。
    其次是穿插的比拟格随处可见:第一小节的“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 各自回归故乡”是拟人;第二小节的“天空俯下身体/ 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也是拟人;第三小节的“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是拓展了的拟物。这样的穿插,使诗文本的行走明显地活泼风韵起来,遂使语言的诗性得到加强。
再次是随手点染的词类活用,使诗句新颖起来、陌生起来、灵动起来。比如“惊现”“复活”“翻卷”,都是动词在不同场合的比拟或比喻式的活用;“深邃”“孤独”,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了。
以上使用的10次积极修辞,在18行诗中显得技巧娴熟而疏朗有致
3象征隐喻荒诞手法下意象的诗性魅力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诸多意象建立起来的诗性关系,就融合成了诗的意境。我这里不说意境,只说诗人南鸥借助象征隐喻荒诞手法,创造的一系列的意象,也明显地增强了文本语言的诗性。
我说过,渴望时间的修饰
如同落日修饰地平线,如同海啸修饰扁舟
可以是鳄鱼皮的鞭子,可以是一把
古剑。或者一束蓝色的烈焰
甚至病毒,甚至一张
死者的脸
一张白纸突然飘来一个破旧的
黄昏,飘来1095个昼夜和春天的暗房
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爬满了苍蝇
我被深藏在一位妓女的阴处
嫖客头顶日月,在我的梦里
梦外昼夜穿梭
(摘自151-2小节)
意象1:“时间的修饰”——这个动词“修饰”,本来是语法修辞里常用的,现在被“时间”搭配起来,读起来就很朦胧,但很新鲜,且立刻引起互动。读者得想一想“修饰”一词的喻义是什么?诚然,文本中接下来“修饰”的新颖复沓,则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诗性。
意象2-6:“ 鳄鱼皮的鞭子”“一把古剑”“蓝色的烈焰”“病毒”“死者的脸”。这一系列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的出现,却跳跃着序列在一个递进式的排比里。这样的积极修辞,无疑增强了语言的诗性。同时,继续引起互动,想到这排出来的五样东西,喻的就是具体的时间的修饰手段了。
意象7:“破旧的黄昏”——“黄昏”是时间名词,却用“破旧”来修饰,就有了拟物的阅读效果。也足以想到诗的主体形象“我”的生命所经历的黯淡时光。
意象8-9:“春天的暗房”“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暗房”被“春天”限制,可以朦胧地感觉到那1095个昼夜的失意或沮丧;“时间”——这个记录生命过程的无形的物质存在,如何可以“变形”?但这样的活搭配,就读出了拟物的效果,遂使语言诗性增强。
   以上,我虽然只取了长诗中的三个片断,但已经基本上弄清了诗人南鸥这首长诗语言所呈现的显著诗性,是一种怎样的方法与技巧了。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则是:手法的“象征、隐喻、荒诞”与在行文中多种修辞格的“巧用”及词语的多种“活用”。
2012-6-5于沪
14、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
文/ 山城子
诗人高世现的《酒犯日》是四万行长诗《魂魄九歌》中首卷<酒魂>的第一章。如果把黄河看作是这部长诗,那么这首卷的第一章,无疑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源头的这段。可想而知那飞流直下的气势裹挟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将给读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振奋与豪气冲天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了《酒犯日》。走进来我就被诗人带着深厚的历史感与时代感交融着的新鲜的豪放风格给征服了。
1、与历史上豪放的巅峰接气通脉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一脉大流,不能让其老是漩涡于唐宋,欲要珍惜,当然要引流到当下。诗人高世现正是这样做的。诗门即开,首见[李白出场] 。这不能不让我想到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太白就是太白,胎子里骨子里的大气辞彩哪句不是顺手拈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喻义的大起兴,任谁读了不落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托大志于万里胸怀,让多少人激情澎湃?“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天地宇宙精神融合成了一个宏大之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大气萦怀雄风浩浩,太白之诗占尽了豪放之美,这是不言而喻的了。
  且看承担者之一的诗人高世现如何引流而至:“醉眼朦胧/  乍一抬睫溅起河星万千”。这是四万行之始,是对豪放之巅峰诗人李白的醉态描写,而描写竟也豪放如斯,可以说第一笔就与历史上豪放的巅峰接气通脉了。而后,自然是豪放得洋洋洒洒,俯拾即是了。
““拿酒来!你一甩髯口,/ 喊声直如银瓶乍破,再甩两下长袖/ 那劲头儿直通八百里秦川”。不过是继续描写,这“劲头儿”中的情态,也豪放成“八百里秦川”了。
“收不住步的店小二将酒水一下溅到公元二零零五/ 一秒飞到的千里江陵,瞬间,迸湿了愣住了1300年的时空”。这里的叙述,也不免伴随着豪放的氛围,大气起来了。
“我也将为你洗劫一千间最阔气的酒家 / 再绑架一千个金发碧眼的/ 胡姬为你狂斟”。依然是大气地叙述。山城子忽然明白诗人高世现深谙豪放的必遣大词而不牵强的秘籍。于是乎可以说,诗人高世现一开始,就引流成功了。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浩大工程。
2、让豪放为复兴诗大国荣誉服务
豪放与婉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两种并行的已经形成了传统的诗文本风格。而具体到具体的诗人,其风格则是多种多样的。诗人高世现所以选择豪放的风格并刷新它,无疑是看中了其中大气而倔强的内在力量,而只有这样可以点燃激情的力量,才最适合于为复兴诗大国的荣誉而服务——唤起更多的诗人共同奋斗。
请看诗人的良苦用心:
一千三百零四年的追溯,追悔那天地悠悠
卜求着,祈祷着,我不会喝酒,只有
写三万行诗伴你漫卷浩淼的大醉
也不敢找些蚱蜢蜈蚣下酒,只有
写些绝句危句甚至是病句去伴你惊心动魂
最好是金句碰撞着金樽,我谨慎地写出每一行句子
就像流水倒流回高山,这需要一根奇幻的吸管
用吸管把大海吸上三万米高的云层
然后你在上面,等我变火红色的男人,用太阳作碗
斟满光,喝下去,让时空大千心知肚明
让众神在观止中几乎盲掉
就这样豪迈大气地与诗仙对白心中的理想。“写三万行诗伴你漫卷浩淼的大醉”,这顶得上七千个绝句或三千六百多个七律(而这部长诗是四万行,顶一万个绝句或五千个七律)。不是空喊口号,诗人高世现在脚踏实地地行动。说“写些绝句危句甚至是病句去伴你惊心动魂”,诗人高世现深深懂得,句子不出新,则很难让当代自由体新诗优秀起来精品起来。诚然“病句”在这里是夸张。作为成熟的诗人,写出的句子必然是从语法修辞上来说都是创新或新创了的。而只有不懂语法修辞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才把创新了的句子,看成是所谓的“病句”。“最好是金句碰撞着金樽,我谨慎地写出每一行句子/ 就像流水倒流回高山,这需要一根奇幻的吸管/ 用吸管把大海吸上三万米高的云层”。这几句表明诗人高世现认为一定大幅度地提高自由体新诗的质量,才能复兴诗大国的光荣形象。这不可不谓之用心良苦。
天才会脑出血而死,我向你保证,我也是。
污秽的头皮需要鲜血去清洗,
一首诗是死的秘密接头生的暗号,远远的,静悄悄的
这里依然与李白推心置腹。哪怕为诗大国的荣誉而献身,也在所不辞。一定要让每一首诗的“死”与每一首诗的“生”对接,一定要凤凰涅磐。决心既明,剩下的就是行动了。
喝酒不谈诗歌,不谈诗歌
黄金的脑海中正烧着七十度的风声
一个站立澎湃的人,须解放翻飞的舌头
让它粗大,让它像巨大的油轮乘风破浪
让激动的双唇渐渐辽阔——
让阔肚豪肠装下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
    说了“不谈”之后,事实上已经裹挟了行动了。舌头“翻飞”也好,双唇“辽阔”也罢,乃至“阔肚豪肠”都是诗写行动的形象写照。而“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则是真情实感与豪情壮志了。
从上面的片断,还可以看出诗人高世现的身体力行,他先让豪放充满自己的作品中,来为复兴服务。
3、让豪放从意象到语言现代起来
    尽管回溯到一千三百年前,但诗人高世现也没有忘记让传统的豪放,从意象到语言都现代起来。这与某些诗人写出的诗作,无论如何判断不出时代背景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了,那么从信息时代的生活出发,就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而若是看不出时代印迹来的作品,那一定是瞎编出来文字游戏,而非诗作。
