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瑞典: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去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瑞典: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去世

  
       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28日讯 记者张中江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ömer,又译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当地时间周四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83岁。出生于1931年的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歌大师。1954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即引起瑞典诗坛轰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通过其凝炼、通透的意象,为我们带出了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北岛、李笠、黄灿然、董继平、马悦然等,都曾将其诗歌翻译成中文。
  居住在瑞典的翻译家陈迈平接受采访时表示:“特老是瑞典很有声望的诗人,他的去世成为国家电视台头条新闻。记者街头采访,人人都表示悲痛。一个诗人有如此影响力,不容易。主要是他的为人为诗都好。很多人都说他的诗歌能学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19 | 只看该作者
特朗斯特罗默速写之二



他写诗的速度越来越慢

越来越少

诗歌变得狭隘,就像一条缝隙

诗人,就像一道扭曲



现在,一个天大的荣誉来到

缝隙消失

扭曲仿佛被拉直

突然成为一个新生的平地



亲爱的诗人,您还在吗

在。诗人回答道

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

也许,这就是一首真正的诗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20 | 只看该作者
特朗斯特罗默:诗歌路上泄露的《路上的秘密》

第一次读特朗斯特罗默的诗,被他的《路上的秘密》吸引住。
特朗斯特罗默一生写了不到二百首诗,而且还因此获得2011诺贝尔文学奖,以习惯以数量衡量诗人的成果的人,似乎觉得他有点名不副实。确实有点。
有人特别推荐他年轻时写得《果戈理》,尽管是佳作,我对这首诗不以为意,因为这是一篇依靠想象与技巧写出的佳作。我更喜欢《路上的秘密》,因为这是诗人从生命内部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杰作。
特朗斯特罗默不是专业诗人,是个业余诗人。他一生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写诗只是副业。甚至他对诗歌的分享,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多。有人说他写一首要十年。不,这是错觉,这是他投入不够照成的,间断。一首诗,尤其是短诗,往往都是一挥而就,否则这首诗一定写不好。
但是一首短诗可以在诗人身上下意识地酝酿十几年,甚至一生。尤其是对这些非专业诗人,非专业诗人的写诗过程非常艰难,他的写诗过程往往不是致力于诗歌写作,是致力于排除写作诗歌的那些干扰。一首好诗,是心境,环境出于绝佳状态时的产物,写诗往往就是营造这种状态。
我对特朗斯特罗默的惊讶在于,他的一生在断断续续的写诗状态中,竟然一直保持着诗歌艺术的趣味与向往。这得益于他在进入诗歌写作生涯的初期,就被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征服,或者他得益在接触诗歌的时候,就洞悉了诗意的本质。这就是他一生从写诗开始能写出杰作,直至六十岁以后患病,还能写作。
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他的悟性,其次,是他保持做诗人的天性一直不被自身所破坏。特朗斯特罗默的天真保持了一生,而且越来越强大,当我看到他的《路上的秘密》,就看出,他写《果戈理》时的天真,成熟了,强壮了。
特朗斯特罗默说:他觉得自己写诗时候,就像中国人写诗。他说的对,他一直在依靠玩味,品味,锤炼字句来写诗,就像中国古代诗人呕心沥血在格律里挣扎,或者更像一个腐儒摇头晃脑而暂且忘记饥饿,而沉湎于字句锤炼。但特朗斯特罗默不是挣扎,不是忍饥挨饿,是分享,他沉湎于依靠想象与技巧,来挖掘自己生命的感受。因此他的诗歌,往往注重想象新奇,更像是在故意展示新奇的意象,而不是锤炼诗句里的生命含金量。他的诗歌往往没有丰富的题材,也没有宏大蕴含,对题材挖掘没有宽度与深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22 | 只看该作者
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写163首诗
我一个月就可超越他
其原因在哪里
我用电脑写,他用手写
甚至他偏瘫之后,我想――他还得依靠秘书
不,根本原因在于
他用头脑写诗,我用心

用头脑写诗的人几乎是在使用技巧
用心写诗则是纯粹抒情
也许这不是我与他的根本区别
我的诗几乎不用于出版
而他的诗几乎都能出版,每次都成功
或者,根本原因在于
他在瑞典,在欧洲。如果在中国
他比我写得更多更快也更无名

哦,其实我与他的根本区别在于
就没有可比性。他不能与我比
因为他就不知道我
一个月的作品能超越他一生
而且,他用一生的名望换我一个月的作品
并要我只写一个月
便再不去写诗。我会断然拒绝
并将鄙视这个交换,并以此诗记之

哦,我突然想,有人将因此鄙视我
名利之徒的伤害我已习以为常
因此我还从容地宣布
我将完成一万六千三百首诗
都将作为精品沉默于世
以此作为我,一个中国的诗人的荣耀
而羞于以一百六三首诗歌喧嚣于世

*特朗斯特罗姆,此诗无意贬低特朗斯特罗姆的大师地位,也无意指责他的艺术成就,无非借这个资料,讽刺那些有意抬高,并过分吹捧特朗斯特罗姆的行为。

  二○○九年九月四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3-30 10:55 | 只看该作者
特朗斯特罗默:诗歌路上泄露的《路上的秘密》

