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在自己的清晨里醒来》(组诗)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艾文华 于 2015-8-15 00:16 编辑

《神在自己的清晨里醒来》(组诗)
文/艾文华

亲爱的邻居

茫然于起飞,茫然于停落。在滑翔中
超载在翅翼上的风雨雷电
微风轻轻一吹,就掷落在地
包括生或死,疼痛——

但我们背对了翅翼。在红色印记的墙面下
我们斗不过猎人的追击,枪声和弓箭
即使躲过了,我们也无法确认
我们曾走失的影子——

还有身旁的混泥土墙,铁锈斑斑的窗户
默不作声的树荫,以及远处的喧哗
我们如何躲过,生活干扰——

亲爱的邻居,你生活得可好?我已顺着黄昏
和梦境。把这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
推进了江河,或更远处——
留下灵魂、骨头,可作捍卫生活的语言?

我们的六月和七月

如是新欢。一粒葡萄与另一粒葡萄的对话
“近些,近些,再靠近些。”
我试图在梦里挣扎醒来,我试图咀嚼咽下
一粒饱满的葡萄。但
我柔弱无骨

如是别离。你,军人,久久地站在高地上
谈及有关战争的情事:
国家之战,为保家卫国而战
社交之战,却为利益而明枪暗箭而战
家庭之战,却为“柴盐油米酱出茶”开门而战

当你言及有关法律、国家、战争的时事新闻
我的唇角就动荡不安,开始发抖
这些沉重的事物——搁在我们唇齿之间
有点尴尬。当论及家庭的时候,唇角上的葡萄
就如一粒粒枪弹,飞入我的肺腑

——如果不言及。我们的六月和七月
将安然无恙的度过

只要还有一棵树

梨树屯,就这么一个大的庭院
关上门,掐指一算。所有的事物都不近百年
已是身凋

唯独屯魂,唯独屯山的孤独,在崛起中换骨
唯独屯河,在大地上新划出的伤口,在结痂上脱胎

而眼前的这些事物,终究是留不住的。剔竹篾用的镰刀
已锈迹斑斑。田野上耕地的犁铧
已被阳光撕咬成碎片。墙角边上的尿桶
已被风雨洗弃

梨树屯,故人不在
目睹黛青的远山,蓝色的天际河,磷光烁闪
悼念,在头顶上——

故人发丝,在一张旧照片上,浓缩。随袅袅炊烟
绕过她
绕过梨树屯的梨树,她的树梢——
面容日渐模糊,炊烟已弯曲,即使灵魂能达到天顶
中途如跛蹄的老马,寸步
如蚁,也难免其为

但,她的魂。只要还有一棵树——
燃烧的火焰,燎原总在继续,在祖国的边疆之地

注:梨树屯,作者故乡,云南昭通境内。

太阳在左手边升起

当夜来寂静时,我总会想起些丑事。比如
读小学的时候,我常因老师毒打而逃课
又因逃课而被父亲毒打

记得有一日,逃课就被父亲逮个正着
就给我一顿棍棒毒打
之后,我逃跑了
一整晚
我都躲在屋前草垛里度过
我的周围,偶尔有呼喊声,呼喊我的名字
有父亲、母亲,三姑爹二姨妈等亲人的呼喊
但,我畏惧父亲的棍棒,不敢出来
确实不敢——

还有草垛边的蛐蛐,一阵慢,一阵紧地
叫着。在我胸口上
微微生痛

——是如今,太阳在我左手边缓缓升起时,父亲
他站立我右手边。他的棍棒,多用于
驱逐黎明前突来的云雾

密林私语

灌木丛林,铺满一山坡。这多么大的一个国家
一花接一草木,一草木接一丛林
高高矮矮,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灌木
构成和睦世界

我多么羡慕,他们的国家。我打从他们
领土经过,总不忍心
惊扰他们的生活秩序——

但也不被我的呼吸,和脚步声所惊扰
也不被奔涌的河流,和突来的鸟语所打破——
飞鸟
是他们的旗帜

“到这里来吧”,他们的欢迎辞
“到这里来吧”,我所有疼痛顿时上升为欢乐
“到这里来吧”,我所有苦闷瞬间就消逝——

“到这里来吧”,途经这里远不止我一个
我的先辈都在这里安乐,包括
前些年骤然去世的祖父母
还有无数我不熟知的事物——

“到这里来吧”
——无声是最初的语言和赞歌

给你的这些

这是我给你的。既是最高雅的
亦是最低微的。
一块酸的,一块辣的
一块苦的,一块甜的,还有一块咸的

书写就这个样子。如地上的一只蚁虫
经反复地爬行
路数多了
地上就会有自己的足迹——
别相信诗歌有导师
别相信诗歌有敬畏的灵感
别相信那些鬼话——
小心把自己套进别人的坟墓里去

饮酒。虽能作诗,但你我不是李白
隐居。固然很好,但你我不是陶翁

诗歌仅此如已,把生活还原成生活的样子
随后,再慢慢品尝

2015年8月7   昆明

旁观者

天空还需要点什么?南方在雷火叠叠
北方却扬筛起大雨
人间还需要点什么?在瓦蓝色的群山下
大海满载疾苦
在人间,忽左—忽右
礁石上的预言鸟,究竟说出了什么?