“在四月五日的酒馆,我醉酒后在狂打手机/ 拨错的号码一次次有人应答,这是怎么搞的” 诗人高世现直接把信息时代的标志物之一的“手机”,做了抒写的意象。这样读者没法离开现实来互动。
“两个座位在狂饮,月色像是吃了摇头丸/ 晃到万水千山的脚都浮肿了”诗人高世现为了积极一个比喻,不小心就把一个现代的意象“摇头丸”给带出来了,带得好,读者立刻置身于当下中来,而不是乱猜,他写的是什么时代呀?
诗人高世现
“我给你示范——登上波音机往西,一直/ 往西飞,就抵达更深昨宵。”诗人高世现这里展开想象,就拈来现代的飞行工具“波音机”了。这就免于混淆到唐朝了。
诗人高世现
   语言的现代标志,最明显的莫过于被没有修辞常识的人嗤之以鼻的所谓“病句”了。正是这些所谓“病句”才使自由体新诗的文本比古诗更有魅力,更能体现诗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性所在了,因而也为自由体新诗的崛起,构成了丰厚的新的语言环境。
   “一直/ 往西飞,就抵达更深昨宵。”这不是病句,而是积极修辞的诗性句子。“昨宵”这个时间名词,通过动词“抵达”的移就式活用(古代没有),就有了地点的阅读效果。这就是诗句,不同于一般句子的诗性所在。
“历史很旧,朝代这个戏子还在后台化妆”,这也不是病句,而是积极修辞出来的很诗性的句子。“旧”,是形容词的移就用法,后面是通过比喻而拟人。
“让阔肚豪肠装下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更不是病句,而是夸张格的运用,以及形容词“疯狂”活用为名词。
这样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绝对没有病句存在,而是诗人为了使诗文本更加诗性,而积极修辞创新出来的美丽。
正是从意象到语言都现代起来,才使诗人高世现崛起的豪放,具有了崭新的面貌与态势。
总起来说,回到标题上,传统的豪放风格,正在中国的自由体新诗中崛起崭新的面貌与态势。迎接自由体新诗历史性的黄金时段,正在不可阻挡地来临。
2012-6-9于沪
节选自40000行长诗《魂魄九歌》中首卷<酒魂>的第一章,修改重写了半个月,二稿首发流派网
[李白出场]
醉眼朦胧
乍一抬睫溅起河星万千
阴山动,龙门开
黄河也只是你不小心
倾侧小酒壶的恍惚
后脚犹蜀道,前脚已经到了江陵
撩袍端带,昂然登上了酒楼
左扬袖,撕边一锣,
邀朗朗明月鲸饮
右扬袖,撕边一锣,
招万里清风伴奏
拿酒来!你一甩髯口,
喊声直如银瓶乍破,再甩两下长袖
那劲头儿直通八百里秦川
走圆台的店小二撮步如飞
唱口一槌,酒来!收掘一槌
急锣过广汉而德阳而罗江而绵阳而梓潼,紧钹越大小剑山
经广元而出川,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
收不住步的店小二将酒水一下溅到公元二零零五
一秒飞到的千里江陵,瞬间,迸湿了愣住了1300年的时空
再快的鼓点也唤不住,跌坠下来的
半盏大唐的江山
[回到现代]
我望着夜空,神秘的漏洞,
掉下了半个月亮
茂盛的大梦的盛典,透射着天窗亿万的斑斓。
时隐时现的那城门的光辉
却未放走过一个狂欢极乐的神
天地的临界—— 一条永难掌握的线
你却用一只高举着的酒盏撞响,负伤的时空
把海的外壳
抖落在地平线外,悬空的楼阁
今夜我读到你描写一条屋脊上的扁舟
你拨散头发,一阵飕飕的酒气呵出
这座四百万人却再也没有圣贤的的新城
疯狂起来吧我也,学一下满头白发的诗人多多
他为他的玛格丽,我也将为你
我也将为你洗劫一千间最阔气的酒家
再绑架一千个金发碧眼的
胡姬为你狂斟
我读不懂的盛宴
谁在删改酒精的剧情
(以下略……)
15、构思奇巧而切实,行文诙谐而耐读-学习116期《新诗经》之宋志纲的诗作
/  山城子
来到流派网时间不长,读宋志纲的诗作不少,印象深刻,每每屏前响指而赞。以为是个什么“后”的小伙子-作品的年轻味道让我误判。谁知,高世现将他的作品选编进第116期《新诗经》这天(66日),他正在庆祝60岁生日呢!
说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的作品大多构思奇巧而切实,行文诙谐而耐读。
先说构思奇巧而切实
构思的“奇巧”在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智慧,“切实”在于题材与素材都来自社会现实,同时作者也积累了厚重的生活底蕴。
比如“二人转”,是每个东北人再熟识不过的地方戏了。一场戏里不论角色如何变换(一会儿扮爹,一会儿扮娘),而还是那两个演员不变。这就是生活底蕴。有了这样的底蕴,碰到俄国选举总统那样的时事题材,以及那两位轮换做总统与总理的政治人物素材,智慧的联想,立刻把两者接通了。于是《二人转》这个喻体,立刻成了作品的标题。我在最初看到标题的一霎那,还真以为宋志纲要写这个把赵本山送上名人宝座的地方戏了呢。可是,一进入文本就读到“中国的民间艺术/ 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场上演”,我就哑然失笑了-亏他想得到,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再如,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再成为“了不得”的问题后,社会上也把女人养汉雅称为“红杏出墙”了。这也属于社会生活底蕴。谁知宋志纲以一个“出墙”的暴发户为素材写反腐败题材时,竟把《红杏》作了标题,而且把“出墙”大发了一下,就“出村”(很美丽的双关格)了。想象也实在智慧而切实-凡能管得到她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税务”“卫生”“公安”“地产”“水利”等部门,都给“红杏”了。这就叫巧妙又切实。
   同样的反腐败题材,却因素材的不同,而想象又另辟蹊径了,这回叫做《转基因猫》。自然不属于抓老鼠的“黑猫”或“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诗人让这个猫“他的猫白天黑色/ 黑天白色/ 到红灯区黄色/ 喝酒就红色/ 去总统套房就看不见颜色”。原来是个大贪官的形象-这样的构思巧妙得妙不可言。而借用养猫者“老小”的回答“特色”,也切合社会现实-我们进入这个历史阶段才严重了这个问题,以致国家不得不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
   例不过三,亦足以看出宋志纲在其作品的构思方面,所展示出来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智慧,以及源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厚重的生活底蕴所呈现的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构思功夫。这非常值得山城子学习的。
再说行文诙谐而耐读
    诗语言的诙谐有趣,是使诗文本增强诗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又不同于同样是语言艺术的相声语言的诙谐有趣。相声的诙谐有趣只为甩包袱服务,而诗语言的诙谐有趣,是要与诗的含蓄结合起来的,遂使阅读效果呈现出行文的诙谐而耐读(忍俊不住之后,还得思考一回)。诚然,诗语言的艺术性成多种多样的表达态势,然而我所见到的“诙谐而耐读”这种态势,应当说宋志纲被选入《新诗经》的作品,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摘自《红杏》第一节)。先不要问有没有这道菜,但两者都“大补”不假。诙谐在于不说“鼋鱼”不说“乌龟”,而说“王八”(双关。女人“出墙”,丈夫就被贬称“王八”),不说“闻名而来”,而说“闻味儿…而来”。那“味儿”也很双关的,既指菜味儿,又何尝不指女人的“出墙”味儿。不然那乘坐“奔驰”的贪官或新贵,如何“奔驰(也双关)而来”?哈哈!诙谐在双关,含蓄耐读也在双关。看来,有了好的构思,没有这样好的行文,也难成好诗呢。这真让山城子顿悟了。
“一条/ 深深的马尼拉海峡/ 划出主权界线;泾渭分明,即使海枯/ 石也不烂”。(《情系黄岩岛》第二节)这样庄重的题材,诗人宋志纲还是很庄重地诙谐了一回。这就是“即使海枯/ 石也不烂”。“海枯石烂”本是成语,且常用于爱情的誓言“海枯石烂心不变”。用在这里,则是寓谐于庄。且相当地含蓄耐读,说即或海真地干了,露出来的界线,也清清楚楚的,那本来就是我们固有的领土。从修辞看,又是成语的拆字活用,因而很增强了语言的诗性。
“披着狼皮的羊/ 厌倦在羊肠小道上遛弯//就穿牛皮鞋/ 在马路上学猫步/ 让走田的象们去说吧”(《羊非羊》1-2)诙谐在把俗语“披着羊皮的狼”,给偷梁换柱了。这样立刻就意味深长起来。而这样一披上狼皮,尽管还是羊,也就“厌倦在羊肠小道上遛弯”,诙谐的真妙,且令读者拿了去到现实里对号。接下来,居然还“穿牛皮鞋”“在马路上学猫步”,还居然“让走田的象们去说吧——这从羊-----象的诙谐,真的令人捧腹。然而绝非相声那种甩包袱的捧腹,而是在捧腹的同时,你得认真地想想,我们的社会生活里,何以生成这么样的一些人来呢?这就是诙谐而耐读。
行文诙谐而耐读,就是语言呈现艺术性的方式之一。诚然,我们可以行文灵动而含蓄,行文洗练准确而婉约,行文朴素内敛而朦胧,行文活泼畅达而余味无穷等等,都是语言艺术性的呈现。而宋志纲的这些诗,其行文却呈现这样一种艺术的效果,却是我喜欢而望尘莫及的了。
