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写诗软件出现了,诗人可以下岗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诗软件是指能够自动生成诗歌的电脑软件。用户输入几个自己随意想到的名字、形容词,程序就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首现代诗。
人类最高智慧而产生的文学(诗歌),已经进入了“电脑制造”的时代,而其背后则折射出当今文学创作同质化、技术化问题日趋严重。[1-3]   
中文名写诗软件外文名Writing software拼    音xie shi ruanjian释    义能够自动生成诗歌的电脑软件完成时间几秒钟背    景文学创作同质化目录1软件简介

2诗歌技术

▪ 设置原理
▪ 技术工具
3相关评论
1软件简介编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微博上隆重推荐了科幻作家刘慈欣设计的一款名叫“计算机诗人”的“写诗软件”。用“写诗软件”进行创作,如果设定诗歌为3段,每段3行,韵脚为 a,一按“开始创作”,立刻作出一首诗来——“伏特加,请雾化吧!悬崖,请磁化吧!我们都是哗哗啦啦的筹码,我们要挣扎!”[3]
刘慈欣是写科幻的,所以他的软件作诗多少还有点科幻的味道。其实,类似这样的“写诗软件”,网络上已有多款,虽然操作一样简单,但写出来的诗却风格各异,有的是朦胧诗味道,有的是小清新味道,甚至还能写政治抒情诗。各类文学创作软件不断的涌现,基于人类最高智慧而产生的文学,俨然已经进入了“电脑制造”的时代,而其背后则折射出当今文学创作同质化、技术化问题日趋严重。[3]
2诗歌技术编辑设置原理
这种“写诗软件”写出何种风格的“诗歌”是由程序在编写之初的设置所决定的。在设计此类程序时,把所需的文字词语作为关键词储存到词库中,程序通过录入的条件(段落、行数、韵脚等)规定程序实现的通用业务逻辑,经过随意组合装载呈现出最后的运行结果。这里的通用业务逻辑一般即尾字的末音及词语的连贯性关系的过滤筛查。
因为诗歌一般需要平仄押韵,这个可从编写程序时“拼音”那一项进行限制,至于词语搭配,可以在编程时设定词库,根据大家的搜索经验,进行语义匹配即可。
如果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设置程序运行规则的话,这类软件同样可以写出“古典诗歌”。但因为精通古诗格律的程序员比较少,他们制定程序规则就较难。[2]
技术工具
“写诗软件”:让文学变成技术
诗歌和技术是对立的两面,应该尊重诗歌艺术本身的艺术和思想的特点,不能把诗歌语言当作是一种能够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不可否认,这个“写诗软件”,就是这样的一个诗歌思想、诗歌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3]
当今社会已处于一个技术的世界。而“写诗软件”的出现,正表明了技术无处不在的现实,不仅我们的生活受到这种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艺术,也受到了它的制约和对抗。[3]
无疑,“写诗软件”的流行,似乎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手法和形式技巧,提出了一种诗歌技术的概念,改变了我们过去那些关于诗歌写作的艺术思想和理念,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诗歌艺术创作思想和手法,做出重新的判断和审视。这种科技对诗歌创作艺术的冲击和挑战,也许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诗歌艺术的一种契机。但是,技术化的诗歌写作,与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原则毕竟是不同的。[3]
“写诗软件”这种技术化写作,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技术活动代替了审美活动,技术思想取代了审美思想,技术意识超越了生命意识,它遵循的是一套技术的美学,创作主体是按照一种技术思想的程序去思考诗歌作品的生产和创作的,它把技术性的思维扩展和延伸到诗歌艺术的写作中,诗歌所诉求的思想、描写的意象、展开的意境联想、语言的使用和形式段落的安排,都被纳入了一套技术化的程序之中。[3]
3相关评论编辑这种技术诗歌,使诗歌艺术的本质变得衰败,使诗歌写作成为了一种功能,一种娱乐对象,一种工具,一种技术……这种纯粹技术化的诗歌写作,是根本无法给我们带来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闪烁着人类高贵华美思想意境的诗歌艺术的。“写诗软件”这种技术,最终只能抑制诗歌艺术的发展,并使之贫乏起来,甚至因此使诗歌艺术陷入没顶之灾。[3]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的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诗歌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艺术是为着一种已经完成的社会的华丽的仪式和庄严的仪仗而创作的,诗歌体现着人类高贵、光荣的观念。总之,诗歌艺术的本质,集合了人类所有人性品质的精粹和精华,是精神性的,灵魂性的,心灵性的。诗歌艺术的这一切特质,与科技无关,与技术无关,与物质无关。[3]
“写诗软件”是热衷于将文学充分地技术化,这是为了大规模地炮制出一些“文学通人”。如果认为使用了“写诗软件”,很快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诗人,就能掌握诗歌艺术创作的“三昧”,则近似痴人说梦,自欺欺人。显然,文学的技术部分对于文学不是最重要的。[3]
“写诗软件”,代表着一种技术文化的力量,这种技术对诗歌的抑制、挤压,很可能会使我们的创造力和精神活动降低为技术的层次。诗歌艺术所依据的人的创造个性和精神的原动力,正面临着被这种技术文化摧毁的危险。我们有许多自我失落和失落对象的途径,这种技术化下的诗歌的逐渐变质,可能正是这样的结果。[3]
“写诗软件”的出现,给传统的诗歌界带来了震动,文学界纷纷指责其“十分荒唐”、“胡言乱语”、“伤害艺术”等等,认为“是把文学创作快餐化,是文化浮躁的表现”。一名以律师身份出现的网友甚至列举了“写诗软件”中的各种模板,称其套用了包括徐志摩、海子、顾城、席慕蓉、汪国真、赵丽华等人在内的诗作,指出其已经构成了侵权,“将面临法律瓶颈”。
有专家表示,不管现代诗还是古代诗,诗的本身有一种内在的情韵流动,是人类心灵内部的映射,通过这类“写诗软件”用语料碎片组合而成的东西不会有这种流动性。再者,软件产生诗的机制和人脑完全不同,实质上根本不是人类思维过程的再现,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诗。
在“写诗大家谈”论坛里,网友们也激辩得厉害,对这个能让集体完成写诗愿望的工具毁誉参半。反对者表示,诗歌是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程序化的文字拼凑和拙劣的模仿完全有悖诗歌的本质,写诗软件写出的作品和表现的东西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会毁灭诗歌。而一位写诗软件的支持者则写道:“如果一个靠简单的文本替换技术起家的自动写诗软件能伤害这门所谓的艺术,这门艺术也没什么必要存在了,那就让我们伤害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8:32 | 只看该作者
19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主编严锋在一则微博中提到,科幻作家刘慈欣称现在有一些软件能够自动生成诗歌和小说,模拟现代派风格的作品比较像,但越是传统经典的文学就越难模仿。这则微博发出后引起网友极大兴趣,并掀起讨论:现代艺术是否比古典作品更简单,也更接近机器的思维?