我头顶之上,天空无限止地被抹黑
闪电拉开架势——
试必与天再比高低,试必与地再比宽广

我脚底之下,我听到群山在怒吼
那些被树枝、泥土、岩石捣碎的雨花
仿佛是她的泪珠,仿佛是——

——没有语言的预言家。当预言鸟从我身后飞过
我是什么也没有听见呀?!

2015年8月7   昆明

倾斜的秋日
文/艾文华

不种地,我也有刀,也有稻田。写作
笔,就是一把好刀
纸,就是一块良田
在我的稻田里,我的双手也紧攥着我的刀

在丰收的季节里。我试着像母亲的样子
弯下腰
把刀往空白处使
在自己的稻田里使劲地割
把刀往睡梦里划
把稻谷割

(在我眼睛里,也藏着一亩金黄的成熟的稻谷)
——只是,在这与诗歌无关的秋日里
我的稻谷还未成熟,我不忍心把青稻割下


文/艾文华

会当凌绝顶。西山凌上远眺,处处高楼大厦
繁都地灯火辉煌
楼台近景,皆水墨画卷
莲花池上,水鸟三三两两,佳境伴良辰

故乡啊——

在来与往返的途中,你扯得我足底生疼
佳境何在?根植肺腑
枝叶在体内逐渐往外攀爬
我已贮备了足够多的眼泪把你滋养

这故乡——

我小小的心脏,如偷载了蜜蜂千万
日夜被蛰伏,被撕咬
良辰几时?暂借宣纸一张,汁墨半盏
且把水墨画卷故乡染

2015年8月9日  昆明

给自己的
文/艾文华

这些年来,我用尽我可用的动词
在他乡
弹唱着别人家的明月与星晨
细数着自家人的煤油灯

这些年来,我背着行囊,马不停脚地
从故乡赶往他乡,再从他乡奔向故乡
在往返途中,弹唱着一个个失魂者落魄者的乡思
和疼痛

这些年来,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我
背靠着西山,弹唱滇池
背靠着自己的影子,弹唱大美昆明——

这些年来,在一个个孤寂的,让人心生畏惧的冷夜里
我对着孤灯窃窃私语
我对着盘龙江水,如爱对着情,情对着侣那般
把生对着死,轻柔地诉说

在这个城市,此时是雨天,此刻又是夜晚
除了以各种冰冷的混泥土
各种烦杂的人体,及其声音
各种草木、水流,加以黑色作为染料,动词作为空间

——这最后一行,是给自己的,一座给自己的墓室花园?
2015年8月11日  昆明

妄念
文/艾文华

亲爱的。你从厨房里走出,手里端着
水果一盘。有你爱吃的桂圆,葡萄,释迦果
有我爱吃的无花果
你爱什么就有什么,我想什么就有什么
——爱,是装得满满的

亲爱的。你躺在沙发上,要我喂你水果
这一刻,即使是没有水果
我们也是开心的,如一对欢乐鸟
窗外微风呼呼地吹着,耳畔音乐轻轻地响起
——爱,多么的美妙啊

待我醒来。我所拥有你的这个夜晚
而你并未在我身旁
只见一窗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2015年8月12日  昆明

在时光的裂口遇见蝴蝶
文/艾文华

五百里滇池,不够长。抹去夜色
只剩得一幅大观长联
奔来眼底
三百五十里外昭通,不够远。抹去青山绿水
母亲仍举着一把千斤重的锄头
把田地耕耘

这世间,除了亲情,爱情。剩下的
都可以一手抹去
——在夜色中,一切所存在的事物,都是虚物

但我又做不到,要抹去一只刚解脱虫茧的
蝴蝶,它的存在多真实
——这近似我的存在,附着爱与善的美体

我做不到要抹去一个新生婴儿的血色
——我从母亲怀里坠落之时
二十四年前

2015年8月12日   昆明

常,或瞬间,或万物归一的时候
文/艾文华

哪一世我名成功就?我伴君王左右,逆光而行
哪一世我的身影都曾忠于我
它赶在我前面
以我遮风
以我避雨
我单骑踏西蜀,万水千山无可阻我
——说梦里,它指酒,当歌君前住