谢谢宋志纲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谢谢《新诗经》的高世现主编,选编了诸多各具特色与风格的诗人作品,供诗友们学习借鉴。这实乃当下我国诗坛的幸事!
2012-6-8于沪
  附《新诗经》116期宋志刚的作品
一:相逢在中国诗歌流派网——致徐敬亚
多少山峰
隐于饱受责备的眉头。思想岩浆沸沸;风雨中
海鸥
扬落翻飞
划出诡异的弧线
他把漫山遍野流浪的
灵感
积沙成塔。在红橱窗亮相
打开一扇门。崭新的风滚过大街小巷
冲乱韵律的墨守成规
诗群里程碑地崛起了历史的风景
他大隐于海天之间
静观台风起止
20125621:59:59:初稿。
二:红杏
红杏出村
在城里开了家《满园春色》饭馆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
红杏双手戴五个戒指。款式各异
街头巷尾
流言蜚语如风。和税务局长偷睡
与卫生局长有私女
给公安局长暗送过秋波
土地局把砖厂废弃的土坑和窑洞
转包与她。水利局马上放水
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
201262 21:02:17
三:转基因猫
老小
平时喜欢养猫
他的猫白天黑色
黑天白色
到红灯区黄色
喝酒就红色
去总统套房就看不见颜色
猫色忽黑忽白忽红忽绿忽透明
变色龙亦感逊色
请教老小
笑答:特色
2012530 21:40:19:新作。
四:《卖血后》同图诗赛001
鸟瞰遍地椅子坟。无产者
朝天呐喊:我真的
一无所有。无地种,近海被承包,去钓鱼岛船被扣
劳动权无了。包括身份证和英特纳雄耐尔
空气污染了
属人类共享;深情地吸进最后一口
蒙双眼纵身跳
无葬地
父母给的五脏六腑眼角膜
全健康。我自愿
无偿捐献
马克思啊
可听到天地为之晕眩的遗言
201252612:42:47:初稿。
五:人忧:《卖血后》同图诗赛001
万分之一比例的图纸
集合钢筋水泥汗珠
种地的双手种出了一片片楼群
城市瘦骨嶙峋
隧道奢望一种红色的液体补充
霓虹灯广告牌
立交桥。长江水一样的车流
都喝地球血
人浮升。触目的不再是太阳
土地被现代化蚕食
体内外
已一无所有
张开大口喝天旋地转的风
201252421:29:39:初稿。
六:情系黄岩岛
翻开历史
珊瑚礁盘内有元朝天文学家的记载
“四海测验”
黄岩岛就是坐标测量点之一
一条
深深的马尼拉海峡
划出主权界线;泾渭分明,即使海枯
石也不烂
把五星红旗插在岛上
顿觉:骨骼连着大陆架
血管涌动长江水
不再漂泊
在世界版图上
有名有姓
有根
201252110:18:49:初稿。
七:二人转
中国的民间艺术
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场上演
两个人
演完一场接着又演
和东北原版二人转不同
俩演员都是男性
只说不唱
外行说:那是因为开始时没谱
这回谱没了
无论有谱没谱
全世界的政客都做欣赏状
掌声
贺电
鲜花
一样都不少
2012595:48:52:初稿。
八:羊非羊
披着狼皮的羊
厌倦在羊肠小道上遛弯
就穿牛皮鞋
在马路上学猫步
让走田的象们去说吧
还边走边薅狗毛
做假狼毫
在乌龟背上写甲骨文
在虎的脑门
写王
后来虎聘羊当秘书
羊不再披狼皮了
狼经常拿着玫瑰约会羊
再后来,狼和羊生下一子
模样既不像狼也不像羊
再再后来,被宠物吧高价收买
冠之以美名:LY
2012-4-26 初稿。
九:魔术
玻璃镜面
不可思议地伸出一只手
手指柔美
捏枝花。香不香无关紧要
手捏着眼睛们的悬念
缩回
花却留下
欣赏一个个迷团在所有脸上
定格
镜后由始至终无人
2012-4-23初稿。
十:信物
你走时
赠给我一支笔
笔尖含金
而纪念永远重于金
我就用这支笔
写文章
总不能得心应手
三言两语便没词了
当我决定给你写信
便觉得
心中滔滔不绝的话儿
通过这笔
顺其自然地涌出
十一:天安第一城
棺材独具匠心地
摆放在《天安第一城》楼顶
风水先生
依据奠基土层下八具尸骨设计
从前是活人在上
死人在下
入土为安
现在是死人在上;天安
活人在棺材下面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这里居住的活人
全是富豪
李白的朋友们只能旁观侧记
20126410:26:59
16、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读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 山城子
反复读这三节(共16行)小诗。诗虽小,容量却很大很大。这样的文本效果,无疑是因为使用了后现代叙述的技法。
技法不过是表达方式与修辞的有机糅合罢了。诚然,诗人敲键时头脑里并不装着这些工具,而是一任情思与语言自在结合的自然流淌。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不找到被诗人情思与语言裹挟进来的表达方式,以及糅合在里边的修辞艺术,就不知道人家的诗文本何以有很大的魅力。而懵懵懂懂地只觉得好,不知道何以好,那好的秘密就永远是秘密了。
读前三行的感觉,竟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地落下一串共7个并列的意象来。你必须稍停下来想一想,每个意象在现实中的对应事物是什么?我想了一下:“食客”=在图书馆里读书的人们,书是精神食粮嘛。这是隐喻方式与借代修辞格的糅合。后面的“古人”“今人”“坟墓”“谎言”“锁链”“笛手”都是阅读书籍具体的分类与内容:有古人著的书及写古人的,有今人著的书及写今人的,有写死亡或覆灭或没有生命的内容的,也有骗人的一些内容的,还有的是对思想的禁锢的,也有的是唱赞歌的等等。这些,我看到了指代方式与借代的糅合,隐喻方式与借代的糅合。正是这样的文本构成了有些沮丧的语境,仿佛找不到真正的精神食粮似的。
4-6行,是第一节诗的第二个层次,诺大的图书馆还是有吸引人的著述——被喻为“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能让文化人青睐的著述实在不好写,因此少之又少啊!“那么多的牙齿与我同咬一只樱桃”,又是借代与比喻。“谁的”的复沓,是一种赞美,赞美写下好书的人——“(樱桃的)汁液”是今人,受益匪浅;“碑石”是古人,“一只新鞋”如说至少有一半可以继承的了。仍然是隐喻与借代的糅合。但语境到这里却为之一扬。
7-8行又一层次,是从书中跳到了现实。是有双关或寓意的直白。前者“饥肠辘辘”,双关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不能只用快餐“方便面”来充饥呀!这又是隐喻与双关的糅合了。“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这里既是对馆前景观的补叙,又借来表达对美好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流露出充满信心或执着信念,是诗眼所在。还是隐喻与借代的糅合。语境从上层次的感性,飞跃到理性了。山城子禁不住击掌叫好!
第二节的四行,还是一样的隐喻与拓展的借代相糅合。紧承上节末的理性,而转化为情感,毕竟有了睿智(我在句法里摸到了刀尖)的文化建设(图书馆是一句巨型语言)的方略,(很有力地反复了“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相信是可以实现的,语境到了高潮。
第三节的四行,也还是一样的隐喻与拓展的借代相糅合。但对陈子昂《登古幽州台》诗句的引用,语境立刻从高潮上猛然跌落了。因为个体身份(借“证件”代替)——不过是在校研究生(走进图书馆的人),纵有志向与方略,又谈何容易?无论如何又很怆然或潸然了。但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于是再次反复诗眼“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给怆然或潸然以安慰。
于是乎,一位新时期的思考并关注当下文化建设的,有志于奉献才智而又被体制局限着无从发挥作用的,因而难免矛盾苦恼又坚信理想终究会实现、文化终究会有新的发展的,文化学者的形象被树立起来了。
以上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后现代叙述语境的所谓“拒绝抒情”,其实只是在诗文本的表面不出现抒情的文字,但所呈现的每一个意象里,都紧紧地裹挟了更强烈的抒情。因此,更能于无声处感动人。哈,第一次这样坐下来认真地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的奥秘,是深受启发的了。所以要谢谢方文竹老师。另,理解上的错误与偏差难免,还请谅解。
《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方文竹
那么多的食客会见古人 今人
那么多的坟墓 那么多的谎言
锁链和笛手
那么多的牙齿与我同咬一只樱桃
谁的汁液照亮了世界
谁的碑石旁放下我的一只新鞋
饥肠辘辘 我摸到了风衣内的方便面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这是春天 我的感动我的澎湃
图书馆是一句巨型语言
我在句法里摸到了刀尖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我只是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
走进自己的证件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19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7-6 09:36 编辑