第一次读特朗斯特罗默的诗,被他的《路上的秘密》吸引住。
特朗斯特罗默一生写了不到二百首诗,而且还因此获得2011诺贝尔文学奖,习惯以数量衡量诗人的成果的人,似乎觉得他有点名不副实。确实有点。
有人特别推荐他年轻时写得《果戈理》,尽管是佳作,我对这首诗不以为意,因为这是一篇依靠想象与技巧写出的佳作。我更喜欢《路上的秘密》,因为这是诗人从生命内部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杰作。
特朗斯特罗默不是专业诗人,是个业余诗人。他一生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写诗只是副业。甚至他对诗歌的分享,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多。有人说他写一首要十年。不,这是错觉,这是他投入不够照成的,间断。一首诗,尤其是短诗,往往都是一挥而就,否则这首诗一定写不好。
但是一首短诗可以在诗人身上下意识地酝酿十几年,甚至一生。尤其是对这些非专业诗人,非专业诗人的写诗过程非常艰难,他的写诗过程往往不是致力于诗歌写作,是致力于排除写作诗歌的那些干扰。一首好诗,是心境,环境出于绝佳状态时的产物,写诗往往就是营造这种状态。
我对特朗斯特罗默的惊讶在于,他的一生在断断续续的写诗状态中,竟然一直保持着诗歌艺术的趣味与向往。这得益于他在进入诗歌写作生涯的初期,就被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征服,或者他得益在接触诗歌的时候,就洞悉了诗意的本质。这就是他一生从写诗开始能写出杰作,直至六十岁以后患病,还能写作。
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他的悟性,其次,是他保持做诗人的天性一直不被自身所破坏。特朗斯特罗默的天真保持了一生,而且越来越强大,当我看到他的《路上的秘密》,就看出,他写《果戈理》时的天真,成熟了,强壮了。
特朗斯特罗默说:他觉得自己写诗时候,就像中国人写诗。他说的对,他一直在依靠玩味,品味,锤炼字句来写诗,就像中国古代诗人呕心沥血在格律里挣扎,或者更像一个腐儒摇头晃脑而暂且忘记饥饿,而沉湎于字句锤炼。但特朗斯特罗默不是挣扎,不是忍饥挨饿,是分享,他沉湎于依靠想象与技巧,来挖掘自己生命的感受。因此他的诗歌,往往注重想象新奇,更像是在故意展示新奇的意象,而不是锤炼诗句里的生命含金量。他的诗歌往往没有丰富的题材,也没有宏大蕴含,对题材挖掘没有宽度与深度。
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现代诗歌意象锤炼的技巧,做到像特朗斯特罗默这样写诗,并不难,就像一个从小接受古代格律诗的教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而我更惊讶于特朗斯特罗默竟然如此沉醉技巧与想象的分享,这类似一个傻子对想象的痴迷,类似一个精神病对臆想的痴迷。因为特朗斯特罗默始终对自己写作范围与写作题材狭隘,以及写作深度肤浅,而没有感到过失望,绝望。
这得益于他在登上诗坛就获得声誉。这声誉遮蔽他的时候,也成全了他。说遮蔽,是他的诗歌表现出来的,站在一个专业诗歌手艺人的角度看他的诗歌,他的诗歌作品太有限,所体现的诗艺也没有更大的创新。但是已经获得声誉使他得以像个诗歌懒汉一样,一年才写十几首诗;应该说,成全他的不仅仅是声誉,是他的处事为人的纯真,这种做人的事实,从客观上巩固了他的声誉。他不是一位爱张扬的诗人,而更像一个诗歌哺乳,却永远长大不的孩子。我不仅仅对此喜欢,而是敬仰。
这是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做不到的。我们的许多诗人,往往过于张扬,精力都投入到张扬之中去了。这就是中国出不了大诗人的原因。
有人说出现特朗斯特罗默,这得益于瑞典是个精神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好像没有穷人。是的,这正是特朗斯特罗默能安心做诗人,即使懒惰一点,也没有关系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国家,不屑于把诗歌写作当做是一种辛勤的劳动,因此,那些没有诗歌天赋的人根本不愿意把精力用于诗歌,因此只有这种像特朗斯特罗默有诗歌分享的机缘与天赋的人,才会与诗歌结缘。
天赋,就是个人性格,个人喜好,个人心里生理条件的综合反映。不神秘。
机缘,就是诗人很早就洞悉,自己的生存与诗歌艺术的关联。
有人说,特朗斯特罗默的诗歌大部分是精品。其实不然,真正的精品,是他自己,是诗人。我们熟知的许多诗人,他的作品精品不少,甚至超过特朗斯特罗默的精品,但是却没有特朗斯特罗默那样的震撼。这里的震撼不仅仅是作品中的含量,还包含着诗人生命中的含量。唯有如此,诗歌才是完满地抵达了本质的疆界。当诗人的诗歌,最终打造诗人成为一首精品的时候,诗歌的本质就自然到家了。
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对诗歌写作不了解的诗歌爱好者,往往一听到特朗斯特罗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觉得他的作品多么神秘莫测,多么高深。其实不然,真正高深的作品,是诗歌打造了特朗斯特罗默,八十年。而有多少人,尤其在中国,能有如此天真纯朴的分享,如此漫长而不觉得漫长,如此长久而不觉得是艰辛,而是幸福的悠然呢?真正获奖,不是奖赏诗人的作品,而是对诗人因诗歌获得的幸福分享的奖赏。
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特朗斯特罗默的真正的地方。
真正的诗人,诗歌写作不是艰辛的劳动,是自觉的快乐的分享。这是特朗斯特罗默做诗人的秘密。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选自《通过一首诗读诗人的一生》金川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01: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