这一次我身沦为乞。我寄生于尘埃,我忠万物
这一世我以万物为首仰,我遵万律
且顺于光,且顺于我身后
我的影子
怎料,它随我
连街乞讨
——南山下,我轻叹,人生皆寻常

好在此生中,还有这个此时此刻
云破月生夜,与自个儿身影
促膝长谈
——平起,平落

2015年8月14日  昆明

日子
文/艾文华

日子。写下这个词,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一个在生活中被人群挤出去的人
一个躲在暗处的人

日子不多了。回首他年轻的时候
在乡村与城市
频频地来来来去去去
回返时,就已经在火车与铁轨间磨损了
仅剩得,厘毫

再回首,他那幸福的日子,薄如
这首诗歌的纸张

那些日子。连贪玩的小孩子,都忍住了贪玩的手指
不忍弹指,不忍弹指,一弹指——
他一生的负重,就如山,如岩石,如一杆掉了墨球的圆珠笔
一样:一吐而来

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不多了,不多了
但他一生的负重
在他死那刻也难把生活的“暗”吐尽


或悲怆,或疼痛
文/艾文华

这些年,每走过一方城市,一凸山川,一凹河流
都以疼痛喂饱自己。
这些年,我聚集的疼痛够多了。

但还有更多的疼痛,待等时间去收集
……一条大鱼在屠夫手中死去
一只母鸡正在案桌上拍打着翅翼
一只野狗正在被众人围打……

仍在继续。这些疼痛,交织在一起,织成一长串的音符
在城市,山川、河流间,在昼夜之间
反复地,被
弹响

这些年,每一个行走的脚印,都能把干瘪的字眼
以疼痛喂饱,以疼痛把它变得
圆,
润,
洁,
如一轮明月一样,照在生命半空

——你看,这朵刚被蜜蜂蛰伏过的花朵。


再次把它的头颅抬起

西山,滇池,或大悲咒(1-9节)
文/艾文华

1

在西山顶上,此时此景。适合烧香,拜佛
亦适合打坐,诵经;
亦可以作诗,抚琴,或把饮酒言欢话桑麻

古钟一敲响
——一切尘事便化为乌有。这个世界,多么祥和、美好

2

在无人之地,我没有倾述,亦不敢言说俗事
历史,已被尘埃封锁
今日,未曾代人素描
明日,佛自有定论

在无我之地,俗事就是一杯毒药

3

在西山顶上,我仰望明月。是为了更好地
遇见佛,遇见神灵

4

我仰望佛,我的心已长到天空上,及上
星辰,如莲花般
在整个天池内绽放

可佳人,可色,可空
可我佛的芯灯,可尘世间的指路灯

我欲往深处仰望,那深不可测的是恐惧
我眨一眨眼,满天的星辰
就化为一滴甘露
洒向大地

再一眨眼,满天星辰就凝聚成一滴泪珠
是佛的泪珠
于一朵莲花内,默然安放

5

在我耳廓宇内奏响,西山顶上的风声、雨声
有如梵音般

听,这动——从整个人的身体外涌入的肺腑中
又如泉溪般缓缓流出体内
听,这静——如莲花般渐次收拢,将整个世界含于唇齿间

如梵音一样

6

这庭院的花香如烧香,闻一闻、嗅一嗅
就可洞察存于世间的
种种酸甜和苦辣

整个山川宇内,人尝百味,佛却尝尽世人的千辛和万苦

7

在西山顶上,说风,就等于说了疯话
最接近内心的语言
是怀中的花、足下的草,以及手中的一抷泥土

8

在西山顶上,每一块岩石都是一蹲活佛
这是我一生中遇见过的
最多的活佛

岩石上裂痕,即是我的忏悔
岩石上疤痕,即是我的面孔,刻着我的过错

我的信仰——
我曾在此洗过自己疤痕,内心忽来的潮水
都是疼痛前的忏悔

9

沉睡于此的,所有事物的颜色,是白的
唯独佛,是无色的

2015年7月31日  昆明


作者简介:艾文华,原名段尹太,男,生于1990年06月06日。云南昭通人。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人民网”“中国网”等刊物、网络和选本。
通联:650299云南昆明官渡区官南大道188号康乐茶文化城毛线区21栋2号段尹太收
电话:18387188348
邮箱:1548948334@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15 22:54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15 23:24 | 只看该作者
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0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0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16 16:30 | 只看该作者
高亮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03: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18 10:1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9 10: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