17、[新诗经] 幽默中余味无穷——赏汤胜林的《蚊子不知道我的想法》
文/ 山城子

如果你在“流派网”捡拾幽默大师,那就非汤胜林老师莫属了。有代表作为证——当然不是伪证——请看他的《蚊子不知道我的想法》。标题就很真理,他与蚊子非同类,当然互不晓得各自的想法。何况,想法里有许多隐私,就更不愿意让别人或蚊子知道了。

两只蚊子抓住我的手背
让我痒,让我痛
我就是不骂,就是不打

这是第1小节,很口语,但很诗性。诗性在于连续活用动词“抓住”“让”“让”,有了拟人效果;还在于“让我”与“就是”的各自复沓,而产生了往复的音乐味儿。而内容上就令人悬疑起来,你(“我”)有毛病呀?——其实汤老师很狡黠,抓住你的悬疑拖你下水呢。

两只蚊子很狡猾
一只吃食时,另一只就放风
直到我的手背开两朵桃花
结两颗初桃,像少女的胸脯
说长大就长大

下就下吧,下了水才知深浅。哈,第2小节才5尺深。前两尺继续发挥(用“卖弄”就贬义了)拟人之能事,这样形象地拖你深入。至一米深就令人惊喜了,因为“手背开两朵桃花”,有人哑然失笑-亏他想得出来的比喻!嗛嗛嗛嗛……更想不到再深下一尺,竟然“初桃”,还进而喻中再喻为“少女的胸脯”(没见过的读者回到那天去参观汤老师魅力的手背),还,还竟然“长大”,真真地让人忍俊不住了。不必说这小节,因为拟人-拟人-比喻-比喻-比喻-夸张,其诗性大增,情节也高潮了。

现在你明白了吧
我这是要借助蚊子的力量
把我的右手变成一位妹妹
然后用我的左手
轻轻地挠她,傻傻地爱她

第3小节也是最后的小节。你悬疑到这里,他设问说“现在你明白了吧”,其实还是不明白。于是他亮出底牌——“把我的右手变成一位妹妹”。变成妹妹又怎样?哈哈——原来是要“轻轻地挠她,傻傻地爱她”,这回的拟人可就更其美丽诱人了。读到这里,我就傻傻地笑,就忘不掉汤老师的幽默了。

说余味无穷,自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想一想汤老师工作起来的专注劲头,是很可爱的,社会当然需要这样的人来奉献。而且一种任劳任怨的品格,就藏在诗文本的背后了。
再玩味,那蚊子如果象征了什么,比如“吸血鬼”一类,也不必太气恼,因为社会发展规律使然。我们正走在有蚊子的时代,倘若被吸点血去,就天天耿耿于怀,那样很不利身心健康不是?人不能有二生呀!就当那是给你喜欢的人做好事了,也不一定就是复活了阿Q了。
谢谢汤老师,盼读到你更多更幽默的幽默。

2012-6-24


蚊子不知道我的想法
文/汤胜林

两只蚊子抓住我的手背
让我痒,让我痛
我就是不骂,就是不打

两只蚊子很狡猾
一只吃食时,另一只就放风
直到我的手背开两朵桃花
结两颗初桃,像少女的胸脯
说长大就长大

现在你明白了吧
我这是要借助蚊子的力量
把我的右手变成一位妹妹
然后用我的左手
轻轻地挠她,傻傻地爱她

(选自118期《新诗经》)
18、十个字树立起诗形象——赏中年人《碑文》里的佳句
文/ 山城子

佳句:
你的寡言
是沉重的碑文
(摘自中年人组诗《清明扫墓,复吟祭诗以寄情励志——献给敬爱的父亲》之《碑文》)