  “写诗软件”早已出现:可自动生成诗歌

  据了解,类似的“写诗软件”其实早已出现,只是名称与使用规则有所不同。在百度输入“写诗软件”,可以搜索到数十条结果。有些软件声称输入任意汉字或名字,点击之后,就可以生成一首最押韵、最儒雅的藏头诗。也有些软件,标明只要输入汉字就能根据你输入的内容自动写诗。

  随后,记者按照严锋微博提供的地址,下载这个名为“计算机诗人”的写诗软件,按照该软件的提示勾选段数、行数、是否押韵等选项后,点击开始写作,须臾便自动生成一首风格颇为“现代”的诗歌。据悉,该软件即为科幻作家刘慈欣本人所作。

  对于写诗软件的出现,有很多网友质疑,这是否意味着现代派诗歌比古典作品更简单?还是现代诗歌的创作思维更接近机器思维?昵称为“蓝色彼得潘的小窝”的网友认为,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或许因为现代作品的内在逻辑更加跳跃。

  也有网友称,“写诗软件”写出现代风格的诗歌只因与该程序的编程方式有关,与“现代诗歌创作思维是否更接近机器思维”关系不大。

  业内:因程序设定规则不同

  “写诗软件”到底为何物?为何能够仅靠输入汉字或勾选选项就可以须臾成文?记者采访了供职于某大型IT公司的刘女士,她告诉记者,这种“写诗软件”写出何种风格的“诗歌”是由程序在编写之初的设置所决定的。

  刘女士表示,在设计此类程序时,把所需的文字词语作为关键词储存到词库中,程序通过录入的条件(段落、行数、韵脚等)规定程序实现的通用业务逻辑,经过随意组合装载呈现出最后的运行结果。这里的通用业务逻辑一般即尾字的末音及词语的连贯性关系的过滤筛查。

  “因为诗歌一般需要平仄押韵,这个可从编写程序时‘拼音’那一项进行限制,至于词语搭配,可以在编程时设定词库,根据大家的搜索经验,进行语义匹配即可。”刘女士称,现代诗也有相应的规范,虽然平仄并非十分明显。不过毕竟是通过算法生硬匹配,写出的诗文会缺少一些随和的意境美感。

  刘女士认为,如果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设置程序运行规则的话,这类软件同样可以写出“古典诗歌”。但因为精通古诗格律的程序员比较少,他们制定程序规则就较难。

  科幻作家刘慈欣:现代文艺或更易为机器模仿

  针对以上问题,中新网记者电话连线该软件的设计者、科幻作家刘慈欣。刘慈欣表示,这个软件为他早年所作,初衷只为好玩。但随后他发现,越现代的文学艺术越容易模仿,比如模仿现代诗、朦胧诗,要比模仿李白、拜伦的诗歌容易的多。

