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问艺术有多深,诗歌代表里尔克的心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问艺术有多深,诗歌代表里尔克的心
2012年07月06日 10:03
来源:中国保险报
栖居
□高星
我在同一时间阅读了花城版林笳编的《里尔克集》和燕山版李永平编的《里尔克精选集》,在书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到了里尔克在诗文中阐述有关好的艺术应来自内心深处的论点,如同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里尔克的内心深处。
而我们,只惦念上升的幸福
怎能不为之感动
几乎深心震撼
当着幸福物沉坠
———林克译《杜伊诺哀歌》10
而我们,思考着
上升的幸运,会感受到
当一个幸运降临时
几乎使我们手足无措的情绪
———绿原译《杜伊诺哀歌》10
这是两种选本中分别编选的不同译者的《杜伊诺哀歌》第10首的结尾部分。虽然绿原译诗中并无“深心”一词,但在译者所加注的文内,我仍读出了“深心”之意:“‘上升的幸运’,系由前两段‘他孤单地爬上去’一句而来,这是指死者的幸运,它是被动的,在于对普通规律的全盘服从,在于让自己坠入存在的深渊,坠入我们生者永远转身而避的‘空旷’。”让我们相信了里尔克在诗歌上对“内心深处一贯”执着的追求。
内心深处的标杆。里尔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衡量内心深度的标杆和尺度,那就是但丁。但丁伟大的星光,永远闪烁在诗歌顶峰之上,成为标杆的准星。
里尔克在《现代抒情诗》中指出:“爱研究谱系的人一眼便能看出,《神曲》的作者是诗人这个年轻宗族的祖先,并承认这宗族的出身古老高贵。我可以再次向其他人保证,每位以这位伟大的佛罗伦萨人为榜样的艺术家,只要深入到自我里面去倾听,一直深入到那自他存在便亦存在的,一直未被言说的崭新的内容里面,都肯定能成为开天辟地第一人。只有当个人穿过所有教育习俗并超越一切肤浅的感受,深入到他的最底部的音色当中时,他才能与艺术建立一种亲密的他们内在关系,成为艺术家,这是衡量艺术家的唯一尺度。”(史行果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丁的内心深处,至今让我们无法超越,内心深处也成了后人无止境的追求。
内心深处是指心和深。里尔克要求的内心深处,当然首先是指其内心,其次是指其深,既要是心,又要是深心。
里尔克在《关于艺术》中指出:“真正艺术家的根是这内心深处扎下的”;“人们想将他们化做深不可测的泉眼。时代站在它们的边上,将评判与知识像石块一样扔进它不可测度的深处,并仔细聆听。几千年来,石块仍在下沉,还没有一个时代听见它们沉底的声音。”(史行果译)
只有是内心,才会是真实的;只有是内心的深处,才会是感人的真实。
内心深处必须是自己的心陌生的心。要深入内心必须首先是自己的内心,才可以创作出是属于你的作品。首先是属于你的作品,才可能是属于全人类的作品,因此里尔克说:“你将要在是最深处感到它怎样更是你的。”
虽然是自己的内心,但又要求是陌生的心,永远是一颗保持新的生命力状态的心,才可以深入,才可能创造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才可以具有典型意义,给读者以新鲜的体验。
内心深处是丰富的世界。里尔克在诗中宣告“视觉作品已经完成”,代替它的将是“心灵作品”。内心深处必须呈现丰富的“可见之物”。
里尔克所说的“心灵作品”,并不是要重新回到早期那种表达主现情感的诗歌。遵循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和荷尔德林的传统,里尔克认为,意识和情感只是“心灵”的一部分,在它们的下面,“心灵”却是深广无边的。他把这个“心灵”称为“世界内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无论死者,还是未来者,都可以共同存在,一切界限都已经消失,万物摆脱了一切束缚,相互吸引和充溢,以而获得其丰盈的存在。因此,创作“心灵的作品”,就是要将人提升到一个真实、有效的存在上(李永平语)。因此,心灵的容量越是丰厚,也就越有深度,价值越高的艺术作品肯定是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一个人的内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也本身构成一个新的世界,丰富的世界。
内心深处肯定是孤寂的世界。心是属于你独自一人的,因此我们才会说孤寂的内心,因此才会产生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里尔克说:“学习的时期永远是一个长久的专心致志的时期,爱就长期地深深地侵入生命——寂寞,增强而深入的孤独生活。”好的作品既要专心,更要倾心,而且必须来自孤寂的心。
内心深处是生命与死亡的见证。里尔克在《给青年人诗人的信》中也多次强调内心深处。“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深答复。”(冯至译)可见内心是生命的保证,是死亡终极体验的目的地。
因为只有“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创造”。内心深处的指令才是必须的,才是有用的。
里尔克这样解释艺术作品:“它伪装成一种回忆,经验或事件为借口内心深处的自白,一旦离开它的创作者,就独立存在。”
内心世界是悲剧性的结局。里尔克在其散文体的小说《布里格随笔》中指出:“这些就是你要确定和保存的东西,因为这些过程里有生活,滑进我们体内的我们的生活,钻入我们内心的生活,它钻得那么深,深到任何猜度都不能触及。”“作为一个永恒的悲剧诗人,你既然以展示这一切为天职,就必须把这些微小的现象一举转化成最富说明力的形态,转化既有的事物。你开始在你的作品中进行一场史无为例的暴力行动,你的作品已经在越来越迫不及待,越来越绝望地从内心现象中寻找那些可见之物的对应物。”(徐畅译)
内心的力量和能量当然是来自深处,来自悲剧情结,喜剧更多地是表现在人的脸上,也是皮肉之上,只有悲剧才是来自内心来自灵魂。打开内心深处的路径,必然是走向悲剧的结局。
内心深处是对上帝的终结。其实内心的最深处,也是境界的最高处,因此里尔克把深置内心的艺术比喻成艺术之树,并且它“不会把它那一岁一枯荣的短暂的枝丫伸向上帝,那永远的陌生者;它只是静静地扩展它的根,在那极其温暖而幽暗的地方围绕着事物背后的上帝”。因此,内心深处的终极也是宗教信仰层次,对上帝的回归。
里尔克在《论艺术》中指出:“那些把艺术视为其生命观的人是艺术家,是最终目的之人,他穿行于世纪中永远年轻,没有历史的包袱。其他人来了又走,而他持续着。其他人把上帝留在身后像一段回忆,而对创造者来说,上帝是最深的终极实现。当虔诚者说:‘他在’,悲伤者感叹:‘他曾在’,那么艺术家则微笑着说:‘他将在’。”(杨宏芹译)
难怪里尔克把克内深处的标杆定为但丁,但丁正是集艺术、政治、爱情、宗教为一体的史诗巨制的伟大诗人,他的《神曲》也正是用对诗歌的宗教信仰演化为对上帝的奉献,才成了伟大的史诗,也可以叫“诗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7-7 23:36 | 只看该作者
我很认真地看过里尔克的诗,确实美得无与伦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1 14: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