《碑文》是中年人今年4月2日首发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原创诗歌”上的《清明扫墓,复吟祭诗以寄情励志——献给敬爱的父亲》第六首诗,还配了身着军装的三个年轻人的旧照片。
诗中的“他们”,指的就是在中国革命征途中与父亲并肩战斗而献出了生命的那些战友。“你”是指父亲。
四小节诗,仅有11行。

第1小节写革命成功的时候,父亲已经牺牲了许多战友。第1行用暗示,第2行用委婉,3-4行用复沓与反复,因而这四行诗比较有诗性。
第2节写父亲对战友——革命烈士悲伤的缅怀。“你”与“他们”承第1节的连续反复,使诗文本铿锵而行,保持了诗性。
第3小节就是我最欣赏仅有十个字的佳句了-“你的寡言/ 是沉重的碑文”。佳之一,是“寡言”树立起来的父亲形象。晚辈想听听那些为中国革命而献身的故事,但父亲一想起“他们”,必然是千言万语都鲠在了喉头,因陷入深切的悲伤而沉默寡言。其情感与性格都在这个“寡言”里了。佳之二,是“沉重”,既有父亲心情沉重起来的含义,又有那些革命故事都是极富历史重量的含义。佳之三,是“碑文”,把父亲的“寡言”形象通过比喻进一步升华了。这使父亲“你”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起来。所以是佳句,也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第4小节落笔,回到诗人本身对革命前辈的缅怀与赞颂。
不错的一首小诗,因有佳句镶嵌,就更令人喜爱了。

2012-6-24

碑文
文/ 中年人

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你已经失去了他们
虽然这块土地还在
虽然他们的音容还在

我们让你讲述他们的时候
你说
他们不在了……

你的寡言
是沉重的碑文

它刻录了战友的英姿
它与风雨日月同在


  19、《诗歌周刊》简洁的镜头,时代的表象——赏风之子佳句文/ 山城子

佳句:小汽车在自由市场穿行大白菜、葱头、西红柿撒落一地(选自风之子《入画:表象》载《诗歌周刊》11期)

《入画:表象》是两行一小节的10行短诗。所选为第4小节。极平常的两个句子,展示了很普遍的一个简洁的城镇镜头,却不失为一个时代的深藏本质的表象。这当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走“特色”之路,最能反映“特色”的一个人民大众最关注的现象之一。这就是贫富分化。“小汽车”,代表中产以上的阶层,在劳苦大众面前得意洋洋、横冲直撞;“大白菜、葱头、西红柿”代表劳苦大众,虽奉献以牛奶,吃的是草,但更多的时候不敢与富人计较——金钱社会了,腰间少票子,腰杆硬不起来不是?算了算了,“散落一地”,自己再拾起来吧……表达得真实而深刻,所以是佳句。

就全诗看,第1小节从自然景观进入,隐喻着改革开放之后解决了温饱,继而进入小康社会,老百姓心情的喜悦;第2小节继续自然景观,隐喻着社会按着某种规律运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第3小节仿佛隐喻着民工潮;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第4小节的佳句,水到渠成地说出了这个令人担忧的结果之一;而第5小节,隐喻着不祥的迹象,委婉着诗人的衷肠——表象之外仿佛说,着力解决分配不公,设法限制剥削程度,才是良策。否则如何安定和谐?

诚然,别人自有别种理解,那是别人的事。山城子学习的是风之子这种看似平常的画面描绘,却能涵盖出社会丰富内容的诗文本,以及他细腻、感性、优美的笔触。

2912-6-24
入画:表象文/ 风之子

就这样,雨不停地下头也不回,小草露出久违的微笑

一行白鹭沿着轨迹飞行湖中隐约可见,鸟粪散开的流痕

湿漉漉的小路上鸦雀无声一群蚂蚁整装待发,准备致命的一击

小汽车在自由市场穿行大白菜、葱头、西红柿撒落一地

就这样了,雨还在下鸟影匿迹,蚁王抬头,秃鹫在空中盘旋
                          2012、6、15

◆表象于表意领先;痕迹显露,表象的表字寓于规定性钳制,顾城的那首《弧线》的4条曲线描绘的非常完美,象征的指向正反对立;和顾城的不同的是,我想表达的是有型之中见无形,好合好散两情相悦,独具整一;  20、[新诗经]城市化过程遭遇亲情尴尬-读严家威《母亲》
文/ 山城子

凡以母亲为抒写对象的诗作,无疑都是歌颂伟大的母爱与子女对母亲深切孝敬与爱戴心情的。严家威老师的这首《母亲》,也不例外。这首诗分6个小节,其中第3小节,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最后的小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情感。那末还有四个小节表达的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但却有一种尴尬的痛惜深含其中了。
尴尬痛惜何来?从第1小节看,是儿女们富起来了,在城里买房子,都给母亲留了单独的房间的。然而“半间起居,半间做饭”,肯定是哪里也不去住,只在农村生活了。这使儿女难免尴尬与痛惜。这很有普遍性,我的儿女也一样,但我与老伴儿就是习惯在乡镇自己的小家生活。第2小节是写到彩电,然母亲“事实上是听,她眼已昏花”,很无奈的事情。这点从我的角度说,儿女就称心的——先后两台都是他们给买的,且我们每天都要看3-4个小时,连续剧不断的。第4小节写到“换拖鞋”。这很实际,我们最初也觉得不方便,都后来(90年代中)我们也购得了新房,也预备了拖鞋,以适应从大客厅到卧室的木地板。第5小节写到“防盗门”,这是城市化过程中最显时代特色的一种隔膜门,一旦忘了钥匙,麻烦就大了。最有意思是我老伴儿从朋友家回女儿家,竟然两个小时找不到门……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了。这也是尴尬。严老师的诗,到了最后的小节,就把这种尴尬痛惜与孝敬爱戴高度统一在“忍住鼻子的酸”之中了。
在浏览网络诗歌时,常常看到一种看不出时代特点的作品,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外不外的,绝无看点——充其量也就是浪费点网络空间,实在让人无语。而严老师这样的作品,即便写的是母亲,却又何尝不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细腻的情感记录呢?
2012-6-26于沪

附<<母亲>>

母亲六十多岁了
我们兄妹五人给她盖了很多房子
她却只用了两个半间
半间起居,半间做饭

给她买的彩电
只是星期五看一下《梨园春》
事实上是听,她眼已昏花

年青时父亲在外挣钱
她在生产队里挣工分
放工后在自留地
为五个孩子的嘴
锄几棵青菜,挑几挑大粪

现在父亲死了
她也不愿住到儿女家
她讨厌出门进门时
不停地换鞋

防盗门把她防住了
在里边她出不来
在外面她不能进
上班的上学的走了
说话,也没个人

我去老家看她,总是尽量与她
多说几句话,多喊几声妈
或者在她跟几个老婆婆打争上游时
忍住鼻子的酸
帮她把牌再重新插插   


21、以诗的形式诠释纪念的根源——学习第二期同图比赛冠军作品/ 山城子

       诠释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根源,其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结句说“汩罗江浅兮,盛不下亿万颗心的共鸣”,是很现实的注脚。前些时,以本网诗人乐冰为先锋的就南海素材掀起的爱国主义诗篇高潮,及其强烈的反响就是明证。       诗旨已经无可争议的地道,剩下的就是“以诗的形式”的审视,何以是诗,而非散文的断行排列。这要从诗的本质上来解构。诗的本质特征在于语言的含蓄、精练、形象、畅达、灵动、诙谐等艺术性的呈现。       1-2行的含蓄精练,在于把那样复杂的历史事件,用具体的设喻氛围,就说得十分的清晰了;而“绕树千匝”与“无枝可栖”又何其形象与灵动。       3-4行先以动词“染”的通感式活用灵动起来,后以“一泓清流”的委婉与“一身泼墨”的比喻,遂使句子含蓄而形象起来。       5-7行反复“先生”称谓,亲切而畅达;“惊涛”“白骨”“鲜血”的比喻借代,以及量词“尾”动词“写”的比喻式活用,已经使句子的诗性绰约地飞动起来。       最后的8-11行,方位名词“上”的拟物式活用“搁浅”“残骸”的比喻,“先生”的再次反复,“沸腾”的夸张,“兮”字的镶嵌,“亿万颗心”的借代,4行诗已然6用积极修辞,有效地保证了文本的诗性。       这样,从诗所以为诗的艺术性解构,就极明确地与其它文学形式的语言区分开来了。       诚然,我决不是说临屏敲键,诗人就有意地准备了一堆积极修辞手段,用哪个就顺手拈来,而是情旨在心,按自己理解的诗性努力表达罢了,甚至只是瞬间的仿佛不经过思考似的,这就是灵感使然。         2012-7-2于沪