  刘慈欣表示,出现这种现象发人深思。为何文学艺术越发展越容易被机器模仿?发展至今,现代派的艺术是变“高级”还是“低级”?现代艺术与古典作品到底哪个更能显出人类的精神?刘慈欣说,或许这个问题应交由学者们回答。

  对比“古典诗”与“现代诗”,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押韵”与“格律”。古诗大都在句尾或句中有一些韵词,每行字数均有规定,而现代诗在这两方面并无特定要求,通顺即可。

  有专家表示,不管现代诗还是古代诗,诗的本身有一种内在的情韵流动,是人类心灵内部的映射,通过这类“写诗软件”用语料碎片组合而成的东西不会有这种流动性。再者,软件产生诗的机制和人脑完全不同,实质上根本不是人类思维过程的再现,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8:33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微博上隆重推荐了科幻作家刘慈欣设计的一款名叫“计算机诗人”的“写诗软件”。用“写诗软件”进行创作,如果设定诗歌为3段,每段3行,韵脚为 a,一按“开始创作”,立刻作出一首诗来——“伏特加,请雾化吧!悬崖,请磁化吧!我们都是哗哗啦啦的筹码,我们要挣扎!”  

刘慈欣是写科幻的,所以他的软件作诗多少还有点科幻的味道。其实,类似这样的“写诗软件”,网络上已有多款,虽然操作一样简单,但写出来的诗却风格各异,有的是朦胧诗味道,有的是小清新味道,甚至还能写政治抒情诗。近来一段时间,各类文学创作软件不断涌现,基于人类最高智慧而产生的文学,俨然已经进入了“电脑制造”的时代,而其背后则折射出当今文学创作同质化、技术化问题日趋严重。  

诗歌和技术是对立的两面,应该尊重诗歌艺术本身的艺术和思想的特点,不能把诗歌语言当作是一种能够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不可否认,这个“写诗软件”,就是这样的一个诗歌思想、诗歌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  当今社会已处于一个技术的世界。而“写诗软件”的出现,正表明了技术无处不在的现实,不仅我们的生活受到这种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艺术,也受到了它的制约和对抗。  

无疑,“写诗软件”的流行,似乎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手法和形式技巧,提出了一种诗歌技术的概念,改变了我们过去那些关于诗歌写作的艺术思想和理念,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诗歌艺术创作思想和手法,做出重新的判断和审视。这种科技对诗歌创作艺术的冲击和挑战,也许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诗歌艺术的一种契机。但是,技术化的诗歌写作,与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原则毕竟是不同的。  “写诗软件”这种技术化写作,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技术活动代替了审美活动,技术思想取代了审美思想,技术意识超越了生命意识,它遵循的是一套技术的美学,创作主体是按照一种技术思想的程序去思考诗歌作品的生产和创作的,它把技术性的思维扩展和延伸到诗歌艺术的写作中,诗歌所诉求的思想、描写的意象、展开的意境联想、语言的使用和形式段落的安排,都被纳入了一套技术化的程序之中。

最终,这种技术诗歌,使诗歌艺术的本质变得衰败,使诗歌写作成为了一种功能,一种娱乐对象,一种工具,一种技术……这种纯粹技术化的诗歌写作,是根本无法给我们带来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闪烁着人类高贵华美思想意境的诗歌艺术的。“写诗软件”这种技术,最终只能抑制诗歌艺术的发展,并使之贫乏起来,甚至因此使诗歌艺术陷入没顶之灾。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的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诗歌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艺术是为着一种已经完成的社会的华丽的仪式和庄严的仪仗而创作的,诗歌体现着人类高贵、光荣的观念……总之,诗歌艺术的本质,集合了人类所有人性品质的精粹和精华,是精神性的,灵魂性的,心灵性的。诗歌艺术的这一切特质,与科技无关,与技术无关,与物质无关……  “写诗软件”是热衷于将文学充分地技术化,这是为了大规模地炮制出一些“文学通人”。如果认为使用了“写诗软件”,很快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诗人,就能掌握诗歌艺术创作的“三昧”,则近似痴人说梦,自欺欺人。显然,文学的技术部分对于文学不是最重要的。  

“写诗软件”,代表着一种技术文化的力量,这种技术对诗歌的抑制、挤压,很可能会使我们的创造力和精神活动降低为技术的层次。诗歌艺术所依据的人的创造个性和精神的原动力,正面临着被这种技术文化摧毁的危险。我们有许多自我失落和失落对象的途径,这种技术化下的诗歌的逐渐变质,可能正是这样的结果。  

相关新闻:
·“写诗软件”关艺术何事?·手写的1怎么变成6?加个圈呗·《钟山》:兼备现实之“思”与文学之“诗”·莫言剖析自身文学风格:想写“梦幻现实主义”小说·网络文学"打赏"之风盛行 读者向写手赠金百万杨海亮
看过本文章的人还看过: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写诗 技术意识 写诗软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23: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