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念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图微诗大赛】爱之痛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7-4 14:02 | 只看该作者
嘻。写出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5 | 只看该作者
左拾遗 发表于 2012-7-4 14:02
嘻。写出就好

标准太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6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2-7-4 12:48
艺术家活在精神花园里
他是那里的王
物质在他们眼里如水中倒影

你写的有深度,小女子惭愧
冰哥你发了没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7 | 只看该作者
赵会敏 发表于 2012-7-4 13:20
念旗啊,《爱之痛》恐怕没人能受得起啊!

小心,别把你爱的人,吓跑。。。。。。

不会,他的定力很强的。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7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7-4 13:01
修改后的好。
钟情于正午的向日葵---------好句,向日葵好,有双关之意。

嗯,他就喜欢画向日葵,还是午后的,耷拉着脑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8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7-4 12:54
为爱,我愿献出我的耳朵   (为爱,)二字拿下试试   因为尾句点出爱了

好,我编辑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2-7-4 14:29 | 只看该作者
文森特•梵高 (1853-1890)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g,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
    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所作。在法语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的向日葵不是一种亮丽明快、充满着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比较疯狂的。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一种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关系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9 | 只看该作者
漠北 发表于 2012-7-4 12:49
将第一节再斟酌一下 呵呵 个人意见

好的,以学习为主,比赛第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29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7-4 12:49
爱,也不失为阐释这幅画的一个方面的含义。文笔雅致,三次出现耳朵一词,应有目的。

谢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36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7-4 12:49
爱,也不失为阐释这幅画的一个方面的含义。文笔雅致,三次出现耳朵一词,应有目的。

我修改了,去掉重复的耳朵,您看看去,谢谢提醒,你是个聪明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9 04: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