  
附:冠军作品:小人鱼在天堂:《亿万颗心的共鸣》(8票)

他们把你当乌鸦,先生。绕树千匝姓楚之树不喜哀音。你无枝可栖你的歌被他们染黑一泓清流就能洗净一身泼墨吗?先生,你胸中的惊涛漫过流言白骨作笔,鲜血作墨你把一尾名字,深深写进一条河流

汩罗江悲恸地在一页丹青上翻滚搁浅一个王朝的残骸。先生——喊你一声江水沸腾汩罗江浅兮,盛不下亿万颗心的共鸣



22、
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学习高世现长诗小节之《鸿门宴》
/ 山城子

诗歌艺术性的呈现,一般主要是通过诗人的气韵、文本的风格、语言的诗性来实现的。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阅读体会,完全可以说诗人高世现的长诗《魂魄•九歌》注定是对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这只从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中的《鸿门宴》一节(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就可见其令人喜出望外的斑斓。



1、气韵是如何灌注激情的

通读《鸿门宴》这一节,就可以感觉到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情,澎湃如黄河,浩瀚若长江。这样浩瀚澎湃的气韵,是如何灌注到激情里边的呢?这使我想及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褓姆》,他抒发对劳动人民的绵绵情感,所形成的深挚的气韵,是通过词语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积极修辞而实现的。而诗人高世现在这里,更其成功地运用了同样的积极修辞手段。请看,诗人在开头先用“不必是”“也不必是”“还是”一个小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作铺垫,然后立刻有力地推进到“今夜我必须”为关键词语的一个大的绵长的7次反复中的复沓、排比、递进的过程。这简直是一口气就灌注到了最后。
而令人兴奋的是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较之艾青又有了很大的拓展——这就是在7次反复的6个间隙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小过程。依次为:“今夜~~必须”(7-8行),“不动~~不掀~~不碰~~”(9-10行),“没有~~没有~~没有~~没有~~”(13-14行),“一侧耳就有了~~,一弹指就有了~~一仰头就有了~~”(20-21行), “我的~~出来~~我的~~出来~~…”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共计7次的一个长过程(27-31行),最后简洁为“我~~”或“我的”近20次的出现(32-45末行)。更妙的在这20个“我”之间,又嵌进了“寒风也~~我也~~”(33行),“垓下土,霸上尘”(34行),“我的右手~~我的前脚~~”(35-36行),“拚~~~~、这一杯~~这一杯~~”(37-38行),“~~作陪~~作伴、~~无法近身~~无法企及”(39-40行)等8个排偶递进和最后的“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43-44行)的排比递进。
同样的手段,大的里套着小的,往复变幻递进,不仅展示了文本行走的绰约之美,更构成了内在音韵的和谐之美。哈,就像春雨灌注泥土,就像水泥浇铸混凝大桥,就像鸟的鸣啭润注春天,诗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统的具有明显的加强气势,熨畅音韵,强调深入的阅读效果的积极修辞方法,而使高亢的响彻云霄的气韵,灌注了他的不可抑制的为国为民为诗的深挚的激情。



2、风格是如何豪放大气的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段话,是前不久我在《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里说过的。同一部巨著的两处节选,风格依然豪放大气。问题是这样的风格,毕竟是如何风格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仔细阅读这节长达45行的诗。不难发现,其中运用拓展了的借代修辞格(即通常被称为用大词),以及恰当运用夸张格,则是实现这一传统风格的主要技巧。
“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中的“宇宙”,“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中的“冰川世纪”和“混沌”,“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中的“大江大河”,“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中的“时空”,“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中的“世界”与“海阔天空”,都是借代格的拓展,而使用的大词。如果将这些大词依次还原文本词,则大体应当是“神州”“从前”“最初”“雀鸟”“地方”“大地”与“宽敞”。这样还原的阅读效果,肯定就小气或小器多了。
    再看夸张格的使用: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这里的夸张是把酒比喻成大海,叫通过比喻而夸张。阅读效果无疑就是海量的大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这里的“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二千年那么长” “八万里之寒”。都是数量与范围的极度夸张。这是因为诗人抒发抑制不住的浩瀚绵长的激情的需要,是澎湃着的气韵所促成的呀!
“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这里的“顿停”与“刹住”,则是动态的反面夸张,极其精妙地表达了诗人醉饮时的瞬间感觉。
以上,技巧既明,无须多例。



3、诗性是如何创新灵动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事实上是一次汉语修辞格的悄然革命。笔者通过5年网络诗歌的学习研读,最近系统地总结出以北岛、周承强、白沙等数十位当代新老诗人创造出来的新修辞格19种(传统修辞格有60余种,其中常用10余种),新的词类活用31种(古代词类活用仅有17种)。正是这些创新的语言表达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汉语新诗文本的含蓄、精练、形象、灵动、幽默、诙谐和智慧等本质属性,既诗性。
成长于后朦胧时代的诗人高世现,无疑受其影响,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灵丹妙药,饮服于自己的诗中。由是,即或在这45行的一节诗中,其创新灵动,也比比皆是的。
请看第1行:“肆无忌惮地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成语“肆无忌惮”竟然违反常理地与“宴请”相搭配。毕竟“宴请”的心情应当是友好的敬仰的,最严重也不过是敬畏的或者心怀叵测的。这里的新颖在于逼出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承后省略的“我”的诗主体形象。所以这样异配,是因为“宴请”的对象变了,不再是亲人、友人抑或敌人,偏偏是“一场剽悍的大雪”,当然是冒了危险的,所以只有用“肆无忌惮”搭配,才显出诗主体形象“我”的不同凡响。这应当叫做成语的移就式活用。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形容词“剽悍”也看作是移就式活用,而动词“宴请”则是拟人格的运用。一行诗三次积极修辞,如何不诗性呢?
再看2-3行:“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依次使用了夸张(万物被覆盖)、比喻(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再夸张(急冻),以及“零下”的比喻式活用。这是两行四用积极,自然就增强了形象与灵动的诗性。
例子也不必太多,说过前三行,再说后三行:“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这里的三行同样使用了积极修辞,依次是:形容词“轻浮”活用为名词,“没有”的复沓,及与其连接的句子的排比、递进,“自”的复沓,形容词“孤独”活用为名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谢罪”的拟人效果。这是三行六用积极,没有不诗性的道理。至于从“银河系、太阳系”到“中文系”的幽默,事实上也是一种不名的积极修辞。
头尾之间,诗人不停顿地比喻、拟人、拟物、夸张、精品诗歌在我的阅读中,一再证明,恰当地使用、拓展与创新积极修辞,是使语言呈现诗性的重要手段。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这是主要的。其它方面还有意境的古今穿插,显著区别于看不出时代背景的那些无病呻吟;而可观数量的成语,以活泼或活用的姿态入诗,使文本呈现了传统的精美特点,也是一种空前的展示。
2012-7-5于沪

《鸿门宴》
高世现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霸王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4 | 只看该作者
3、心灵反照社会——周瑟瑟《松树下》诗眼赏析
文/ 山城子

诗眼,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各有其读。这与作者无关,毕竟诗写出来,就由读者说了算了。我读周瑟瑟的《松树下》,觉得诗眼在第二节的后两行上。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就是这两行。
上天给的繁衍后代的本能都没了,做人的(当然是社会人)念头也淡了。为什么呢?是什么把活生生的人造成这种状态了呢?
不必问,当然是社会,而不是自然;当然是这个世界性的资本时代的大社会,或者具体到诗人生存的现实的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当然是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的初级阶段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激烈竞争,给体、脑劳动者带来的生存的疲惫所造成的了。这种疲惫的感觉,具有典型性,当然是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给予体、脑劳动者的普遍的精神感受。
做人的念头淡了,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还原为只有本能的动物,那就没有精神负担了(却不可能);二是超然物外融入自然而神仙起来(走进禅境)。如果说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拼命挤到软卧车厢,把别人拎起来抛到窗外去,取而代之。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漫长的资本隧道里,那个出口,或曰“入口”,还遥远在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可惜可以用“发达”描述的国度也就7-8/200。这是社会规律决定的,不是依里奇可以“首先”的事情。懂得这些,变无奈而认可,实在受不了社会重压的时候,就到“松树下”脱光自己,缓解一回,确也是调节精神而不至于疯狂(比如形形色色的犯罪)的良策。

2012-5-4于沪

松树下
周瑟瑟

松树下,肉身衰老
散发山中老虎逃脱世事的味道
野兽沉默如我的亲人,我生气的父亲
进了深山

冬天多事,心中的怨气平静
进了深山。我的头颅在鸟声中清洗了三遍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

清风的教诲,松树的恩情
我不可能全部领悟,但我发现我的须发全白
痛楚全没了。只有爱,只有爱的浮云
在山谷呜呜奔跑
好像我是个负心郎,人世的不孝之子

200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4、流泪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读诗人乐冰的《南海,我的祖宗海》
文/ 山城子

看见标题,就令人共鸣。因为都知道的——近期某些邻国的政治当局觊觎我主权闹剧的上演,国人已经一片愤慨。这其中就有在南海边上长大的诗人乐冰。诗人嘛,其愤慨自然是发乎为诗。诗言志,亦抒情。有志于祖国的伟大复兴,遇到破坏这种氛围的事情,就心情如梗,不吐不快,何况是人家把嘴径直伸到我们自古就端着的饭碗里来了呢?
诚然,中国是文明大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不然,我们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知会有多少沿岸国家,早就并入中国的版图了,哪还会有今日的“无赖”之扰?诗人之怒,不是扬剑出鞘,而是秉承文明礼仪,讲心情激动背后的真话。这真话,如果很政治地概括一下就是: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那样的政治话语,自然要由我们的政治机关去言说,去一次次地重申,一次次地严正。而诗人的任务是把事实转化为诗意,在诗意的交流中,强化热爱祖国、振奋精神的民族情感。如今最便捷的交流,就是网络了。诗一贴出,点击率与回帖率就并驾连续攀升,很有同仇敌忾的势头。诗人乐冰也回帖说“我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下这首诗的。”是的,我作为读者,看到“祖宗海”这三个字,就已经激动于心,有泪欲下了——想到历史上曾经的屈辱,想到《七子之歌》,想到至今还在被骚扰的我们另一个岛屿——钓鱼岛,想到某个大国妄图浑水摸鱼……我的泪就立刻蒸发为愤慨了。这样的共鸣,绝不止我们一群回帖的文友,相信所有点击而阅的国人,都会感同身受的。这缘由,当然都与作者流泪一样,乃是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这个凝聚民族情结的观念,是自国家产生以来直至消亡之前这个历史范畴之内决不会退色的诗旨与题材,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无论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具体国度。何况我们中国当下的诗人,是处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国度呢?
阅读乐冰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令我想及当下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所谓“诗歌被边缘化”的问题,甚者认为“新诗已死”云云。其实,自由体新诗一直是“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诗歌主脉,说边缘化只是某些人的主观感觉,并非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主要纸媒的副刊,一直都在选登新诗作品;大型的文学刊物,一直在推出新诗人新作品;影响最大的央视节目,也年年不乏诗朗诵的播放;而北大、清华相继邀请著名诗人驻校,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有这些事实在,怎可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相信,具体到一个个诗人,只要你抒人民之情,发时代之声,壮民族之志,那么民族、时代与人民就不会抛弃你,何边缘之有?乐冰这样的诗人诗作,何边缘之有?

    也许百年新诗的发展,还没有到达高峰;也许高峰还在云山雾罩中没有显形。问题是得有人沉静下来进行梳理,就像孔子梳理诗经那样。毕竟,当下的诗人诗作,不知要比唐宋的诗人诗作多多少倍。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人民的认定,更需要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们跳出“小我”,从小我的沉吟中解脱出来,来感受一个伟大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变革与阵痛,以史诗之笔,记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讴歌那些为之贡献一切的人的高尚,鞭挞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丑陋灵魂,开阔眼界,植根生活,中国的新诗必然跃上新的台阶。
自然,提到植根生活,乐冰这首恰是植根生活的情感结晶。请看他在回帖中提到:
“我曾经在海南琼海一个渔村体验生活,认识了不少渔民。他们大多数时间在海上生活,很朴实、很豪爽。我们常在鱼排上大碗喝酒,说着心里话。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过:南海就是我们的祖宗海。由此,我的灵感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渔民的面孔在我脑海浮现。眼睛渐渐就被泪水模糊了。为了生活,不少渔民葬身大海。女人们守寡把孩子养大。一代又一代以大海为生。他们的后人常在海边面南祭奠先人。”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行文,明白如话。这样的文本极适合大众阅读。因为用了借喻、拟人(第一节)、反复(第二节)、比喻(第四节)等积极修辞格,以及细节的叙述与描绘(第三、五节),遂使诗文本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012-5-5于沪

附:《南海,我的祖宗海》
乐冰

渔村的上空
突起乌云
像一个变脸的无赖
想把渔民的春天
掳走

南海,我的祖宗海
我的爷爷葬身鱼腹
南海就成了我的祖宗
我的奶奶二十三岁守寡
坚贞不二
她临死前对我说
你是南海养大的汉子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
我们的祠堂、神庙在此

清明,别人可以到坟头
为祖宗烧纸、磕头
我却面朝大海
上香、跪拜

我的祖先日日夜夜在南海耕耘
就像我家门后
一亩三分田了如指掌

每当傍晚
遥远的海面灯火一片
那是我的亲人
打渔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5、《诗歌周刊》佳句审美[三]感动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草帽的《笔会》)
文/ 山城子

感动来自于共鸣。诗人草帽的《笔会》,写的是诗人们的聚会。作者的朋友们,不无讽刺地探讨了当下的一些飘在空中的书写。“流出来的人/有一种喷射的快感,开始在虚构的田野里模仿孤独的侠客”,这里绝妙地勾画出了一些陷入虚无主义而自娱自乐的所谓诗人的变形了的嘴脸。
面对这样的现状,诗人迫切地唤起同仁,为我们的下代人多写好诗吧。这样的题旨,就含蓄在诗的末尾这两行上了。请看:

东岸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一些美丽的孩子
朝发声的地方张望,他们手里捧着饭盒
(摘自《诗歌周刊》第四期  草帽的《笔会》)

赏析:
马雅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具有战斗风格的无产阶级歌手,著名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断行排列成很独特的楼梯式。这里诗人草帽用“楼梯”,是通过借代格,来指马雅可夫斯基那样的好作品。“一些美丽的孩子”,当然指的是祖国的下一代人了;“朝发声的地方张望”,就是把希望寄托到参加笔会的这些诗人身上;“手里捧着饭盒”是比喻,是以物质替代精神的一种积极修辞——孩子们需要美丽的精神食粮啊!
    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这样强烈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看了这样的诗句,我们再下笔的时候,就应当想一想:你制造的“食粮”到底是不是孩子们渴望的呢?

2012-5-7于沪

附草帽《笔会》   

我的一帮弟兄走进奥斯巴酒吧的时候
踩断了虚无主义的创意。
幻听诗人
正在错误使用喻体——几个耕地的农夫
成为哥倫布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船夫。
幻听人在圆桌上种满油菜
“春天来了”他将
立领外套扔在椅子上
拔掉圆桌的塞子

流出来的人
有一种喷射的快感,开始在虚构的田野里模仿孤独的侠客。我的那帮弟兄
大口地喝朗姆酒,异口同声地问:月亮呢?

奥斯巴酒吧在里里河西岸
东岸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一些美丽的孩子
朝发声的地方张望,他们手里捧着饭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来支持城子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6 | 只看该作者
6、《诗歌周刊》佳句审美[四]为中国新诗艺术的鼓呼(唐突《我是揭幕者》)
文/ 山城子

例句:
是我曾经说过的青铜
在大地之上的行进!
(摘自《诗歌周刊》第四期 唐突《我是揭幕者》)

赏析:
明白如话,但因先后用了借代格与拟人格,遂使诗句队伍般地行进起来。
“青铜”是青铜器的借词;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名片。鉴于诗人为中国新诗的奋斗与努力,事实上诗人是借用青铜雕像来象征中国的新诗。“在大地上的行进”,就是说我们诗人的努力要落脚到现实的大地上来,而不是言之无物的虚空,自然也不是那种为掩盖什么隧道般的艰涩晦暗的制作。
说“一尊狂野地/奔走与吼叫的雕塑!”就是说,我们的新诗创作,就以这样的立体的沉实的铮铮有声的形象行进起来。诚然,只要我们同仁戮力驰骋,中国新诗一定会崛起她应有的高峰。

2012-5-8于沪

附:
我是揭幕者

来自寂静深处的
粗暴力量!

我是揭幕者
幕布坠地的瞬间——

一尊狂野地
奔走与吼叫的雕塑!

是我曾经说过的青铜
在大地之上的行进!

(首发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原创诗歌,2012-4- 24 1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6 | 只看该作者
7、深切的同情是为了唤起——读祝凤鸣的《枫香驿》
文/ 山城子

古代驿站,自然都是驰骋官家的马,办管家的事。官家的事也千头万绪。
万绪千头之中,能给穷苦的农家姑娘带来幻想的事情,自然就是给皇宫选美了。所以“在一阵旋风过后 /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但,这个穷苦的地方,竟然没出现过一个妃子或小主,所以“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
除了这样的事,就是苛捐杂税的收缴(这是必定的,是暗示在两个“穷”字里边了)。至于关心民间疾苦的事情,就很有些谈不上了。所以“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了。
如果说前面的叙述,很委婉地透露出了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那末到最后两行,就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唤起“官家”注意关怀民间疾苦的情思。
自然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用了古代驿站这样的素材,写出了现实的思想情怀。
诗人毕竟是诗人,而不是舞马长枪的张飞。所以诗人的文本是慢节奏的平稳行走,其工笔白描淡定细腻,朴素的意象一线而系,不枝不蔓。这样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互动空间,从而强化了作品的社会功能。

2012-5-16于沪

《枫香驿》

祝凤鸣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1988.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6 | 只看该作者
8、令人鼻酸的现代叙事诗——读王法的《我的女房客》
文/ 山城子

城管与摊贩的矛盾,自然是人民内部矛盾。但一些屡屡激化的事件报导,未曾绝迹于媒体,今天却在王法的诗中,这样近距离地碰上了。
说近距离,是因为诗人文本的笔触,勾勒得清晰如工笔白描。请看“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笔者正是看到这里,就鼻头发酸,有泪欲下了。
城管何以这样地鲁莽而不顾忌点燃导火索呢?这里有很多说不清的无奈。菜摊子是切身利益,政绩的考核与奖金也是切身利益,切身利益与切身利益相见,就有了格外眼红的可能。问题也许太失之于当事人的个人修养。如果城管的修养,能水平到关心一下当街摆菜摊的人生苦衷,决不会连幼儿一起给掀翻了;如果幼儿的父亲不是个烈性子,结果就不会有这样的不堪了。当然,城市化建设体制内的事情,肯定未能及时完善,否则何以城城都有城管与摊贩的纠缠不清呢?那些管城管的官们,也难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尽管他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诚然,那些从潜规则走上位子的人,从来不以为然,毕竟他们自己早将人格都投入进去了,哪里顾及到什么职责与良心呢?

标题是《我的女房客》,因此以上我的感慨,是在题旨之外的乱哼哼罢了。而诗人王法此篇的题旨,在于树立起一个坚韧的女性人生。女房客才37岁,丈夫蹲笆篱子去了,与两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病了没钱医治,卧床一个月“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然而她却谢绝了“我”准备在物质上的长期帮助,毅然地“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在凛冽的晨风中,又开始卖菜了。一位坚韧、勤劳、志气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就这样令人感动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叙事诗在诗经里就有许多如《氓》一样的篇什了,自然都是靠赋比兴与音韵维持诗性的。那么自由体新诗靠什么维持它的诗性呢?我觉得王法这篇,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第一节看:1-3行简洁的口语开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就这样继续下去也未尝不可,但诗人行走文本必然要调动语言的诗性。于是接下来的4-7行,果然都诗性起来。“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借代格的潜入。“劳动”去了、叫“奥斯维辛”,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婉约格的运用。
    从第二节看:7行当中依然简洁的口语行文。但中间的“白刀子”与“红刀子”的镶嵌,也是婉约格的拓展。
  从第三节看:9行中的前7行,都是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精练的口语,而下边的两行又诗性陡起:“挽起头发,卷起袖子”是复沓与排偶格的相揉;“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则是美丽的拟人。
  从第四节的结尾看,两行被 “压倒”一词的活用,立刻为全诗的诗性,划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总结一下说,如果本篇没有在简洁精练的口语的基础上穿插这些积极的修辞,其诗性就会大大减弱。那样的话,就有散文的断行排列之嫌了。
  以上,是向诗人王法学习的心得。谢谢诗人写出这么好的现代叙事诗。

2012-5-19于沪


我的女房客
文/ 王法

她37岁,是我的房客   
    这丫头苦,从小没了爹娘
    在舅舅家长大。22岁那年下了岗
    就在市场里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
    8年后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
    结婚刚三年那兄弟就“劳动”去了
    咱们不管那儿叫“奥斯维辛”

    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
    萝卜兄弟气疯了,立马将白刀子
    变成了红刀子,然后
    跪在地上冲她磕了三个头
    扔下一句话:把女儿养大
    就头也不回的跨上了警车

     她病了,卧床一个月
    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
    当月我免了她一半房租
    我说我要认她女儿做外孙女
    在有生之年帮她把女儿养大
    出乎意料,她谢绝了我的好意
    第二天天刚亮她就爬起身
    挽起头发,卷起袖子
    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那天早晨,她响亮的吆喝声
    压倒了凛冽的晨风

                                   2012-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7 21: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